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城市快速发展、人口增加,白天核心区办公、求学、购物,夜间市郊区生活、居住的职住分离现象越发明显。这种职住分离的轨道交通乘客,对于轨道交通出现提出了更快、更准时、更便捷的出行需求。职住分离现象使得乘客出行出现时空分布不均、潮汐现象等客流特征。部分偏遠地区客流不足运能浪费、核心城区客流强度大可用列车数不足、乘客换乘步行时间长换乘不便等问题愈发严重。传统的单线运营模式已难以适应乘客更高要求的出行需求,因此互联互通运营模式应运而生。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交通机制
0 引言
无截至2020年上半年,全国有近40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多个城市进入网络化运营阶段,各地运营公司陆续成为当地超大型企业,而城市轨道运营公司覆盖的专业领域众多,既有站务、乘务、票务等直接面向乘客的专业领域,也有车辆、轨道、工建、风水电等技术保障专业领域,当然更少不了综合职能专业领域。对于如此庞大的一个系统,如何高效管理,成为很多管理者面临的棘手问题。此外,各个城市的城市轨道运营公司都是独立运营的,虽能相互借鉴管理经验,但要想落地这些管理措施涉及的因素较多,完全复制更行不通,加之行业管理标准还未建立,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存在的问题
1.1 运营组织复杂性增加
运营组织复杂性增加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车站运营组织更加复杂。在互联互通运营模式下,车站人员应引导乘客乘坐最优计划的列车,同时也应保障乘客有序乘车,避免出现跨线、快车乘客与普通列车乘客相互干扰情况。二是乘务运营组织更加复杂。由于在同一线路中出现普通列车和互联互通列车,其交路范围、停靠站点、列车种类等有所不同,司机值乘存在新增轮乘点、熟悉新的列车操作方法、记忆更多线路站点等问题。三是运营管理更加复杂。互联互通运营模式下,列车、车辆基地等具备了共用的条件,但当前多数城市均采用属地管理模式,因此,如何在列车互联互通运行时段以外,实现各类资源共享也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1.2 运营管理水平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交通需求
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多数城市的轨道交通还处于初探阶段。从当前的技术手段和技术硬件等方面都和美国,英国等有较大的差距,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进步。加之,现行的运营管理水平还不能满足轨道交通日常经营的需要,运营机构通常是根据政策进行调整,但是不有通过当前城市的特性进行改良和有针对性的调整。而且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模式还不够完善,管理运营的智能化水平还比较低。
1.3 存在运能、成本平衡问题
除完全首尾相接的接线运行以外,其余线路组织开行跨线交路均在本线列车运行至其他线路情况。此时,该线路后续区段列车数减少,行车间隔扩大,运输能力受损。同样,开行快慢车运营模式下,快车仅在部分车站停靠,且存在普通列车避让快车情况,因此,乘客在部分车站的候车时间也会相应增加。
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机制完善策略
2.1 建立标准化体系框架
作为一个具有高端设备的现代服务业,经营者在制定标准化制度框架时,既可以采用服务组织的标准化工作说明书,也可以采用由两国相辅相成的组成部分组成的行业标准制度,框架构想优先于建立新的管理模式。运营公司的标准化框架按照服务组织标准化工作说明书(GB/ T244212-2009)第2节的要求划分为一般基本标准体系、服务保证标准体系和服务标准体系的三个领域,这些领域又根据学科或考虑到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分为几个小节。
2.2 建立良好管理的环境
城市轨道交通宜采用良好的指挥,逐步实行无害环境的交通管理,城市道路交通则需要个别公民的概念,将轨道交通转变为个别公民的义务。在这种情况下,资金的逐步分配促进了大量资本投入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同时建议轨道交通作为施工过程的一部分吸引大量专业人员,在管理氛围中活跃,提高管理价值,大力支持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多通道资本的引入促进了管理的动力、运营管理的统一、运营效率的提高、收入的增加、损失的减少以及轨道交通的积极发展。
2.3 完成协调监督机制
2019年10月举行的我国交通部例行记者招待会上获悉,我国39个城市目前正在流通,运营里程超过5 800公里,仅2018年就运载了2.13亿乘客。为了更好地控制当今庞大的铁路运输系统,国家机构必须建立全面的协调机制,确保城市轨道的正常运作。国家机构在建立监督协调机制时,首先要制定交通规划审批规则,并在提交报告和审批后才能恢复运作。随后,正在制定一个适当的业务管理制度,以便对铁路运输系统所有领域的监督机制进行强有力的监管和改进协调。例如,交通部长在2018年记者招待会上通报了《城市交通行为守则》的规定。该方案规定,在交通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准则》的基础上,在运营要求、安全、应急措施等领域建立统一的交通运营控制,并建立了投诉、风险干扰控制、安全评估等协调控制制度,完善城市轨道交通总体运营机制,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做出贡献。
2.4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互联互通运营模式并不仅仅局限于实现不同线路列车在不同厂家信号系统线路上安全运行,而且还应该从车辆停放、乘务管理、车站组织等全方面制定互联互通管理制度,优化当前运营管理模式,以确保互联互通更好落地。
2.5 优化运营规划机制
规划机制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落实效果直接影响着轨道交通的运营水平。政府部门应当构建出完善的运营规划机制,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发展水平。在运营规划机制的建设上,管理部门应该先统计和分析各线路和站点的客流量,并找出客流变化的规律,然后在此基础上明确划分线路以及车站的等级,再依据标准,同时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规划车辆编组,使各个时间段的车载量能够尽可能达到理想饱和状态,保证轨道交通资源的利用率。
2.6 强化相关部门的宏观引导作用
建议在宏观上强化相关部门的引导作用,逐步完善法律法规,从宏观上对运营进行制约和监督。建议相关部门根据各个城市的特点,逐步规范符合当前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营标准,建立标准化运营流程,逐步形成完整的规范化运营方式,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盈利能力。在此基础上,为轨道交通的融资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逐步形成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息,逐步提高融资贷款回报,营造一个较为宽松的轨道交通建设的投资环境。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健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机制能够强化城市交通建设效果。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政府部门通过完善运营机制可以强化交通运营的有序性、保障运营资金链的稳定性、优化交通运营服务效果、方便乘客出行、保持轨道交通的良性运营、强化交通设施的使用性能,从而提升我国城市化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冯婷婷.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8(12):6-7.
[2]花蕊.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探析[J].智能城市,2018,4(24):78-79.
[3]屠心韵.简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智能城市,2018,4(24):84-85.
[4]彭文兵,梁华明,龙其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初探[J].科学技术创新,2018(34):182-183.
[5]陈乔松.探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规范化[J].知识经济,2018(23):8+18.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交通机制
0 引言
无截至2020年上半年,全国有近40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多个城市进入网络化运营阶段,各地运营公司陆续成为当地超大型企业,而城市轨道运营公司覆盖的专业领域众多,既有站务、乘务、票务等直接面向乘客的专业领域,也有车辆、轨道、工建、风水电等技术保障专业领域,当然更少不了综合职能专业领域。对于如此庞大的一个系统,如何高效管理,成为很多管理者面临的棘手问题。此外,各个城市的城市轨道运营公司都是独立运营的,虽能相互借鉴管理经验,但要想落地这些管理措施涉及的因素较多,完全复制更行不通,加之行业管理标准还未建立,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存在的问题
1.1 运营组织复杂性增加
运营组织复杂性增加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车站运营组织更加复杂。在互联互通运营模式下,车站人员应引导乘客乘坐最优计划的列车,同时也应保障乘客有序乘车,避免出现跨线、快车乘客与普通列车乘客相互干扰情况。二是乘务运营组织更加复杂。由于在同一线路中出现普通列车和互联互通列车,其交路范围、停靠站点、列车种类等有所不同,司机值乘存在新增轮乘点、熟悉新的列车操作方法、记忆更多线路站点等问题。三是运营管理更加复杂。互联互通运营模式下,列车、车辆基地等具备了共用的条件,但当前多数城市均采用属地管理模式,因此,如何在列车互联互通运行时段以外,实现各类资源共享也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1.2 运营管理水平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交通需求
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多数城市的轨道交通还处于初探阶段。从当前的技术手段和技术硬件等方面都和美国,英国等有较大的差距,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进步。加之,现行的运营管理水平还不能满足轨道交通日常经营的需要,运营机构通常是根据政策进行调整,但是不有通过当前城市的特性进行改良和有针对性的调整。而且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模式还不够完善,管理运营的智能化水平还比较低。
1.3 存在运能、成本平衡问题
除完全首尾相接的接线运行以外,其余线路组织开行跨线交路均在本线列车运行至其他线路情况。此时,该线路后续区段列车数减少,行车间隔扩大,运输能力受损。同样,开行快慢车运营模式下,快车仅在部分车站停靠,且存在普通列车避让快车情况,因此,乘客在部分车站的候车时间也会相应增加。
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机制完善策略
2.1 建立标准化体系框架
作为一个具有高端设备的现代服务业,经营者在制定标准化制度框架时,既可以采用服务组织的标准化工作说明书,也可以采用由两国相辅相成的组成部分组成的行业标准制度,框架构想优先于建立新的管理模式。运营公司的标准化框架按照服务组织标准化工作说明书(GB/ T244212-2009)第2节的要求划分为一般基本标准体系、服务保证标准体系和服务标准体系的三个领域,这些领域又根据学科或考虑到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分为几个小节。
2.2 建立良好管理的环境
城市轨道交通宜采用良好的指挥,逐步实行无害环境的交通管理,城市道路交通则需要个别公民的概念,将轨道交通转变为个别公民的义务。在这种情况下,资金的逐步分配促进了大量资本投入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同时建议轨道交通作为施工过程的一部分吸引大量专业人员,在管理氛围中活跃,提高管理价值,大力支持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多通道资本的引入促进了管理的动力、运营管理的统一、运营效率的提高、收入的增加、损失的减少以及轨道交通的积极发展。
2.3 完成协调监督机制
2019年10月举行的我国交通部例行记者招待会上获悉,我国39个城市目前正在流通,运营里程超过5 800公里,仅2018年就运载了2.13亿乘客。为了更好地控制当今庞大的铁路运输系统,国家机构必须建立全面的协调机制,确保城市轨道的正常运作。国家机构在建立监督协调机制时,首先要制定交通规划审批规则,并在提交报告和审批后才能恢复运作。随后,正在制定一个适当的业务管理制度,以便对铁路运输系统所有领域的监督机制进行强有力的监管和改进协调。例如,交通部长在2018年记者招待会上通报了《城市交通行为守则》的规定。该方案规定,在交通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准则》的基础上,在运营要求、安全、应急措施等领域建立统一的交通运营控制,并建立了投诉、风险干扰控制、安全评估等协调控制制度,完善城市轨道交通总体运营机制,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做出贡献。
2.4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互联互通运营模式并不仅仅局限于实现不同线路列车在不同厂家信号系统线路上安全运行,而且还应该从车辆停放、乘务管理、车站组织等全方面制定互联互通管理制度,优化当前运营管理模式,以确保互联互通更好落地。
2.5 优化运营规划机制
规划机制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落实效果直接影响着轨道交通的运营水平。政府部门应当构建出完善的运营规划机制,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发展水平。在运营规划机制的建设上,管理部门应该先统计和分析各线路和站点的客流量,并找出客流变化的规律,然后在此基础上明确划分线路以及车站的等级,再依据标准,同时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规划车辆编组,使各个时间段的车载量能够尽可能达到理想饱和状态,保证轨道交通资源的利用率。
2.6 强化相关部门的宏观引导作用
建议在宏观上强化相关部门的引导作用,逐步完善法律法规,从宏观上对运营进行制约和监督。建议相关部门根据各个城市的特点,逐步规范符合当前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营标准,建立标准化运营流程,逐步形成完整的规范化运营方式,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盈利能力。在此基础上,为轨道交通的融资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逐步形成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息,逐步提高融资贷款回报,营造一个较为宽松的轨道交通建设的投资环境。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健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机制能够强化城市交通建设效果。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政府部门通过完善运营机制可以强化交通运营的有序性、保障运营资金链的稳定性、优化交通运营服务效果、方便乘客出行、保持轨道交通的良性运营、强化交通设施的使用性能,从而提升我国城市化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冯婷婷.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8(12):6-7.
[2]花蕊.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探析[J].智能城市,2018,4(24):78-79.
[3]屠心韵.简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智能城市,2018,4(24):84-85.
[4]彭文兵,梁华明,龙其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初探[J].科学技术创新,2018(34):182-183.
[5]陈乔松.探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规范化[J].知识经济,2018(23):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