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悲悯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a_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被称为“浑身上下都是艺术家”的丰子恺,是中国少有的集散文家、音乐教育家、美术教育家、漫画家等为一身的多栖艺术家。特别是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不但刻画了一个时代的众生相,还蕴藏着极为深刻的哲学意义。丰子恺在漫画方面的巨大成就,一方面得益于其总是能在寥寥几笔中勾勒出一个独特的意境,另一方面则得益于其“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人性悲悯情怀。这是一种至善至美的哲学情怀。追溯丰子恺作品中的人性悲悯思想,对于解读作品中的人性悲悯情怀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丰子恺 人性悲悯 哲学情怀 思想 重要意义
  一 丰子恺人性悲悯思想渊源
  人性,即人的本性,关于人性,有性恶论,也有性善论之论调。人性悲悯指的是对人世间的苦难有一种同情、感同身受的情感体验,这是一种博大的爱和一种高尚的情怀。
  1 生活环境造就的人性悲悯情怀
  丰子恺出生于浙江,在同辈孩子中,他是唯一的男孩子。丰子恺出生之时,其母已经生了六个女儿,所以全家人都十分珍爱他。这使得丰子恺生长在一种脉脉温情的环境中,这种温情深刻地影响着丰子恺,并浸润着他的性格,使得他在看待事物时始终保持一颗温柔怜悯的心。特殊的生活环境,使得丰子恺的艺术创作显得更为温和,相比较其他艺术家的愤世嫉俗,丰子恺的作品充满人情味。
  2 哲学思想渗透的人性悲悯情怀
  哲学观点认为,悲悯是人与生俱来的东西,认为在人面对宇宙的宏大和历史、人生的疾苦时,会产生诸多无助、无奈和纠结的情绪,这些会慢慢沉淀成真正的悲悯。悲悯是一种高尚的情感,自身对他人、民族和人类的悲悯是高尚的,因为悲悯是爱的源泉。哲学家尼采认为生命中痛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是因为痛苦生命才得以崇高,因为痛苦可以磨练意志,可以解放心灵。丰子恺作为近现代的有为学者,深受“西学东渐”等思想的影响,其对西方哲学也有深刻的感悟,这让他更加能体会人性的善和恶,更具备了一种悲悯他人的高尚情怀。
  3 儒家思想培育的人性悲悯情怀
  在丰子恺的一生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有三人,李叔同、马一浮和夏丏尊,这三人都是中国有名的教育家,他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都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他们热衷于传播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更是如数家珍。这些师长的口传身教给丰子恺带来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使得丰子恺坚定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志向。而这三人中,尤以李叔同对丰子恺的影响最为深远。李叔同一直对丰子恺进行人格修养的教育,认为作为人应该先重视自身的人格修养,先做一个好人,才能做一个好的艺术家。这种教育是儒家文化仁义道德的体现,儒学代表孔子所著的《论语·宪问》一书中曾有言“下学而上达”,提出了“为人生而艺术”的观点,并指出对文艺创作来说,只有“尽善尽美”,实现“美与仁”的统一,才能达到最高境界。这种思想是将人的道德精神与艺术精神统一起来,认为二者是相通的,所有的艺术都应该与人生联系,这是艺术的生命所在。丰子恺在这些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提出了“作画即是用心来处理生活”的论点,表达了真善美的艺术主张。儒家思想对艺术和人生关系的深入刻画,奠定了丰子恺漫画作品的人性悲悯基调。
  4 佛教思想渲染下的人性悲悯情怀
  丰子恺的漫画创作也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丰子恺所处的时期,社会动荡,这让刚步入社会的他感觉到了社会现实的残酷。悲天悯人是佛教思想最突出的特点,丰子恺深感社会的虚伪和病态,他渴望佛家的超脱物外,希望能够对人生百态持静观态度。佛学超越精神和同情心精神都给了丰子恺极大的创作灵感,他开始把自己的佛心融入到漫画创作中。这个时期,他创作了《人如狗,狗如人》《赚钱不吃力,吃力不赚钱》等一系列反应当时悲惨社会现状的漫画,并创作了《护生画集》,成为佛教艺术珍品。
  二 丰子恺漫画作品中的人性悲悯解读
  丰子恺将自己的漫画作品划分为四个创作时代,即古诗句时代、儿童时代、社会时代、自然时代,本文主要通过对丰子恺这几个时代代表作品的解读来感受丰子恺的人性悲悯情怀。丰子恺漫画作品主要有《儿童相》《学生相》《民间相》《都市相》《战时相》《儿童相》等,还出版了《护生画集》,丰子恺创作《护生画集》花了46年,前后跨度较大,历经了诸多历史事件。该画集共收录了450幅画作,其创作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对小事件的描写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关注。该画集中所呈现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画面,这些画面里没有惊心动魄,没有大场面,但是却充满了对人性的深切关怀。
  1 丰子恺对万物生命的悲悯
  丰子恺的漫画作品中有大量的动物原型,这些动物构成了丰子恺作品中的悲悯元素。佛教主张“广义的慈悲”,这种慈悲思想是对众生而言的,佛教发源于印度,在继承对众生“不害”理念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一些有别于其他宗教的道德观,悲悯就是这种道德观中的一种思想。著名的《佛教巴利大藏经》中就表达了对非人类动物的悲悯立场,表达了禁止杀害任何生命的主张。《法句经》中更是教导信仰佛教的人要自觉不分昼夜地避免伤害众生的因,乐于慈爱众生。佛教理论认为,动物不是低等物种,认为动物和人一样,众生平等,主张动物应该受到和其他生命一样的保护。在佛教的道德理念里,食肉会增加无数动物的痛苦,因为动物被圈养,被剥夺了自由,人们吃它们的奶,吃它们的蛋,到最后还要杀死它们吃它们的肉,这是以杀生为代价的,会让人们的生活最终陷入一种精神贫瘠状态。因此,佛教要求人们要善行,要断除杀生的理念,要推己及人,人们不但自己不能杀生,也不能唆使别人杀生。
  丰子恺十分认同佛教众生平等的思想和不杀生的思想,受这种思想的影响,丰子恺创作了大量漫画。在《血肉团中有性灵》漫画中,丰子恺通过对鱼张着嘴的痛苦神态和食者紧蹙双眉、不忍神态的描绘,表达出了“血肉团中有性灵,劝君下箸睁眼看”的呼喊。《众生》中则描绘了即将被赶去屠宰的一群猪,规劝世人应该放下对万物的杀戒,不能够食其肉,而应该爱护世间万物。这些漫画都表现了丰子恺对动物也有生命权利的悲悯。丰子恺主张不杀生的现实呼唤是其佛教思想的体现,佛教严戒杀生,认为众生都有佛性,丰子恺对佛教的这一理念在其动物漫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2 丰子恺对民众疾苦的悲悯
  佛教的创始人佛陀因不忍众生受生老病死之苦,潜心修佛,希望度化众生,帮助众生寻到解脱之道。佛陀要求弟子必须要对众生有一颗父母心,要关心众生现世的困苦,以慈悲为怀,广施善行。《无量寿经》曾有云:“于诸众生,视之若己。”指出佛教弟子需要秉承这一传统,要以慈悲为万善之基,要与一切众生乐,与一切众生苦。丰子恺受李叔同影响,钟情佛教,他的创作深受佛教悲悯和救护众生思想的影响,具有难能可贵的普世价值。这些画作不但体现了丰子恺本人高贵的本质,也体现了丰子恺启教众生之用心悲切。正是这种思想使得丰子恺极为推崇为人生而艺术,这使得他特别善于观察生活,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创作原型和创作源泉。在《一肩担尽古今愁》漫画中,丰子恺描绘了一个艺人的流浪式工作,通过其肩膀上的担子,借以表达其将人生的酸甜苦辣都抗在并不宽广的肩膀上,表达了对流浪工作艺人生活艰辛的悲悯。《云霓》漫画以江浙大旱为背景,描绘了农民用水车灌溉的景象,画面中农民翘首望天,希望老天能普降甘霖,整个画面渗透了丰子恺对农民靠天吃饭生活的悲悯。《晓月残风》漫画则描述了农民一天的生活,他们天没亮就出去劳作,月亮升起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表达了丰子恺对农民辛苦生活和农民勤劳精神的悲悯。
  除了受佛教思想的影响,丰子恺对民众疾苦的悲悯还源于他是从民间走出去的艺术家,这让他对普通民众具有特殊的情感,他善于观察普通民众的生活,也深刻体会到那个年代普通民众生活的不易,他的漫画作品中有工人、有农民还有乞丐,都是生活在社会普通阶层的普通人,对他们生活的刻画正表达了丰子恺对普通人辛劳生活的悲悯。
  3 丰子恺对普通生活情趣的悲悯
  悲悯不是可怜,悲悯是一种人性的博爱情怀,这种情怀里不但有对苦难的悲悯,还有对日常生活的悲悯,丰子恺漫画中既有对民众疾苦生活的悲悯,也有对普通民众生活情趣的悲悯。对普通民众来说,虽然生活不易,但是乐观的天性总能使人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乐趣,丰富自己的生活。佛教认为,人们有很多可以让自己内心健康、幸福的妙药,佛教的这种观点表现了对生命、对生活的敬畏,其主张人从诞生那一刻起就是缘起,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生命缘”“生活缘”,应该热爱自己的生活。丰子恺受到佛教这种乐观思想的影响,虽然他自身有对现世世界的种种不满,但是他却依然不忘观察芸芸众生生活中那些惹人笑、惹人怜的生活景象,并以此传达生活情趣。《买粽子》漫画中,丰子恺描绘了端午节买粽子的场景,每当端午节,大街小巷都会回荡着卖粽子的叫声,楼上的居民听到叫卖声会从自家窗口放下竹篮买粽子。表达了对普通生活情趣的怀念,画面中洋溢着喜悦的悲悯。《春日游杏花吹满头》漫画,描绘了一家人在春天出去春游的景象,通过对人物喜悦表情的刻画,对杏花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了普通却又充满温情的生活情趣。
  4 丰子恺对战争的悲悯
  丰子恺经历了国内政治时局的变动,经历了国共两党内战,也经历了残酷的抗日战争,他本人对战争给人民生活造成的疾苦深有感触,也在战争爆发时,带着家人四处避难,所以对战争是极为深恶痛绝的。同时,受佛教影响的丰子恺对战争有更深刻的思想感悟。战争意味着牺牲,意味着生灵涂炭,这与佛教反对杀生的主张是背道而驰的,佛教认为,“以种种器仗,来转相加害”,会导致众生或死、或怖的凄惨景象。这让丰子恺对战争无比厌恶的同时,也多了对经历战乱之苦的民众的悲悯。在《原作安琪儿 空中接炸弹》漫画中,丰子恺描绘了老人、妇女和孩子在战争爆发时四处逃窜的场景。《豺狼入中原 万人皆失所》漫画中,丰子恺描述了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民众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处逃亡的场景。表达了对于日本帝国主义为代表的侵华势力的愤慨和不满。丰子恺对战胜的悲悯更多的是对侵略者残忍的抨击和对流离失所的普通民众悲惨命运的悲悯,反映了他对佛教思想的贯彻和信奉。
  三 结语
  在丰子恺的漫画作品中,始终闪耀着一种平凡而伟大的光辉,即“人生、人情、人性”。这是艺术创作的原则,也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丰子恺经历了辛亥革命、护法运动、“五四”运动等国内政治巨变,也经历了国共内战、抗日战争等战火年代。特殊的社会背景和国家命运让丰子恺的作品中体现出了更多对国家、对人民前途命运、对生存状态的悲悯,造就了其漫画作品中独有的人性悲悯色彩。无论是护生画、儿童画还是战争画,都透露出丰子恺的人性悲悯情怀,表达出了丰子恺对真善美、对普通生活情趣和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参考文献:
  [1] 岑逸:《读子恺漫画》,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版。
  [2] 龙瑜宬:《丰子恺与“漫画”概念》,《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3] 肖鹰:《童心与同情的美学——丰子恺漫画中的幽默》,《美育学刊》,2012年第5期。
  [4] 王茸茸:《论丰子恺自然漫画中的生命意识》,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
  [5] 王文新:《德性之光——丰子恺漫画的艺术特色》,《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8年第6期。
  (黄国想,温州城市大学讲师)
其他文献
摘要 作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典型和杰出代表,简·奥斯丁的写作视角一直立足于中产阶级人群的生活。《理智与情感》描写的正是乡绅和淑女们的爱情和生活故事,看似狭窄的写作视野和普通的创作视角却蕴藏了简·奥斯丁对女性自由的呐喊,对幸福婚姻观的独到见解,正是这平凡故事中孕育的伟大思想,使得《理智与情感》成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关键词:《理智与情感》 梦想 现实 矛盾抉择  一 男权制滋生的女
期刊
摘要 《欲望号街车》是田纳西·威廉斯的代表性作品,一直以来深受人们喜爱。本文从文学审美维度的实用说和表现说两方面分别阐释了作者的创作动机、创作欲望及女主人公的“欲望”。《欲望号街车》的主题可以概括为没有欲望的“欲望”,是文学创作中社会理性和人文关怀张力矛盾和悖论的一种体现。  关键词:《欲望号街车》 欲望 解读 社会 人文  引言  《欲望号街车》是田纳西·威廉斯倾力打造的一部优秀文学作品,在这部
期刊
摘要 由于中西方在文化传统、政治、哲学、宗教方面都具有着明显差异,因此在中国与英美文学作品创作中的女性形象塑造方面也会体现出不同。本文提出了西方文学中女性形象与中国女性形象在是否遵从自身情感与是否具备自强意识两个方面的差异,并从《简·爱》和《红楼梦》中的简·爱与林黛玉的比较入手,对这种差异做出了论证。  关键词:中国 英美文学 女性形象 比较 差异  无论是中国还是英美文学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都具有
期刊
摘要 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是当代最杰出的阿拉伯诗人、理论家和思想家,曾获得马其顿金冠诗歌奖、诺尼诺诗歌奖、布鲁赛尔文学奖、土耳其希克梅特文学奖、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等多项国际大奖,是近些年来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阿多尼斯的诗歌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其对阿拉伯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洞察和批判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诗人常以背叛者自居,诗歌中充满了质疑的反叛精神;诗人热衷于诗歌语言的锤炼和锻造,追求
期刊
摘要 海明威的作品叙事深沉并时常以壮丽的山水景色作为故事的发生场景,透过海明威的景物描写,能够窥探到他思想内容的深刻。人与自然的关系远不是彼此冲突,而是彼此依存。人只有在对自然的抗争中才能够最终领悟到生存的真谛。  关键词:欧内斯特·海明威 自然情结 隐喻 生存意义  生态伦理固然是晚近兴起的词汇,但其内涵所指却完全可以覆盖以往的经典文学作品。人在和自然世界的互动之中认知、界定自身,萌发出人类特有
期刊
摘要 诸多经典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悲剧都遵循“始乱终弃”这一文学原型,在男女两性爱情中通常以男将女弃和女性的无奈、堕落甚至付出生命代价而告终。女性之所以受到如此爱情困境桎梏,主要是因为其性别所致的生理弱势和天性弱点,以及男权社会的种种藩篱所致。然而,女性仍然可以通过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与成长,社会的教育和引导,以及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来摆脱经济上和精神上对男性的依附,在爱情中实现与男性的人格平等,从
期刊
摘要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生态女性主义者的观点认为“压迫性构架的概念”是男性统治女性和自然的思想本质,同时也是父权制世界观的核心基础。构架认为,男性比女性和自然更为优越,由此认为男性对于女性和自然界的统治是合理的。本文运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结合《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一经典文本,对女性与自然之间的统一关系进行分析,揭示父权制社会背景下自然和女性的遭遇,对父权制世界观加
期刊
摘要 清初人文主义思潮是历史上进步思潮的体现之一,资本主义缓慢萌芽和社会制度变革的需求呼唤了一批批思想家和文学家的创新与求变,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文主义文学作品,对后世的创作和人们思想都产生了广阔而深远的影响。本文从现象、原因背景、代表作品与人物以及影响,层层探讨了人文主义思潮,阐明这种思潮对思想文化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关键词:人文主义 思潮 文学思想 变革求新  一 相关定义与发
期刊
摘要 小说《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老渔夫桑提亚哥是作者海明威精心塑造的悲剧英雄,同时也是作者一生硬汉性格的总结。在《老人与海》中,无论是故事还是人物形象都洋溢着悲剧的味道,主人公意识到了这种悲剧,可是还要继续走下去,这是命运的安排,更是宗教力量在世间的展现。  关键词:欧内斯特·海明威 《老人与海》 悲剧 文学分析  《老人与海》是美国20世纪小说家欧内斯特·海明威所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该小说一经发
期刊
摘要 随着时代变更,创作工具及观念的变化,许多画家开始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中国画的创新发展,离不开“中国”画与中国“画”两个方面。“中国”画离不开中国传统的笔墨精神;中国“画”则是加入了西方绘画技巧,注重对画面造型的创造性表达。工笔花鸟画因历代大师辈出,及其表达内容的狭窄性,难以突破传统的局限,而张静伯的写意花鸟画较好地诠释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传承与其在新时代的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