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丛趣生博一笑

来源 :三月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xianda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联,是中国最简短精辟的文学形式,承载着历史的深沉厚重,表达人们的喜怒哀乐,蕴涵着浓郁的民俗韵味。从中国最早的对联——五代后蜀主孟昶“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起,一直到现在,对联始终长盛不衰,不像其他文学形式随着时代变迁起起落落,甚至式微、消失。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也不管是官方单位、商家店铺还是普通农户,春节一到,贴上对联,放眼望去,千门万户一片红,喜气洋洋迎新春。
  我在青少年时代便对对联颇感兴趣,从村中老学究那里借来《幼学故事琼林》《声律启蒙》等蒙书来看。高中时,省下饭钱买了一本一块八角钱的《对联欣赏》(那时我们一个月的伙食费是三块六),品读其中古今联话,欣赏兴味盎然的对联,其乐无穷。上了大学,读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书读多了,接触的对联范围更广了,于是便学做对联。春节回家,根据自家实际,拟一副春联贴上,相当喜庆,虽然当时家庭并不宽裕,但显出这家有文化。有时碰到村上有红白喜事,乡邻们自然找到我这个村里唯一的大学生(他们认为大学生就是有文化,不管你是不是学中文的)。初生牛犊不怕虎,我毫不推辞,欣然为他们拟喜联或挽联。后来认真研究了一下对联的做法,才发现要求挺严的,从数字、音节到格律对仗再到内容,要想做一副形式到内容都完美的对联,相当难!要不然,凤山县的“凤山山出凤,凤非凡鸟”至今怎么无人对得上?知难而后耻,而后怯,不敢再在众人面前宣称自己会写对联。所以到如今,虽有对联情结,但市县楹联协会的大门一直没有勇气去敲。
  不过,因为所学的专业以及当初的不慎,朋友亲戚们都误以为我会做对联,于是经常找我操刀。我想,做个大概是可以的,反正又不参加比赛。人们对对联的要求不高,能体现个意思就成。于是对于求联者,我礼貌性地推辞一番后还是接下了。最起码,“仄起平收”还是做到了的。当然,如果被“业内人士”发现,一定会贻笑大方。
  2005年中秋节前后,时值国庆假期,我单位同事童永胜结婚,要我写一副喜联。写一副喜联不算什么难事,要紧的是,他要求在联中嵌入新郎新娘的名字。面对这“无理要求”,我有些不悦:难道你与新娘天生是对偶的?童永胜平时与我颇玩得来,三杯下肚,酒酣耳热说文章,物我两忘恣癫狂,被称为“童不倒”。现在迎来人生大喜,且估计就这么一回,要求虽然过分,但我若不接,岂不辜负他的一片美意?容我想想——他的新娘名叫韦丽春,结婚时值仲秋时节,再想想他平时与我的交游,于是勉强凑成一联:“诗酒傲物,童子永胜王侯辈;花月怡情,中秋恰如丽春时。”童子在古代有平民百姓的意思。能诗能酒,虽然身为布衣,却逍遥快活赛过王侯,这是古代文人名士崇尚的骨气。下联有惜花赏月的情怀,时虽秋天,也不论春夏秋冬,亦可当美丽春天来处。上联豪放,下联婉约。遗憾的是,下联怎么也无法将新娘的姓“韦”字嵌进去。童永胜得联后,大为满意,并请书法颇佳的田兄挥毫,在大门张扬地贴出来。其实,我还为他做了另一副联:“伴月长圆,巧借花容添秋色;与国同庆,欣逢大典作良辰。”建议贴在大门,前面那联贴在卧室门。不过童永胜认为,前面那联贴切,要让大家都看到,硬是将“内裤外穿”。数年过去,小两口生了孩子,变成老夫老妻,整日困于柴米油盐和工作之中,但进门前看一眼对联,烦恼顿消,激情又生。对联一直贴着,直至变色,自然脱落……
  “阿敏大排档”是巴马人蒙志敏在金城江开的一家中档酒店,自20世纪90代初开始,渐渐为食客所关注。它所推出的菜品都是巴马长寿系列的,有香猪、油鱼、糯米腊味、火麻汤、羊活血、羊瘪等,酒是自酿的农家“土茅台”。酒店换了几个地方,老板也变成了姓覃的,但酒店招牌不变,还用“阿敏”,生怕食客们找不到地方,品不到原来的味道。现在的人崇尚养生,喜欢绿色食品,加上对故乡味道的眷恋,平时酒店多有巴马人出入,聊乡情,叙乡愁,诉乡思,联乡谊。前几年覃老板接手酒店重新开张的时候,叫我给酒店写一副对联,我笑曰:“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他严肃地说:“俗!你帮我好好拟一副,要切合我们酒店的实际。”
  那得容我好好想想了。次日,将折磨了我半宿的对联交给覃老板,当时恰好有河池高中的老师在店,我谦虚地委托老师们将对联拿去给高中语文组的老师们评判修正。初拟的对联为:“饮半斤土酒,大隐居市如在野;聊几句壮话,游子进门不思乡。”两天后,高中语文组给出意见,建议将“壮话”改为“方言”,因为巴马人不只是壮族,还有汉族、瑶族等,其他县其他民族也对“阿敏”的长寿食品青睐有加,难道你不让他们进店?我表示同意。确定之后,请书法家书写在两块长木板上,红底黄字,择个吉日,燃放鞭炮,钉在大门两边。每有食客到店,读了对联,酒瘾发作,乡情顿生。其实在20世纪90年代,我也应原老板蒙志敏之求为他写过一副店联:“香猪油鱼品出寿乡真谛,真情友情叙得不亦乐乎。”联意粗浅,联律不严,撇过不论。不久前,一位朋友向我“举报”说,有人侵犯我的著作权,并给我微信发来截图为证。原来,去年东兰泗孟出了一本书《精彩泗孟》,其中一篇文章中写到,一户农家的门前贴着一副对联:“聊几句方言游子回门不想远,饮半斤土酒客人入座不思乡。”可以想见,拟这副对联的人,一定是在阿敏大排档喝过酒的东兰兄弟,见过我写的对联。朋友劝我告他。我笑笑,这说明东兰兄弟看得起我,我的对联有参考价值。再者,据村中老人言,我的祖上就来自东兰的兰木、泗孟一带。我的对联能被“故乡”人化用,这是我的自豪。
  大化瑶族自治县成立之前,乙圩乡还是羌圩乡范畴。后来以岩滩电站淹没的地方为基础,划出一个新乡来。乙圩还是红七军二十一师的诞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十多年前,乙圩小学校长、我的学生请我为新落成的校门写一副对联,我欣然从命。心里回放着浩瀚的库区水面风光和风云激荡的革命历史,一副校联水到渠成:“极目浩渺烟波,笔走龍蛇抒壮志;追寻红色足迹,胸藏锦绣写华章。”此联颇有气势,且校长名“锦”,联中巧妙嵌入,他很高兴。后来请巴马著名书法家唐旭国先生书写,将笔迹镌在瓷砖上,填上红漆,以求永久。一年后,我采访路过羌圩,特地拐进乙圩去看望这位昔日的学生。他与几位老师到校门口隆重迎接我,并向老师们得意地介绍:“我们的校门联就是由我的这位恩师撰写的!”并指着大门对我说:“老师,您的大作已经刻在这里,我们要让它流芳百世!”我当然得细细欣赏一下我作品的效果了。后退几步,扫了一眼,唐先生的笔法确实“笔走龙蛇”,潇潇洒洒,与联意甚配。再定睛一看,不由失声惊叫:“完了!”几位老师急问怎么回事。我说:“对联贴反了!”按中国传统,写对联基本常识是“仄起平收”,贴出来应该上(仄)右下(平)左,而你们却上左下右。校长诚惶诚恐,继而一脸无奈:“已经刻在瓷砖上了,怎么调过来?”算了,现在贴反对联的现象多的是,四字横批也常从左到右写。现在一切都要与时俱进,写对联、贴对联也当作如是观。
  不久前,某同事有一兄弟在金城江城郊种荷花、养小龙虾,搞农家乐,也想附庸风雅,写一副对联。同事请我斟酌斟酌,拟一副切合实际的对联。我与同事合计了一下,初拟一联:塘中无龙虾称霸,园里有荷花撩人。差强人意,拿去交差。
  上面所做的几副对联,亦庄亦谐。不过,几年前父亲去世时,我郑重拟了两副肃穆哀伤的对联,寄托对父亲的一片思念之情。联曰:“行善八旬,留得口碑传桑梓;勤俭一生,养成家训教子孙。”“春意正浓,何故悲风摧美景?儿孙欲孝,不期严亲弃人寰。”
  作者简介:黄高德,壮族,广西作家协会会员,河池作家协会副主席,河池网络作协副主席。现为河池日报专题部主任,主任编辑。
其他文献
儿时记忆中,母亲偏爱蓝色。常常穿着钉4颗手工缝制的花布扣斜边蓝色上衣(俗称“小边衣”),黑色的直筒长裤,用一块头巾将发髻围起来,蓝色鞋面的绣花鞋,典型的当地壮族妇女打扮。  这些服饰都是母亲开荒种植棉花,纺纱织布,浆染制作而成的,很烦琐很辛苦,但母亲乐此不疲。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物资还很匮乏,大家都还在温饱线上挣扎,所有的土地都要种上能填饱肚皮的东西,像种棉花种蓝靛草之类,只能到比较边远贫瘠的
期刊
墩磊坡是位于壮乡首府南宁市最南端的邕宁区百济镇南华村的一个自然坡。“墩磊”为壮话读音,是“山脚下”的意思。这里其实并没有太大太高的山,只有一个高坡,全村40户人家所有房子均沿着它富有节律地往上建。我很少见到这么有规则的村居:统一坐北朝南,村中走道横平竖直,井然有序,条理十分清晰。它们显然传承了祖辈崇尚自然的形制法度,在古代,这样既利于居室采光,还被认为“此位最尊”。墩磊坡之所以引人注目,是从202
期刊
莲花小镇  在钢铁水泥的深处  我看见一朵朵莲绽放  听见一朵朵莲  花开的声音  芬芳的莲花  在钢铁水泥的现代小镇里  走了很久  在这个到处是人的世界  找不到下一站出口  我也像一朵朵行走的莲花  时常在这世上迷路  在到处都是莲花的小镇  在花开的声音里  一回回迷失自我  荷苑旭日  拱桥上挂着一颗太阳  所有的阳光  都在一个人的心上  从早晨到傍晚  照耀  万物生长  我像一个牧
期刊
暮春,看苗寨春意正浓  仿佛一只只甲虫  在预先规定好的线路  或疾或缓,爬行  路陡弯多,小心驾驶  警示牌不时善意掠过  晨曦挂满枝叶  千沟万壑盛满纯乳热情迎接或相送  苍翠托起鹅黄拥抱桃红李白  周遭有暮春近乎耳语的呢喃  走进苗寨  吊脚木楼追逐着欢声笑语  花蕊间恣意绽放糯酒甜香  我坐着温软的春风  看百鸟翩跹于芦笙广场  阿亮姆①与春泥的亲密舞蹈  苗寨的旋耕机,叫阿亮姆  初次到
期刊
摘 要:1939年,顾颉刚和费孝通之间展开了关于“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讨论,我们能够从这一争论的始末缘由和背后蕴含着的各种因素中概括出顾颉刚的“民族”观。在顾颉刚和费孝通的讨论之中,“民族”的“一体”与“多元”并非其实质性的差异。双方的观点差异根源于对“民族”这一概念的不同界定。顾颉刚虽然没有在“民族”和“种族”、“国家”之间做出严格、清晰的区分,但却意识到了这些概念之间的不同和矛盾,并且做出了化解
期刊
今天,正好是我从黄姚回来的第七天。一个星期的时间不算太长,可是每一天我都是那么强烈地期盼着能够再次回到黄姚,回到那铺满光溜溜青石板的小巷,回到那个恍如另一个世界般存在的美好的地方。  或许是因为骨子里固守着传统的因素,我总是对古拙的东西情有独钟。每一次外出旅行,我首选的目的地必是古镇。不管是声名远扬的,或是籍籍无名的,每一个古镇总是让我心驰神往。无一例外的,这些年我到过的每一个古镇,也都在我的生命
期刊
2019年夏季,小满,我在广东一家叫优尚的连锁理发店里当发型师满两年。父母亲特地坐五个半小时动车从老家汪佃到广东看望我。  我看到母亲额头上两条粗眉,忍不住惊呼起来:“妈,你文眉了?”父亲插话道:“不止你妈,整个村的女人都文咯。上个月村里来了两个美容师,说是给大家提供文眉服务,你妈和你三姑把锄头一扔,从山上跑下去了。回到家就成了那样,花了300元哩!”“好看不?”母亲害羞地摸了摸眉毛问我。“好看好
期刊
地处东兰县东南部大同乡天然村的天然半岛,东邻大同乡和龙村和龙湖,西靠三弄乡,北依长乐镇坡豪国家湿地公园湖,南临三石镇第一湾所在地四合村、板文村。天然半岛東端的一汪“千顷湖光远,碧水连天边”的长湖泊,就像一条银色的长龙缠绕着连绵起伏的天然山峦,这就是红水河下游的大同湖。这里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微波粼粼,湖水好像凝固了似的,宁静湛蓝。这里的水绕着山,山围着水,湖光山色,美不胜收。湖周围多奇峰怪石,山
期刊
很早以前就听说过上林县澄泰乡有个“黄大人墓”。一次趁离乡返程之际,就去拜谒了它。  那是2021年2月15日(大年初四)的清晨,冬日和煦,天高云淡,微风轻拂,甚是惬意。驱车从上林县城出发,短短十几分钟的车程,便来到澄泰乡澄泰村。沿途找上了年纪的村民打听黄大人的坟冢,村里人非常纯朴,纷纷热情地指向清光水南山方向,说:“黄大人的墓地就在前面不远。”  顺着村民的指向,我们沿溪行走,一路鸟语花香、树影婆
期刊
隆安县城厢镇东信村东南,有石头杂砌,成山十余公里。山岗连绵,草木丛生。此群山人称“念豆山”。从地图上看,大明山到隆安这一带,高峰换土岭,地势稍微舒缓平坦。唯獨在东信村东南边地界落下了一堆石山,像一颗棋子一样嵌在那儿,活脱脱地把这一带圈出世俗的风花雪月。  念豆山没有风花雪月,曾一度是贫瘠贫困的代名词,主要原因是没有水源。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次风尘仆仆到这里时,爬上山顶,举目四望,秋风萧瑟,连绵不绝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