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24日,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设立,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北京自贸区的实施范围为119.68平方公里,涵盖科技创新、国际商务服务、高端产业三个片区。9月27日,北京市海淀区和昌平区政府举办科技创新片区挂牌仪式——伴随着自贸区大幕开启,中关村科学城和北京生命科学园将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再次起航。
北京自貿区科技创新片区总面积31.85平方公里,包括中关村科学城21.59平方公里和北京生命科学园周边可利用产业空间10.26平方公里。按照功能定位,科技创新片区将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科技服务等产业,打造数字经济试验区、全球创业投资中心、科技体制改革先行示范区。
海淀区委书记于军表示,中关村科学城区域将依托北清路前沿科创发展轴,加速形成“一心双组团、两核四节点”的空间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创新优势、科技禀赋,创新数字经济发展环境,强化知识产权运用保护,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探索新路径,贡献新智慧,把科技创新片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成为北京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坚强支撑。
这将是中关村的又一段新征程。忆往昔,“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中关村!”这个海淀不知名的小村庄,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电子一条街”,到1988年成为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9年成为第一个国家级科技园区,2009年成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始终与时代同频、与历史共振,创新引领成为它的基因,怀揣不屈与坚韧,守护初心。
从诞生之日起,中关村就肩负着神圣的战略使命——引领技术创新、引领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引领创新生态建设、引领创新文化与创新精神。中关村不仅引导知识经济、创业型经济、经济技术革命、改革创新的潮头,成为当代龙头技术的研发地,“中国创造”的推进动力源,世界级跨国集团总部及研发聚集地,更是信息交流与人才培训的中心,是新思维、新模式和新文化的发源地、摇篮和心脏。
中关村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科创史。创业者们在这里艰苦创业、敢于突破、踏实前行,他们在这里实现光荣和梦想,勇于肩负起时代所赋予的使命奋进搏击、不断创新、创造传奇。
中关村的价值并不只是创造出重大科技成果和经济财富,更重要的是在风雨兼程中所凝聚而成的“中关村精神”。在“创新、创新、再创新;突破、突破、再突破”的中关村口号激励下,一代又一代创业者秉承“敢为天下先、敢为天下所不敢为、不愿为、不能为”的精神,砥砺前行。
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曾说:“这么多年来,中关村沉淀、厚植下来一种创业文化,成为中关村的灵魂,用四句话概括说就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产业报国的奉献精神。”
中关村已经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201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走出中南海,把“课堂”搬到中关村。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关村寄予殷切期望:“面向未来,中关村要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度,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为在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2019中关村论坛开幕式中,他向大会致贺信并指出,中关村正努力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
这是党和国家对中关村的殷切期望,也是作为全国科创中心的创新主阵地,中关村需要向时代提交的答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关村的使命”的内涵也不断拓展: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有新作为、在引领高质量发展上有新作为、在深化改革和开放合作上有新作为。伴随着北京自贸区揭牌起航,中关村也已经做好准备,亦将继续弘扬“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科技创新片区。
“挂牌就是出征!”正如于军所言:“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我们已经在路上,我们要勇担使命,全力以赴,开拓进取,聚焦中关村科学城建设,深耕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着力打造新时代科技治理体系和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海淀样板’,为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探好路、开好局做出示范!”
北京自貿区科技创新片区总面积31.85平方公里,包括中关村科学城21.59平方公里和北京生命科学园周边可利用产业空间10.26平方公里。按照功能定位,科技创新片区将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科技服务等产业,打造数字经济试验区、全球创业投资中心、科技体制改革先行示范区。
海淀区委书记于军表示,中关村科学城区域将依托北清路前沿科创发展轴,加速形成“一心双组团、两核四节点”的空间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创新优势、科技禀赋,创新数字经济发展环境,强化知识产权运用保护,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探索新路径,贡献新智慧,把科技创新片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成为北京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坚强支撑。
这将是中关村的又一段新征程。忆往昔,“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中关村!”这个海淀不知名的小村庄,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电子一条街”,到1988年成为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9年成为第一个国家级科技园区,2009年成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始终与时代同频、与历史共振,创新引领成为它的基因,怀揣不屈与坚韧,守护初心。
从诞生之日起,中关村就肩负着神圣的战略使命——引领技术创新、引领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引领创新生态建设、引领创新文化与创新精神。中关村不仅引导知识经济、创业型经济、经济技术革命、改革创新的潮头,成为当代龙头技术的研发地,“中国创造”的推进动力源,世界级跨国集团总部及研发聚集地,更是信息交流与人才培训的中心,是新思维、新模式和新文化的发源地、摇篮和心脏。
中关村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科创史。创业者们在这里艰苦创业、敢于突破、踏实前行,他们在这里实现光荣和梦想,勇于肩负起时代所赋予的使命奋进搏击、不断创新、创造传奇。
中关村的价值并不只是创造出重大科技成果和经济财富,更重要的是在风雨兼程中所凝聚而成的“中关村精神”。在“创新、创新、再创新;突破、突破、再突破”的中关村口号激励下,一代又一代创业者秉承“敢为天下先、敢为天下所不敢为、不愿为、不能为”的精神,砥砺前行。
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曾说:“这么多年来,中关村沉淀、厚植下来一种创业文化,成为中关村的灵魂,用四句话概括说就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产业报国的奉献精神。”
中关村已经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201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走出中南海,把“课堂”搬到中关村。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关村寄予殷切期望:“面向未来,中关村要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度,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为在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2019中关村论坛开幕式中,他向大会致贺信并指出,中关村正努力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
这是党和国家对中关村的殷切期望,也是作为全国科创中心的创新主阵地,中关村需要向时代提交的答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关村的使命”的内涵也不断拓展: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有新作为、在引领高质量发展上有新作为、在深化改革和开放合作上有新作为。伴随着北京自贸区揭牌起航,中关村也已经做好准备,亦将继续弘扬“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科技创新片区。
“挂牌就是出征!”正如于军所言:“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我们已经在路上,我们要勇担使命,全力以赴,开拓进取,聚焦中关村科学城建设,深耕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着力打造新时代科技治理体系和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海淀样板’,为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探好路、开好局做出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