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感问题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anling100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文教学要以语言实践能力训练为中心,而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又以语感训练为中心。语感是语言文字刺激源作用于人的视听感官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即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的深层意义。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学生阅读文章和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学生的语文修养。
  关键词: 语文教学语感
  
  半个多世纪以前,夏丏尊和叶圣陶两位老先生就倡导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感训练。长期以来,一些学者专家和许多语文教师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语感”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至于成为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热点。下面学者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感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什么是语感?语感问题,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叶圣陶老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中对语感作了描述:“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这是我国关于语感的最早解释。夏丏尊先生较早提出“对于文字应有灵敏的感觉。姑且名这感觉为‘语感’”。当代一些研究者则认为,语感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悟性,是一种理性的直觉性或者说是一种直接的理解”。语感是“一个人在社会交际过程中对言语形象的理解、储存、模拟和创造的心智能力”。语感论者对语感这一概念从不同角度作了界定,不同程度地揭示了语感的内涵: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属直觉思维,是一种心理现象。
  2001年教育部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中也明确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些都将语感培养提到语文教学空前的高度。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支点和中心任务,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和突破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还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
  
  一、训练朗读能力,感受语感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的多种意味包含在语音的高低快慢强弱之中,非通过多读、熟读、朗读无以全面把握。如果朗读时仅是简单地把文字流畅地读出来,就无法体会作者的感情,也就不能深入理解文意。因此,教师在朗读时要感情充沛,甚至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尽可能地融为一体。文章的思路、作者的情感、优美的意境会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激起他们情感的共鸣,从而使其语感、审美能力等都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和提高,同时也加深其对文章的理解。朗读是语感培养的基本方法,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它的重要地位,用有效的方法训练学生。
  1.加强朗读示范。教师带表情朗读,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学生从教师的朗读中获取信息,感受文章的意蕴,进而萌发朗读的兴趣。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教师以充满喜悦和希望的感情基调,以轻柔、缓慢的基本语调进行朗读,在各层次间停顿时力求做到音停意不停,语断情不断,从而将学生带进春天优美的景色中。学生被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所感染后,便会忘情地沉浸在文章的优美意境中,进而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
  2.注重朗读技巧。学生只有掌握了朗读技巧,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增强语感,达到朗读的目的。第一,要注重语音轻重。在读表现凝重鲜明的情感态度的句子时,要重读;在读含蓄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时,要轻读。第二,要注意停顿。读《最后一课》结尾:“散学了,——你们走吧。”其中“散学了”这句话里有许多未尽之意,如祖国沦陷了,最后一课结束了等,有无限的感慨,有深刻的思考。因此,读完这句后要停顿。第三,要注意语气。如朗读《故乡》一课中闰土这一人物形象时语气要有所不同:读少年闰土时应该是明快流畅、天真而豪放的语气,这样仿佛可看到他滔滔不绝、话犹未尽的样子,感受到少年闰土的活泼、勇敢、机智和“见多识广”;读中年闰土时要用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的语气,让人感受到一个封建社会底层破产农民的迟钝麻木,生活的重负给他造成的痛苦,封建等级观念对他精神上的摧残。第四,要注意语速适当。语速快慢取决于文章的情节内涵和人物情感。通常表现欢快、愤怒激情的语速要快,表现忧郁、痛苦心情的语速要慢。第五,要注意语调抑扬。“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避免“千文一腔”。
  3.采取多样形式。教师应根据文章的感情特点,选择不同的朗读方法:感情奔放的,组、班齐读;感情婉约的,要求学生跟着录音单读;情景交融的,配乐朗读;而对戏剧文学,则分角色读。教师也可以一篇课文运用多种方式来读。如教《钱塘湖春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味诗中的美感,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录音,感触诗中所表现的美妙境界;教师也可自己或请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范读,让学生在沉浸中受感染;为了使感情色彩更浓,教师还可以配乐朗读。这样运用多样的形式朗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诗的意境的感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4.倡导自由品读。在朗读时不带任何问题可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品读,从而充分享受读书乐趣所在。教学《七根火柴》这篇课文时,我们在两个班做过这样的试验:在第一个班,让学生读完课文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讨论、交流;在第二个班,则放手让学生品读,熟读后让他们谈谈对文章的理解。两相比较,后一个班的学生不仅能指出文章中的优点,而且能指出文章中的一些不足之处,虽略显幼稚,但有理有据,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两者的教学效果差别很大。由此,我们深刻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学生对文章意韵的理解,内涵的品味,都是通过阅读感悟出来的。品味语言的过程,其实就是形成语感的过程。
  
  二、指导背诵,积淀语感
  
  语文课本上选自古今中外的名篇很多,文章精美,语言规范。指导学生朗读成诵,让他们真切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揣摩文章语气、情感的变化,体味文脉的起伏文气的贯通,进而充分吸收文章精华,使他们便于学习借鉴。没有背诵之功,我们就无法实现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积淀。背诵的方法有多种,尤其要重视“感知与试背结合法”。这种方法就是对要背诵的材料,品读上几遍后就尝试回忆,然后再品读,品读后再尝试回忆,循环往复,直到把材料回忆起来为止。如指导学生背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关于童年乐园的一段,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章,唤起学生的想象,使他们在头脑中展现百草园景象。接着再让学生细细品读,品读中理解这段文字使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样一组互相关联的句式。前一关联句式,略写百草园的整体,先由低到高写静物,再由高到低写动物;后一关联句式,详写百草园的一个局部,叙述的景物从动物写到植物,表明了作者欢乐、愉快的童心。然后再尝试回忆往复几次,这样,学生就能轻松地将所背内容记住。课后练习中以这段文字为例写出自己的童年生活,有些学生就能创造性地有所拓展,但教师要注意避免让学生机械背诵,而要让学生在“品”中积淀语感。
  
  三、挖掘教学内容,领悟语感
  
  语感是建立在一定语言内容基础上的。因此,教师要注意在教学内容的挖掘上下功夫,使学生领悟语感。
  1.体味语境。语言离开了语言环境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仅是文字符号而已。如《我的老师》第三段中“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一句中,作者引用“狡猾”写孩子的目光,当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境体味出:“狡猾”一词不仅毫无牵强附会之感,反而使这个本属贬义的形容词平添机警、聪慧和乖巧的词义。
  2.品味语言,培养学生丰富而细腻的语感。如教《背影》中父亲买橘子一段时,教师变读有关句子,让学生对照课文,比较少掉了什么,这些语词有什么作用,讨论明确:“蹒跚”说明父亲老了,腿脚不灵便;“慢慢、用两手、用脚”说明父亲行动艰难;“努力”表示父亲竭力克服艰难。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应让学生多层次品味感人的父子深情。
  3.扩展教材内容,强化语感。如《变色龙》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余地,在教学时,教师可设想奥楚蔑洛夫穿过广场时巧遇将军的哥哥,两人进行了对话,要求学生把小说的情节续写下去,对话要符合人物性格。分组讨论并写出对话内容,然后让学生结对上讲台表演。这样,就能加深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语感,从而提高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力。
  
  四、抄写、仿写、改写、积累
  
  转化语感不但要重视常规的“写”,更要重视抄写、仿写和改写,因为它们都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写的重要的中介环节。抄写是指让学生把精彩的段落、优秀篇章照抄下来,目的是使学生积累知识和写作素材,培养语感,增强鉴别力;仿写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语言应用能力的有效训练方法,它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对那些毫无写作兴趣的学生,仿写就是他们写作的引路人。如学习了《爱莲说》,把有关莲的诗句、文章搜集起来,让他们看看读读学学练练,仿写一篇;改写是让学生把一个好的段落或一篇优秀的作品,在反复阅读欣赏领会的前提下,或局部或整体地按另外的立意、别样的结构或体裁改写。通过“三写”,不仅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而且可以促进客观语言向主观语言的转化。
  
  五、丰富课外活动,强化语感语感的培养
  
  除了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以外,教师还可利用课外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口述新闻或社会焦点问题,这既可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又可开阔学生的视野;开辩论会则可培养学生多说的习惯;有条件的还可以通过报刊资料剪辑积累资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
  基础教育不断地改革,教育观念不断地更新,新时代的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21世纪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更加发达、竞争更加激烈、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更高的世纪。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所以,新世纪的语文教学应强化语感训练,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使学生真正适应新时代的严峻挑战。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学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8月版上册:267.
  [2]中学语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6期,1991年第12期,1992年第11期.
  [3]主编:高宝立.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杂志社,1988,(1).
  [4]江苏教育学院学报.江苏教育学院出版社,1997,(2).
  [5]语文学习教学争鸣录.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10版.
其他文献
为找到一种快速准确的隐孢子虫检测方法,本文针对常用的隐孢子虫卵囊分离方法进行了模拟实验比较,结果表明Sheather’s蔗糖漂浮法的浓集效果最好。而对隐孢子虫卵囊的常用检
科学课程改革中突出强调了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
对数学教育的反思与改革是教育界普遍关注的话题。中国的教育现状是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数学教学只注重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新一轮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为适应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需要,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应不断反思和改进课堂教学
摘 要: 本文提出了我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并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采取“分流教学”,从规范的统一教学向个性化教学发展。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课程设置 统一教学 个性化教学发展    一、现行专科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暴露的问题  由于近年国家教育处于大规模发展过程中,使得大学英语教学相关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使得现行的专科大学英语课程设置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1.大学英语与高中英语的界
报纸不能停留在仅仅报道客观事实这种静态思维活动方式上,还应从分析事实、解释缘由着手,向读者提供独到的见解。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变静态思维活动方式为动态思维活动方式。
写作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素养。而习作教学长期以来少、慢、差、费的状况一直是困扰语文教育整体质量止步不前的顽疾。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作了些探讨,拟在小学生习作现
摘 要: 艺术类学生的英语教学是教学中研究的一个问题。本文从艺术类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况及学生的特点出发,总结了教学的一些方法,以期提高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英语成绩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 艺术类学生 大学英语教学 教学方法    笔者是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的英语老师,曾在06—07学年度、09—10学年度担任该校06级艺术设计专业及09级美术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笔者就这两学年的教学体会,
摘 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英语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优越性,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英语电影 应用    一、前言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基本是围绕着课本,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进行的平面式教学,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理解掌握。因此,即便是学生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完全掌握,在具体真实的语境中运用时,学生还是会感到很吃力。现代科技多媒体在教学上的引入,为传统
报纸要办得引人入胜,除了内容和版面的美化以外,还要求标题富有吸引力。因此,报纸的编辑总是在标题上下功夫,力求作出巧妙的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标题。标题是新闻内容的概
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n,MG)是一种合成的三苯甲烷类工业染料,曾被广泛用作驱虫剂和杀菌剂,以有效杀灭水产动物体外的寄生虫、原生动物和鱼卵中的霉菌等闻名一时。但由于孔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