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产教协同发展对策辨析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郭 扬
  职业教育是与产业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直接的一种教育类型,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部署,既体现了促进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协调发展的国家意志,也是对产教互融互撑紧密关系及其内在作用规律的科学揭示。今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明确将包括技术技能人才在内的人才发展作为实现制造强国目标的重要保障措施,这对深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将产生深刻影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陈晓明认为,如何通过加强产教协同创新加快破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制约难题,是职业教育界必然要面对并应深入探究的焦点问题之一。为此,他从一个专门从事机械工业教育30多年的行业专家的角度,对职业教育产教协同创新发展的对策性问题提出了一些独特的分析见解,供大家参考和商榷。
  陈晓明,1962年9月生,现任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教育培训部主任,高级工程师。1980—1994年在原机械工业部教育司、1994年迄今在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从事机械行业干部教育、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和企业职工培训等研究与管理工作,熟悉机械行业技术发展和人才培养状况。近年来,先后主持研究、制定了《机械工业“十二五”人才培养规划》、工信部《装备制造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等人才行业培养规划,主持或参与主持完成了“行业组织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高端装备制造业与高技能人才培养”“机械工业升级强基紧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等国家及行业重点课题研究,组织实施了行业职业教育专业创新建设等项目和教育部系列产教高峰对话活动,参与国家职业院校示范(骨干)院校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等项目的评审和验收。其积极倡导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发展,在行业人才培养及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等方面多有研究和著述。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6-0025-04
  一、产教协同发展研究作为实践与理论创新的突破口
  (一)产教协同发展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规律
  辨析中外职业教育与产业,特别是与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内在关系,规律性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现象十分明显。仅以我国机械工业与职业教育发展为例:2002年至2012年,机械工业经历了连续10余年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平均保持24%以上增长的“黄金时期”,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一装备制造大国;这十年也正是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时期,从全国各类职业院校开设与装备制造业相关专业的比例看,中职约占48%,高职约占55%,平均每年向机械行业企业输送毕业生在130万人以上。“十二五”时期,机械工业进入稳增长、调结构、转型升级发展的“新常态”,机械行业规模企业生产、服务一线约90%新增劳动力来自职业院校。从当前行业企业就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而开展的研究分析看,技术技能人才的创新培养依然是业界高度关注的问题。诸如此类例证,深刻揭示着职业教育产教协同发展的密切关系,因此,我们不能不深入探究、把握其中内在的客观规律。
  (二)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呼唤产教协同发展理论指导
  当前,职业教育和技能积累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同时无须讳言,职业教育也面临着社会共识、制度机制、治理优化、校企合作、持续健康发展等方方面面的挑战和制约。“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社会氛围缺乏,中国制造背景下教产供需失衡,国家促进政策和保障机制的完善与落实以及学校办学自主权、行业指导作用、企业参与积极性等现实而迫切的问题,虽已产生并探究多年而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无不与如何看待和把握产教协同发展相关。究其深层次原因,笔者认为,这与缺乏理论共识(尤其是产教协同发展理论的共识)、理论实践、理论指导不无深刻关系。发展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一是更好地促进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二是更好地促进人们特别是青年人创造幸福生活,而产业发展是这一目的实现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和不竭动力。试想,若全社会各层面都能自觉地从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目的出发,去探索规律、去达成基本共识、去按科学理论办事,职业教育改革创新面临的诸多问题是否会得到更快、更好的解决呢?
  (三)产教协同发展实践与理论研究亟待加强
  笔者在此提出职业教育产教协同发展实践与理论的问题,主要还是基于行业视角的观察和几点认识:一是现代职业教育离不开现代产业为基础,更离不开先进职教理论为指导。二是破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错综复杂的羁绊难题,需要有更为体现本质规律的“理性杠杆”做利器。三是相对职教界围绕现代职业教育实践与研究的活跃局面,总体上从产教协同发展角度研究、诠释、解决问题的还很不够,其实践与理论的构建尚处于“幼稚期”。从机械行业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现实和未来来分析,“产教协同发展理论”至少应具备这样的基本特征:第一是时代性,即其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经济、文化、法律制度的时代要求,尤其注重遵循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理论与规律。第二是社会性,其必须凝聚社会各方各层的广泛共识,成为促进社会和人才发展的行为准则之一。第三是科学性,其产生和发展不可能单一源于“教”或“产”,必然是基于“跨界”的,乃至结合了古今中外经验与规律的辩证扬弃,经历了“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升华。第四是实践性,其对解决现代职业教育创新实践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的深层次问题,具有明显、持续的指导和促进作用。近年来,机械行业在职业教育领域总结并积极倡导“需求驱动、价值交换、同步规划、融合发展”的理念和创新实践,在取得一些初步成效的过程中,愈加感受到产教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广泛意义,教产各界应切实加强产教协同发展研究,使其成为现代职业教育实践与理论创新的突破口。
  二、辩证分析把握职业教育产教对接中的“冷”与“热”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五对接”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本方针,有力推动了广大职业院校主动对接区域产业需求、深化校企合作和教育教学改革,在内涵式特色化发展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效。但随之而来的某些“冷”与“热”现象,还需辩证分析与把握,并有意识地将之纳入产教协同发展的研究范畴。
  (一)产教对接中的“形热”与“实冷”问题
  所谓“形热”是说近些年来,校企作为办学主体探索、创新出了形式多样的产教对接模式,形成了不同范围、内容、特色的合作热潮,显现出合作发展的内在动力;所谓“实冷”是说对接的实质深度、实际效果、实现机制与实在的保障措施,仍需冷静而理性的分析,增加探究的热度。只有深入理清产教对接的前提与保障机制、目标与路径、标准与评价、投入与价值、责任与主体,即切实解决为什么对接、对接什么、如何对接、谁去对接等基本的、现实的问题,才能真正形成产教对接持续健康发展的热潮。
  (二)校企合作中的“校热”与“企冷”问题
  长期以来,校企合作中“学校一头热”“企业缺乏热情和主动性”,却又缺少有效的解决办法,似乎已成不争的事实。从行业和企业角度看,表象之下有其本质上的因由:首先是在国家现行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下,创造经济效益乃企业的“第一社会责任”,与学校育人的“第一社会责任”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校企合作难以产生共同的价值基础;其次是在企业投入产出的评价理论和计量方法中,往往比较多核算的是人的使用成本,而较少考虑人才这第一生产力要素的培育成本,使企业乃至政府有关决策部门容易忽视或低估职业教育对产业发展的贡献价值,在认识和投入上也易缺位;再者是国家在产业政策导向上,由于部门、区域职责和认识上的差异,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引导、激励、约束和补偿机制,尚显空泛、乏力。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之一,仍在于推动“产教协同发展理论”的研究、形成,使其深入人心。
  (三)专业建设中的“时热”与“需冷”问题
  职业教育产教对接最为关键的是“专业对接产业”,这在现实中已成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焦点之一,也是打造人才培养新优势的重要抓手。笔者想在此强调两点:第一是一个时期以来,社会对人才及人才成长、使用的传统认识和办学投入政策的“杠杆效应”,造成“时髦专业”、“好招好办”专业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热”、过热现象,而长期人才紧缺、急缺的制造业“热加工”和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领域的相关专业、涉农专业等,既鲜有开设和发展,也难以招生的“冷象”,已成为产业升级发展和全面公正评价职业教育作用力的制约因素。第二是在当前“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动下,职业院校尤其是部分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3D打印、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物联网等新兴专业的热情高涨,这是值得肯定和支持的,关键是这些专业应当依据什么建设、如何建设、如何特色化发展,又如何避免产业界已出现端倪的“高端技术领域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发展教训和代价。这也是职业教育专业创新建设和产教对接、协同发展中,不可不重视并加以认真辨析的问题。
  (四)治理过程中的“政热”与“市冷”问题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既是党和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也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措施与保障。针对职业教育治理中“政热”与“市冷”现象,一则当前发展职业教育应尽快形成多部门协调配合的“政府群热”效应,如现代学徒制首先应该是用工制度改革,其中包含教育制度改革;再如,开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冷门”最为有效的钥匙,在于财税政策和产业政策,诸如此类,这实际上都是不可能单靠教育一个部门或少数政府部门的“热”可解决的。再则政府部门致力于国家意志的宣传、讲解和行政治理效应的“热”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对于市场优化配置机制的建设与完善,也不应“冷观其成”,如何确实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如何加快完善行业指导的鼓励和监管机制、如何根本解决产教对接中的深层次问题,都离不开政府部门对于行政治理手段与市场导向机制的辩证把握与有效利用,都有赖于职业教育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创新和现代化。
  三、充分重视高职“优质专业”建设标准创新
  近两年,部分地区特别是制造业比较发达的中东部地区,不断加大了对与区域产业升级发展关联度高的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建设的投入力度,相继组织开展了新一轮的“优质专业”“创新专业”“重点支持专业”等不同名目和要求的高职专业建设专项行动,其共同的特点是皆以促进产教协同发展为动力,以实现“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为方向,这无疑是职业教育界自觉应对新一轮工业革命和国际竞争挑战,谋取新的发展优势的有力举措。然而,要真正达成“世界水平”的建设愿景和目标,必然离不开建设标准的产教对接和创新。笔者对此类“优质专业”建设的主要问题,就行业视角浅述三点基本认识。
  (一)构建创新的标准体系
  其基本标志:一是“紧”,即契合度怎么样,既指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也包括与社会、个人发展的契合度,这是专业创新建设的战略支点。二是“实”,即贡献度有多少,要看这个专业是否具有服务企业、行业、政府的实际价值,这是创新建设的内在动力。三是“优”,即是否具备优势资源的支撑和与时俱进的影响力,这是创新建设品牌效应的体现。四是“特”,即是否有突出的针对性,要有专业个性,尤其是标准、程序、规范等“软”性特色的打造,这是创新建设的个性优势所在。五是“深”,即要有很强的产教协同性,但不只是简单、浅层的跟随,应体现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这是创新建设的关联机制。六是“久”,即要有持续力,要有符合行业发展需求、人才培养需求的优秀的教师团队、标志性的代表人物、梯队建设的机制,这是创新建设的持续力保障。
  (二)习惯于产教融合的对接辨思
  多用域外的视角把握需求驱动、价值交换的规律,夯实产教融合、创新建设的先进理念与发展根基。对应于行业视角“优质专业”的六个标志,基于产教融合的对接包含六个方面:一是战略对接,实现理念融合,提高产教契合密度;二是供需对接,实现结构匹配,保障建设实效;三是品质对接,实现内涵俱进,持续提升服务价值;四是资源对接,实现标准融通,构建协同机制;五是声誉对接,实现产学研用结合,促进办学特色扩展;六是文化对接,实现卓越技能养成与职业精神融合培育。
  (三)优化产教对接的专业建设新路径
  基于产教对接的专业创新建设路径有多种,不同的专业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但是,成功的产教对接建设路径必然符合这几方面的要求:一是找准基点。聚焦“产业链 产品线”,沿着产业链、产品线去寻找需求和切入点。二是更新合作理念。要有成企业之优即为我优的理念,校企合作,不仅仅是找企业帮忙,还要有服务企业、帮助企业、成就企业的胸怀与优势,只有职业教育和企业互相成就,才能建立长效机制。三是把握标准建设规律。从技术标准到用人标准再到培养标准,最后到多元评价标准都应系统把握、优化,才可能形成以产教对标为起点,真正面向需求,经过认真调研和严格检验,充分体现技术发展标志和产业需求的先进的专业建设标准体系。四是激发校企合作建设的内生动力。重点在于构建基于强化服务品质的持续合作发展机制。最后强调的是重视和发挥先进工业文明与企业文化在促进人才全面培养、全面发展、多样成才中的作用,让“用户”与伙伴成为满意的主体,通过素质和技能的融合培养,努力造就中国制造紧缺的“大国工匠”。
其他文献
随着各领域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并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因素。其中,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起到的作用尤为关键,直接决定着信息系统工
【摘 要】江苏省在2014年举办了首届职业学校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这不仅是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颁布的积极回应,也是探索职校班主任专业成长方式方法的有效尝试。通过大赛,大面积、高效率地提高班主任队伍的基准素质;逐步将国家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等要求具体化和个性化,真正做到以专业水准来培养职校教师;促进班主任的理论反思与行动研究。另一方面,“以赛促建、引领成长”的方式尚处于初步尝试
【摘要】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尝试性探索,包括课程教学方法、实验课设计等,力求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增强课程趣味性,达到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教学实践 信号与系统 探索  【中图分类号】TN911.6?鄄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106-02  通过上面两个我们可以发现,格式比较统一,当?琢≠?茁,均
【摘要】详细阐明本专业四门核心课程标准的开发思路、开发流程,深入剖析四门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和要求,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希望能帮助一线教师深度理解课标,进而用好课标,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职课标;药剂专业;课标解读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4-0109-03  【作者简介】刘素梅,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江苏徐州,2211
本文通过对高职药学专业中药课程教学,分析学生学习该课程常见的几点问题,进而对高职药学专业中药学课程设置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为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综合应用能力
目前曲线梁桥的径向爬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梁体扭转变形和支座横桥向爬移。爬移修复主要是要避免内外支座竖向支反力的差值过大及支座的横桥向支反力过大。曲线梁桥的爬移
在UV-B辐射增强条件下,研究了3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抗氧化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UV-B辐射胁迫使水稻叶片抗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先升后降,抗坏
探讨了林用避鼠剂--FSB1忌食剂在农作物上的应用效果,及其对作物的安全性。室内外拌种试验结果表明,在花生、水稻种子用FSB1忌食剂处理组,害鼠取食率分别为1.4%和29.0%,对照组取经分别为27.1%和49.7%,差异极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