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生物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在不增加人力、物力及时间的条件下,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是新课程标准下生物教育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基础性工作。
关键词:人生观 生命观 自信 挫折
近年来,我国中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里直线上升趋势。在生物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在不增加人力、物力及时间的条件下,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是新课程标准下生物教育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基础性工作。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在传授生物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思想发展。引导学生能够正确地面对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学生一生都有积极的意义。
一、在生物教学中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正确的人生观指引人走人生的正道,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人生业绩,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高尚的人。错误的人生观将导致人背离人生的正道,走到邪路上去,甚至成为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罪人。通过生物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通过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活动“调查沙尘暴形成的原因”中,学生通过查资料、实地调查,了解到近年来敦煌沙尘暴频发与周边植被的减少,地下水位的下降,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密切相关,是环境对人类破坏自然的的惩罚。通过探究实践活动,学生领悟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要性,认识到了参加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真正理解了保护每一片绿叶,是每一个敦煌公民的义务,提高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在生物教学中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只重视对学生的应试教育、成才教育,而忽视尊重生命的教育。把成绩当成衡量教学成败的唯一指标,把成绩当成检验学生是否成才的唯一标准,缺乏对青少年的人文关怀,成长于这种环境的青少年很难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在媒体上经常报到有关学生残害动物、自杀或杀死亲生父母的真实案例,不由得使人心头一阵阵发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中学生进行“尊重生命”的教育,让每一个中学生懂得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身体发肤授之于父母,它是最宝贵的,从而让青少年珍爱生命,尊重生命。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和知识的传授,可以深深地触动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生命来之不易,进而培养他们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三、在生物教学中要让学生树立自信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教师要给学生一个精神依托,不失时机地在各个环节有目的地激励、鼓舞学生,使他们产生内驱力。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并关注每一位学生,通过目光或行动向学生传递“你能行”的信息,把自己的爱心通过言行化作春风细雨,用它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强化心理交流,从而增进师生感情,我想学生一定能够感受到。心理学告诉我们,自信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在课堂上努力探求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气氛,让学生在学校敢说敢想,潜能得到最大发挥,从而使他们在成长的旅途中变得快乐而自信。
四、在生物教学中要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
现在学生生存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优胜劣汰,这是残酷的现实。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学习中的挫折,如何面对人际交往的“碰钉子”或“碰壁”,如何对待人生道路的“坑坑洼洼”,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现代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都具有争强好胜、个性十足,却经不起任何挫折和干扰的脆弱的“蛋壳心理”。因此,一旦遇到挫折,或受到批评,往往会采取过激的行为:或攻击,或自责,或冷漠退让,或放弃追求,甚至出现轻生行为。因此,接受挫折教育,提高耐挫能力,对中学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義。利用生物课学习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时机,让学生懂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学习遗传规律是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为了寻找到合适的雄性不育稻株做实验,先后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都没有成功。袁隆平在失败中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不懈,通过调整思路他不再只局限于在稻田里寻找,而是在野外寻找,终于在1976年找到了雄性不育稻株。经过努力,使世界第一批雄性不育杂交水稻在中国诞生了,带来了粮食生产的一次“绿色革命”。还有国外的孟德尔、达尔文、沃森、克里克等,让学生体验到在鲜花和掌声背后科学家们为之付出的艰苦劳动,没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难的科学献身精神,是很难成功的。只有具有不怕艰难、百折不挠的意志,才有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通过生物课堂教育,鼓励我们的中学生真实地面对人生,勇敢地承受人生,大胆地挑战人生,引导中学生认识自我、尊重自我、尊重生命,用生命的力量去承受暂时的挫折。在挫折中汲取力量,用挫折转化而来的动力战胜挫折。引导中学生开阔思维,用大宇宙观、大思维观、大自然观、大人生观去直面人生。
关键词:人生观 生命观 自信 挫折
近年来,我国中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里直线上升趋势。在生物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在不增加人力、物力及时间的条件下,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是新课程标准下生物教育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基础性工作。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在传授生物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思想发展。引导学生能够正确地面对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学生一生都有积极的意义。
一、在生物教学中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正确的人生观指引人走人生的正道,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人生业绩,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高尚的人。错误的人生观将导致人背离人生的正道,走到邪路上去,甚至成为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罪人。通过生物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通过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活动“调查沙尘暴形成的原因”中,学生通过查资料、实地调查,了解到近年来敦煌沙尘暴频发与周边植被的减少,地下水位的下降,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密切相关,是环境对人类破坏自然的的惩罚。通过探究实践活动,学生领悟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要性,认识到了参加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真正理解了保护每一片绿叶,是每一个敦煌公民的义务,提高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在生物教学中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只重视对学生的应试教育、成才教育,而忽视尊重生命的教育。把成绩当成衡量教学成败的唯一指标,把成绩当成检验学生是否成才的唯一标准,缺乏对青少年的人文关怀,成长于这种环境的青少年很难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在媒体上经常报到有关学生残害动物、自杀或杀死亲生父母的真实案例,不由得使人心头一阵阵发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中学生进行“尊重生命”的教育,让每一个中学生懂得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身体发肤授之于父母,它是最宝贵的,从而让青少年珍爱生命,尊重生命。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和知识的传授,可以深深地触动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生命来之不易,进而培养他们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三、在生物教学中要让学生树立自信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教师要给学生一个精神依托,不失时机地在各个环节有目的地激励、鼓舞学生,使他们产生内驱力。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并关注每一位学生,通过目光或行动向学生传递“你能行”的信息,把自己的爱心通过言行化作春风细雨,用它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强化心理交流,从而增进师生感情,我想学生一定能够感受到。心理学告诉我们,自信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在课堂上努力探求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气氛,让学生在学校敢说敢想,潜能得到最大发挥,从而使他们在成长的旅途中变得快乐而自信。
四、在生物教学中要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
现在学生生存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优胜劣汰,这是残酷的现实。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学习中的挫折,如何面对人际交往的“碰钉子”或“碰壁”,如何对待人生道路的“坑坑洼洼”,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现代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都具有争强好胜、个性十足,却经不起任何挫折和干扰的脆弱的“蛋壳心理”。因此,一旦遇到挫折,或受到批评,往往会采取过激的行为:或攻击,或自责,或冷漠退让,或放弃追求,甚至出现轻生行为。因此,接受挫折教育,提高耐挫能力,对中学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義。利用生物课学习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时机,让学生懂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学习遗传规律是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为了寻找到合适的雄性不育稻株做实验,先后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都没有成功。袁隆平在失败中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不懈,通过调整思路他不再只局限于在稻田里寻找,而是在野外寻找,终于在1976年找到了雄性不育稻株。经过努力,使世界第一批雄性不育杂交水稻在中国诞生了,带来了粮食生产的一次“绿色革命”。还有国外的孟德尔、达尔文、沃森、克里克等,让学生体验到在鲜花和掌声背后科学家们为之付出的艰苦劳动,没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难的科学献身精神,是很难成功的。只有具有不怕艰难、百折不挠的意志,才有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通过生物课堂教育,鼓励我们的中学生真实地面对人生,勇敢地承受人生,大胆地挑战人生,引导中学生认识自我、尊重自我、尊重生命,用生命的力量去承受暂时的挫折。在挫折中汲取力量,用挫折转化而来的动力战胜挫折。引导中学生开阔思维,用大宇宙观、大思维观、大自然观、大人生观去直面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