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适度性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ssc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研究及评价
  (一) 关于适度性评价的相关研究
  理论界关于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存在重大分歧,收入差距是否已超过警戒线,学者们有不同的见解。产生这种分歧的原因主要在于对收入差距适度性内涵和判断标准不同。主要代表性观点有:杨圣明(2005)认为我国收入分配已出现两极分化,并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原因。李炯、张鹰(2007)认为合理的收入差距是指差距的存在与扩大能产生经济增长激励;反之,差距的存在或扩大不是与要素贡献相联系,甚至偏离绩效分配原则,属于不合理收入差距。任红艳(2006)认为,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度”,是指一定条件下,一国或地区的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结果的一种协调状态,处于这种状态下的收入分配结果产生的收入差距,客观上能够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有利的刺激,帮助该国或地区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和社会公平目标。判断收入差距是否适度既要坚持效率原则,又要坚持公平原则。刘承礼(2008)认为公平与效率是制定分配政策和衡量分配效果的常用标准,它们贯穿于分配制度改革的始终,中国收入分配原则的未来取向应定位于实现社会财富的最大化和财富分配的公平化。王少国 (2010)认为最适度收入差距总是与一定阶段相对应,在不同发展阶段,最适度收入差距会发展变化,由此也会形成一个社会的最适度收入差距变动轨迹。收入差距对最适度差距水平的任何方向偏离,都会抑制经济效率的提高,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因而收入差距必须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
  对适度性评价的方法理论界持不同观点,具体的评价指标有标准差、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基尼系数、库兹涅茨比、阿特金森指数等,这些指标各有特色,在实际应用中各有侧重。陈宗胜 (2002)认为我国收入差距是适度的。侯远长、王增杰(2001)、郑荣琦(2002)认为我国现阶段处于贫富分化阶段,但并未出现两极分化,至多可视为一极分化。曾国安(2003)认为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已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影响社会稳定。牛飞亮(2001)在研究中使用了基尼系数、不良指数、阿鲁瓦利亚指数和库兹涅茨指数组成的组合,而李爽(2002)则选择基尼系数、“倒U字曲线”、各收入分组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及其增长率、贫困发生率和贫困距比率等辅助性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来度量城镇收入差距的适度性。但几乎所有的研究都使用基尼系数这个国际通用的指标为基础展开的。这些指标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定量地判断收入差距的适度性的问题,丰富和完善了收入差距适度性理论体系,但在实际应用中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不少国外学者,如Sala-ti-Martin(2002)等学者习惯用人均GDP差异和基尼系数来描述区域或国家间居民收入分配不均衡程度。洪兴建(2007)对基尼系数的合意值和警戒线进行了有益探讨。张敏(2010)采用城镇居民基尼系数、收入不良指数、库茨涅兹指数、库茨涅兹比率的组合作为度量收入差距的复合指标,通过计算收入差距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协调度的方法,测算出1985-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适度性状况,并运用灰色预测法对未来的收入差距适度性进行预测。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个指标能比较全面地反映收入差距适度性。综合比较分析,在收入分配差距的适度区间方面,基尼系数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关于收入差距适度性预警体系的研究
  在经济监测预警方面,国内外研究较多。梁纪亮 (2008)在划定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双重“警戒线”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城乡收入分配差异基尼系数和收入比值的双重指标预警体系,并对1978年至今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状况进行了评价、预警。顾海兵、王亚红(2009)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为根本出发点,对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警度、警情分析,着重对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并对宏观态势给出正确评价,以期对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未来态势进行科学预警,并给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安全状况的时空范围和警情程度判断。马骊(2011)构建了行业收入差距预警系统,并对我国的行业收入差距进行了监测预警分析,刻画了近年来我国行业收入差距警情的动态演变过程。张霞等(2006)研究了工业经济运行的三个层次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短期基础监测指标体系、长期基础监测指标体系和景气指标预警体系。金祥荣等(2008)借鉴FR早期风险预警模型的研究方法,建立适用于预测我国资本流动脆弱性风险的预警系统。
  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有:梁纪尧(2006)认为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规律符合“倒U理论”,利用二次函数模型对该“倒U理论”曲线进行拟合,以基尼系数为因变量,人均GDP为自变量,利用模型预警方法研究了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收入分配研究”课题组(2010)构建了收入差距扩大风险测度指标体系,利用模糊数学集合论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收入差距扩大进行风险预警的量化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收入差距扩大状态已经处于较为严重的中度风险区域,而且有向高度风险区域递进的趋势,也接近高度风险区域的分值。
  (三)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总体看来,学术界对收入差距适度性评价指标与测度方法、影响因素、预警体系等方面的研究还较为薄弱。在对以上几个方面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进行如下评述:在收入差距适度性指标设计上,学者们仅用单一指标或少数几个指标,没有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性不强;在测度方法上,大部分文献采用单一指标评判收入差距适度性,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没有建立适度性分类评价指数和适度性综合评价指数。总的来说,如何设计地区收入差距适度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如何解决地区收入差距适度性的测度方法,是目前理论研究的薄弱环节。对地区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研究多数采用定性分析,缺少定量依据。在对收入差距适度性预警过程中,运用统计分析或计量经济模型等定量技术进行预警分析显得较少,这样就容易造成对收入差距适度性预警缺乏量化分析的支撑。   二、对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区间及其判断标准的理论分析
  经验和常识都告诉我们,在任何时期、任何条件下适度的收入差距都不会是一个简单的数值,而是存在一个波动幅度。在这个幅度范围内的收入差距都是可接受的,从性质上讲都是适度的。下面,我们以收入差距适度性指标和个人合理收入为基础,对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的判断标准做出理论上的分析。
  (一)收入差距适度性指标的适度性标准
  为对收入差距适度性的判断更加全面与准确,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综合考虑收入差距与基尼系数的关系,做出收入差距适度性判断。
  首先,从人们的期望收入差距水平M和实际存在的收入差距G的数值关系上看。当M>G时,说明实际的收入差距要低于理论的收入差距水平,收入差距还是有提升的空间,但是如果二者相差过大,则表示研究对象之间收入差距过小,平均主义现象比较严重;相反,M  其次,基尼系数本身包含收入差距合理性的判断标准,将其引入适度性判断中,与M结合可对收入差距适度性做出如下判断:
  1.当G<0.2时,说明城镇居民实际收入差距偏低。从客观分布角度讲,这已处于不合理的区间。若同时有M>G时,说明实际收入差距低于理论水平,那么此时收入差距从实际上、理论上都是偏低的,可以判断为不适度;若有M  2.当0.2  3.当0.4G,说明收入分配状况主要由市场力量决定,但是存在政府等外部力量基于稳定社会和市场秩序方面的对收入差距的调节,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虽然较大但还不至于影响社会公正的性质,从整体上来说,收入差距处于“不合理但适度”状态;若M=G,说明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状况是完全或几乎完全是市场力量作用的结果,收入差距可能影响社会公正但还没有危及经济效率,整体收入差距状况可判定为“不合理并且部分不适度”;若M  4.当G>0.6时,客观上,收入差距处于高度危险的一种状态。那么这个时候不论M与G关系如何,居民收入差距都已超出了为保持正常经济发展、社会基本稳定所能接受的范围,收入分配状况达到极不均衡,整体收入差距应判定认为是“不适度”的。
  (二) 个人合理收入的适度性标准
  个人合理收入是指所研究的对象在现有资源的条件下,通过正常渠道,并在正常的情况下应当能获得的收入,也就是说,一定条件下对收入的期望值。一般情况下,个人的合理收入与实际收入并不是相等的。收入的外部效应告诉我们,一个人对收入的满足感并不仅仅取决于绝对收入水平,同时也取决于他的相对收入水平。这个相对水平既包括与他人相比的相对水平,也应包括与个人期望收入水平相比的收入水平。由于大多数人具有嫉妒型的偏好函数,人们往往对偏低的收入感觉更为强烈。也就是说,当个人的合理收入E小于其实际收入Y时,会给人们的心理感受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如果严重时会影响、动摇社会心理基础,此时的收入差距的适度性相对是比较差的;相反,E>Y则会给人们带来更为稳定的社会心理感受。
  三、对适度性标准的评价
  本文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收入差距适度性的判断标准,这提供了判断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的基本思路和依据。但由于新疆各地区的不同特性,几乎可以肯定,统一的收入差距适度性判断标准是不存在的。因此在实际研究中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过于依赖此标准下判断结论。
  (作者单位:昌吉学院经济管理系)
  责任编辑:晓途
其他文献
一、智慧经济内涵  智慧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之后的第四大经济发展形态。从学理上来说,是指集科技、信息、知识、环境、文化、伦理、道德于一体的战略性、创新型经济。从社会经济发展来说,智慧经济是在物质资本高度发达的基础上,使劳动者的智慧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决定性因素的一个重要经济发展阶段,包括知识经济、IT经济、虚拟经济、智能经济、创意经济等新生经济。智慧经济的主要特征有:一是经济中各种要素
交通运输业作为经济体的支柱产业,在转型经济的动荡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转型经济的发展也推动者交通运输产业的发展。这些影响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科技的进步对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可以说,科技的成果的率先应用领域便是交通运输业。科技成为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羽翼和助推器,它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交通行业经济增长,科技的进步是综合运输体系形式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科技使人的愿望得到满足,人们实现了可
浙江省属外向型经济,研究贸易条件变动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关系有着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运用协整分析法对浙江省价格贸易条件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在浅析可能影响总体价格贸易条件变动的出口商品的基础上给出改善浙江省出口商品价格贸易条件以及促进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贸易条件长期以来备受各国学者的重视,通过对一国贸易条件进行研究,可以了解一国在对外贸易中是否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目前仍处于以家庭小规模经营为主阶段,这就造成了农畜产品物流非常分散,物流成本很高。据资料显示,我国农畜产品物流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30%-40%,鲜活产品高达60%,而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可见,降低农畜产品物流成本,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实现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    一、农畜产品物流成本构成及居高原因    农畜产品物流是指为了满足用户
从环境影响技术评估的角度探讨了房地产开发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应密切关注的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是:产业政策和环境标准的应用、居民生活废水、地下车库尾气、备用发电机组
一、我国开征环境税的必要性分析  目前,我国政府治理环境污染的手段主要有征收排污费、排污权交易、补贴制度以及直接管制等四种。下文将就这四种治理手段做一简要的介绍,并与环境税的治理效果进行理论上的比较,从而证明开征独立型环境税是治理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  (一)排污费  排污收费是中国环保投入中最早、最稳定的一条资金渠道,是中国环境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存在征收面窄,征收标准过低;征收力度不足,征收
由于我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将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相应的,政治体制改革也进入深水区。通辽市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部署,以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为突破口,进一步规范审批行为,积极扩大政务公开,推行阳光政务,打造公开、透明的政务服务平台,切实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目前,通辽市政务服务中心共进驻59个市直、中区直部门和单位,272名部门窗口工作人员集中办理行政许可、非许可审批和公共服务事
探讨中药五倍子提取液对铜绿假单胞菌R质粒的消除作用.对老年呼吸系统感染患者痰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R质粒进行了检测,并选用中药五倍子提取液对该质粒进行了体外体内消除试
应用玻片凝集法对CSS-4-2菌株的全菌抗原进行检测,其最低检出水平为10cells/mL.玻片凝集法对22尾人工感染CSS-4-2菌株临死的或有明显症状的丰产鲫的肝、脾、肾组织分离菌的阳
通过鸟枪法构建了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 CW-W-90-3菌株的基因组文库.使用LB-卵黄平板,从中筛选出1条含磷酯酶基因的3 010 bp的EcoRI片段.通过测序及亚克隆分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