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近年来着力加快了职业教育发展力度,“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因此在此背景下研究农村职业教育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发现目前农村中职教师工作量大,教学任务重,教学开展过程中的自学提升难度大。在“双师型”教师队伍打造为重点的中职教师培养体制的带动下,目前双师型教师队伍比重持续增加。当前,培训项目多但效果一般,内容不够合理,需求针对性不强。基于此提出,培训工作的日常化及制度保障、培训主体的多元化及行业导向、培训目的的明确化及双师导向、培训内容的细分化及实践导向、培训形式的灵活化及应用导向等培训效果提升策略。
《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明确指出,作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重庆市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该文件要求要着力解决教育公平等重要民生问题,同时提出科教兴渝支撑战略。需要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创新人力资源开发模式。鉴于重庆自身“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的实际,在城乡统筹的背景下研究农村职业教育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学者研究认为农村职业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是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农科教有机结合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化的重要途径。党和国家领导人曾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教师”,要“办好师范教育,提高教育业务水平,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特别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由此可见,在农村中职教师培训工作便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将着眼于重庆城乡统筹背景下,通过实证调查的方法,深入分析目前重庆农村中职教师培训现状,并根据现状对其培训提出相应提升策略。
重庆农村中职教师培训现状
研究方法及过程
为了较为科学、准确地了解重庆市农村中职教师培训现状,对重庆农村中职教师培训工作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了深入的调研。此次调查于2011年3月~9月期间进行,主要针对近年来在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参加过国家级中职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重庆市级培训计划的重庆农村中职教师培训学员;以及上述学员所在学校的其他教师;2011年在重庆师范大学职教基地参加各级中职教师培训的重庆农村地区学员等。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56份,有效回收率为78%。
研究数据分析
( 1 )学年平均任教学时数
从调研中发现,重庆农村职教教师的平均课时数在301~500以及500以上两个区域最多,占到68.4%的教师课时集中于此两个区间内,少于200学时的居少数,仅占6.8%。可见,农村职教教师的年均课时量非常高。日常教学任务严重。
( 2 )取得相关专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情况
通过调研中反映出来,有62.73%的被调查者已经取得相应的国家职业技术等级证书,占了绝大多数,仅有29.81%,即不到三分之一的人未取得相应证书。在已取得相关专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老师中三分之二是高级技师证书,仅有近三分之一的取得的是中级或初级资格证书。在未取得相关专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中有99%的都希望能够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在调查者所在学校是否支持报名参加相关专业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及培训的情况调研中,大力支持的有92人,占到57.1%。从此调研结果看来,多数学校现在是大力支持教师参加专业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
( 3 )职业教育领域的培训情况
有72%的被调查者参加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其中,有80人参加了短期专门培训,有37人参加了在职培训项目,有30人参加了继续教育培训项目,短期专门培训项目仍是普遍流行的一种培训方式。多数培训时间在1个月以下,其次是1~3个月,3个月以上的培训项目非常少见的。目前,农村职教师资培训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其次是所供职的学校,自费的仅占极少部分。在接受完培训后获得的证书主要是继续教育证书(N=89),其次是专业技能资格证书(N=38),职业资格证书(N=29),学历认证(N=10),完全没有获得任何证书的仅有7个人。调查中,发现39.75%的被调查者培训是参加了每批次15~50人,其次是50~100人,15人以下一次的培训是非常少见的。绝大多数的被访问者认为培训情况一般,有47个被访問者认为满意,不满意以及非常满意的被访问者均不足10人。
( 4 )职业教育领域的培训的主要问题及希望
在调研过程,调查者表示当下培训最主要的问题是培训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课程偏少(N=47),内容缺乏针对性、先进性(N=32),内容与目前所从事专业的关联度不高(N=28),教师对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特点了解不足(N=26)。由此可见,培训的方式、方法、内容和师资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发现被调查者最希望得到的就是提高专业实践水平(MEAN=4.27),其次是提高教学质量(MEAN=3.76),第三是提高专业理论水平(MEAN=3.54),第四是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MEAN=2.61),最后是获得晋升机会(MEAN=1.80)。由此可见,被调查的农村职教教师最希望的还是通过培训获得提高专业实践水平的机会。
调研所得结论
( 1 )农村中职教师工作量大,教学任务重,教学开展过程中的自学提升难度大。
( 2 )目前重庆农村中职教师中的双师型教师已达三分之二,并且多数为高级技师,在没有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中九成九的老师希望取得,这些数据足以证明双师型队伍建设卓有成效,并且绝大多数的学校对双师型教师工作的重视程度较高。
( 3 )中职教师培训项目多,多数以一个月以下的短期培训为主,资金主要来源于各级地方政府,培训规模多以15~50人的中等规模为主,培训结束后会有相应的资格认证证书。 ( 4 )培训效果一般,培训内容不够合理,培训需求针对性不强。多数人员认为目前培训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课程偏少,内容缺乏针对性、先进性,内容与目前所从事专业的关联度不高。多数参训人员希望获得的就是提高专业实践水平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等。
重庆农村中职教师培训效果提升策略
培训工作的日常化及制度保障
第一次全国技工学校校长会议上明确指出要不断提高现有师资水平,这标志着我国开始重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培训工作,培训工作一直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但是由于目前现状,制度层面的保障措施多宏观性而没有太多的可操作性,特别是在对一些农村中职学院而言,专业教师极度缺乏,根本没有能力派出老师经常性地参加一些培训,一些老师由于缺乏制度保障,参加外出学习会让自己的切身眼前利益受到一些影响,也不愿意参加各层面的培训,因此,细化的制度保障下的培训工作才能彻底解决目前培训工作的日常化进程。
培训主体的多元化及行业导向
国家颁布了系列有关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进修问题、出国进修的通知,同时,在6所直属高校和2所地方高校建立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等措施的出台,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培训主体,但随着实践不断地快速更新,有些培训主体也体现出来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的现实尴尬,因为引进多元化的培训主体便成了当今培训工作的一个重点突破口。相关部门应在制度设计层面上,考虑更多的现实诉求。就目前全国培训来看,已经有不少行业精英被吸收入培训主体讲师队伍,但由于行业精英多数属于实践极强,而自身的理论或表达能力有所欠缺,导致讲授过程中出现培训课堂现状的尴尬,因此师资队伍的培训也成为难点。实践中,也发现多数行业领导企业由于自身经营状况非常好,故而也没有太多精力来吸纳接收培训,因此,在财政税收、人才培养等政策上倾向,提高企业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培训目的的明确化及双师导向
1997年开始,师资工作以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为重点,在双师型队伍打造的导向下,中职教师的职业技能能力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事实上具有资格证书与是否具有相应能力是值得思考的,鉴于目前现状,在坚持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过程中,应该需要从以前的盲目追求证书的取得,转变为着眼于真正能力的培养和塑造。
另外,从现实来看,目前培训的主管部门希望达到最佳性价比,即花的钱能更多的收到实效,这也驱使一些培训机构,为了达到主管机关的目的,而开展大而全的培训活动,这些活动的动机很好,但往往效果并不佳,因此,现在的农村中职教师培训应该避免传统的大而全的培训,更应该有明确化目的的培训。
培训内容的细分化及实践导向
针对目前培训目的更加进一步細化的趋势,农村中职教师的培训内容应当进一步细化,可以针对不同教师的不同需求,开设提高专业理论水平、提高专业实践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等多种内容的培训,让参训学员真正有针对性地学习。同时,需要改变目前重理论、轻实践的培训内容课程设置,进一步强化实践导向,实现实践指导下的专业化学习。
培训形式的灵活化及应用导向
由于目前中职教师培训主体为各级高等学校,鉴于学校工作实际,多数培训时间在正常学期中间,导致部分培训学员由于任课压力,无法抽出时间来参加培训,因此,在多元化培训主体导入后,可以将一些特色鲜明的应用导向的培训时间灵活化,碎片化,比如,一个学期可以一半时间在学校,一半时间在企业;一年可以上课期间在学校,放假期间在企业。这样可以促进教学相长,达到时间的合理应用。可以将现有的大班课堂化成若干个少数几个人的小班课堂,以便教师深入企业以及持久深入地了解企业。
《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明确指出,作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重庆市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该文件要求要着力解决教育公平等重要民生问题,同时提出科教兴渝支撑战略。需要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创新人力资源开发模式。鉴于重庆自身“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的实际,在城乡统筹的背景下研究农村职业教育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学者研究认为农村职业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是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农科教有机结合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化的重要途径。党和国家领导人曾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教师”,要“办好师范教育,提高教育业务水平,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特别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由此可见,在农村中职教师培训工作便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将着眼于重庆城乡统筹背景下,通过实证调查的方法,深入分析目前重庆农村中职教师培训现状,并根据现状对其培训提出相应提升策略。
重庆农村中职教师培训现状
研究方法及过程
为了较为科学、准确地了解重庆市农村中职教师培训现状,对重庆农村中职教师培训工作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了深入的调研。此次调查于2011年3月~9月期间进行,主要针对近年来在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参加过国家级中职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重庆市级培训计划的重庆农村中职教师培训学员;以及上述学员所在学校的其他教师;2011年在重庆师范大学职教基地参加各级中职教师培训的重庆农村地区学员等。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56份,有效回收率为78%。
研究数据分析
( 1 )学年平均任教学时数
从调研中发现,重庆农村职教教师的平均课时数在301~500以及500以上两个区域最多,占到68.4%的教师课时集中于此两个区间内,少于200学时的居少数,仅占6.8%。可见,农村职教教师的年均课时量非常高。日常教学任务严重。
( 2 )取得相关专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情况
通过调研中反映出来,有62.73%的被调查者已经取得相应的国家职业技术等级证书,占了绝大多数,仅有29.81%,即不到三分之一的人未取得相应证书。在已取得相关专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老师中三分之二是高级技师证书,仅有近三分之一的取得的是中级或初级资格证书。在未取得相关专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中有99%的都希望能够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在调查者所在学校是否支持报名参加相关专业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及培训的情况调研中,大力支持的有92人,占到57.1%。从此调研结果看来,多数学校现在是大力支持教师参加专业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
( 3 )职业教育领域的培训情况
有72%的被调查者参加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其中,有80人参加了短期专门培训,有37人参加了在职培训项目,有30人参加了继续教育培训项目,短期专门培训项目仍是普遍流行的一种培训方式。多数培训时间在1个月以下,其次是1~3个月,3个月以上的培训项目非常少见的。目前,农村职教师资培训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其次是所供职的学校,自费的仅占极少部分。在接受完培训后获得的证书主要是继续教育证书(N=89),其次是专业技能资格证书(N=38),职业资格证书(N=29),学历认证(N=10),完全没有获得任何证书的仅有7个人。调查中,发现39.75%的被调查者培训是参加了每批次15~50人,其次是50~100人,15人以下一次的培训是非常少见的。绝大多数的被访问者认为培训情况一般,有47个被访問者认为满意,不满意以及非常满意的被访问者均不足10人。
( 4 )职业教育领域的培训的主要问题及希望
在调研过程,调查者表示当下培训最主要的问题是培训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课程偏少(N=47),内容缺乏针对性、先进性(N=32),内容与目前所从事专业的关联度不高(N=28),教师对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特点了解不足(N=26)。由此可见,培训的方式、方法、内容和师资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发现被调查者最希望得到的就是提高专业实践水平(MEAN=4.27),其次是提高教学质量(MEAN=3.76),第三是提高专业理论水平(MEAN=3.54),第四是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MEAN=2.61),最后是获得晋升机会(MEAN=1.80)。由此可见,被调查的农村职教教师最希望的还是通过培训获得提高专业实践水平的机会。
调研所得结论
( 1 )农村中职教师工作量大,教学任务重,教学开展过程中的自学提升难度大。
( 2 )目前重庆农村中职教师中的双师型教师已达三分之二,并且多数为高级技师,在没有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中九成九的老师希望取得,这些数据足以证明双师型队伍建设卓有成效,并且绝大多数的学校对双师型教师工作的重视程度较高。
( 3 )中职教师培训项目多,多数以一个月以下的短期培训为主,资金主要来源于各级地方政府,培训规模多以15~50人的中等规模为主,培训结束后会有相应的资格认证证书。 ( 4 )培训效果一般,培训内容不够合理,培训需求针对性不强。多数人员认为目前培训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课程偏少,内容缺乏针对性、先进性,内容与目前所从事专业的关联度不高。多数参训人员希望获得的就是提高专业实践水平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等。
重庆农村中职教师培训效果提升策略
培训工作的日常化及制度保障
第一次全国技工学校校长会议上明确指出要不断提高现有师资水平,这标志着我国开始重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培训工作,培训工作一直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但是由于目前现状,制度层面的保障措施多宏观性而没有太多的可操作性,特别是在对一些农村中职学院而言,专业教师极度缺乏,根本没有能力派出老师经常性地参加一些培训,一些老师由于缺乏制度保障,参加外出学习会让自己的切身眼前利益受到一些影响,也不愿意参加各层面的培训,因此,细化的制度保障下的培训工作才能彻底解决目前培训工作的日常化进程。
培训主体的多元化及行业导向
国家颁布了系列有关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进修问题、出国进修的通知,同时,在6所直属高校和2所地方高校建立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等措施的出台,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培训主体,但随着实践不断地快速更新,有些培训主体也体现出来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的现实尴尬,因为引进多元化的培训主体便成了当今培训工作的一个重点突破口。相关部门应在制度设计层面上,考虑更多的现实诉求。就目前全国培训来看,已经有不少行业精英被吸收入培训主体讲师队伍,但由于行业精英多数属于实践极强,而自身的理论或表达能力有所欠缺,导致讲授过程中出现培训课堂现状的尴尬,因此师资队伍的培训也成为难点。实践中,也发现多数行业领导企业由于自身经营状况非常好,故而也没有太多精力来吸纳接收培训,因此,在财政税收、人才培养等政策上倾向,提高企业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培训目的的明确化及双师导向
1997年开始,师资工作以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为重点,在双师型队伍打造的导向下,中职教师的职业技能能力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事实上具有资格证书与是否具有相应能力是值得思考的,鉴于目前现状,在坚持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过程中,应该需要从以前的盲目追求证书的取得,转变为着眼于真正能力的培养和塑造。
另外,从现实来看,目前培训的主管部门希望达到最佳性价比,即花的钱能更多的收到实效,这也驱使一些培训机构,为了达到主管机关的目的,而开展大而全的培训活动,这些活动的动机很好,但往往效果并不佳,因此,现在的农村中职教师培训应该避免传统的大而全的培训,更应该有明确化目的的培训。
培训内容的细分化及实践导向
针对目前培训目的更加进一步細化的趋势,农村中职教师的培训内容应当进一步细化,可以针对不同教师的不同需求,开设提高专业理论水平、提高专业实践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等多种内容的培训,让参训学员真正有针对性地学习。同时,需要改变目前重理论、轻实践的培训内容课程设置,进一步强化实践导向,实现实践指导下的专业化学习。
培训形式的灵活化及应用导向
由于目前中职教师培训主体为各级高等学校,鉴于学校工作实际,多数培训时间在正常学期中间,导致部分培训学员由于任课压力,无法抽出时间来参加培训,因此,在多元化培训主体导入后,可以将一些特色鲜明的应用导向的培训时间灵活化,碎片化,比如,一个学期可以一半时间在学校,一半时间在企业;一年可以上课期间在学校,放假期间在企业。这样可以促进教学相长,达到时间的合理应用。可以将现有的大班课堂化成若干个少数几个人的小班课堂,以便教师深入企业以及持久深入地了解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