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二元协调

来源 :教育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m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既要完成基本均衡时代的目标任务,又要应对优质均衡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隐性短板表现为:由于区位劣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对落后,在民族地区总体实现基本均衡的基础上,某些基本指标依然处于脆弱和不达标状态.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着二元纠葛:发挥积极的政策效应,坚定地推进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高度关注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脆弱性,补齐义务教育均衡教育的隐性短板.为此,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重道远,还需要系统完善教育政策文件,构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实施精英决策与专家引领相结合;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改革,督促地方政府切实履行教育职责;“内配外引”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实施义务教育对口帮扶工程.
其他文献
文章以《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为例,分析教育类学术期刊如何基于刊物类别独特性,在刊物宣传和质量打磨上把握机遇,发挥特色的实践.提升政治站位,牢记教育使命是《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的一贯立场;关注内容逻辑,探讨热点话题是《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的时代特色.
父亲丢失记忆大约是从七十一岁开始的。如果说一个实锤的时间点,应该是他的寿日那天。   那天刚好是周尾日子,到了下午,公司里忙乱的气息散去一些。我抽个闲儿打电话给父亲,让他做好出门预备,过一会儿我去接他。父亲问:“让我出门?出门干什么?”我说:“去海鲜馆给你过生日呀,昨天不是跟你说好的吗?”父亲说:“今天是我的生日?没弄错吧?”我奇怪一下,以为是电话嘈音打扰了对话,就大声提示说:“不说了不说了,你
期刊
人们常说要按教育规律办事,那么,什么是教育规律?rn对于这个问题,学界已有不少理论层面的研究和论述.然而,随着环境与条件的改变,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也需要与时俱进.循序渐进是教育的基本规律之一,即按照教育本原的顺序和步骤逐步推进.rn然而,曾几何时,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使很多家长无所适从或盲目跟风.在大量培训机构的助推下,家长们将巨大的社会竞争压力前置到中小学,平移到幼儿园,甚至提前到胎教阶段.认知的错误,导致了这些急功近利的做法,也扭曲、“绑架”了学校教育,最后让学校与家长都成为教育的输家
期刊
为教师减负成为国家决策,需要各利益相关者对此形成科学、合理的社会认知.特别是从政策执行视角来看,更需要各级政府、相关学校、教师以及社会公众把握好为教师减负的核心要义和关键所在.劳动过程理论是从社会学视角专门研究工人劳动过程的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控制,对于解释教师工作负担现状以及找准为教师减负的突破口具有极强的贡献力.劳动过程理论视角下,教师工作呈现出专业水平去技能化、工作强度强化和工作任务复杂化的特征,由教师工作复杂化而带来的教师工作去技能化和高强度化均是外在控制的结果.为此,为教师减负的关键在于减少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教育生活需要是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奋斗目标.美好教育生活是学生在学校吃住、交往、闲暇等日常生活以及通过教学生活认识在非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美好并习得美好生活能力的一种生活形式,其具有日常性与非日常性相统一、自在性与自为性相统一、传统性与现代性相统一等特征.美好教育生活实现的关键在于建立一种学校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在各自边界范围内健康有序互动的关系,学生通过教学生活能够在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中自由穿梭,在非日常生活引领下实现对日常生活的现代化改造,最终活在有日常生活根基的非日常生活中.
一      吴庭深一觉醒来,眼睛几乎睁不开,板结的眼屎把他的上眼角和下眼角黏在一起,随着眼睑的翕动而慢慢开裂。吴庭深是油性体质,容易积累眼屎。身为一个艺术家,吴庭深认为对付眼屎的唯一方案就是用手一口气把它全都剥掉,洗脸是俗人所为,张开眼睛的那一刻,他首先看见的是自己的手,然后是自己的手指尖。   还是通红。   手机铃声吵得很厉害,邱琪打来的,“刚醒吧,”吴庭深不接电话都知道她要说这三个
期刊
历代优良家风塑造、家国担当与责任意识的强化以及良好的官德培养,都是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及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华贤母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古代贤母懿行故事中,包含了大量贤母开启教化、家风塑造、家范传承、忠义卫国、官德教育的内容,向人们呈现了一个在祖训父训之外的曾经被忽略的“母教”世界.贤母重视懿行垂范,塑造家风世范,通过家庭教育发挥贤母家国担当精神对文化传承的影响力;贤母富有远见卓识,重视学为世用,将家庭文化教育理想与国家事务、社会服务联系了起来;贤母胸怀家国担当,重视对子女的家国责任意
“格物致知”作为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真正意涵,已成为儒学思想史上的千古之谜,沿用至今,经历史演变发展出了很多观点,现今具有权威与广泛认知的释义为:研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而用作本次展览标题的“格物致知”,其核心意涵更贴近朱熹对“知”的认识,艺术家在探究事物存在本质的过程中,从而获得智慧、心得感悟与知识.从展览的题目,已提示出本次展览的观看视角:从对大师原作的观赏中,回望我们对美术经典的历史想象;从对当代艺术家静物画的凝视中,追溯与探讨从古典到当代,从西方至东方,静物画创作的源流与走向
期刊
校园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创造和经营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认同的实质就是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把校园文化改造成为全体成员认同和肯定的学校文化内容和形式,最终成为师生内在的文化选择和行动自觉.共生理论倡导互动、合作、协调、共赢,这为当前我国中小学校园文化认同过程中存在的以个体利益为轴心、以个人尺度和目的去评判和“编造”校园文化的个体主义窠臼提供了反思工具.共生理论视域下的校园文化认同应是由学校师生在相互交往中合作、协调与理解,生发出基于本土和自身的共同体心理倾向,进而实现全主体认同.互动共生是中小学校
白鹭从江湾飞出  白鹭从江湾飞出,在江面之上扇动翅膀  倒影,也一直在扇动  贴近水面时  本相与虚影几乎实现了重叠  这水中的飞翔,光影的仿写  无人能参与  也这样,你能看透他的心境  却没法去他的心境里坐坐双鱼座沙洲  两个并列的沙洲,有双鱼的体型和动态  背上各有青草小片  和三两个背身向我的人  他们沉静,没有注意到自己正被  鱼的喻体送进江心  不断沉降的水位,把沙洲浸出一圈一圈的流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