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的樟树林课程

来源 :早期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bingzh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樟树林环境与项目分布
  我园有一处占地约2000平方米的树林,拥有丰富、良好的生态环境:30多棵年代久远的香樟树分布其中,高大的树冠茂密葱茏,与低矮的花草交相呼应,层次分明;大树下圆形的沙池中,沙质自然而厚重,亦有发芽的枯树桩矗立其中,孩子们时常能在沙池里发现快速穿行的昆虫和努力生长的植物;由鹅卵石、大理石、青石板等不同材质修建而成的圆形时钟广场和平坦、舒适的帐篷野营区,为孩子们提供了绝佳的聚集地;雨水顺着蜿蜒的水道流淌,穿过石桥,经过山洞,潺潺的水声似在为孩子们的笑声、歌声打着节拍;栖息于此的鸟儿们唱着,昆虫们叫着,与满眼的绿色一起形成了一幅古朴、归真、和谐的自然画卷。樟树林不仅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乐园,更是我们因地制宜建构园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本着课程应将鲜活的、本真的、美好的世界展现给幼儿的理念,本着让课程包含对幼儿生活、生命、人性的关爱和呵护的建构目标,我们充分挖掘樟树林的教育价值,设置了可行、可用且有价值的活动项目,具体分布见下图。
樟树林活动项目分布图

  二、樟树林课程的结构与实施
  我们的樟树林课程由基础课程、综合课程和个性化课程三个部分组成。
  (一)基础课程
  基础课程即集中教育活动,它的特点主要有:第一,樟树林是活动空间。樟树林课程中所有的基础课程均在樟树林开展。第二,樟树林是活动材料。基础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要材料均取自樟树林。第三,樟树林是老师。樟树林作为自然的一部分,用一种内在的、自发的力量影响幼儿,使其主动学习与发展,真正实现教育的自然化和生活化。第四,樟树林是对话伙伴。在与樟树林的对话中,我们要了解的不仅仅是关于樟树林本身的知识,还要使幼儿通过樟树林去体悟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同时,樟树林作为伙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也就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内容是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结合。
  基础课程由撒野樟树林、探秘樟树林和创意樟树林组成,分别侧重健康领域、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另外,语言领域和社会领域始终贯穿其中。
  1.撒野樟树林。樟树林是一个天然的运动乐园,我们将其中的自然资源组织起来服务于幼儿在健康领域的目标达成。比如:在节庆活动“我走长征路”中,樟树林里的时钟广场变成了“遵义会议”的会场,葡萄架下的长廊拉上绳索变成了封锁线,山丘变成了雪山,沙池变成了沼泽,小溪变成了大渡河,小桥变成了泸定桥……孩子们背上“行囊”变身小红军,在樟树林里一会儿匍匐前进,一会儿快速奔跑,一会儿小心翼翼地过河……
  2.探秘樟树林。樟树林是一个天然的科学探索天地,我们将数学、科学的教学整合进樟树林课程目标。如开展科学活动“常绿树和落叶树”时,带孩子直接来到樟树林,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描述、记录等方法,直观地认识和感受常绿树、落叶树的基本特征和作用。在学习使用自然物和工具测量长度时,让孩子们来测量樟树有多粗,直接感知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孩子们通过统计记录樟树的数量,为樟树编上序号。
  3.创意樟树林。樟树林是一个天然的艺术宝库。孩子们收集林中的花草、树叶、树枝、小石头等,或合作或独自拼摆、粘贴,做成一幅幅艺术作品;还会收集不同颜色的树叶、花朵放在布上,用小石头敲打出一幅幅自然之色。学习歌曲《大树妈妈》时,孩子们和教师围坐在樟树林里,歌唱并合作表演大树和小鸟的舞蹈。除此之外,大型玩具下面厚厚的沙池、家长赠送的红砖等,可以帮助孩子们建构自己美好的创意;大型涂鸦区提供充足的水管、油瓶、石头、废旧的椅子和轮胎等,满足孩子们创意挥洒的兴趣。
  (二)综合课程
  每天早晨8∶30,幼儿来到樟树林,简单交流之后便各自散开,开始一个小时的“樟树林时间”。起先我们很担心幼儿的安全问题,因为我们都不太习惯将幼儿放在我们的视线之外。经过充分讨论,我们一致认为,不能把眼睛“粘”在孩子们身上,只要知道他们在哪里就好。偶尔的不在场,孩子们才有机会亲身试验和体会风险,并从自己、同伴的经验和错误中去学习。我们发现,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体会风险,他们反而更加小心谨慎了,因为这是在考验他们自己的判断力和自信心,孩子们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可喜的是,在开展“樟树林时间”的几年里,我们没有收到一起幼儿严重受伤的报告,只有偶尔轻微擦伤胳膊或腿之类的情况发生。樟树林活动锻炼了幼儿的心智和身体,减少了患感冒等疾病的机率。
  “樟树林时间”充分体现了“三个自主”。首先,自主选择区域。樟树林面积大,可以容纳约120位幼儿同时活动。活动时,樟树林内所有的区域全部开放,孩子们自主选择活动地点,自由组成活动小组,并可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时退出和重新加入。其次,自主选择材料。孩子们在油桶上画画,在木头上挖洞种花,在泥坑里搭建城堡,用放大镜观察动植物,用树枝、沙土、石头搭建模型……甚至在下雨天踩水坑、玩泥巴。第三,自主选择玩法。孩子们很清楚行为规则,他们会以自己喜欢的或适合自己的难度来选择玩法。经常困惑我们的“如何确定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在“樟树林时间”已然不再是一个问题,因为孩子们会确定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他们对自我的突破总是让我们大吃一惊。
  (三)个性化课程
  如果说基础课程和综合课程是樟树林课程“骨架”的话,那么,个性化课程便是樟树林课程的“灵魂”。基础课程和综合课程是可以被看见的,自然也就可以被习得,个性化课程却是不可见的,需要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去感受和体悟。我们的樟树林课程其实质就是在建立一种关系,一种生命对话的关系。只有在关系中,幼儿才能找准自己的定位,也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周围的世界。
  1.幼儿与幼儿的关系。在樟树林课程中,每位幼儿都在根据自己的节奏和行为规则探索、发现大自然。在这个完全开放和自由的空间里,孩子们懂得了接纳和包容,也能從自己和同伴的经验和错误中去学习。幼儿之间的关系在樟树林课程中体现出前所未有的和谐,与自己身体的关系也达到了和谐,孩子们的体质明显增强,很少生病了。
  2.幼儿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幼儿之间进行着充满教育意味的互动。教师的责任是负责幼儿的安全,帮助幼儿自行分配任务,并为他们创造机会去完成任务。教师视幼儿为有能力的个体,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从自然和生活中学习,他们是幼儿园的主人,幼儿园的一切活动以他们为中心,他们的选择受到教师尊重。即使是有一定危险性的活动,教师也并不是简单地禁止,而是支持和引导幼儿自己去判断是否有危险。教师不但是幼儿的引导者、支持者,也是和他们共同学习的伙伴。
  3.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在樟树林里,幼儿自由选择区域、材料、玩法,大自然允许孩子的一切行为,她以包容、接纳的态度向孩子展示了一位“母亲”博大的胸怀。同时,我们也接纳和包容自然,我们根据自然的变化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在接纳、包容和被接纳、被包容的过程中,幼儿学会了与自然相处,和自然建立起一种良性的关系。
  三、结语
  因地制宜的樟树林课程,为孩子们提供了一种和谐幸福、自然生态的生命成长氛围,为孩子们营造了一种自由选择、多元开放的教育成长环境,是我们实现幸福教育的一个重要场域,这个场域的主体是幸福的教师和孩子。我们希望幼儿园的每个角落都能唤醒生命存在的美好价值,都能发挥促进幼儿生命成长的教育意义。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基于‘活教育’课程论的园本自然课程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16-GX-031)的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生猪养殖水平的提高,乳猪断奶日龄日益缩短。乳猪营养缺乏促进了教槽料的开发与推广应用,"全膨化低温制粒工艺"是目前最新应用的一种乳猪教槽料加工工艺,文章从加工
对氧化铝厂工业尾矿--赤泥作为工程地基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提出了用生石灰桩加固处理赤泥地基的实用方法,并对其机理、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同类型工程有参考作用.
新《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出台了,幼教人沸腾了!微信朋友圈乐此不疲地传递着关于新旧《规程》的认识和比较,热火朝天地讨论着新旧《规程》的变化。身为幼教人的我,仔细阅读着各章节这些增加、删除或更改的部分,并思考着:为什么存在这些调整,其中蕴含着怎样的理念。  一、话“增减”——关注幼儿身心健康,凸显职业专业性  新《规程》中,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增加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第五条增加了“
1—2日卢瑞华省长,欧广源、钟启权、汤炳权、许德立、游宁丰、李鸿忠、李客根副省长在广州珠岛宾馆参加中共广东省委八届八次全体会议。1日卢瑞华省长在省府贵宾室会见美国柯
2016年11月20日至22日,以“探索·反思·超越”为主题的“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2016年学术年会”在古城南京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主办,江苏省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江苏省宁谊文化实业有限公司、《早期教育》编辑部、南京市教育局、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等单位协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0名学前教育工作者参加了本次会议。现将会议学术交流内容综述如下:  一、主题
工程设施的固有频率应尽量避开地基的固有频率,介绍了机械阻抗法求成层地基的固有频率的过程,从而使建筑物可避开该频率,并达到了安全可靠的目的.
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但在幼儿园群体中一直存在着一些“特殊体质”的幼儿,他们或肥胖,或瘦弱,或极度好动,或先天身体发育缺陷。怎样把以往多样化的管理方法综合到一起,实现一种有效的特殊幼儿管理模式?我们在健康教育活动形式上进行改变,尝试多元混合的健康教育活动——“3 in X”模式多元健康教育活动,“3”是指:三方协作
儿歌语言浅显、明快、通俗易懂、口语化,有节奏感,便于幼儿吟诵,是幼儿最早接触、最易接受的文学形式。反复吟诵儿歌,能帮助幼儿矫正发音,正确把握概念语义,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儿歌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在很多幼儿园中,儿歌教学的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离幼儿的生活较远,儿歌教学大多仅限于诵读,缺少幼儿的自主创编,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教师自身缺乏儿歌创作的知识和能力,当然就难以结合幼儿的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府直属有关单位:省教育厅《关于解决我省民办学校教育储备金问题的意见》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目的针对CT扫描以及磁共振成像检查在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进行诊断的效果予以分析和讨论。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诊的怀疑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症状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