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美,于诗词园林

来源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zc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中学语文教学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要素的美学系统,在语文的园林中漫步,随处可以观赏到“美的鲜花”,它们文质兼美,具有极其丰富的美学内容。如果语文教学从美学的角度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美”,欣赏这些“美”,对于开拓学生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将有很大的帮助。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写了从富阳到桐庐航行时沿江所见的山水奇景。阅读时,越读越觉得自己的身心进入那“风烟俱尽,天山共色”、“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奇妙异常的自然景象之中:当读到“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处,我们仿佛也置身于富春江上那种宁静幽深的境地,领略享受那种静态之美;当读到“千百成峰”、“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的文句时,我们又似乎感觉到两岸山峰充满着生命的活力,有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读着读着,我们觉得自己也徜徉山水之间,恬淡超逸的心境脱颖而出。此时此刻,阅读主体沉醉在一种和谐宁静的境界,山水与我交融为一,神与物游,心旷神怡。
  文学鉴赏活动,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是对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艺术意境进行感受、领悟、理解的过程。语文教学特别是诗词教学,更要抓住诗词的特点加以分析、赏评,从情感美、形象美、意境美、创造美等方面让学生接受熏陶。
  
  一、感受音乐美,体会情感美
  
  诗词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它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反映的产物,都是用来认识生活和表现生活的,但它有着自身独特的特征,它是“用凝炼而富有节奏的语言,饱含着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像,高度集中而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就其语言而言,最突出的是抒情性和音乐性,诗歌始终充满了诗人丰富的想像,伴随着强烈的感情。从这一审美特征出发,在教学中,引发学生反复吟诵,使他们在感情上受到感染,融入美的艺术氛围中,加深对词诗感情美、音乐美的体会,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
  范读是导入的最佳方式,先声夺人,借助声音造成一种氛围。在讲课前刻意熟读诗词,并尽可能背熟,掌握较为准确的节奏感,注意停顿,突出重音,注意文意的起承转合、抑扬顿挫,把枯燥的视觉文字转为生动的听觉声音,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如《琵琶行》,范读时可以突出诗歌的节奏和旋律以及富于艺术性、音乐性的演奏技巧,传达出作者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及对自我身世的感慨,句句是情,感人肺腑,使学生受到音乐美、感情美的感染,较快地进入诗的意境。
  为了加强范读的效果,有时还可以借助播放录音磁带,特别是一些著名播音艺术家的朗读,让学生尽情地为诗歌的音乐美所陶醉。此外指导学生自己去读,教会学生朗读的技巧及有关诗词音乐美的一般知识,如旋律、用韵、声调等,让他们自己反复吟诵,尽可能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艺术效果。
  诗是感情的火花,唯有真情才能感动人。在教学中,挖掘诗人健康积极的思想感情来陶冶学生,如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蔑视权贵的精神及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那炽热的忧国忧民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都是很好的美育素材。
  
  二、分析形象美,捕捉意境美
  
  朗读只从诗的形式入手,唤起学生心目中的视觉形象是不够的。随之而来的应是对诗词内容的理解领悟。这样诗词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自然地进入引导学生分析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体味判断形象美、捕捉意境美的阶段。
  首先是交代背景。诗词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真诚流露,无不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了解作品中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地点。然后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时代脉搏。这样,我们就能从诗词的字里行间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进一步寻找诗作感情的突破口,这不仅能使学生对诗词的基调有了基本掌握,能读懂诗,而且更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如教学《再别康桥》,可以先介绍相关背景。1920年徐志摩远渡重洋,从美国到英国研究文学,在剑桥大学,他以一个特殊学生的资格,随意选科听课,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在风景秀丽的康河两岸,他仰卧在有星星黄花点缀的葱绿草坪上,或看书,或看天上的行云,有时到碧波荡漾的康河里划船,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在康桥上漫步,流连忘返,写下了这首诗。这样学生了解了创作背景,抓住了诗人感情的源头,自然也就容易进入诗的意境中了。
  其次是分析形象,捕捉意境。诗词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形象来表现的,这形象包括人物、景物、场面等,饱含着作者思想感情的审美观点,也是社会生活内在本质意义的深刻提示。朱光潜先生也强调:“美感起于形象直觉。”诗词的意境是通过形象描绘而表现出来的生活图景和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种艺术境界表现得最为突出、鲜明、集中而强烈。
  如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开头三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一开始就用雄浑的笔触展现了万里长江滚滚东流、波浪汹涌的壮阔景象,赞美祖国壮丽的河山,接着再由空间的广阔转入时间的久远,引出在这久远的年代里,在大江南北活动过的风流人物,为联想和想像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借助平时生活底蕴,充分展开想像的翅膀,不仅能感受到诗人描写的不尽长江滚滚来的雄奇景色,还能浮现出一条历史人物的丰美画廊,进一步体会到词句的意境美。
  再次是抓住“诗眼”,寻找突破口,深入领会诗的意蕴。诗词的语言是精炼含蓄的,往往一字一句都包含丰富的内容,“诗眼”一般是感情最集中的地方,也是最凝炼、最能激发情感的警语佳句,抓住了“诗眼”这个突破口,以点带面,便于进一步深入领会整首诗的意蕴。如《沁园春·长沙》中的“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此句应是全诗中心所在,也应是诗作感情的基点,青年时代的毛泽东,面对当时的现实,思虑万千,一个“怅”字十分恰当地表现了他当时的激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对革命面临危机的焦虑以及对党内右倾路线的愤慨,全诗从“立”到“看”,从“看”到“问”,从“问”到“忆”,把祖国的自然景色与往昔革命活动联系起来,抒发了无产阶级“主沉浮”的革命抱负,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斗争精神。又如《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此句表现了诗人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及由此引发的自我悲凉身世的哀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三、引导发现美,激发创造美
  
  学生在体会到诗歌感情美、意境美的基础上,易产生模仿范文、跃跃欲试的写作冲动和灵感。这时教师就应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积极想象,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让整个审美过程得到升华。
  学生相对而言阅历比较浅,有时尽管有创作欲望,但真正要写出有水平的习作并不容易,必须给他们指出创作的意义,这既是对课堂学习的提高补充,又是培养写作能力的途径。鼓励他们到大自然中寻找诗情画意,到生活中发现哲理,尽可能把他们的感觉触觉磨得更敏锐些。针对学生对诗词的基本知识掌握不够多的情况,有意识地补充有关诗词的基本知识,如注意语言要凝炼含蓄,并尽可能注意韵律美和节奏感等,特别注意要挖掘新意,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一旦写出了诗作,要细加评改,给予足够的鼓励和支持,如有机会可在班内结集成册,让学生充分享受创作的愉悦。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语文教学是一个真善美有机结合的过程,探求科学知识即为求真,培养健全人格即为求善,求美是语文教学的灵魂,缺乏美感的语文教学,就好比一片荒草丛生的田野没有了鲜花的点缀。语文教学亟需美学灌溉,语文教师亟需美学涵养,这是新课改给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当课堂变成为绿意葱笼、鲜花盛开的园林之际,也就是语文教学走进一个崭新的境界之时。
  (毕晓阳,江苏省宜兴中学)
其他文献
纳吉布·马哈福兹是当代埃及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最伟大最著名的作家,也是迄今惟一获得诺贝尔奖金的阿拉伯文学家。瑞典科学院的颁奖词指出:“纳吉布·马哈福兹作为阿拉
诗是语言的艺术。古人读诗、写诗,非常讲究用字艺术。诗眼往往指诗歌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诗人一字一句推敲,读诗评诗时若轻易放过,则不能领悟诗家妙处。宋阮
说到“打”,人们易会想到的是“打鼓、碗打了、打架”的“打”,即表示“用手或器具撞击物体、物体因撞击而破碎、殴打”义。翻开《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可以看到“打”作为动词
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短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中学生也不例外。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曾对流传在学生之间的大量手机短信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并引导他们从形式、风格和辞格三个方面入手,鉴赏其语言艺术的独特之处。    一、多样的形式    手机自由灵巧方便,为使用者提供了表达自我的机会和空间,也给短信的创作以自由和宽容。因此,不同的使用者,往往根据自己的个性,能写出不同的短信,从而使手机短信在体裁、题材
微山方言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演变出一些表现“体”范畴的形式,而且这些形式仍在演变过程中。从共时看,微山方言有些实词的词义基本消失,其功能主要表达“体”的语法意义。能直接表现“体”功能的体貌助词主要有“了”“着”“过”,但它们在句中的表现形式与普通话不同。本文主要谈谈带“过”的经历体。    一、助词“过”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发生    微山方言的“过”有两个: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的完成,如“俺家交过公
占汉语中词的活用和词的兼类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现象,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即:某一词既用作此类词,又用作彼类词。因此,在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它们的区别往往认识不清。
随着我国手机用户数量的持续稳定增长,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新的人际沟通方式已深深嵌入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拇指文化由此而演绎了语言的新时尚.本文拟就短信语体的特征、类型、
太平驿水电站引水洞3号支洞下游段运用φ9m穿行式全圆衬板模板台车进行衬砌,实现了全圆一次灌筑成形。这种台车在设计和构造上与针梁式台车相比具有重量轻,使用灵活,造价低,可连续灌
一日,在宾馆门口看到一块牌子叫“泊车位”,有些纳闷,为什么不叫“停车位”。后来留意,发现几乎所有类似的地方用的都是“泊”而不是“停”,而停驻大型货车等车辆的场地一般叫“停车场”。在印象中“泊”似乎是船停靠岸之意,与水有关,怎么用到陆地上来了呢?  先在“百度”中搜索了一下“泊车”两字,显示的信息是“找到相关网页约293,000篇,用时0.129秒 ”,看来使用频率已相当高,显然是我孤陋寡闻了。  
我国华东地区最大的水口水电站,从开工到第一台机组发电工期仅为6年5个月。在建设中,以进度控制为龙头,以质量控制为中心,以科学技术求效益,实现了工程建设的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