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五个铸魂”,做实爱国主义教育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yl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国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核心价值观,是涤荡人心的时代精神力量,也是中华儿女最本源的精神基因。当前爱国主义已广泛渗透到各级各类教育活动中,但从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来看,多为自上而下的任务式开展,缺乏衔接性和过渡性,一线教育工作者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储备,缺乏对儿童青少年国家认同发展特点的认识,对儿童青少年的声音关注较少,使得爱国主义教育针对性不强。家庭中爱国主义教育缺失;社会上爱国主义教育片面而教条,宣传性鲜明但不够入心;儿童青少年组织爱国主义优势发挥不显著,并有形式主义的倾向。这些令爱国主义教育对广大儿童青少年缺乏吸引力和感召力,其实效性也大打折扣。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启蒙期,他们的成长需要有一个正确的开始和起步,应当对其进行政治引领,润物无声地帮助他们进行价值观的塑造,培养他们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的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爱国主义精神的阐释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研究,不断丰富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创新爱国主义的教育载体以增强爱国主义的教育实效,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个中华儿女的坚定信仰和精神依靠。因此,要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立德树人,培根铸魂。
  第一,文化铸魂:坚定文化自信,夯实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儿童青少年国家认同的原点,是国家向心力的动力和源泉,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也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之基。应当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引导儿童青少年感受中华灿烂文化和优良传统,激发其强烈的历史文化自豪感,在革命文化的洗礼中赓续红色基因,在内省的基础上外化为传承弘扬爱国主义的自觉行动。各级各类学校要利用展板、电子屏、围墙等强化爱国主义宣传,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氛围,开展“隐性”教育,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培根育人,在潜移默化中助推学生将爱国之情主动转化为爱国志向。
  第二,课程铸魂:在教育灌输和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课程汇聚了人类的文明成果,是文化的聚集地和高地,也承载着课程育人的职责。课程是中小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载体,课堂教学也理所当然成了儿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应当积极推動中小学思想意识教育的改革创新,丰富和优化课程资源,使之不仅有意义,而且有意思。语文、历史、地理、美术、道德与法治等学科中都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其渗透在知识传授中,也体现在核心素养的培养里。课堂应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探索多样化的教学路径,让儿童青少年在启发、讨论、交流中领悟爱国主义精神的丰富内涵,进而让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能融入学校的教材和课堂,更能深入儿童青少年的头脑和内心。所有学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应承担好育人职责,进而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科学构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内容体系。
  第三,实践铸魂: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化、体验化中厚植爱国情怀。爱国主义教育有许多形式,人们往往热衷于通过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来提升自身的爱国素养。儿童青少年的思想意识教育离不开实践体验,教师不应把爱国主义作为强制要求规训给学生,而应当带领孩子去寻找真理,激发爱国情怀。正如成尚荣老师所说,爱国主义的词性是一个动词,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基地教育活动、仪式教育活动、重大纪念活动、节日涵育活动、研学旅行活动、国际理解活动等实践活动可以让儿童青少年有所体验,进而深思自省、提高认识。爱国主义教育在实践活动中开展可以更丰富、更生动、更高效。
  第四,协同铸魂:校—家—社形成合力,打好协同战。学校除了依托课堂、活动等对学生进行国家意识的培养之外,还应积极发挥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力量,并与之形成合力。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抓住孩子情感萌芽的关键期进行及时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这就要求父母做好言传,把中华民族的光荣史、苦难史,党的创业史、奋斗史讲给孩子听,让爱国主义在他们心中播下种子。同时又做好身教,用自己健康生活、爱岗敬业、拼搏奉献的实际行动感染孩子,让孩子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耳濡目染,让家庭成为儿童青少年爱国意识启蒙的“基地”和“大本营”。社会是加强儿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平台,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错误的思想言论应进行及时的批驳引导,同时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引导儿童青少年把对爱国先进人物的认同转化为砥砺报国志的实际行动。
  第五,媒介铸魂:把握时代特征,拓宽爱国主义教育的渠道。当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现代媒介的渲染和传播正渗透在人们生活的各方面,多元文化和价值观不断冲击着儿童青少年的头脑。全球化时代信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网络媒体所呈现出的开放性和及时性应当作为儿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渠道,在儿童青少年认知能力发展有限,还不具备成熟的信息筛选能力的当前,发挥正面的价值导向作用。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需要合理利用来引领舆论导向。当运用新闻媒介平台传播爱国主义思想,针对有关国家安全、利益等的网络事件的发生要及时明确政治立场,正确引领价值导向。根据儿童青少年身心特点,开发充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各种媒介载体,通过符合新时代的创新手段让爱国主义教育接地气、有生机、带温度,进而让爱国主义充盈于媒介空间,在儿童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以切实提高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李戬,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李 敏
其他文献
啦啦啦……美丽的蝶儿纷纷飞……啦啦……
2011年全国两会3月初将在京召开,公众最关心哪些问题?日前,《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和人民网就老百姓最关注的两会热点问题,进行网络调查。调查显示,94%的网民认为,企业职工和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职工养老制度实行双轨制非常不合理。消除退休金双轨制,是消除贫富差距的重要措施之一。  当然,既得利益者对养老双轨制还是情有独钟的。比如,一位全国人大代表、某省国资委党委书记曾表示:“假如两个人同时在50岁,我当
日本福岛核电站搞得人心惶惶。一听说日本政府在向核电站周边的民众散发碘(碘127)片,又听说碘片可以减少放射性碘的吸收与伤害,国内买不到碘片的人就把脑筋动到了碘盐甚至碘酒上。城市也好,乡镇也罢,“盐”无不尽,网上甚至有人戏称我们是“盐荒子孙”。  抢购食盐的行为虽然看似一致,内在的动机却分为了两大派:抵抗核辐射派与忧虑盐污染派。先来说说抵抗核辐射派。  因为人体会不断从环境中摄入碘,并通过代谢排出碘
近日,陈光标在与专业公益组织负责人的对话中称,目前国内慈善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中国需要他这样的“暴力慈善”,来推动整个社会的慈善进步。他说,社会对他的行为有争议,有讨论,是好事。并解释和受助人一起举着钱照相,举着两个手指的姿势是胜利和坚定信心的意思,而非炫耀。  所谓“暴力慈善”,其含义大致是指一种“亲力亲为、高调显扬的施善方式”。在陈光标看来,当今中国尤其缺少此类慈善:一方面,国内富人阶层
性教育,不只是为了避免问题发生,而应该是孩子的一堂人生必修课,让孩子长大后能以正向的态度看待性,建立起对性行为负责的态度,从而拥有更幸福的人生。  家教有方栏目介绍  本栏目由《父母必读》杂志与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合办。  旨在帮助父母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为父母提供家庭教育的新知、良方,最重要的是,我们希望能通过这些文章开启父母自己的家庭养育智慧,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态
近日,我们邀请读者通过杂志微信公众号对本刊梳理的过去一年国家层面的德育事件进行了投票。从36个候选条目中评选出了2018年中国德育十件大事,現将结果公布如下(以得票多少为序)。  11月8日,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明确新时代教师职业规范,划定基本底线,深化师德师风建设。  11月22日,第五届全国高校“
大暑的由来  大暑是24个节气中的第12个节气,时值每年公历7月22-24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20°,为大暑节气。《通纬·孝经援神契》记载:“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大暑多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当中最热的节气,部分地区温度可达40°C以上。除去酷暑难当,大暑时节雨水偏多,空气潮湿,更加闷热难耐。今年大暑为7月23日,中伏为27日。
万众创新的新时代,我们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有创造力的那个。但是,如何才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呢?这是普遍困扰父母的难题。是不是平时引导孩子多问为什么,才能培养创造力?是不是“学霸”更容易有创造力?是不是应该带孩子周游世界,开阔视野,这样更利于他创造力的发展?听到“创造力”这个词,恐怕你我为人父母者,都会最想知道“为孩子做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  但是,创造力可真的没有那么简单。到现在为止,它从何而来,
是什么动力让你坚持打拐多年?  当《民生周刊》记者问起微博打拐名人仔仔这一问题时,这个南方小伙子回答:“还有很多人需要帮助。”在他平和的声音里,可以听出他掩藏不住的疲惫。  很多人问过仔仔,为什么要一个人在打拐的路上如此执着的走下去。没有成家,老家的父母现在还不需要自己照顾,又或者习惯了这样奔波的生活……这些都是答案,但没有一个能回答他为何能够全身心投入打拐行动。  从一个被拐家庭走进另一个被拐家
摘 要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小学生课后服务问题亟待解决。研究者以重庆市少数民族地区为案例开展了相关调研,根据调研结果,虽然小学生放学接送困难的问题不突出,但放学后在家无人照料的问题普遍存在,家长均希望学生接受课后服务,然而公益性学生课后服务机构严重不足,农村小学开展课后服务又存在诸多困难。为满足农村家庭课后服务需求,建议充分发挥乡镇寄宿制学校课后服务功能,落实有条件的农村小学开展课后服务,探索建设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