与学生共建真实、长效的优秀传统文化读书机制

来源 :中国当代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sun0702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启动以来,全校上下根据制定的活动方案,开展了一系列学习传统文化的准备和做法,指导学生读哪些书,怎样去读书,掌握哪些读书方法,培养那些读书习惯,采取那些读书方式。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与学生共同建立真实、长效的优秀传统文化读书机制。因为读书能为人打下精神的底子,服务于人的一生。这里说的“机制”,指一个复杂的工作系统。我们想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尝试与学生共同建立一套真实、长效的读书系统。
  【关键词】共建; 读书;
  机制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然而,面对西方外来文化汹涌而至的波涛,我们既不能因为曾有一个辉煌的古代文化时期而夜郎自大,更不能因急功近利而盲从。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优秀。这就预存了一个观念和心态;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不是复古,也不拟全面恢复传统文化,只是挑选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进校园去教教孩子而已。
  自“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启动以来,全校上下根据制定的活动方案,轰轰烈烈的开展了一系列学习传统文化的准备和做法,指导学生读哪些书,怎样去读书,掌握哪些读书方法,培养那些读书习惯,采取那些读书方式。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与学生共同建立真实、长效的优秀传统文化读书机制。因为读书能为人打下精神的底子,服务于人的一生。这里说的“机制”,则泛指一个复杂的工作系统。我们想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尝试与学生共同建立一套真实、长效的读书系统。
  1实施“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增加传统文化的积淀,吸收经典营养
  唤起学生读的愿望,激起读的兴趣,于教师,是责任所在;于学生,是成长所需。我们首先通过“民族文化(经典文化为主)知多少”的问卷调查,就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范围、阅读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对经典文化的接触和吸收相当薄弱。于是,“不要拒绝对经典文化的吸收”成了我们对语文教学的定位,亲近古诗文,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就成为我们课题研究的突破口之一。
  为激发学生诵读兴趣,我们开展了“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我们尝试采用以下对策:
  ①天天三个一:要求学生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诵读一首古典诗文;语文课前交流一句自己喜欢的座右铭;回家向父母背诵一首古诗文。
  ②周周三个一:每周写一张以古诗文为内容的书法习作;读一篇经典文言散文;写一段阅读心得体会。
  ③评价一张表:每个学生拥有一张“亲近古诗文”成绩记载卡,记载学生背诵默写成绩、参加活动次数和成绩(态度)等。记载、评估的工作主要由学习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组长负责,教师监督、指导,并按期向家长通报。
  开展“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旨在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克服目前青少年学生中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文明、思想脆弱、民族意识淡薄、奉献精神不强等不良倾向。通过诵读含咀,熏陶渐染,在“润物细无声”中外化为良好道德、丰富学识和文明行为,使他们“博于学问,明于睿思,笃于务实,志于成人”。
  2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领略民族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
  语文本来就是“文化”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载体,历来是一个人文化水准的最外在、最鲜明的标识。因此,它本来就该满贮着文化的精华来到课堂。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力求语文课多一点文化气息,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应有的甜味与魅力。
  (1)创设文化课堂教学情景
  ①空间情景: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在黑板报上专门开辟“民族文化快餐”一角,以此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
  ②导语情景: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铺垫蓄势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③音乐情景: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播放音乐,或激昂慷慨或沉缓婉转的音乐语言有利于把汉语言文字之美烘托出来。
  ④影像情景: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影像材料,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国文化艺术的精湛与美妙。
  (2)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
  课文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韵,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中国文化浓浓的鲜活的血液。如何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因子,引导学生求真、求美、求智慧?我们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从课文注释、引语入手,挖掘有关民族文化信息。
  ②从课文插图、课后练习入手,挖掘文化意趣。
  ③从课文词句入手,挖掘相关文化背景、哲理境界。
  ④从课文主题入手,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
  ⑤从故事情节入手,挖掘整篇(部)著作的文化内涵。
  我校自从开展《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课题研究以来,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学会做人做事。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社会上都说我校是一所平民学校,学生很多都是平民子弟,一些以前比较调皮的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也变得文明,有礼貌了。传统文化教育使平民子弟有了更多的文化气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是我校开展几年的特色教育项目。学校图书馆有《爱我中华,诵读经典》,教材里包括《论语》等经典国学内容,涉及天地、自然、修生、处事等知识及道德规范。学校要求:七年级背诵精选唐诗60首,八年级背诵精选宋词30首,九年级背诵精选优秀诗歌20首,各年级学生均能达到学校要求。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方面我校不是走形式主义。龙里县文联批准我校成立“诗词兴趣小组”,每周一节“古诗文学习课”,学校语文老师每周给学生上一节“古诗文学习课”,引导学生理解和背诵古诗文。学生每天早上诵读古诗文20分钟,力求做到熟读成诵。学校每学期还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古诗文诵读比赛活动,进行阶段性成果回报和展示,以激发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
  3学校充分利用文化长廊、墙报、广播室等阵地构建传统文化宣传平台,融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
  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渗透、感悟传统文化精髓,融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利用广播室每天播放优秀的散文、杂文、诗歌等,文体文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每周一次国旗下讲话,以鲜活的乡土教材为学生讲述身边的英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结;每月更新一次学校的文化长廊及墙报内容,每版均设传统文化栏目,把优美的古诗、词、散文等渗透其中;以班为单位开展读书活动,引导学生读好书,好读书,鼓励学生勤于做读书笔记、撰写读书心得,促进学生能力发展,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通过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校园激情飞扬,教师呵护着学生,文化熏陶着学生,学生在党的阳光雨露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古诗文氛围浓郁,在楼梯间、走廊里,随处可见图文并茂的古诗文,中华传统文化随时随地感染学生,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龙山中学的“诗画长廊”雕刻着历代文人的励志诗词,古色古香;大厅里的柱子张贴着“君子有九思”和“儒家八德”,教人励志;悬挂于教学楼走廊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等警句让人倍感亲切;“成语长廊”那十多个经典成语故事图文并茂,栩栩如生。校园文化为学校传承中华儒家思想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师生每天耳濡目染,教育的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围墙内侧增加古诗文方面的内容,这样既增添校园的文化气息,也让学生在休息的时候,能顺便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见贤思齐,修身养德。学生们对此也很欢迎。所以我校校园的围墙也成为传播经典文字和传统文化的载体。让传统文化侵润校园,培育人文理想,促进学生“立体化”成长。我想,当真实、长效的优秀传统文化读书机制成为现实,我们的语文教学就真正回到了读书的原点,墙上挂着的规划成为师生读写活动的指南,积极而富有趣味的读书活动也因而凝结成学生心灵的重要滋养。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新课改以来,很多教师都不约而同地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注重“领悟、感悟”等,刻意回避工具性,教者大多偏重教材的开掘深挖,疏于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运用。其实,小学学生学习语文,其核心就是“读”,“读乃生智,读乃生情,读乃得乎架构和原理。”是“读”造就了语文这门课,而不是语文这门课造就了读。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
期刊
【摘要】提高中学语文有效性课堂的策略:一是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二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三是注意讲解时条理和层次清楚,四是使用科学、简练的课堂教学语言。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有效性;  策略在传统的语文课程教学中,都是给学生带来一些体会是不懂、难学、难懂、枯燥、无用、甚至是害怕的心声,如果能早日能摆脱语文的束缚已经成为现在学生的最真实的写真。因此,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是改善现有语文教学促进
期刊
在教学实践中,本人深深体会到注重情感培养的数学活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因此,创设和谐、愉悦、充满求知欲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给学生带来愉快的情绪体验,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我谈几点体会。  1展示数学美,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兴趣  数学本身识结构的内在美,数与形特征的外在美都给学生以美感,让学生充
期刊
新课标中指出: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体现为依据。应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音乐是人类生活永恒的主题。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音乐艺术是无处不在的,它反映了人类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刺激着人们的感官神经,抒发着人类复杂的内心世界。我们每天都在接触音乐,在自觉和不
期刊
现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分析的综合能力;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具备全球观念,会运用综合和动态的眼光分析问题,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而报刊新闻具有“内容新”、“时效强”、“事件真”、“跨度广”等特点,在教学中适时适度运用报刊新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以下是笔
期刊
现在,很多老师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表示担心,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成绩好的学生很大程度都依赖老师的勤奋工作。也就是老师除了上课以外,学生课外的时间也是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转,学生就是学习机器,围绕教师制定的轨迹运行,长期以来就形成学生依赖老师的心理,脱离了教师,学生就不知道干什么,坐在座位上无事可干。现在很多学生初中成绩很好,但是到了高中成绩就跟不上,究其原因,就是初中教师没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学习
期刊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应是磁力、张力、活力的和谐,她能用知识激活知识,用生命激扬生命,用心灵激动心灵,用人格激励人格;能透过活泼的氛围、活跃的思维和活生生的教学环节,无处不见鲜活的生命在跳动、在交融、在成长,无时不见活灵的智慧在闪现、在流动、在焕发异彩,展现出激情之美,让课堂中的教师、学生充满激情,绽开出时代创新之花……  1生命,因为激情而更美丽;语文,因为激情而更动人  语文课堂教学既需要科学性
期刊
【摘要】课堂设疑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说是一门教育艺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疑、提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坎上的一门艺术。  【关键词】语文教学;设疑提问;  艺术在语文教学
期刊
体育课的设计要合理,新《标准》要求:“合理设置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采用适宜的评价手段,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但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并不是要我们一味迎合、迁就学生已有的运动兴趣,而是要加强对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培养和引导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是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的创新,是在语言训练过程中的创新,是有助于提高读写能力的创新。语文学科必须发挥学科的思维功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放在首位,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创新能力的要求,把创新教育融于教学之中。  1创设情境,培养想象力  想象力是智力的重要因素。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