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的技巧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3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语文的实践教学中,对古代诗词鉴赏的教学与如何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鉴赏是十分重要的。但是,鉴赏古代诗词也是有技巧的,如果能在平时鉴赏古诗词的实践中思考、总结出一些比较实用的技巧,则不仅对学生本人或作为引导者的教师有很大参考价值,还可以启发初中生在对古代诗词鉴赏时作出一些相应的,独立的反思,可谓是一举两得。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代诗词 鉴赏技巧
  对目前的初中生而言,古代诗词鉴赏依然是其语文学习中令人头痛的问题,其原因在于对古代汉语的不适应,对古代汉语学习的缺乏方法。很多学生为了提高鉴赏能力,甚至大费时间搞题海战术,这是极不可取的。通过平时在古诗词鉴赏方面的实践教学,笔者总结出一些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技巧,希望既能为同为语文教师的同仁们提供一些参考,也能为初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提升有所裨益。
  技巧一:联系背景紧循本意鉴赏
  任意给出一首古诗或古词来进行鉴赏,首先要了解的就是诗词的写作背景。这里的写作背景,包括作者本人所处时代,作品创作时的环境、作者的人生际遇等一系列背景。就目前初中语文课内学习范围来看,学生应该熟知生平的诗词作者主要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苏轼,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李清照,陆游,陶渊明,杜牧,李商隐,刘禹锡,李煜,王昌龄,王勃等。对于其他的作者,属于课内已学习过其作品的作一定了解,完全性课外的,在试题中一般会给出注释及写作背景。当然,在课外增加对古诗词阅读量和对更多的诗词作者进行了解也能减少诗词鉴赏的陌生感。值得强调的是,对于那些耳熟能详、无人不知的作者,考察时有时还要对其一生的经历进行分析才能得出鉴赏出诗词的真实意义。例如:同为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望岳》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望岳》是其年轻时期所作,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却是安史之乱后诗人过秦州看到百姓之苦,面对现实,表现忧国忧民,对百姓充满同情的作品。经过对杜甫本人的人生经历可知,这两首诗分别是诗人于人生的不同时期写出,其背景,经历,思想都有很大不同。由此可见,联系背景、综合分析是鉴赏古诗词不可或缺的一步,也是探寻主旨、作者写作目的的重要步骤。不仅仅限于不同年代的不同作者,有时同一个作者本身的作品风格也会发生变化。只有联系背景鉴赏的诗词,才不至于偏离主题,脱离作者本意。
  技巧二:利用注释综合整体分析
  初中古诗词鉴赏的考察,一般对部分字词、典故、句子会有一定的注释,除此外诗词作品本身很多也有词题和序文。这亦对作品创作缘由与表达情怀有所说明。然而很多同学对这些诗词鉴赏的“引路石”视而不见,熟视无睹。对诗词中的字词句意只是进行主观臆断,盲目分析,这是完全不合理的。例如,2008年江西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试题考察了宋人高观国的《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开金饼。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很多学生对“高寒滟滟开金饼”一句极为不解,而注释中却已说明滟滟意为月光摇动的样子,金饼喻为圆月,倘若考生能充分利用注释和诗词整体进行分析,则第一小问“此词的上下片各写什么?”迎刃而解。其后之问“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则可综合整体分析,由注释中“圆月、月光摇动”可知作者开始时的心情是欢快、开朗的,又由后文的“香雾冷、西风、客醉”可知作者后来的心情是忧郁、愁苦的。如此分析,词意了然。又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按照综合层次之法分析可发现,其序文中的“丙辰中秋”已点明了创作时间,“兼怀子由”则点明了全词主旨,这样词的中心思想基本就能基本确定,其中一定包涵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如以上两例所体现的借注释综合层次分析之法,简捷快速,即使是诗词鉴赏能力偏差的同学亦能不费吹灰之力而习得,如此鉴赏,孰能不乐。
  技巧三:解析典故探寻中心主旨
  用典是诗词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诗词作者由于不同原因或迫于时局,不宜明说。或为增强诗词的文采,借用历史上的人、事、词句,来表达观点与意愿,此即为用典。由于典故本身通常与作者本身处境相似或相反,对于作者可比知己或异己,且典故用的好,能使作品典雅涵蓄,余韵盎然。所以古代诗词作者大都对用典情有独钟。因此在对古诗词进行鉴赏时,如果能对其中所用典故有所了解,并将之与作者际遇进行对比,一般而言,诗词的中心主旨便将浮出水面。有时作者所用典故很少见,也会在注释中进行必要的说明,这时,联系全文与背景并结合分析是非常必要的。用典的实例,在初中语文课内最典型的有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亲射虎,看孙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三句。其中,“亲射虎,看孙郎”出自《三国志·吴志·孙权传》的典故孙权射虎,表现了作者出猎时的豪兴勃发,表达了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出自《史记·冯唐列传》,作者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也能派遣像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反映了作者在懷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下的欲酬壮志之心;“射天狼”出自《楚辞·九歌·东君》,作者以“天狼”喻指辽和西夏,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倘若鉴赏时了解这三个典故的大意,并将之与背景联系,便很快可得出此词的主旨是表达词人心怀壮志,渴望得到重用的强烈愿望。由此可观,解析用典对探寻诗词主旨是十分便捷的。
  总之,初中古诗词鉴赏的技巧的关键在于鉴赏者平时的积累、观察、分析与归纳,决不可盲目生搬硬套,强行臆断。要把握多种技巧的本质并综合灵活的运用到今后的诗词鉴赏中,不断探索、不断观察、因人而异地改变鉴赏方法与技巧应用。诚如此,则初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之提升指日可待矣!
其他文献
【摘要】观察是研究自然科学的最基本的方法。人们认识自然总是从观察开始。通过观察获取的实验现象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 观察能力 观察习惯 严谨的作风 锲而不舍 示范作用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观察是研究自然科学的最基本的方法。人们认识自然总是从观察开始。“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新课程改革既给高中化学教学带来了机遇,同时又给化学教学提出了挑战。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与以往有很大的区别。教师们积极投入其中,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发现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解决呢?在此作一探讨。  【关键词】教学活动 课堂活动 观念转变  问题1——  学生参与面不广。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着实让学生耳目一新、热情高涨。但是,我们也发现,真正参与
期刊
【摘要】变革课堂教学,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变教为学,变听为讲,自己变式的课堂活动中,學生自己学、自己讲、自己质疑、自己提问、自己解决问题使得学生的生命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关键词】课堂变革 学生积极性
期刊
【摘要】“乐学之下无负担”,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变革,它为把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创造了广阔空间。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小学语文面对活泼可爱的小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要运用快乐学习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快乐教学 运用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清代教育家王筠曰;“人不是动物……人皆寻乐,谁肯寻苦?”由此可见,我们这些教育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数学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目前,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而问题解决教学法就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模式。经实践证明,這种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增强学生实际解决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里,我们就以
期刊
【摘要】“问题导学”式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围绕问题的提出、讨论、解决三个阶段而进行的教学方法,教学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学生提出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在此分析讨论,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问題导学 讨论 引导 能力
期刊
【摘要】本文从“知人论世,进入意境,诗画结合,传情达意”举例阐述了如何进行初中古诗词意境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 意境教学  意境是诗人借助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理,“意”指主观的思想、感情;“境”指客观的景物、生活;意境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情感与理智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要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达成气从
期刊
【摘要】为更好地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本文理论阐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分析了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措施,操作性强,效果好。  【关键词】高中历史 问题情境 思维能力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想方设法要学生学会”为“指导学生会学”。教学中应注重设置问题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结合所学知识,更好地生成知识体系,锻炼自己的思维品质,培
期刊
【摘要】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活动的一种倾向,是行为的动力。学生只有有了学习兴趣,才能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并进行自主探究。  【关键词】兴趣 初中物理 教学  教师必须考虑到可能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各种因素,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点燃兴趣之灯,培养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提高。那么,在教
期刊
【摘要】教学的发展有很多关键的元素值得人们去思考,教师的作用,学生的态度,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有什么样的二元关系,学生在教学中有什么养的学习态度,学校的教学条件等等。从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地方值得改进,然而,在众多的问题中关键问题还是在于教学水平,即是如何提升学生的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主要承担了这一基本职责,作为综合性的教学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