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打造“开心果”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d80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整天“这个看不惯”“那个瞧不顺眼”,无时无刻发牢骚的老太太,在我的引导下,转换了晚年的心态,每天由“阴转多云”变成了“晴朗微风”,晚年的生活由此发生了巨变。——这个人就是我的母亲。
  母亲在职时是单位的业务骨干,每天忙得脚打后脑勺。退休后,她突然从繁忙中变得清闲下来,一时间觉得非常不适应,整天无所事事,长吁短叹……单单一个百无聊赖倒也罢了,她还染上坏脾气:看什么都不顺眼,一天24小时除了睡觉几乎都在发火,而且发的大多是“无名火”。看着母亲的样子,我忧急在心,思来想去想出了一套给母亲“熄火”的方法。
  第一招:换个环境散心。我把母亲送到住在农村的老姨家。农村的一山一水,一田一畦,红柳绿麻,鸡鸣犬吠,都令母亲耳目一新。换了一个新的生活环境,她的心情随之变好起来:早晨,趁着薄薄的轻雾,她和老姨一起去村外草地上放鹅,老姐俩边走边聊,一路上笑声不断;中午,老姐俩在菜园里摘豆角、掐瓜蔓,忙得不亦乐乎;晚上,老姐俩拿着扇子,到村头的广场去和大爷大妈们一起跳健身舞。母亲再也想不起“发火”了,看啥也都逐渐“顺眼”起来。
  第二招:培养爱好养心。也不能总让母亲在老姨家住着呀,回到城里,母亲不是又回到以前的生活状态了吗?想到这一层,我又采取了一招:帮助母亲培养兴趣爱好。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我引导母亲培养出了养花、剪纸、拼花、地书等爱好。我还从朋友处抱回一只肉乎乎的小狗,一下子就抓住了母亲的心,母亲很享受每天“有狗跟随”的日子,她对我说:“不要小瞧这只小狗,它可通人性呢,养狗也是一门技艺呢!”爱好,使母亲的晚年生活日益丰富起来。
  第三招:接触社会宽心。我又带母亲逐渐开始接触社会:到街道办报名,加入老年志愿者行列,隔三差五到敬老院、贫困户家中开展访贫济困和义工活动;到老年大学报名,参加了微信班、摄影班、健身舞班的学习;到小区图书馆报名,母亲成了图书馆的“双休日管理员”……一系列的举措,为母亲打开了一扇扇走进社会、融入社会的大门。母亲的视野开阔起来,时间紧迫起来,人也兴奋起来,连走路都带着风。我有时逗她“还生气不?”母亲哈哈大笑:“别哪壶不开提哪壶了,现在一天天时间都不够用,哪还有空生气呀。再说了,日子越来越好,哪有那么多的闲气可生?!”
  三招打造开心果。现在的母亲和刚退休那会儿,简直判若两人,不但变得阳光开朗、快乐大度,而且生活越过越充实,完全变成了开心果。不过,她偶尔也会一脸严肃:“这个周六你和我去敬老院做义工,把张大妈的棉被拆洗一下;儿子,这周日上午你去小区图书馆当管理员,别忘了擦净桌子;老伴,这周三下午你陪我去老年大学练健身舞,我下场时你给我录像,然后发朋友圈。你們都不许忘啦——执行吧!”
其他文献
老伴和我一起生活了近50年。年轻时我俩和我父母一起生活,老妈负责一日三餐,老爸负责看护我家小女儿,让我们上班无忧。  每月发工资后,我就把生活费往老伴那一塞。下班回家吃饭,和妻子一起做家務,和女儿玩。睡得安心,生活省心,舒服惬意,简直是神仙日子。从那时起老伴就负责计划我们的生活,家里需要添置大件家什,她总是一丝不苟地办好。平时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事,她更是和母亲一起操持,养成了花钱记账的习惯。  
期刊
清明节是我国古代传统的祭祖悼亡扫墓之节日,也是人们寻找春天气息,借以郊游踏青的时节。春天,只要读一些古典诗词,便可感受到清明节带给我们的习俗韵味。清明时节的春天是何等绚烂、明媚、伤感,令人在多姿多彩的春日里感慨万千。  唐代诗人杜甫云:“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人们踏青归来,个个兴高采烈,家家杨柳满檐,三月出游人数之多,人潮汹涌,那真是一派繁华景象。“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你看春天到了,连百
期刊
常言说“名师出高徒”。名师之名不仅体现在“名头”上,还表现在专业技艺、教授方法乃至“世家传承”等方面。我也有幸拜过一位名师,虽然我没成为“高徒”,但那段从师经历仍值得珍视回味。  大约上小学三年级时,我开始学钢琴。朋友送给父母一张“钢琴票”,尽管价格不菲,但父母还是决定为家里置办钢琴这个“大件”,培养我的音乐修养。  学琴要“拜师”。經朋友推荐,我们去莫燕老师家门求教。  拜 师  莫燕老师生于音
期刊
大约四五岁的时候,我就知道母亲不吃鸡蛋。后来,稍微大一些了,我就想:鸡蛋多好吃啊,为什么母亲不吃呢?记得有一次,母亲给我煮了一个鸡蛋,我掰了一小块,非要给母亲吃,母亲就是不吃。我硬塞到她嘴里,她很快就吐出来,还嚷嚷着“腥,腥”。从此,我相信了母亲真的不吃鸡蛋。  我从小爱吃鸡蛋,但那时候物质贫乏,鸡蛋是典型的奢侈品。在我印象中,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母亲虽然不吃鸡蛋,但却能把鸡蛋做出许多花样来,炒
期刊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在我的记忆中,我家“近邻”时间最长的要算韦统泰伯伯一家。  心底无私天地宽  韦伯伯家和我家的“邻居缘”是从重庆开始的,那时我还在上幼儿园。  韦伯伯一家人,都特别和善,为邻多年,我从未见过他们之间争吵动手,听到最多的是从他们家里传出来的阵阵笑声。  小时候,我对韦伯伯有一种敬畏感,因为军长能率领一个军去打敌人,那是最了不起的。在韦伯伯身上,有一种纯粹的军人气质,站在那里
期刊
随着时光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所有走调不走调的声音渐去渐远,在记忆的屏幕上,成为抑或遥迢抑或不朽的风景。然而,这样的风景再遥远,再模糊,那些生机勃勃、充满歌声的日子却始终清晰如初,无法让人忘怀。  走出大学校门,意味着一个人身份的改变,宣告人生必须由一种角色进入另一种角色。就这样,一箱书,一个简单的行囊,陪伴我开始了并不浪漫的粉笔生涯。在一所乡村高中校园内,高大的法国梧桐映衬着一排红砖瓦房,并以它固
期刊
好人遇上勤快人,说的是我父母的相遇。当时六外婆是村妇女主任,一张嘴好比喜鹊。  “方奇是乡村医生,技术好,人也好,一直跟师傅学医,没有时间耍朋友。”这是六外婆对我母亲说的。  “泽贵是屋里的老大,尤其勤快,孝敬父母又照顾弟弟妹妹,一般人也看不上,挑人挑到现在。”这是六外婆跟我父亲说的。  就这样,被六外婆吹得上天的两个“剩男剩女”顺利地走到了一起,开启了他们的独特人生。  我猜六外婆介绍的时候肯定
期刊
我把准备到新疆支教的消息告诉了父母。母亲在电话里说:“走之前,一定回趟家。”我说:“那是自然,肯定向您二老辞行。”  3天后,母亲给我一副新织的手套,说:“儿子,听说新疆冷,妈妈也不知道为你准备什么,你就在冷的时候戴上吧,看见手套就看见了妈妈,就想起了家!”我含泪接过手套说:“谢谢妈妈,我四十多岁了,还要您挂念着。”母亲说:“再大,也是孩子;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何况还是‘
期刊
母亲年轻时在部队文工团工作过,擅长舞蹈,如今母亲已年过花甲,但有时候她也缅怀走过的青葱岁月,心中依然泛起了涟漪。  母亲闲暇时就会戴上老花镜看当年她和战友的合影,她把在部队时拍的照片拿给我看,那时的母亲扎着麻花辫,穿着军装,清纯而美丽。她笑着对我说:“虽然已过去了这么多年,这些老戰友的名字我都能喊得出来,我们军营的6位女生还被大家称为‘六朵金花’哩!”  听母亲回忆过去的事,适时地给以赞扬,那是一
期刊
我2017年8月退休回到故里,正值嘉祥县作家协会换届,应县文联邀请,我参加了嘉祥县作家协会第四届代表大会,荣幸地当选为作协主席。我的文学梦在退休后得以延续,而且同全县160多名会员一道,勤奋练笔,不断创新,用新作讴歌改革开放伟大的新时代。  最近,我以作协主席的身份参加了嘉祥二中北极星文学社成立大会和卧龙山中学卧龙山文学社成立大会,会上,我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看到同学们那可爱纯真、聪慧渴求的目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