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00G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我们应在夯实学生文化科学基础知识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动机,想方设法点燃儿童探求新知的思想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改的重大问题,现将我们的几点尝试浅述如下:
  一、创设情感和谐的氛围,营造理想的创新环境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在教改实验中,我们以发送师生关系为起点,重点做了三个方面的改革,为培养创新能力营造一个理想的环境。首先,我们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彻底转变教育理念,随时随地尊重学生。我们认为良好的光指课堂扭转,它在时间、空间上远比课堂要大得多,存在于师生能接触的任何时候。我们要求教师视学生为朋友,彻底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及师生间的隔阂,缩短感情距离,让学生乐于接近老师,视老师为知己,进而对老师所任学科产生兴趣,使培养创新能力成为可能。其次,在座次排列上做了改进,变秧苗式的排列方式为团团围坐式和马蹄式,撤去讲台,从视觉上给人以平等的感觉。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尽量使课堂从始至终处在平等、和谐、民主的气氛中,提倡以商量式的语气上课。如:“你读懂了吗?”、“你可以试一试吗?”、“还有什么问题吗?”等。教师在操作上力求做到将学生作为伙伴,充分尊重他们,处处体现出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关于质疑的素质,教师要大力引导学生敢于问自己想问的问题。甚至敢于否定教材,敢于怀疑老师的“正确讲解”,敢于推出答案,敢于提出独特的见解和与众不同的问题。
  1.从课题入手,引导质疑
  课文的题目就是课文的眼睛,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去探究,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如教学《借生日》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教师问:小朋友们想问什么吗?鼓励学生提问,同学们有的说:“以前只听说过借东西,生日可以借吗?”、“各人有各人的生日,怎么能借呢”?“谁把生日借给谁呀?”这样从课题入手,就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质疑,体验质疑,同时也秦川了创新的前奏。
  2.从读中质疑
  语文教学应遵循“以读为本”,在读文的基础上动笔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词语和读不懂的问题,旨在鼓励学生质疑的创造性。如教学《小松鼠找花生》一课时,教师巧设情境,让学生自读自悟,画出疑点,鼓励学生自己去思考、发问、想象、探究。同学有的说:“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有的提出:“小松鼠为什么感到很奇怪?”在此环节中,建议学生将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整理归纳,为小组交流做准备。
  3.歙和中质疑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便于同学们交流,他们在同伴面前,敢于发表自己见解,在小组合作中互相质疑,不仅解决了简单问题,更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一个问题常有多种答案。如在教学《小松鼠找花生》一文中,小组交流讨论课后问题:“花生真的被摘走了吗?”学生在小组内大胆表明自己的看法,就此问题出现了三种答案:一种是花生被摘走了;一种是花生开花后没有结果;一种是花生结果,没被摘走,而是埋在土里。进而有的小组又提出:“花生没有了,到了冬天,可爱的小松鼠吃什么呀?”有的同学赶忙说;“吃松籽呀”!还有的同学说:“我家有花生,给它送去呀!”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建议,震撼了老师们的心!作为老师、决不能低估蕴藏在他们中间的创新能力。正如陶行知行生指出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三、巧设情境,培养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怎样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把握教材的特点,创设情境,寓情于教,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发展呢?下面试从三个方面来探究其实施途径:
  1.凭借媒体
  把多媒体引进课堂,不仅能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还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如,教学《雪地里的上画家》一文,如何理解“几步就成一幅画”呢?我们用多媒体播放小狗、小马、小鸡、小鸭雪地里玩耍的情景,观察小动物在雪地里留下的脚印,然后让学生演示动作,这样,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了。接着,指导学生运用简洁、洗练的绘画语言,勾勒出了小动物脚印的主要牲。在描绘中,学生的想象异彩纷呈,思维敏锐新颖,表现出创造性的才华。
  2.利用插图
  课文的插图是内容的图解,是形象化的课文语言,图画的内涵丰富,最容易引人想象,具有创新的潜在因素。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揣摩图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图画这一形象思维的载体进行再创作。如学习古诗《游园不值》,根据诗意跳跃性的特点,结合生活经验积累,指导学生从插图中出墙的红杏,推想满园的诱人春色。这样,学生利用插图这一表象,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驰骋,创新欲望得到极大的满足,创新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角色表演
  对情节较强的文章,通过扮演角色,使内容有立体感,调动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亲自体验文中情景。如学习《小马过河》一文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之后,请几位同学戴上头饰分别扮演小马、老马、小牛、小松鼠,把教学过程变为语文活动课,由于学生要进行表演,这就是学生自己的一个创作过程。在排练过程中,通过对原文的情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结合学科特点,不断探索,谱写小学语文教学的华彩乐章。
  (作者单位:宁夏平罗县高庄中心小学 753400)
其他文献
活力是语文课堂的生命。语文教学追求活力,那么怎样才算活呢?刘国正先生说:“教学活动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这几点?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几位老师的观点,来谈谈我的见解。  一、通过吟哦讽诵,唤起学生想象  课文的语言精练,内容丰富。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好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想,想中读。反复吟诵。要在眼前能呈现出文字所表达的具体形象,能把文字描述的
摘要:课堂有效性的提出对于激发一线教师提高自身课堂驾驭能力有很好的触动。笔者就近期开设的一堂交流课着手,探讨公开课中教师的“形式主义”教学与学生的错位反馈之间的断层,以及常态课中急功近利的现象。探究原因,寻找措施,使之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情感、价值、态度观与知识、能力的较好契合。  关键词:教学有效;学生主体性;教学偏差;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
1921年,林语堂在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当时,林语堂经常给一些杂志和报纸投寄文学作品。在莱比锡当地,有一个名叫勒夫的杂志编辑非常欣赏林语堂,几乎每一期杂志都会发表林语堂的作品,而林语堂也都把稿子投寄给他,两人合作得非常默契。  有一次,林語堂收到了一封来自那家杂志社的来信,但署名并不是勒夫,而是一位名叫洛巴特的人,他在信中说:“我是一名新编辑,我在德累斯顿城的一张报纸上看到你的文章,我非常喜欢,所
在英国的一个小镇上,有一家卖三明治的小店,生意非常火爆。因此,老板决定再招聘一个店员,以解决店内人手不足的问题。  招聘启事一发出,就有不少人前来应聘。最后,老板只留下了两个小伙子,准备试用一个月后,再留下表现最好的那一个。这两个小伙子年龄差不多,只是性格迥然不同,威廉性格内向,杰克却很机灵,很会讨老板的欢心。  时间过得很快,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到了该做决定的时候。从感情上来说,老板很想留下杰克
摘要:在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各学校的教育重点,而学生社团活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使得社团在各个学校的整个素质教育体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笔者以高中社团亲身参与者和组织者的身份,以某大学附中为例,尝试分析在高中社团的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自己关于未来高中社团发展的建议与设想。  关键词:高中社团;发展;建议与设想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
你的面前摆放着一杯咖啡,想喝的念头刚冒出来,你的手就已经把咖啡准确无误地送到了嘴边。那么,是谁给手下达了指令,让你端起了咖啡?人们普遍认为是大脑,但最近的研究显示,事实并非如此。  对科学家来说,这种轻而易举的行为是很有意思的。早在19世纪,就有众多科研人员热衷于该项研究,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两个德国科学家。他们和大多数人一样尝试了非常多的办法,都以失败告终,最后不得不采取一个简单粗暴的方法——电击猕
有一次,国际珠宝设计雕刻大师陈世英的朋友邀请他参加一个盛大的晚宴。朋友恳请陈世英去时戴一件珠宝在身上。陈世英问:“艺术品可以吗?”好友答:“没问题。”  那天晚宴,大家看到陈世英戴了一支自己20年前创作的、颇有特色的艺术品戒指。戒指的一面是骷髅头,另一面则是有型、有血、有肉的假人头。朋友好奇地问他:“这样戴是什么意思?”  陈世英说:“这个戒指代表的是‘生’与‘死’。但是,生就代表真,死就代表假吗
摘要:历史题材的诗歌可以用于辅助历史教学。只要我们愿意去挖掘,诗歌宝库里面蕴含史料的诗歌作品俯拾即是。笔者将这些诗歌粗略分为注解型、史料型、史评型几种类型。  关键词:文史不分;类型;注解型;史料型;史评型;挖掘  历史题材的诗歌对历史教学具有相得益彰的作用。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文学有个鲜明的特点——文史不分,大凡史家即为文匠,文匠十之八九博古通今。司马迁的《史记》既是一部史学巨著,又是一部散文
向往高山,只因为它的伟岸挺拔;向往大河,只因为它的激流澎湃;向往蓝天,只因为它的高远澄澈;向往大地,只因为它的宽厚无私。万物皆有其生命的精彩,哪怕一棵小草,也能装点出一个明媚的春天。可是我,只想选择站着,站成一棵不老的树。  岁月无声,悄然滑过。大学毕业时指导老师的叮嘱还时时回响在耳边:“终有一天,洁白的粉尘飘落在鬓间,会将缕缕青丝染成银发,但你要站着,站成一棵树。”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在几十双晶
摘要:升入高中,往往有很多学生不能适应数学学习,对数学怀有恐惧感。高一阶段反映高中数学难学、学起来吃力的学生不在少数;学得似懂非懂、不能消化的学生大有人在;在小学、初中阶段数学成绩优异,进入高中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也不乏其数。以前游刃有余、引以为豪的数学,一下子变成了拦路老虎,形成较大落差。课堂上跟不上教师的进度,课后达不到自己的期望,种种的不适应严重打击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如不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