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慌!0~6岁孩子的家庭性教育可以这样做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ulukuaic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性教育,不只是为了避免问题发生,而应该是孩子的一堂人生必修课,让孩子长大后能以正向的态度看待性,建立起对性行为负责的态度,从而拥有更幸福的人生。
  家教有方栏目介绍
  本栏目由《父母必读》杂志与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合办。
  旨在帮助父母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为父母提供家庭教育的新知、良方,最重要的是,我们希望能通过这些文章开启父母自己的家庭养育智慧,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态环境,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为新生代父母,我们虽然不会再谈“性”色变,但每次想起性教育问题时,却还是不知道应该从哪里着手。尤其是当看到孩子出现一些性探索时,面对孩子开始提出世纪难题—“我是从哪里来的”,更不知道该怎么办。父母如何才能给孩子施与正确的性教育呢?一起来看看性教育专家的建议。
  认知:孩子是带着性的種子来到这个世界的
  虽然新生代父母已经意识到,性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但在实践性教育时,脑海中还是会冒出这样的疑问:这么早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是否会提前性唤起?孩子会不会接受性教育之后就变得不纯洁了、变坏了?
  其实,孩子的性发展从很小就开始了。宝宝还在妈妈的肚子里时,支配性器官的大脑神经系统就开始构建、形成,他的性器官也随之生长、发育。当他来到这个世界时,就已经携带了性的种子。无论在幼年时孩子是否接受性教育,性的种子都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发育,并使他逐渐发展成具有生殖能力及性欲的人。
  从3岁起,孩子会开始“探索”生殖器官。男孩表现为摩擦、抚摸生殖器官,比如,他会趴在床上,用生殖器官摩擦床单;女孩表现为总是夹着腿。如果发现孩子有这些表现,别着急劝阻!从性发展规律来看,这都是性种子萌芽后的行为表征,是正常的。这也说明,在家庭教育中,正确地给孩子性教育和对性认知的引导,也是非常必要的。
  实操:家庭性教育这样做
  0~6岁是孩子性教育的启蒙阶段,父母的言传身教会对孩子未来的性发展及性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与此同时,0~6岁也是亲子之间建立性信任关系的关键时期,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机遇,和孩子坦然、科学地谈性,那么当孩子进入小学、青春期时,就会更容易成为孩子的“性导师”。到那时,如果孩子遇到性困惑,会愿意在家里与父母讨论,而不是通过与同伴交流、查阅色情图片或视频等方式获得帮助。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基础
  亲子关系是亲密关系的早期表现形式,早期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孩子成年后亲密关系的建构,也更容易让孩子拥有幸福的婚姻。因此,想在家庭中给予孩子性教育,想让孩子今后有健康的亲密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最重要的基础。这也说明,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上,有着天然的优势。
  像谈手和脚一样,坦然地跟孩子谈生殖器官
  没有人天生就会做父母,我们也是性教育的初学者。需要和孩子谈论隐私部位、生殖器官时,难免也会感到尴尬。为了避免小紧张的情绪,不妨试试这个办法:先对着镜子,练习“阴茎”“阴道”等词汇。当你可以像说“手”“脚”这些词汇一样轻松、自然的时候,就可以找机会和孩子聊一聊关于性的话题了。
  对孩子进行防性侵教育的同时,不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随着儿童性侵案件被不断曝光,父母越来越关注孩子的性安全问题。这是好事,但需要提醒的是,过度的性安全教育也有可能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影响他正常的人际交往。在对0~6岁的孩子进行防性侵教育时,如果父母一味地跟孩子强调:“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坏人”“陌生人都是坏人”等,会让孩子对周围的环境缺乏安全感,让他不敢尝试与其他人交往。表现为当孩子遇到陌生人时,会下意识地往父母的身后躲。
  什么才是正确的性教育方式呢?试试从“赋能”的角度出发。比如,“这是你身体的隐私部位,不可以给别人看,更不能让别人抚摸。”“你的身体,你做主!你不愿意时,任何人不能随便碰你的身体。”要让孩子知道,当别人触碰自己身体的隐私部位时,他有权说“不”。
  借助绘本进行性教育
  0~6岁孩子的思维处于具象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建构起来,因此,父母此时需要借助看得见的图片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绘本是非常好的工具。适合和0~6岁孩子一起共读的性教育绘本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生理知识类,主要是为了满足孩子对身体及“我从哪里来”的好奇心,比如,《我们的身体》《小鸡鸡的故事》《乳房的故事》《小威向前冲》《呀!屁股》等;第二类是安全类,主要是让孩子学会辨别不适当的身体接触,比如,《不要随便亲我》的“不要”系列。有了绘本的帮助,性教育将不仅仅充满知识性和实用性,还会充满趣味性。
  解决世纪难题—我从哪里来,有妙招!
  如果你还在用“从垃圾箱里捡来的”“充话费送的”这样的回答搪塞孩子的提问,你就会错失一个非常好的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机会,也错失了让孩子了解自己与父母之间天然的、紧密的连接的机会。更何况,将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不是性,而是爱。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到了提出这个问题的年龄,那么,与其苦思冥想地寻找“正确答案”,不妨试试“二步走”的方法:讲事实、谈感情。
  第一步:讲事实。根据具体情况,给孩子讲讲他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的。如果妈妈是剖宫产,就告诉孩子“医生要在妈妈的肚子上划一个小口子,才能把宝宝取出来”,可以借洗澡、游泳换衣服等机会,给孩子看看肚子上的疤痕。如果是顺产,也可以直接说“宝宝是从妈妈的产道里生出来的”。如果孩子想进一步看看什么是产道,妈妈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如果妈妈觉得很尴尬,也不用勉强自己,可以借助上面推荐的绘本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其实,在大部分情况下,低年龄段的孩子在得知第一个答案后就心满意足了,他可能只是想验证自己和妈妈的关系紧密,验证妈妈足够关注自己就好了。
  第二步:谈感情。给孩子讲讲胎动的故事和怀孕的趣事,让亲子之间建立更多的情感联结。比如,可以给孩子讲一讲,当他在妈妈肚子里第一次踢腿时,妈妈当时是怎样又惊又喜的,爸爸又是怎么表现的。如果有孕期手账,此时不妨拿出来和孩子一起打开回忆的闸门,给他讲讲上面的每一个故事、看看每一张照片,这是增进亲子感情的绝佳时机。
其他文献
近日,由接力出版社主办,北京动物园协办的“与动物牵手,和生命交流—《我的野生动物朋友》新书发布会暨摄影作品展启动仪式”在北京动物园科普馆召开。本书作者蒂皮特地从遥远的非洲发来新书寄语:“在我还小的时候,我没有意识到这本书可以证明,我们和动物,甚至是那些令人惊异的动物能结下真正的友誼。人类永远不应该离开我们的动物兄弟,不能脱离我们的动物大家庭。世界上的所有小朋友都应该一起努力,传递动物们的讯息。一直
宝宝长大后,好奇心爆发,从早到晚追着问“为什么”,有些问题不是随就能答上来的;还有些问题,你甚至不知道用何种恰当的方式来回答。当孩子问出无穷的为什么,你想好该如何应对了吗?  为什么孩子会有那么多的问题?  你有没有被孩子问烦过?这熊孩子哪里找来这么多问题呀!是的,孩子就是有很多很多很多问题,我们称之为“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  世事洞明皆学问,能提出问题,说明孩子在观察,在思考,在联想。太多问题
Mary, Queen of Scots was one of the most fascinating and controversial monarchs of the 16th century Europe. At one time, she claimed the crowns of four nations Scotland, France, England and Ireland. H
倾听,对一个孩子来说,是一项与表达能力同样重要的技能。该如何培养呢?其实可以从很小的地方入手,利用玩耍、生活中的一些机会告诉宝宝如何听别人说话。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总是很重视孩子的表达能力,却忽略了孩子的倾听能力。孩子能说会道,却无法在与人交往中体现出真诚与尊重,不愿意倾听他人的建议,这样的孩子在群体中可能依然不够受欢迎。孩子想要与人融洽地相处、流畅地交流、有效地解决问题,必须先学会倾听。  行
面对消费主义的危害:一方面,我们应保持高度警醒与有力批判。另一方面,学校应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和使命,培育青少年理性消费观,在遏制消费主义上发挥应有作为。  当前,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以及消费主义的盛行,在一些青少年当中出现了种种消费误区:超过自身承受能力的过度消费、“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超前消费、用了即扔的一次性消费、为了面子的攀比消费和炫耀性消费等等。在这些非理性消费现象的背后,实质是消费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新冠肺炎疫情对我们造成的影响是深刻和深远的。首先,它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对人类生命的极大毁灭与破坏;其次,它将几乎所有人都强行拖拽在死亡面前,感受死亡带来的恐惧并思考自己的生命现实;最后,它提出了一个严肃的生命教育话题,即瘟疫
啦啦啦……美丽的蝶儿纷纷飞……啦啦……
2011年全国两会3月初将在京召开,公众最关心哪些问题?日前,《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和人民网就老百姓最关注的两会热点问题,进行网络调查。调查显示,94%的网民认为,企业职工和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职工养老制度实行双轨制非常不合理。消除退休金双轨制,是消除贫富差距的重要措施之一。  当然,既得利益者对养老双轨制还是情有独钟的。比如,一位全国人大代表、某省国资委党委书记曾表示:“假如两个人同时在50岁,我当
日本福岛核电站搞得人心惶惶。一听说日本政府在向核电站周边的民众散发碘(碘127)片,又听说碘片可以减少放射性碘的吸收与伤害,国内买不到碘片的人就把脑筋动到了碘盐甚至碘酒上。城市也好,乡镇也罢,“盐”无不尽,网上甚至有人戏称我们是“盐荒子孙”。  抢购食盐的行为虽然看似一致,内在的动机却分为了两大派:抵抗核辐射派与忧虑盐污染派。先来说说抵抗核辐射派。  因为人体会不断从环境中摄入碘,并通过代谢排出碘
近日,陈光标在与专业公益组织负责人的对话中称,目前国内慈善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中国需要他这样的“暴力慈善”,来推动整个社会的慈善进步。他说,社会对他的行为有争议,有讨论,是好事。并解释和受助人一起举着钱照相,举着两个手指的姿势是胜利和坚定信心的意思,而非炫耀。  所谓“暴力慈善”,其含义大致是指一种“亲力亲为、高调显扬的施善方式”。在陈光标看来,当今中国尤其缺少此类慈善:一方面,国内富人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