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与黑》中于连的命运悲剧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rr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司汤达在《红与黑》中塑造的人物于连,不但具有时代悲剧性,而且也有性格悲剧性,这种时代与自身的悲剧性在一定程度上映照了司汤达的精神世界。本文从于连的命运悲剧出发,剖析人物背后隐藏的人性悲剧。
  关键词:双重性;红与黑;英雄主义
  作者简介:王梓涵,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1--01
  一、于连的性格成因
  “儿童时期的不幸心理创伤会使其在成年期形成无意识的人格扭曲,内向与暴躁,敏感,多疑甚至复杂多变的性格”(弗洛伊德),因而产生了严重的安全感缺失和焦虑感,继而内心渐渐产生了支配个体的无意识的自卑情结。司汤达本人敏感多疑,具有坦诚正直又虚伪的双重性格,但其理性的特征又以冷峻的风格深刻刻画出人物灵魂深处细腻的心理活动与思想,以作家主体投射的角度看,于连性格的复杂性与双重性恰恰是司汤达本人性格的典型反映,具体表现为于连丝毫不能容忍他人的傲慢与轻视,而内心却又非常渴望得到别人发自内心的尊重与平等相待,为了掩饰内心因卑微的出身而产生的自卑,自觉地形成了表象极度的自尊与自傲。当这种渴望得不到满足时,就导致了于连内心更深层次的自卑与焦虑,从而增强了自我意识中的反抗心理与报复心理,而后者又进一步激化了更强烈的自我意识与外化的自尊。
  比如,于连与瑞那市长夫人的爱情,他们的爱情诞生在市长对于连的侮辱与轻视上,诞生在于连的报复心理上,于连用占有的方式来抗争,来获取自己的荣誉与维护自己的自尊。他的动机并非源于爱情的激情,而是一种自尊受伤,自信受挫后出于满足自尊的野心,一种报复社会报复市长的行为方式。对于爱情的描写始终带有阶级的色彩。于連以咄咄逼人之势打进贵族的圈子,既得到了贵族小姐的青睐,又报复了上流社会中歧视自己的贵族,因此,在地位前程的蒸蒸日上中既满足了自尊,又肯定了个人才干与自信,但表象的成功背后,往往是相伴而来的深切不安与深刻自卑。司汤达性格中极度的自尊自傲与自卑,投射到于连身上,构成了以自尊自卑为主的二元对立性格特征,其内心极度自卑与表象极度自尊自傲的相互交织的复杂心态正是于连性格的主线,在此主线二元对立的矛盾与博弈中奠定了于连的爱情悲剧,事业悲剧,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性命运结局。
  二、红与黑的象征性
  红与黑,这是两种极端的色彩,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在本部小说中有强烈的政治象征与时代特征。而此二者直接影响了于连的事业心态:虚伪,伪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心理。
  红,象征着平民依靠个人才干与功勋获得荣誉和尊重的“热血”与“英雄主义”的拿破仑时代,同时也是司汤达本人极力赞扬与向往的时代。也象征着以卢梭为主的启蒙思想家启蒙思想投影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表现,也是“弱者抗争意识”中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所体现出的无畏勇敢的英雄主义精神。
  黑,是教士的黑袍,象征着封建教会,象征着复辟时期黑暗的社会现实,也象征为跻身于上流社会不择手段的阴谋与心机,也象征着结尾另一女性贵族小姐玛蒂尔德小姐的爱情悲剧,同时也暗示了于连光明与黑暗交织下不幸短暂的生命旅程。
  对于于连而言,通过靠个人才干曲意逢迎、卑躬屈膝地讨好这个令自己厌恶的虚伪上流社会时,不得不掩饰内心真实想法而自我伪装,以同等伪善与极端利己的行为步上一条黑暗的事业歧路。因此产生的个人奋斗与自尊拼搏对于连就有非比寻常的意义,这是于连为事业作出的个人牺牲与个性压抑后的痛苦代价,是于连在生不逢时的时代悲剧下自我奋斗的战斗精神,当自我遭遇理想、野心的破灭,便产生孤注一掷的冒险主义精神去以极端的行为方式报复社会。在于连看来“我的犯罪没有钱财的动机,我的名誉就是我的财产,我仅仅为它而活”。于连的英雄主义的双重性格在自我斗争中达到极致,同时使平民阶级与贵族阶级的矛盾达到顶峰,从而推动了该部小说悲剧性的结局。
  因此,在红与黑的象征意义下交织出的时代悲剧色彩,不仅使得于连事业的悲剧具有必然性,而且与于连自身所具有的性格悲剧色彩相互融合,致使在事业与爱情的而双重打击下,于连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了悲剧性的命运,使得在时代大背景下于连事业的悲剧性具有更广泛的普遍性与典型性。同时也使于连短暂而悲剧的一生在三个事业阶段、两段爱情的相互渗透交织下,凝聚出具有令人同情、惋惜的悲剧色彩,以及对于死亡的英雄主义悲壮色彩、死亡美学的独特色彩。
  三、于连的英雄主义悲剧
  于连的一生经历了为自尊而追求的热血时期,为个人事业、荣誉的奋斗时期,因地位财产名誉而迷失于虚伪与无赖的自我满足时期,以及理想破灭后,一无所有时的自我觉醒时期。
  出身于平民阶级的于连深受拿破仑英雄主义思想的影响。于连的自信有一部分来源于自身得天独厚的杰出才干,当满怀的英雄气概,与英雄幻想遭遇王政复辟时代时,热爱革命,军事的英雄就毫无用武之地,这个腐朽、黑暗的社会是不允许有丝毫变革与启蒙的曙光。尽管于连用尽了各种手段与心机,但最终都被强大的封建贵族势力所镇压,他的反抗与拼搏无异于以卵击石、徒劳无功。若想凭借个人奋斗与英雄主义斗争情怀去报复挑战封建势力,就注定了于连会以悲剧收尾,如果本部小说以喜剧结尾,反而不符合于连性格与时代特征。
  于连悲剧性的短暂一生,演绎了自我毁灭与毁灭他人的人性悲剧。
  参考文献:
  [1]许光华,司汤达比较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2]郑素杰,司汤达的精神世界在其作品《红与黑》中的投射[J].赤峰学院学报.
  [3]司汤达,张冠尧译,红与黑[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其他文献
摘 要:托妮·莫里森在其代表作《秀拉》中,将主人公“秀拉”塑造成一个“恶”的连贯性模型。本文围绕她的“恶”,从读者反应批评“空白”理论角度,把秀拉这个现实模型与文学模型的结合體完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莫里森运用独特的叙事方式,巧妙地在故事情节中给读者留下的“空白”,从而激发读者参与探寻的欲望,主动加入到作品的意义建构中来。通过这样的方式,读者形成新的认知模式,也从中体验到深刻的阅读与审美乐趣。  关
村上春树作为日本人气最高的小说家,在日本享有日本当代文学天王的称号,他的每一部作品刚一问世就立刻掀起全社会范围的广泛讨论,这也被称为“村上春树现象”。尤其是作品中
《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文学家海明威最杰出的作品,获得了很多著名的奖项,到现在为止,中国很多书店里依然摆放着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这本书,而且在中国,海明威是大部分人都
摘 要:英国和美国都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但是作为老牌资本主义的英国和年轻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美国由于地理位置、历史传统等各方面的差异导致其文学评论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本文旨在浅析英美文学的特点,同时分析英美文化差异导致的英美文学评论的不同特点。  关键词:英美文化差异;英美文学评论;影响  作者简介:施晶晶(1981.4-),女,陕西西安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方向。  [中图分类号]:I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物的二维声像图,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olor Doppler Energy, CDE)及血流动力学
目的:通过回顾性对比研究观察肝癌行TACE后合并BCS的病例与同期肝癌行TACE未发生BCS的病例,探讨肝癌生长部位及行TACE与产生BCS的相关性,及时选择更好的诊治方法以期进一步延
摘 要:在《一日长于百年》中,艾特玛托夫通过神奇与幻想的故事将自己对于社会人生的思考表述出来,通过引人入胜的人生故事传达出一日的清醒要胜过活过百年的思想,本文基于这样的思想提出自己怎样才能清醒的活一日:唯有对现在的状态做出选择,生活才能够有希望。  关键词:选择;对比;文明  作者简介:张娜,女,满族,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
该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和颈椎闭合性损伤椎动脉损伤的临床及相关基础理论研究,旨在颈脊柱外科中,围绕椎动脉的一些相关问题,在诊断和治疗上提供客观依据和参数,
摘 要:《我是猫》这部作品是日本文学巨匠夏目漱石的代表作,也是他登上日本文坛的出世之作。作品突破了一贯的上帝视角或普通人的视角,通过猫的视角描写了主人公中学教师苦沙弥,以及来访的他的学生寒月、朋友美学家迷亭以及诗人东风等的各类言行。从字里行间的记录之中,各种各样复杂的人性和人际图案可窥一斑。作为一部讽刺作品,前所未有的猫的视点使得作品构造新颖、描写夸张,并能够自然揭示出人性的隐藏点,实为可圈可点。
目的:建立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培养模型,探讨丹参酮对大鼠神经干细胞在缺氧,自由基损伤条件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新生24h内大鼠的海马神经干细胞,采用含碱性成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