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文特色德育体系视域下的特色课程实施策略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liu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关于如何构建人文特色德育体系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FEB150431
  摘要:课程作为学校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依托,它具有什么样的特色,直接决定了学校的育人特色。本文主要结合具体的工作实践,整理归纳出依托特色课程构建人文特色德育体系的几点实施策略。
  关键词:特色课程;人文特色;德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7-0136
  在学校育人模式的构建中,课程无疑是关键的环节。如果说让学校挺立起来的是管理,那么让学校厚重起来的就是课程。一所学校顶层设计的思想、德育体系的架构、育人目标的实现只有借助课程才能真正让教师与学生参与其里,感受其内,收获其终。也只有通过课程才能借助目标定位、内容设计、策略实施、评价反馈等教育链条整合教育资源,真正为育人服务。所以,课程决定了学校的生态,课程支撑了育人的目标,课程改革是学校变革的关键,课程的特色更是决定了学校德育体系的特色。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拥有108年历史的百年老校,在其發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特色和人文特色突出的德育体系,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具有人文精神、家国情怀的有识之士和社会栋梁。一百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依托特色课程的开发来助力人文特色德育体系的构建。下面,笔者就结合部分课程的实施策略加以解读。
  一、依托地域文化特色课程建立文化自信
  目前,很多学校都采取依托地域优势文化资源的策略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欧美一些国家不同学段的学校就是借助本地域种类丰富的文化类博物馆资源,开发出许多博物馆系列的校本课程。在这些国家的一些博物馆中,我们总能看到一些小学生、中学生甚至大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领下在临摹、参观或开展一些主题式研讨活动。这种有效开发校本课程的方式,既可以因地制宜,降低课程开发成本;又可以培养学生建立本民族、本地域的文化自信;还有利于对本地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光大。
  北京市西城区的红莲小学,作为一所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学校,收纳了来自28个省市自治区的学生,学校依据包容心发展的办学理念构建了多元地域文化校本课程,搜集了在校学生家乡的景色、特产、方言等资料,作为校本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感知北京、热爱北京、融入北京的同时,深入了解自己的家乡,建立大家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感,进而形成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和热爱。
  笔者所在的学校地处北疆,每年冬季冰雪皑皑之时,政府都会组织开展各种冰雪文化旅游活动。学校就借助这一地域优势资源创立了“冰雪文化艺术节”,在艺术节上开展冰雕雪雕竞赛、冰雪主题的书画比赛、征文比赛、冰球冰壶速滑等体育竞技活动。系列冰雪活动课程锻炼了学生的体质、提升了学生的审美素养、引领学生深度感受家乡的独一无二,效果斐然。
  二、借助学科项目式研究课程培养家国情怀
  项目式研究课程类似于我们比较熟知的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情境而创设的倡导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选择适合的题目在做中学、做中用、做中得的课程方式。项目式研究课程的特点是以学生的“学”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兴趣点与提升点,突出学生独立或合作式探究过程,目前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学段都比较受学生的欢迎。
  如何借助项目式研究课程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呢?笔者所在学校历史学科的教师经过思考和研讨,开发出一系列“历史小先生讲堂”课程。课程的主要事实程序是学生选题(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教师审核——学生研究——教师指导——成果汇报(评述结合)——教师、学生点评互动。当然,此类课程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由学生合作完成。
  历史学科的项目式研究课程在开设之初受到学生的广泛关注和踊跃的响应,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人物和事件,选择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搜集史料,甄别筛选,结合史论,进行研讨分析,最后将探究的成果汇报给学生。如今这一课程已经开设了十三年,每一届学生都在参与和学习的过程中有了很多的收获与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在这里得到滋养,思辨品质在这里生根结枝,文化积淀在这里得到储备与拓展。
  三、探索跨学科融合课程提升核心素养
  人文特色的育人体系的内涵很丰富,它涉及到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道德、思想等很多方面的渗透与培养。而一个人的人文素养绝非依靠一节课一个话题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就能够得到提升。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们可以尝试依靠学科的融合与跨界进行学习,得到更高效的提升与改造,获得更令人惊喜的学习成果。如人工智能就是融合计算机、心理学、人体学、语言学等多门学科的研究成果。
  育人也是如此,可以合理地利用多学科融合来综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就某一历史人物在文学作品和史学作品的不同呈现的内容、视角和方式来同时提高学生的史学观、审美能力等。可以在英语课上学习沙尘暴的专题时,融合地理学科的环境专题,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增强人地相结合的环境意识。也可以在介绍某一民族文化时,将历史与音乐、美术学科进行融合,给学生以更全面立体的熏陶与浸润。
  总之,一个学校的课程特色决定了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为国家输送什么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此,希望有更多的同道之人分享智慧,交流经验,共同提升。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中学校150000)
其他文献
该文介绍了一种CCD用于多方位振动测量的数据采集方法,并给出了CCD用于多方位振动测量的数据采集的结果,指出CDD用于多方位振动测量将在许多测量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该文介绍以光电技术、激光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运用光学三角法实现板材厚度的在线非接触测量装置的原理及系统结构并分析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和解决方法,为板材行业提供先进
初中数学在学习内容上表现出容量大、节奏快、难点多等众多特点,而当前又是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应用的普及阶段,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介绍了CCD在现代光学测量如光楔楔角、棱镜角度偏差等小角度测量中的应用,用这种方法测量分辨度可达到0.2〃。
现阶段,微课教学带给教师教学方式的巨大变革,教师需要有更高的业务水平才能够顺利完成地理微课的制作工作,教师不仅要能准确地选取地理知识重难点来制作微课,还要恰当地选择
本文介绍了文友煤矿1618工作,分析了井下钻探在艾友煤矿1618工作面设计应用.
对于非协同式目标识别系统而言,它没有寻问信号和应答信号的交换过程;与观瞄装置随动的目标信息搜集系统,将获得的目标固有的属性,经过信息处理,显示识别结果,使系统具有隐蔽
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策略,教师应该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运用这一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乐趣,使学生乐于学习这
美术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人文性,美术课程的有效设置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视觉感知形象,加深对艺术领域的理解.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妙利用动画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增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抓住教师专业化发展这一关键,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新建学校建校初期师资配备不齐,教师紧缺,专业学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