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追梦族群”的琴瑟协奏

来源 :三月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dsfdfasfd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雨兼程五十载,岁月如梭鬓满霜。2021年,由壮族老新闻人黄敏忠、李东航伉俪合著的散文通讯集《青山碧水写春秋》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该书两位作者均生于广西上林县,既是同乡、同学又是夫妇,还长期共事。黄敏忠先生曾任右江日报社总编辑、女性天地杂志社社长,李东航女士曾在右江日报社、广西教育杂志社任编辑、记者。两人均有30多年的新闻媒体和出版工作经验,可谓广西媒体界名宿。全书分散文、通讯两辑,共集结了两位作者曾发表于各大报刊的39篇散文和43篇通讯,是作者在广西百色、南宁工作生活的真实记录,洋洋洒洒20多万字,通过纪实性的散文描摹了两位作者作为同学、战友、同事、伉俪在一起生活和奋斗几十年的心路历程,同时又从新闻视角回放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历史时期的文化思考,不论是纪实性散文,还是从事新闻工作期间的通讯报道,都可见同时期的新闻从业人员的真实历史记载。这些作品文笔清新优美,题材典型广泛,资料生动翔实,记录了壮乡战天斗地的岁月和作者人生奋斗的历程,同时,又见证了新时期以来百色乃至广西的民族团结故事,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现各少数民族作为“追梦族群”始终在追求幸福和美好生活的路上,具有民族学、文化学和历史学的价值,这恰恰也是该书中最具有时代意义的价值所在。
  本书由著名作家黄佩华、苏长仙作序,黄佩华在序言中写道:“书中的每一个篇章、每一段文字,都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倾注的真情实感,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和真实的力量。”苏长仙则认为“这是一本记录时代风云、书写人生奋斗经历的好书”。序中均实事求是地对作者黄敏忠、李东航二人做了中肯的评价,让读者更准确地把握作品背后非凡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通读本书可见作者新颖、深刻、精辟的见解,对时代的、民族团结的意义诠释得文采斐然,令人叹为观止。我们阅读文字感受生活,在文字里我们触摸跳动的人生,透视各样的人生,让我们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整本书中,尤其是灵动、自然的散文辑里透出的是润物细无声的诱惑,是若隐若现的真实历史写照,是以少胜多的智慧,而这种值得玩味的“品”的客观存在,在当下却是弥足珍贵的。读文如读人,这本书的确要用平静的心态去阅读,用多视角去理解隐在文字深处的含义,换一种方式感受文学流动的故事。特别是对于作者深入生活的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大篇幅的纪实,回眸了精彩的人生片段、多民族生活的日常,令人击节玩味。
  大凡散文,不外乎两种:一种是以现实生活为依据,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对事实进行艺术加工,掺进了虚构;另一种则是以真人真事、真情真景为描写对象,而没有想象成分的纪实性散文。《青山碧水写春秋》首辑里的散文就是后一类散文,作为一种既带有一定的新闻性,又兼具文学性、艺术性的纪实性散文,在这本书里體现得淋漓尽致。“那些穿着百褶裙、长筒裙、白裙的,是红头苗、偏苗、白苗的妇女。她们每人背着一只背篼,背篼里除了自产的农副产品,还有玉米面面饭、辣椒骨和一把黑雨伞……”这是原载于1983年的《民族文学》的散文《德峨圩日》里面的片段,描写的是桂西少数民族生活场景,充满了生活情趣和民族风情。此外,还有《徒步百里好还家》的“脚板底下出文章”、《活的民族文化博物馆》的“追梦族群”……作品中精彩的文字和真挚的情感,让桂西北山高水长的地理风貌、五彩斑斓的少数民族风情和各族群众团结一家亲的和谐景象跃然纸上,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
  有人说散文作者“触目闻声,随处可感”。本书中的散文取材广泛,首先表现在它的选材上,不分大小上下,给读者以知识、美感,陶冶人的情操,似乎都可信手写来,缀成优美的篇什。在这些文章里,我们可以阅读到作者很多书写时代风云的奋斗经历,有作者首当记者的日记式记录,“这辈子整整干了三十一年记者、编辑,那段短暂的经历便是这段漫长历史的起点”(《记者生涯从这里开始》);响应号召进解放军农场,“人的力量有时是不可估量的”(《夜战大林岛》)、“下雪天劳动并不很冷,有时甚至觉得有点暖和”(《风雪西湖畔》)等革命乐观主义跃然纸上。在诸多题材的选择上,显然两位作者的壮民族身份将更多的笔触伸向他们生活、工作接触的多民族上,穿梭于苗乡的圩市中,和彝族基层干部在日常交流,走入仡佬族百姓家里聊家常。作家黄佩华在序中就概括了书中展现的“俨然是在描绘一幅多彩多姿的少数民族风情画”。的确如此,在《德峨圩日》《活的民族文化博物馆》等这些篇目里表现得很充分,这给民族团结题材和素材增添了更多的活灵活现的实例。由此,纪实性散文的理论建构更具现实意义。
  本书的第二辑,是两位作者在新闻从业过程中所写的部分通讯作品精选。时代在前进,时间在飞逝,但现在读来,仍具有可读性和故事性。新闻通讯,既是新闻故事,又是带故事的新闻,一样让读者重温当年的历史。由于新闻通讯的真实性、时效性、受众性,现在读来更接近文学。这些通讯作品运用文学艺术手段来表现人物和事件,比借鉴文学艺术手段更彻底、更集中、更广泛。本书中的新闻通讯作品很多是人物通讯,作者在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不管是新闻事件还是爱心故事,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具体的新闻事件和人物入手,以小见大,把那些当年叱咤风云的人物重新展现在读者面前,对于现在新闻通讯写作仍具有学习和参考价值。
  这些通讯作品甚至把身边的小人物,在当时背景下发生的或平淡无奇,或惊天动地,或感人肺腑,又或看似平常经过提炼又不平常的人和事,用特别的笔法、生动的语言,写出别具特色,让人看了不敢相信又不得不相信的真实故事的新闻。如《一位高级工程师的意见》,写的是一位退休高工到小县城支援山区建设,为该地的工业发展提建议而且不顾辛劳。从清华大学毕业到百色工作的杨鸿臣,是成千上万一心扑在水利事业上的其中一员,他兢兢业业不计个人得失,为国家做出的贡献(通讯《青山碧水写春秋》),等等。这些文章价值取向正确,赞扬社会所认可的,同时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显而易见,在这样的通讯作品里体现出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对一些普通人与时代命运息息相关的故事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思考。此外,比如《捕鱼珠江口》《夜战大林岛》《金钟山救火三昼夜》《送稿》《重续历史振报威》等文章,描述了20世纪下半叶广西各地鲜活的事件,以及作者从事新闻工作的人生经历与思想感悟,从文学和新闻的角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审视历史的窗口。通讯作品展现出壮乡各族人民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的精神风貌和恢宏画卷,并把大石山区在新时代所发生的新变化、新景象、新成果,摆放到读者眼前。这些人或事在特定的时空中呈现出的“不普通”,就是我们现在重温那个时代辉煌的视角。
  散文通讯集《青山碧水写春秋》,见证了两位作者几十年的奋斗经历,同时也是时代的记录,更是少数民族“追梦族群”的琴瑟协奏,不仅有文学价值,也有民族学价值。
  作者简介:丘文桥,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诗刊》《文艺报》《广西文学》等报刊,著有诗集《大花房》《静谧的风景》等。
其他文献
对联,是中国最简短精辟的文学形式,承载着历史的深沉厚重,表达人们的喜怒哀乐,蕴涵着浓郁的民俗韵味。从中国最早的对联——五代后蜀主孟昶“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起,一直到现在,对联始终长盛不衰,不像其他文学形式随着时代变迁起起落落,甚至式微、消失。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也不管是官方单位、商家店铺还是普通农户,春节一到,贴上对联,放眼望去,千门万户一片红,喜气洋洋迎新春。  我在青少年时代便对对联颇感兴
期刊
生活需要仪式感,对我或像我这样的芸芸众生而言,仪式感就像新年要杀猪吃刨汤、清明要蒸糯米吃五色饭、中秋要祭月吃月饼一样,春天里摘艾草做艾馍也是一个神圣仪式。  我的母亲勤劳却不手巧,严格地说,她是在吃的方面手不巧,至于菜园的围栏破了个洞、收割稻谷的镰刀刃卷了边、喂鸡的铝盆凹了坑,她总能巧妙地修复。对于立春吃春卷、雨水吃龙须饼、惊蛰吃驴打滚、清明吃青团、谷雨采茶食香椿等二十四节气分别吃不同小吃的博大精
期刊
春回大地万物醒,桂韵民歌颂党恩;  党是阳光和雨露,洒向人民总是情。  春风吹来有春雨,脚踩沙地留痕迹;  史册上面永记载,党为人民谋利益。  牢记一九二一年,嘉兴南湖小红船;  闪闪红星放光彩,星星之火在燎原。  太阳出来红彤彤,伟大领袖毛泽东;  领导人民得解放,革命史上建奇功。  三大主力大会师,打击敌寇强有力;  红军长征得胜利,战争史上创奇迹。  天上星星颗连颗,英雄儿女多又多;  舍生
期刊
公元一九二一年,就在七月那一天;  诞生中国共产党,光辉闪耀到人间。  中共建党立章程,一切宗旨为人民;  马列主义指航向,好比航海指南针。  百年党史回头看,丰功伟绩数不完;  赶走外国侵略者,“三座大山”被推翻。  一九四九国建成,人民翻身做主人;  一穷二白要改变,中华民族要振兴。  各行各业搞建设,从零开始从头越;  自力更生跟党走,艰苦奋斗创大业。  长江大桥通了车,卫星上天去揽月;  
期刊
一  母亲年轻的时候,曾进过瑶山放竹排。母亲说的瑶山,是广西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瑶族群众居住的大山,与我的家乡象州县紧紧相依。  年少时,我经常独自进瑶山。慢悠悠的班车盘旋在十八弯的瑶山路上,听着绵绵的瑶音,吹着散发八角香味的清新山风,窗外的参天古树、悬崖峭壁、涓涓溪水,高山与平湖相互辉映,让安静一隅的我思绪放空。那时的我,写下散文《一个人的旅行》,说的就是进瑶山如回娘家般的亲切和欣喜。尔后,因世
期刊
春风吹过百花香,壮乡歌海乐洋洋;  四方歌友齐亮嗓,画眉开声引凤凰。  人逢喜事精神爽,铜鼓声声传四方;  同唱建党一百载,欢歌载舞遍壮乡。  小康生活结硕果,果满山坡鱼满河;  建党百年民欢庆,八桂儿女唱欢歌。  油灯添油灯更亮,人民富裕国更强;  党引群众向前走,日子越过越风光。  燕子高飞靠头领,党是人民领路人;  又搭桥来又开路,如今百姓享太平。  乡村振兴最现实,政府大力来扶持;  因地
期刊
壮族的五色糯米饭闻名广西区内外,这种用野生植物精心制作的色彩艳丽的糯米饭,香气扑鼻,色、香、味俱佳,而且绿色环保,有益健康。  顾名思义,五色糯米饭由五种颜色组成,用五种野生植物制作而成,即枫叶(黑色)、栀子或黄饭花或黄姜(黄色)、板蓝根(蓝色)、红蓝草(红色)、紫蓝草(紫色或蓝色),其中,也有部分地区不用板蓝根,我们上思就用紫蓝草做紫和蓝双色:紫蓝草煮水可以做紫色;紫蓝草放木灰水或小苏打泡水生搓
期刊
歌海乘船乐悠悠,建党百年亮歌喉;  歌唱党的辉煌史,水流千里望源头。  一百年来党史篇,丰功伟绩史无前;  南湖点亮光明火,党似红日照人间。  霹雳一声震天响,黑暗中国见曙光;  革命从此有方向,有党为民作主张。  南昌起义起风云,八一旗升党建军;  革命武装为革命,人民军队立功勋。  人民领袖毛泽东,点燃星火带工农;  西山有志能驱虎,东海齐心擒狂龙。  光辉一九四九年,中国历史谱新篇;  红旗
期刊
我一直认为,抢花炮是柳州最具象征性的民族团结文化符号之一。  传统的花炮是一枚直径五厘米,用红绸带密密缠绕的小铁圈。花炮放到炮架上,点火后冲向天,落地时人们竞相夺取,以讨得吉利,这便是“抢花炮”的由来。  抢花炮是流行于柳州一带当地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起源于明、清时期,溯都柳江而上谋生的客家人的民间信仰。秦汉以前,都柳江流域一直是百越民族的聚居地,据《三江县志》记载,位于桂黔边界的富禄,部分侗族、
期刊
摘 要:桑植傩戏是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桑植傩戏传承人周纯勤不仅掌握还傩愿、跳丧舞、佛戏、雕刻、纸扎等多种技艺,还承担着桑植傩戏传承发展的重任。在访谈中,土老师周纯勤讲述了自己的一些学傩经历、从傩技艺以及对傩戏传承的看法。  关键词:桑植傩戏;口述史;周纯勤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8)05-0108-06  桑植傩戏是流行于湖南省桑植县的一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