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阿富汗女性的希望之光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137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卡勒德·胡塞尼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2003年其处女作《追风筝的人》问世后,获得极大成功,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蝉联亚马逊排行榜131周之久。2007年出版的《灿烂千阳》是其第二部小说,许多人评论这是超越《追风筝的人》的伟大作品。本文将通过对小说中玛利亚姆和莱拉两位女性行思及生活的分析,诠释男权意志的阿富汗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戴在女性身上的枷锁,以及她们如何觉醒、抗争、自我救赎与解放的过程。她们是阿富汗女性的未来和希望。
  关键词:觉醒;抗争;救赎;希望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3-0-02
  卡勒德·胡塞尼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2003年其处女作《追风筝的人》问世后,获得极大成功,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蝉联亚马逊排行榜131周之久。2007年出版的《灿烂千阳》是其第二部小说,许多人评论这是超越《追风筝的人》的伟大作品,小说通过阿富汗女性悲惨命运的描写,深刻批判了代表男权意志的阿富汗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痛诉了战争对国家、家庭以及个人生活的破毁。
  本文将通过对小说中玛利亚姆和莱拉两位女性行思及生活的分析,诠释男权意志的阿富汗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戴在女性身上的枷锁,以及她们如何觉醒、抗争、自我救赎与解放的过程。她们是阿富汗女性的未来和希望。
  1、玛丽亚姆、莱拉——女性意识觉醒的代表
  玛丽亚姆一出生就背负着“哈拉米”—私生子的名字,小的时候,她不能理解它所包含的歧视,也并不明白可耻的是诞生了哈拉米的那些人,而非哈拉米。她被母亲比作可以随意任人践踏甚至拔除的杂草。她要求上学,母亲却说“像你这样的女孩去上学有什么意义呢?那就像擦亮一个痰盂。像你和我这样的女人,这辈子只需要学会一种本领就好了,就是忍耐。”后来,玛丽雅姆长大了一些,才懂得哈拉米是一种人们不想要的东西;才知道她,玛丽雅姆,是一个不被法律承认的人,永远不能合法地享受其他人所拥有的东西:诸如爱情、亲人、家庭、认可,等等。她不知道怪罪谁,她做的只能是责备自己,责备自己的出生。她为她的出生方式道歉,她并没有想到,为自己出生的方式道歉,对她来说实在是不公平。她喜欢和父亲在一起,父亲不会叫她“哈拉米”,父亲说她是他的蓓蕾,父亲喜欢她坐在他的膝盖上,喜欢讲故事给她听。当娜娜说:一切都是虚伪的,她的父亲只是为了赎罪,让他自己好受一些。玛利亚姆不相信,她对未来抱着美好的希望,希望有一天能上学,能和父亲住在一起…… 然而,十五岁的时候,她对未来所有美好的幻想被现实击得粉碎,她被父亲抛弃,母亲娜娜自杀,父亲和他的三个妻子们把她嫁给一个比她大三十岁的鞋匠。她试图去抗争,但她的抗争却是那么的无力。
  玛丽雅姆对婚后生活曾心存希望——拥有属于她自己的家,属于她自己的丈夫,成为母亲。丈夫拉希德说女人的脸只有她的丈夫才能看到,要求她出门必须穿上布卡,她认为这是对她尊严的保护,当她发现拉希德自己却私下翻看女性色情杂志时,她虽然对丈夫的话心生疑惑但又在心中暗自替他辩解。当她在喀布尔见到与她所生活的社区完全不一样的“现代”女人,她们化了妆,头上什么也没戴,独自行走在一群陌生人之间时,她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出身寒微、姿色平庸、胸无大志、知识贫乏。在经過了四年的婚姻生活,七次流产,丧失生育能力,一次又一次地招来丈夫的耳光和拳打脚踢后,她才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家中不过是一只家猫一样的存在,她才明白母亲娜娜要她学会的唯一的一项本领——忍耐的含义,至此,她自认命苦、忍辱负重,准备横下一条心在心存恐惧和无尽的悲哀中隐忍生活,直到莱拉的出现,这一切发生了改变。
  莱拉出生在喀布尔一个小知识分子家庭,她聪明美丽,她幸福快乐地度过了童年和少女时期,她的父亲上过大学。担任过高中教师。受父亲的影响,莱拉接受高等教育。她连续两年拿到了优秀学生奖状。她有青梅竹马的恋人,他们一起游戏、一起看电影、一起旅游并以身相许。她有着美好的梦想和前景,然而,战争摧毁了一切,兄弟、恋人、父母相继失去。她被拉希德从弹火中救出,在听信拉希德的谎言后,她认为她的恋人已经死了,为了腹中的孩子,十四岁的她也被迫嫁给拉希德。
  至此,两名阿富汗女性,带着各自不同时代的悲惨回忆,共同经受着战乱、贫困与同一个男人施加的家庭暴力。心底潜藏着的悲苦与忍耐互相交织,让曾经水火不容的她们,继而缔结了母女般的情谊。为抚育好新生婴儿,她们携手共济,尝试经营新人生,为惨淡的人生添上一丝暖意。[1]在莱拉的身上,玛丽雅姆看到了母亲娜娜身上所不具备的反叛精神,莱拉敢于对拉希德的要求说不,敢于为玛丽雅姆挺身而出,冲上去制止拉希德的暴行,敢于实施逃跑计划。作为晚间的仪式,莱拉会和玛丽雅姆在院子里分享三杯茶,她动员玛丽雅姆和她一起逃走,奔向新的生活。莱拉及莱拉的女儿就像两朵新的花朵始料未及地在玛丽雅姆的生命中生长出来,让她找到了生而为人的勇气和希望。因而,当她发现自己敢于反抗拉希德时,她没有恐惧,而是又惊又喜,最终,为了保护莱拉,玛丽雅姆举起铁铲,狠狠地对着拉希德的脑袋砸了下去,这是她第一次决定她生活的轨迹。
  玛丽雅姆的一生,交织着爱与恨、宽容与救赎的行思,她是女性意识觉醒的代表,儿时的遭遇,婚后的生活,喀布尔街头的所见所闻,莱拉的引导,使其逐渐自我觉醒,这种自我成长和自觉发展的过程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和教育意义,正如书中所说,死亡并没有使玛利亚姆离开,她在阿富汗重新粉刷过的墙壁之中,在新种的树苗之中,在那些给孩子保暖的毛毯之中,在那些枕头,书本和铅笔之中,在孩子们的笑声之中,最重要的是,她在人们的心中,在那儿,她发出一千个太阳般灿烂的光芒。
  逃离了阿富汗,莱拉和自己的恋人、孩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然而,舒适而安宁的生活并没有让她感到满足和欣慰,她思念家乡,但不仅仅是因为乡愁,她要为它做点事情,她想做出贡献,她回到家乡,组建学校、教育学生。从莱拉为改变自身命运去国离家,到毅然回国,投身教育,成为国家建设的参与者,说明莱拉的觉醒具有彻底性。从自我觉醒到引导其他女性觉醒,从自我认同到寻求社会认同,向阳而生的莱拉正如一千个灿烂的太阳,使人看到了千千万万个阿富汗女性的希望,在灿烂千阳下,千千万万个如娜娜一样的阿富汗女性必将会成长为玛丽雅姆,成长为莱拉。她们也必将会成为阿富汗这个古老而苦难国度的希望。
  2、结语
  小说《灿烂千阳》通过娜娜、玛利亚姆和莱拉的生活经历及命运,深刻批判了代表男权意志的阿富汗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也带领我们认识了藏在面纱下阿富汗女性真实的灵魂,正如《迈阿密先驱报》对该小说的评论,“为了探寻已吞噬了阿富汗的暴力的根源,胡赛尼透过这些女性的生命片断为我们揭示了几许细微的希望之光”。《灿烂千阳》是献给阿富汗女性的希望之光。
  参考文献:
  [1][美]卡勒德·胡赛尼 著,李继宏 译,灿烂千阳,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少女情怀总是诗  ——我知爱你不用假借莎翁的文思  痴心未说,只是爱一个人,  看她、近她,总也不想离开;  她的青丝,说着风儿也未曾遗失,  千丝万缕,连香气都依偎她,  与我如同,一样难舍难分的样子;  见她又想,说是爱一个人,  不言,又语,仿佛是何心情再说已迟;  你说沉默,你预备几时?  等得花儿都谢了,到底谁溶解谁的矜持?  我知你少女的情怀总是诗,  如何对爱的砌词恰是斯文羞涩得粉饰
摘 要:蒋勋受庄子美学的影响提出“其实美的本质或许是——孤独” 并将死亡看作“生命本质的孤独”是“无法克服的宿命”,由此创造了“孤独美学”。 虽然,蒋勋孤独美学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庄子的影响,但是二者在很多方面也有着很大的差异。本文将在下文对于庄子美学的“独”与蒋勋孤独美学所言“孤独”进行几点辨析。  关键词:庄子;孤独哲学;蒋勋  [中图分类号]:B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零度,在文本形式中,可以看做是个人风格与语言结构的反抗与压制的矛盾张力;在人生处境中,则可以被视为个人自由与理性秩序的乌托邦式的暂时和解。本文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从符号主题、囚犯主题、火车主题三个方面来浅析小说文本《无命运的人生》的零度写作。  关键词:零度;无命运;自由;理性  作者简介:习彩云(1988-),女,汉族,湖北襄阳市人,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中
摘 要:奥斯卡王尔德堪称英国文学史,甚或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受争议的人物之一。他的一生精彩无比却又充满波折,有人称《道连格雷的画像》是一部不道德的作品,而本文将用“社会伦理”从道德的“位移变化”角度来剖析道连的一生,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此作品及其作家。  关键词:道德;变化;道连;位移;美学  作者简介:李在娟(1991-),女,汉,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
摘 要:柏拉图的《会饮》中每位发言者皆站在自己的立场赞颂爱神,阐释各自对爱若斯的理解。而阿里斯托芬的讲辞却独具一格,同时,他也是所有发言者中唯一的一位对“爱欲”下定义的人。本文从这个爱的寓言开始,对阿里斯托芬的讲辞进行分析,并阐述自己的思想与看法。  关键词:会饮;阿里斯托芬;完满  [中图分类号]:B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2--01  一、
摘 要:《烈日灼心》是一部犯罪悬疑电影,改编自女作家须一瓜的长篇小说《太阳黑子》,讲述了三个身份各异的结拜兄弟多年来一直潜藏在城市的角落共同抚养一个孤女。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在巧合之下牵扯出一桩惊天大案,法网和人情究竟谁更无情。本文通过对伊谷春、辛小丰、杨自道三个主要人物的人物性格剖析,探讨影片人物形象塑造。  关键词:烈日灼心;人物形象;人性剖析;心理学  作者简介:杜圆圆,女,浙江师范
作为自媒体作者,每日一文的辛勤耕耘固然重要,内容生产之余更需及时充电。正好手头有一本朋友送来,名为《O生万物》的书籍,这几日正好罢笔,细细品读。  最早拿到这本书时,内心其实是有抵触情绪的。所谓《O生万物》这样一个名字显得似乎非常“山寨”,加上文章讲述的是一位名为云关秋的企业家的自身创业经历,笔者一下就把这本书与国内近两年来创投圈非常火热的《从0到1》以及《创业维艰》联系在了一起。  两三日迅速读
摘 要:相识不在似相逢,唯有作者留其名。进入大量碎片信息化且节奏繁忙的后工业时代,能够清晰长久的记住一个人,这是越来越不容易的事情。崔昊是我接触的第一位纯粹的东北青年画家。  关键词:崔昊;东北地域山水画,焦墨;地域文化  作者简介:周惠(1978-),内蒙古政协对外交流促进会书画艺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艳华(1981-),齐齐哈尔大学2013级美术学硕士研究生在读。  [中图分类号]:J2 [文
摘 要:从古至今,无论在文学作品还是日常生活中,关于“狼”的话题,千百年来从未中断。然而古往今来,在不同民族和不同人的心中,关于“狼”和“狼性”的理解,可谓千差万别。有的民族世世代代生活在对狼图腾的无限崇拜中,而有的民族却恨不得将“恶狼”抽筋剥皮,挫骨扬灰。究竟是何原因,造成了人们对狼性认识的巨大分歧,而随着人们对狼性的理解的逐步深入,这个问题又是否能够得以解决呢?  关键词:狼;狼性;狼图腾  
我的家乡富裕,虽然没有大都市的繁华,但是,她却静谧、安详,她是我最爱的地方。  富裕这个小县城幅员并不辽阔,但这里却让我的生活丰富多彩,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这里就好像是一支画笔,在我的记忆里增添了五彩斑斓的色彩,让我的回忆更加的美好。我的家乡,你虽然很平凡,但是你却十分美丽!  春天的富裕是绿色的,每当一缕缕春风吹过,把小草吹绿了,把树木唤醒了,富裕充满着春的活力,令人心旷神怡。夏天的富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