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挑食的孩子

来源 :早期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t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
  “王老师您好,乔乔胃不好,吃不了炒年糕,所以下午的点心就不用给她了,麻烦老师了,谢谢!”星期一的晚上,王老师收到乔乔家长的这条短信。考虑到孩子前两个星期有一天也是吃年糕,当时的确因不适而发生了轻微呕吐的现象。因此,王老师同意了。
  第二天早上,王老师就告知班里的保育员,提醒下午吃点心时给乔乔准备一些饼干。
  下午吃点心时,王老师不带班,她担心保育员可能会不小心遗忘,遂前去提醒。然而当她走近乔乔时,却发现保育员正悄悄地站在乔乔身后微笑。保育员见王老师过来,立即示意王老师不要声张。王老师仔细一看,却发现乔乔面对着自己眼前的一大碗年糕,正不知如何是好,默默地流眼泪……
  保育员和带班老师的意见都是:乔乔以前在幼儿园里是吃年糕的,尽管她每次吃都很不情愿,基本上都是“憋”到最后才吃完,但起码她是吃掉的。为什么这一次说不吃就不吃了,会不会就是“挑食”!因此,不能轻易满足她的要求。
  反思
  冲突产生的原因:
  这是一次比较明显的“教师权威”与“幼儿需求”之间的对决。孩子明显对“年糕”这一食物非常排斥,心理诉求是:无论如何不想“苦咽”年糕了。而老师认为:大家都吃,你说不吃就不吃,难道你今后一有要求我就妥协?其他小朋友模仿怎么办?
  冲突背后的隐语:
  纵观这一事件的前后,之前一直萦绕在自己心间的一个疑问又一次浮现出来:是什么令教师的做法与孩子的真正需求完全背道而驰?教师是真心为了孩子好,还是在一定程度上为了彰显自己不容冒犯的权威?
  这样做好吗?
  在这起事件中,教师仅凭自己的主观就决定了自己的教育行为,以不容商量的方式告诉孩子:你还得吃!孩子发现自己的面前依然有一大碗年糕,迫于教师的威严,她不敢不吃,又不敢说,只能默默地流泪。教师却站在孩子的背后“静观其咽”。教师的出发点当然也是好的:不希望孩子养成“挑食”的坏习惯,不希望孩子太任性,不希望……也许,孩子使劲勉强一下自己,也能够咽得下去,但是,这背后是孩子无法申诉的委屈与无奈,给孩子留下的心理阴影我们又应该怎么考虑?
  其实,撇去“任性”的因素,有的人对个别食物天生的“敏感”“接受不了”也确实存在。让我们听听日本影星高仓健在随笔《期待着您的夸奖》里关于“被强迫着吃”的切身体会:“不要用这样的方式对待孩子。他懂事以后,一定会反抗的……据说那样对身体也不好,人在吃东西的时候如果心情不好,情绪会不稳定的。”这是明明白白表达出来的对“强迫式教育”的反感,那么,那些没有表达出来的呢?
  “挑食”的确不好,但勉强孩子在极其不佳的情绪下进食也未必是个上策!
  “帮助孩子均衡饮食”的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但问题是:我们应该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引导孩子乐于接受?更进一步来讲,对于教师的要求,孩子就一定得无条件遵守或服从吗?让我们仔细地想一想:在这个事件中,教师倾听孩子了吗?孩子拥有和教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的确,我们盛多少,孩子就吃多少,作为保育者的我们这种做法比观察、了解、知悉每一个孩子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要省力得多。但是,这样“一刀切”的、“唯我独尊”的做法显然是不利于每一个孩子的良好发展的。
  的确,教师需要“树威”,需要“说到做到”,但那是建立在对孩子尊重基础上的水到渠成的“被信服、被崇拜”。这样,孩子才会真正心服口服、乐意“合作”,要不然,就很有可能是现在的“沉默不语”,将来的“不堪回首”,甚至,由此“心生恨意”!
  可以这么做吗?——
  保育员和带班老师都有这样的猜测:也许,是孩子“挑食”,妈妈对孩子妥协了,才发了消息给老师。那么,针对这一可能,我们应该先联系家长,了解具体的真实情况,并且共同商讨出合适的处理办法。
  如果不希望孩子的这一次表现又是自身骄纵的体现,不希望这条消息是孩子父母又一次无奈地对孩子的妥协,不希望自己在孩子的良好饮食习惯培养上“不作为”。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先盛一点给孩子,用心观察孩子的真实表现,再决定下一步更加恰当的引导策略,但这个方式绝不该是让孩子无从辩驳地“服从”!
  我很赞同一位老师的说法:“慢慢培养孩子自己察觉身体需求并自我服务的能力,可能比单纯从保育角度去解决这个问题,更加理性有效,也更容易持续。”
  我们不妨运用“建构主义”的处理方式来对待这一起事件。“建构主义”强调通过深入孩子的心灵,真实地触摸孩子的所思所想,在与孩子的积极互动中来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遇到问题时,不要先想着怎么办,而是先搞清楚为什么,把问题当成课题,甚至把问题当作科学研究来对待。在还没搞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前,绝不轻易下结论,而是设身处地地思考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通过点点滴滴的现象,深入挖掘现象背后的根源和本质,最后再对症下药,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直到解决问题。面对孩子的挑食,我们适宜的做法应该是运用各种合适的方法与手段,用心增进幼儿对食物的亲切感,摆脱负面情绪,从而引导孩子“乐于吃,吃得欢”!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自己是否始终把孩子放在首位,是否爱孩子,爱教育。“而这种爱,有时就在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和科学处理孩子的问题之中。”
  再思考:
  “幼儿在前,教师在后”,“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因材施教”……大部分老师对这些理念可以说是滚瓜烂熟、倒背如流。在公开的集体活动中,“尊重孩子”的理念往往会在一次又一次的磨课中被“智囊团队”反复琢磨,甚至被写进教案里以提醒执教者——“在幼儿讨论时,教师要蹲下来倾听”;“此处教师可回应——嗯,有可能!/你说得有道理!/等会儿我们来试一试……”“此处教师要表扬幼儿——速度真快!/真棒!”……但是,为何在日常生活的小细节中,教师就如此理所当然地无视幼儿的需求,一切以自己的主观来定夺呢?我觉得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教师对自己立场的主观认识——教师始终都以教育者自居,忘了自己也是孩子的合作者、观察者,更加重要的是我们还是幼儿心灵的呵护者!有时,做一个善解人意的教师,比做一个无比威严的教师更加具有教育的生命力!应彩云老师说:“善解人意的行为,总是充满了对彼方换位思考的理解……做一个孩子喜欢的善解人意的老师已是我们教师生涯最真实的意义。”
  的确,再冠冕的强迫也是强迫,再善意的控制也是控制。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用“我建议”代替“你必须”,哪怕后者是为了孩子好。
  成长
  孩子不是在说教中“被成长”的,而是在及时的正向反馈中“一阶阶”进步的。“任何知识经验都不可能灌进孩子的脑子,任何道德规范都不可能贴在孩子的身上,只有靠孩子有兴趣、主动地去吸收……
  任何教育行为的实施都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服务的,如果我们的施教和引导违背了幼儿自身的身心特点,强硬而粗暴,那么,可能非但起不到良好的效果,甚至会与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初衷背道而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摒弃的是“成人化的培养思维”,而是要提醒自己:心里始终要有一双“观察了解孩子需要”的慧眼!
其他文献
设计意图  集体舞是幼儿园舞蹈教学中较难组织的一种形式。在这个集体舞活动中,我尝试利用形象、直观的动作图谱、队形图谱、腕花等帮助幼儿理解动作、队形、位置,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自主尝试、探索学习,充分体现“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理念。活动目标  1.看图谱自主学习邀请、手挽手转圈等动作,并能跟随音乐与舞伴合作舞蹈。  2.能看图示尝试在双圈上跳邀请舞。  3.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舞蹈的乐趣。
去年,在江苏省教育厅的组织下,我有幸来到美丽的枫叶之国——加拿大,在多伦多以及加东地区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的教育考察。通过聆听多伦多大学教科院教授和安大略省教育官员的讲座,我从宏观上了解了多伦多的教育,特别是学前教育的发展;通过实地参观多伦多和渥太华地区四所学前教育机构,我对加拿大的幼儿教育有了更为感性的认识。  加拿大非常重视发展教育,是全世界教育经费最高的国家之一。和我国不同,加拿大没有设立统一
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个方面息息相关,核心素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培养其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还可以通过提高社会个体的素质
在即将迎来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10月22日至25日,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南宁隆重举行。中国-东盟博览会对推动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推动中国-东
幼儿博物馆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幼儿学习材料的基地。这里鼓励幼儿直接与展品接触,通过观察、触摸、使用、表征等手段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幼儿的灵感,培养幼儿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 文献综述法、 分析比较等方法对河南省高校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 旨在进一步开发河南省体育资源的途径与措施, 以期达到促进河南高
通过对四川省西部宜宾市珙县境内珙长背斜西端芙蓉矿区层滑构造系统的井下及室内调绘测试,查明了层滑有NE向和EW两个方向。向由层滑面和层滑带所造成的煤层流变,煤粒碎裂是制约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制作一些格式相同、数据量非常大的文档,如准考证、胸卡和毕业证等,如果手工操作。不仅耗时,而且非常容易出错。Word中邮件合并功能就能轻松解决上述问
目的探讨对胃结肠息肉患者选择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术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胃结肠息肉患者55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临床均
目的 分析肠癌术后应用补中益气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择期行肠癌手术治疗的107例早期肠癌患者,术后在常规化疗同时根据是否接受中药治疗分为中医治疗组55例(服用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