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n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是数学的核心,而情境是问题的载体,通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就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实现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深刻的进行问题情境教学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学习与实施,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多元化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增强问题情境的有效性,促进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有效性;创设策略
   一、引言
   问题情境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问题情境为载体,进行教学内容的结合,使学生在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过程中,进行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由此可见,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在抽象、复杂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其他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教学优势,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意义。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积极的进行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运用,通过多元化、有效性问题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质能力的有效培养。
   二、问题情境教学的概述
   (一)问题情境的类型
   问题情境的重点在于问题,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问题的设计,并针对问题进行情境的创设,来为学生营造出多元化的问题情境。由此可见,问题的多元化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总体来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大体分为新旧衔接的问题情境、阶梯式的问题情境、探究性的问题情境以及实践性的问题情境等。其中新旧衔接的问题情境能将新知与旧知进行结合,通过认知冲突的解决或温故知新,来实现高效教学的开展。阶梯式问题情境是针对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而设计的问题情境,教师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问题的设计,来循序渐进的进行学生思维的引领。探究式问题情境的创设完全符合了数学学科的特点,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实践性问题情境是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结合过程中设计的一种问题情境,能使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问题的分析、解决,实现学生良好思维模式的形成。
   (二)问题情境教学的原则
   问题情境教学模式作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只有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有效的实施,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对问题情境教学进行实施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主体性原则。在对问题情境进行设计与创设时,应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的角度、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促进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的投入到问题的思考之中。(2)实践性原则。数学是一门具有实用性的学科,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数学教学的一项目标。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结合实践、在实践的场景中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与实施。(3)开放性原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的提出是用来思考与解决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设计一些具有思考性、探究性及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只能“跳一跳”才能实现问题的解决,从而有助于学生的提升以及学习积极性的保护。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一)创设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只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但是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如何实现学生的“好之”“乐之”呢?就需要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好玩、好动、喜欢趣味性事物的心理特征,通过具有趣味性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实现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教学效率的提升。
   首先,教师应通过趣味故事的融合,进行趣味性问题情境的创设。故事是小学阶段学生普遍喜欢的一种教学元素,教师通过将数学教学内容与故事进行结合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就可以利用讲故事这一形式以及故事中精彩的故事情节,来实现数学课堂以及问题情境趣味性的提升。
   如,在对学生进行“因数”相关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讲述著名的 “100不敌60”的数学故事,以此来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并提出“100一定就比60多吗?在什么情况下100不敌60呢?”。这样教师结合趣味故事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加有效的投入到了“因数”的学习之中。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游戏的融合,进行趣味性问题情境的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教学是深受学生喜欢的一种教学形式,通过将教学内容与游戏形式的结合以及学生对游戏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非常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高效性。因此,教师通过在数学游戏活动中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有效的实现问题情境趣味性的增强,同时也实现了学生思维积极性的提升。
   (二)创设具有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实用性的学科,很多知识点都是来源于生活、指导于生活的。由此可见,数学与现实生活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而小学阶段的学生自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对数学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更乐于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分析与思考。因此,在对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有效性提升的过程中,教师就应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以及数学的学科特点,创设具有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问题情境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及认知能力,以此提高学生对问题情境的接受性,实现数学问题情境有效性的提升。
   如,在“认识分数”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过生日分生日蛋糕的场景,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小明和小红同一天过生日,小明家4口人,小红家5口人,小明将蛋糕平均分成了4份,小红将蛋糕平均分成了5份,那么小明和小红谁吃到的蛋糕多呢?”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问题的思考,很快就实现了分数的认识与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创设具有层次性的问题情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占据主体,认知能力也相对欠缺,对于知识的学习以及問题的思考,通常都会经过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容易到困难的过程。而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就应充分结合学生的这一学习规律,设计一系列具有逻辑联系的课堂问题,使学生在这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次递进问题的引领下,对数学知识进行逐渐深入的学习与理解,在符合学生思维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学生思维能力循序渐进的发展与提升,达到最佳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如,在对学生进行“生活中的负数”相关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对这一部分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并提出“你们知道什么是负数吗?”“负数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呢?”“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又有哪些负数运用的实例呢?”等具有逻辑联系的问题,为学生创设具有递进性、层次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实现了对负数概念、负数性质、意义以及运用等知识的理解,在循序渐进中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创设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会以课堂问题的提出来与学生进行相应的互动,但是对课堂问题的提出则相对随意,缺乏引导性和深度,有的甚至都不用学生进行思考,只通过是或否就能解决。由此可见,这种无效的问题情境是无法实现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的。因此,在提升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就应注重问题情境的开放性和可探究性,使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解决的过程中需要付诸一定的探究活动,在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中实现问题的解决,这样才能有效的通过问题情境的引导来实现学生探究能力、探索精神的培养。
   如,在教学“圆”一节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提出“如何能画成一个标准的圆”的问题,为学生创设探究式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对关于“圆”知识的学习与理解时,对圆形的性质进行深入的了解,并通过多种方法、利用多元化的工具来进行圆形的绘制,有的学生利用两支笔并排的使用画出圆形,有的学生通过一支笔、一段绳子、一个图钉画出了圆形。这种具有开放性、探究性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发散性,使学生在合作探究的活动中,实现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五)创设具有实践性的问题情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重要标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知识点都是通过实践的方式进行推导和形成的。为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效果,就需要教师在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时,应注重实践性的增强,使学生在对数学知识实践性运用的过程中,对问题情境进行思考、分析,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到数学问题的解决。这样不仅增强了问题情境的有效性,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实现学生实践能力、数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不仅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需求,同时也是满足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全面提升发展需求的重要途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通过趣味性、生活化、层次性、探究性、实践性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实现问题情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多元化应用,以此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环.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意义[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7)
   [2]黄丽丽.学习源于困惑,问题促进思考——几例小学数学中的问题情境[J].当代家庭教育,2020(14)
   [3]曹青.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J].才智,2020(10)
其他文献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教育体制和教学理念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说,其学科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发育初期,年龄尚小,心智也不太成熟,再加上如今社会的信息传播速度过快,所以特别需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良好的引导和指导。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来看,融入立德树人思想非常关键,不论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还是学生,都应该积极面临挑战,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已经是教学日常中不可缺少的课程之一。教育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理念也应运而生,其中生活化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的关注和青睐。道德与法治课堂对初中生的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非凡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法中的创新是刻不容缓的,加强初中学生思想道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由于板块式教学模式在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其还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学习,所以如何实现其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运用也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师重点关注的话题。本文则将对板块式教学的实践意义进行一定的分析,并对板块式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一定的探讨,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中低年级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语
河南暴雨近日引发全国关注。人们为郑州救灾揪心的同时,也不约而同注意到了农村汛情。最近几天,河南新乡持续遭遇强降雨,小时雨强和累计降雨量均超过历史极值,受灾人口高达47万余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5万余公顷。此外,北方不少农村也迎来暴雨,一些地区的降雨量甚至超过了郑州,很多网友们都在问,广大农村地区汛情如何?我们的父老乡亲现在安全吗?
教师在物理核心素养理念下,应强调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深度处理,引导学生在分析论证中,能基于逻辑、证据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本文基于物理学科核心要素,探讨了深度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关联性、一致性,尝试以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等具体课程目标为抓手,提出了融合物理核心素养要素的深度教学路径,力求让学生在自由探索与科学推理中,亲身经历问题的猜想、假设、论证,逐渐形成正确运用科学证据,敢于创新的物理思维品质、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
【摘 要】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然而,近年来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成果与最初的目标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究其缘由是由于一线教学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而STEAM教育理念的出现很好的弥补了前期教育所出现的问题,也为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该理念将多学科经过合理的整合向学生进行知识输出,有助于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本文将基于STEAM
【摘 要】目的:通過跟踪测试珠心算教学的实施对低年级学生数学认知能力的影响,从而确定珠心算的教学可以提升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结果:实施珠心算教学的学生比未实施珠心算教学的学生在数字快速拷贝、心算、数字记忆、无意义图形再认方面提升幅度有显著差别。结论:珠心算教学的实施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尤其是心算和图形记忆能力方面。   【关键词】珠心算;数学认知能力;图形记忆   一、珠心算对数学认
【摘 要】互联网融合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使用直播教学手段,开展线上直播教学,对全力保障教师们在网上教、学生们在网上学的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直播课堂;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有效教学   “互联网+”时代,信息化融合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为初中数学直播教学探究提供了切入点;在信息化时代成长起来的“00后”学生为線上直播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完美的改革基础条
德育工作是初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引导者,应该在学生德育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应该积极地培养学生的个人素养,提高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学生朝着正确的人生轨迹成长,从而带动整个班级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班主任要以身作则通过率先示范的方式来引导、带动学生,让学生形成合理的生活习惯,能够主动培养自身的优良品质,进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为未来适应社会做好准备,完成自身的人生理想。
【摘 要】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物理教学要注重学生学科素养与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具备终生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科学核心素养。问题意识是目前中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强调学生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并将已有的认知经验融入新的学习中。高中物理知识综合型较强,教师可从物理概念、规律及实验方面,分析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途径,由学生认知规律、思维方式、教学情境着手,通过调控学生认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