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探究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pan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提问仍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然而一堂师生互动,绘声绘色的好课,总是离不开精彩的善问活答。因而关于课堂提问的探究就很有必要。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它以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评价学生的方式开展师生双边活动,是了解学情信息的最快的反馈手段,也是突出重点、解决疑点的关键,并能真实反映学生学数学的思维活动,是启发思维的重要方式。我们讲思维由问题开始,由问题而进行思考,由思考而提出问题。因此,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大致分成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提问的情景创设
  问题情景是实施课堂提问的前提条件。当前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提出一些着眼点放在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上的问题让学生回答。这种“谈话式”的提问看起来师生之间有问有答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但实际上没有多大的启发性。
  数学教学要紧密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我们创设问题情景的策略如下:
  1.创设障碍情景。问题的障碍情景就是在学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有目的有意识地让学生陷入新的困境,以形成新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的一种问题情景。
  2.创设问题的发现情景。问题的发现情景是通过呈现一定的背景材料,引发新的数学问题,通过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亲自去探索和发现数学的概念、定理、公式和解题方法等,并产生新的数学概念的一种问题情景。
  3.创设问题的解决情景。问题的解决情景是直接呈现出某个新的数学问题,围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去组织学生展开学习,探求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的一种问题情景。
  二、课堂提问的设计
  课堂提问不是教师在课堂上随心所欲想出来的,所提的问题必须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要围绕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设计问题,提问要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
  针对目的性原则课堂提问的设计还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问题的难度。二是对象的选择。三是问题的思考时间。四是问题的陈述方式。教师在提问时应考虑怎么问?这是一个艺术性很强的问题,教师应当避免使用“是不是”、“对不对”等简单、呆板、机械的语言,更不能用质问的口气,如果教师提问时对问题的表述不明确或者太空乏,会使学生抓不住要点,在思考过程中缺乏思维支点,出现胡思乱想的心理特征。
  三、课堂提问的问答心理
  前面已经讲过课堂提问的设计要注意难易适中,而且恰当的提问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调节课堂信息和节奏。学生在课堂上常见的是以下几种心理特征:
  1.紧张心理。在课堂提问时多数学生都有紧张的心理表现,一些特别紧张的同学虽能思考问题,但不能根据相关的知识进行,往往思而无果或一知半解,教师提出问题时表情拘束愁眉不展或急躁不安。分析其原因:一是可能因成绩不好,对问题找不准思考方向或不能完全领会;二是可能因其他心理因素导致思维受阻,显示出束手无策心中紧张。
  2.争强心理。具有这类心理倾向的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很高,但由于激进善于表现自己,在学习中对重点难点考虑不全认为自己什么都一学就会,在回答问题时往往思考不周密就举手回答,导致答案欠妥。对这类学生教师切记不可严责批评,也不能附和其心理,应恰当总结,指出由于哪方面的马虎轻率引起问题的错误,并给予善意的引导。
  3.自卑心理。这类学生往往低估自己的思考能力,感到自己不及别人而怕提问,或者已想出了问题答案却怕答错出笑话不敢举手回答。这类学生在回答欠完整时,应该在积极启发诱导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分析出错的原因,鼓励他们去掉怕字,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用低难度的问题解除其心理上的压力,使其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增强信心。
  4.逆反心理。这类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由于对教师教学方法不满或个人学习成绩差遭受同学、家长冷遇等,使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逆反心理而放弃学习。
  课堂提问的评价总结
  首先要明确学生回答得“对不对”。这是绝对不能含糊的,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交代,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后就算事情结束了,立即转入另一项活动,这不仅会失去提问的积极作用,而且还有可能会造成知识上的混乱。不能用学生的回答代替教师应做的工作,对学生回答的结果要客观公正而快捷地做出评估使得人人受益。
  其次评议回答“好不好”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所教内容是否学到手;
  (2)学习的内容是否巩固;
  (3)知识理解是否达到触类旁通;
  (4)口头表达能力;
  (5)回答是否有创见。
  评价中无论赞赏或批评教师都应采取“积极评价原则”,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对于回答的不好的学生教师不能说“笨”、“怎么就总是不会”等评语,应进行具体原因的分析,尽量指出其中的正确成分,讽刺挖苦学生会使教师在学生面前失去应有的尊敬,并使提问成为对学生的一种个人威胁。
  【参考文献】
  [1]李建才.《初中数学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制定.《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何小燕.《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问题情景“的思考》. 教学与管理.2004,11.20
  [4]张敬华.《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宿州师专学报,第17卷第2期
  [5]陈娟娟.《数学课堂提问设计方法探讨》.数学教学设计,2000,1
  [6]董学发,白万谊,张翠兰.《研究学生答问心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数学教师.总第124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市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道德认知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关系及关于这种社会道德关系的理论、原则和规范的理解和掌握。通俗地说,就是人们对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对这些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道德认知能力是个体形成道德概念,应用已有的道德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和选择的能力。道德认知能力是个体形成道德行为和习惯的基点,是人的道德品质形成的最基本的条件。笔者认为,在当前社会处于变革期的形势下,思想品德课程加强对学生道德认知能力的培养
【摘 要】近日听了著名作家祈智的讲座,他给我们带来了一场人文素养的盛宴。我一边听一边就在思考一个问题:作为一个低年级的数学老师,怎样在我的数学课上渗透人文教育。我觉得一年级小学生起点低、见识狭窄。他们的人文素养需要的是渗透,需要的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关键词】数学;人文素养;兴趣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众所周知,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把
一、前言  跳高是一项动作复杂,技术性较强的运动。由于学生身体素质、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差异,在学习动作时会由于各种原因产生恐惧心理,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在学习过程中随着各种错误动作的产生,会很容易出现伤害事件的发生,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如何消除和克服跳高教学中学生的恐惧心理,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较好地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实践,总结
故障现象1辆陕汽SX2190型汽车,装用富勒RTl1509C型变速器,在汽车行驶中变速器发出噪声,而且随着负荷的增大而加剧。故障诊断根据维修经验,该车的富勒变速器产生噪声一般有以下几
【摘要】一般而言,翻译是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但是在高中英语的教学中翻译几乎不被教师所考虑。通常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已经对高中学生的翻译技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笔者在多年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逐渐体会到,在高中英语的课堂中引入翻译十分必要,有利于提升英语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为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课堂 翻译  翻译在高中英语的学习中占据着很重的的分量,从表面上
回归中等职业教育现状,让人不禁感伤,作为主要承担培养一线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专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强调专业设置与生产岗位或职业取向相对应,培养目标上侧重于“以技能为中心
【摘 要】《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是英语课程的基本特点。”为此,本文以新课改理念为依据,对初中英语分层次布置作业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作业;分层次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分层教学不但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律,而且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度,让不同层次学生的智力都获得了发展
进行了行人行为分析及行人关系研究。考虑到在机器视觉领域大多数研究仅关注于目标行为分类与识别,而目标间因果关系判别研究较少,且现有理论停留在心理学领域中的因果关系表达,提出了一种基于动量动力学模型的目标间因果关系识别方法,用于实现行人间因果关系的识别及量化计算。该方法利用Cam shift算法获得目标在视频中的位置并依据因果概念,构建动量动力模型,然后基于动量动力模型进行因果关系判别,最后计算因果值
研究了重力对含铰间间隙空间机械臂的轨迹跟踪控制的影响。针对空间机械臂在安装、调试阶段处于地面重力环境,在应用过程中处于空间微重力环境,重力环境的改变会使得在地面设
故障现象1辆2004款HFC6470AH瑞风商务车,装配G4JS2.4L双顶置凸轮轴、16气门电控汽油喷射发动机,采用0372LE型电子控制4速自动变速器,累计行驶里程为14.5万km,该车出现怠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