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得进 悟得出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nger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朗读是完成教学或学习任务的重要手段,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越来越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
  朗读是“听说读写”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基本途径。好的朗读,包含着浓缩了的个人体会和独特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词语概念、生动的修辞手法、巧妙的构思布局、感人的情节内容、优美的韵律节奏和严谨的逻辑序列等方面,通过读给读者和听者以具体的启迪,不仅会辅助教师的讲解,而且会起到讲解起不到的作用,即,感受真情,培养语感,领悟表达。这就是阅读教学自主探究、发展的基础与过程。通过读,让学生充分完成任务由视觉摄入文字信息,由大脑分析、加工变成声音从唇齿间读出,再以听觉纳入大脑进行反馈、调节的过程,即刻完成多因子加入,多感官参与的入于目、得于心,发于口、纳入耳的朗读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读得进,悟得出,”达到阅读教学之目的。
  一、读得进是完成阅读任务的前提
  结合教学实践和《语文课程》,我认为让学生“读得进”,就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充分的、真正地读。许多“公开课”、“示范课”,老师为了“完成教案”,过场式的让学生“读”,根本不顾学生读没读完、读没读进。曾经听过一位老师执教的《山中访友》一课,在授课前的初读时,他让全体学生站起来读,读完的坐下,当学生们陆续坐下后,有一个学生站在那里自己结巴结巴又读了五分钟。此时,老师并没有显示出不耐烦,而是轻轻地走到这位学生面前,认认真真地听其读完坐下,并给予了表扬。那个学生显得很兴奋,从来不回答问题的他一节课发了三次言,最后一次还非常正确。课后,在座谈时他说:这个学生知道自己是差生,能勇敢地站着坚持读完,这本身就是好学和诚实的优秀品质,如果武断地让他坐下,很难想象这个“差生”将来会怎样。可以这么说,这个学生的信心和发展正是这位老师让其充分地读、真正的读得来的,他注意到老师信任他、鼓励他、不独断,才信心倍增,才思维活跃,才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去,才不断发展,才能真正完成阅读任务。我想, 每个学生的发展都需要“这个”,老师不要打断他,不要以讲代读,而要让学生真正的读进去。如果学生的读始终停留在浅层次上,这样不仅读不好,读不进,学生也会悟不出,学生的认识也不会发展,无从谈起教学目标的完成,学生的欠帐会越来越多,语文教学仍会停留在“高耗时,低效率”怪圈里。所以,要让学生积极地读,主动地读,充分地读,只有读进去了,才能为完成阅读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不应以老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坚决摒弃繁琐分析,摒弃抽象说教,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文章的思想感情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之中,让学生真正理解,系统领悟,真正感受出其真、其妙、其美是我们的教学目的。而现在大部分老师唯恐学生不理解,一个一个问题不停地问,不厌其烦地分析,其结果正如老师是把一个美丽的花瓶打碎,手中却拿着一小块问学生:花瓶美不美?这个比拟虽有不妥,但却真切地道出了我们不让学生去读书、去整体把握、感悟,却把美的东西分解得支离破碎。怎么办?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读书。
  例如《瀑布》一课,短短几句诗,却绘声绘色地描绘出瀑布之美,那“如烟、如雾、如尘”的美,讲是讲不出来的。我让学生反复吟诵后,再闭上眼睛脑中就会出现那瀑布,体验语言情景,使学生情感和课文内容产生共鸣,虽然一时他说不出瀑布到底有多美,但他的脑海中却分明已感受到。
  三、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
  我们提倡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而且,在读书的过程中透析出方法。
  放手让学生读,教师的作用就要体现在参与、指导、引导、评价上。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放手”并非不管不问,教师参与进来,就是指导、引导、疏导,再加上适当的评价,就会成为“读进”和“悟出”的桥梁。我上课时经常说“读得不错!”“有自己的感受!”“你和他读的不同,能不能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等等,这个指导,一方面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另一方面,主要作用在“放手”“指导”“疏导”“悟出”。
  于永正老师在《小稻秧脱险记》中,“收”的时候,老师不去直接说怎么读,重在让学生从老师的示范中去感悟,去领会。“放”的时候,经常说这么一句话:“你觉得应该怎么读你就怎么读!”一句极普通的话对学生有多么神奇,他深知“感有万端之异,言有万态之殊”,只有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读,才能融入文章之中,揣摩调整自己的朗读,使自己的感情流露与文章所蕴含之情融为一体。
  总之,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是语文教学的主要途径,教师应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注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读书,真真切切地感悟,努力提升学生语文水平。
其他文献
初中数学总复习并不是对以前所教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回忆和再现。最主要的是要通过对知识的系统复习,使每一章节中的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找出其变化规律、性质相似之处及不同点等,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以点成线,以线成面,以面成体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一、章节复习——善于转化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指出“学习有两个过程,一个是从薄到厚”,前者是“量”的积累,后者则是质的飞跃
期刊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因此,倡导创新精神,培养创造型人才,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作为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要有改革的胆略和创新的勇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敢于创新,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激活思维机制,进入创造状态,达到师生间的激情互动,逐步把学生由配角变为主角,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阅读到底该怎么上?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都在自觉、不自觉地采用各种形式、手段,或营造热热闹闹的氛围,或是固定为基础知识加政治思想教育的格式。久而久之,语文课堂笼罩着浓浓的张扬、浮华、形式化的东西,离其本真越来越远,渐渐迷失了方向。许多语文教师不由感慨道“越教越不知道怎样教语文了!”那语文课到底该怎么上?洗净浮华,从语文的“根”入手,追寻“真、实、趣”的境界。  一、“真”。去
期刊
摘 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历史学科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是必须解决的核心性课题。本文从备课、讲课、课件制作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教学改革 备课讲课 课件制作 学生参与 教学艺术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加强对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是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关键,本文仅就如何改革历史的教法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功夫要下在备课上  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上好课
期刊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形成根源  留守儿童:广义上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约占80%左右的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或务工时将未成年子女留置于户籍地所产生的一个特群体。狭义上是指儿童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且“留守”在家中的未成年子女。笔者初步调查发现,某县辖区内6镇384个自然村,留守儿童数目约占全县儿童总数的35.2-39.7%。如此庞大的特殊弱势群体产生的根本原因,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期刊
新的数学课程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基于这一新数学教学理念,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改革或创新我们的数学教学方法。  一、“探究——主体参与型”教学方法  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教学模式。其指导思想在于: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创造与发展的主体,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发
期刊
摘 要:新课程竭力倡导:教育应依托生活进行,变成一种生活。成功的语文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我们探索让生活语文走进课堂,让语文教育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大课堂,这样语文才会充满时代气息、生命活力。  关键词:生活 语文 课堂 时代气息 生命活力 新课程  语文源自于生活,生活中孕育着语文。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
期刊
摘 要:为深入贯彻新课标精神,落实课改在课堂教学中的效果,通过解读人文内涵,把握人文涵盖的广阔范畴,探讨在新课标体制下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人文”误读,并较为详细地罗列误区的表现形式和相应的正确做法。从反面对现行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做些思考,树立反面典型,以对盲从课标误读课标的教师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人文教育 语文素养 课堂教学 还原  新课标要求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一种自觉的人文渗透
期刊
摘 要:学生是一个个有独特个性的鲜活生命,他们的世界是一个亦真亦幻的奇妙世界,他们有自己的欢乐与痛苦,有自己的失望与希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有激励性、有趣味性、有启发性、有情感性的评价,激励学生、关爱学生,让语文教学评价扬起爱的风帆,成为师生沟通理解的桥梁、进行心与心对话的平台。  关键词:新课标 语文教学 评价 方法 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期刊
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多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可见,新课程强调以活动教学为手段,由教室移向生活,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全体性活动中发展自己的情感、态度、知识和能力,在实际的环境中学语文、用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