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钢板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zhw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微型钢板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 方法 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微型钢板治疗22例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患者,男13例,女9例;年龄23~62岁,平均40.4岁.骨折按Dubberley分型:ⅠA型6例,ⅠB型2例,ⅡA型7例,ⅡB型3例,ⅢA型2例,ⅢB型2例;骨折按AO/OTA分型:B3.1型9例,B3.3型13例.术前均行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和CT检查,明确骨折部位、粉碎程度及移位情况.手术均采取后外侧入路,骨折解剖复位后在克氏针和螺钉固定的基础上采用微型钢板进行防滑固定.术后支具固定2~3d,2周后开始功能康复锻炼.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12 ~ 24个月(平均15.6个月)随访.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9~12周,平均10.4周.未见肘关节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肱骨小头缺血性坏死、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12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为86.4%;评分为60 ~100分,平均86.9分. 结论 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累及肱骨小头和滑车应根据骨折分型进行术前计划,术中骨折复位后在克氏针和螺钉固定的基础上采用微型钢板进行防滑固定,可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髋内翻的相关因素. 方法 按标准纳入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157例,收集相关因素,包括患者性别、年龄、骨密度、体质量指数(BMI)、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分型、小转子是否复位、内固定方式、术后负重时间等,根据术后有、无发生髋内翻将患者分为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1.7个月.共22
目的 比较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13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男52例,女61例;年龄60 ~ 78岁,平均71.9岁.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58例(A组)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55例(B组).按骨折愈合时间、掌倾角及尺偏角恢复程度、腕关节的主动活动范围、腕关节Di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采用微创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30例骨盆前环骨折患者资料,男17例,女13例;年龄为20 ~69岁,平均37.6岁;骨折根据Tile分型:B1型4例,B2.1型8例,B2.2型8例;C1.1型2例,C1.2型4例,C1.3型2例,C2型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19 d,平均8.5d.观察
目的 探讨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涉及转子间的股骨长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3年7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22例涉及转子间的股骨长段粉碎性骨折患者资料,男15例,女7例;年龄32 ~ 67岁,平均46.1岁;股骨转子间骨折按改良Evans分型:ⅠB型2例,ⅡA型7例,ⅡB型10例,Ⅲ型3例;股骨干骨折按AO分型:A型4例,B型7例,C型11例
周围血管损伤在创伤骨科临床中并不少见,及时发现并尽快止血和重建血液循环是救治成功的关键.若延误血管损伤的修复,往往会造成肢体残疾、甚至截肢的灾难性后果.故藉此约稿之机,就笔者在此方面的经验和思考略作阐述,以期提高广大创伤骨科医生对周围血管损伤的认识。
期刊
目的 探讨截骨复位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畸形愈合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12例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资料,男1例,女11例;年龄27~72岁,平均52.2岁.桡骨短缩6~ 12 mm(平均9.7 mm),桡骨桡侧皮质短缩9~ 18 mm(平均14.6 mm).侧位X线片测量掌倾角度为3°~-42°(平均-17.9°).均采用桡骨截骨、髂骨和人工骨混合植骨
目的 探讨改良膝关节侧方小切口微创内固定辅以同期关节镜下修复、重建半月板和交叉韧带的组合术式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采用改良组合术式治疗的21例单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14例,女7例;年龄17~68岁,平均39.7岁;左侧10例,右侧11例.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Ⅱ型3例,Ⅲ型6例,Ⅳ型4例,V型6例,Ⅵ型2例.合并伤:前交叉韧
2014《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华北地区编委会暨北京工作部定稿会已于2014年3月21日(周五)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由北京积水潭医院(本刊北京工作部所在地)和解放军总医院承办。本刊总编辑裴国献教授,副总编辑王满宜、姜保国、王钢教授,编委或通讯编委张英泽、唐佩福、贺良、蒋协远、吴新宝、
期刊
目的 探讨断端成骨能力区域划分对锁定钢板桥接技术联合植骨治疗骨不连的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38例骨不连患者资料,男102例,女36例;年龄12 ~ 73岁,平均38.6岁.骨不连部位:肱骨干20例,胫腓骨45例,股骨干73例(股骨近端25例和股骨中下段骨48例).骨不连分型:萎缩型42例,缺血型86例,假关节型10例.术中将骨不连断端分为成骨失活区(瘢痕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单髁置换与胫骨高位截骨治疗中、重度膝关节单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65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单髁置换组34例,男13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60.4±7.7)岁;创伤性骨关节炎18例,原发性骨关节炎16例;采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胫骨高位截骨组31例,男9例,女22例;平均年龄为(6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