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就在精耕细作间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z3059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材料丰富”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第二项要求,含意是指作文的内容要厚实,可读性要强,读后能给读者一定的感悟。对议论文而言,材料丰富主要体现在论据的丰富上。怎样做到这一点,需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多角度阐述论点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反映面对一个论点没话说。比如说到“诚信”,思维就牢牢地停留在不说假话上,说到“坚强”就是任何情况下不掉眼泪。这是典型的思路打不开的表现。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其实你只要跳出论点这个圈子,站在外围从东南西北多个角度来看一看,想一想,思维就能豁然开朗。比如倍受江苏高考阅卷组长何永康教授推崇的一篇典范议论文《青春永不褪色》的作者从三个角度描述“青春”:①要保持青春的状态,我们需要拥有乐观开朗的心;②青春的不朽更需要我们学会“忘记”;③青春,并不意味着我们只需要热血和激情,更需难得的一份沉稳。同学们,这三个分论点不是很好吗?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多角度阐述论点,才能搭起文章的框架,才能使文章有一定的深度;否则就是干巴巴地围住论点说几句不疼不痒的大道理。
  二、作为例证的素材最好不少于三个
  巧妇难为无米之饮,再强的理论阐述也需要事例来证明。因此作文素材(尤其是人物素材)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具体到写作中,从字数,从文体的角度考虑,举例论证以三个为宜。多了,缺乏理论层次;少了,写足800字也是个问题。下文“考场佳作”《青春永不朽》中,作者列举了三位名人的青春往事:三毛的青春是不朽的,林徽因的青春是不朽的,奈良美智的青春也是不朽的。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此文,体悟本文举例的恰到好处。
  【考场佳作】
  青春永不朽
  一考生
  世界繁华如花,人生冷漠如茶。我们都是苍穹下生活的小人物,拥有喜怒哀乐,体验悲欢离合,但这些终会逝去。多少年后,当我们回首往事时,似乎只有那般青春在不断地回放着。因为青春是不朽的,它记录了我们一去不返的年华,书写了我们荒唐的故事,更记载了无数年轻人的梦。
  三毛的青春是不朽的。她曾经逃学,离家出走,打架……各种行为都透露着青春叛逆的气息。正是她青春时桀骜不驯的性格,成就了后来在撒哈拉沙漠中勇敢追寻生活的洒脱与随性。就是这个如此刚烈和顽强的女子,写出了许多精彩作品,感动和影响着一个个年轻人,激励着一颗颗追逐梦想的赤子之心。所以,我说三毛的青春永驻。
  林徽因的青春是不朽的。她出身名门望族,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年纪轻轻便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十五岁时,她跟随父亲出国,学习期间遇到了徐志摩;她的出现让徐志摩心动,无数的情诗为她而作。后来,她嫁给了梁思成,两人共同学习建筑,再后来参与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林徽因,这个传奇般的女子,不仅成就了一代诗人徐志摩,更成就了世界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她用自己的青春,浇灌了这两位才子的成长,为中国乃至世界成就了如此“人才工程”,所以林徽因的青春常在。
  奈良美智的青春也是不朽的。他自幼热爱绘画,父母的宽容教育使他拥有了自己的创作空间。但初中时代,他还是经常逃学,去野外进行创作。那时候,他创作出极具代表性的卡通作品。现在,他仍不改初衷,继续少年时的风格,用独具特色的大眼娃娃影响着无数的青年人。他把自己对青春的感悟倾注到作品中,那些大眼娃娃的眼神中无不透露着叛逆和搞怪。他用青春成就了极具个性的辉煌与成功,当曰不朽。
  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青春。在每个人的心中,青春都是一个美丽的梦。这是一个勇敢、奋斗的时期。这是一道任何事物都无法取代的风景。青春很美,美到不朽,美到让人神往。
  [点评]此文的三例,分别“点击”三个分论点:叛逆而求索的青春不朽;智慧激发智慧的青春不朽;审美有创新的青春不朽。请注意:这里说的“点击”,必须点到事理的“穴位”上,必须“四两拨千斤”,必须由“例”自然生成。这位考生,机智地做到了这几点,所以他从面广量大的罗列相似事例的作文中胜出。令人眼睛一亮的,是第二例:林徽因。当年作文试卷中的“林徽因”太多了,但至今尚未发现如此解读林先生之不朽的议论文!只有天才才能赏识天才,只有智慧才能燃烧智慧,只有青春才能滋养青春,林徽因无疑是这方面的卓越代表,她的青春浆汁默默地流动在根须和叶脉中,最终挺起了两株大树,她当然不朽。
  三、将新鲜的素材用到文中去
  在议论文中使用新鲜素材的好处有N种,最基本的两点是:①这表明你是一个关注生活的考生;②阅卷老师更喜欢看到发生在当下的人物故事,那些看过千百次的历史人物已经不能提起他丝毫的阅读兴趣了。2015年4月7日,刘翔在微博上正式宣布退役,他说:“再见了,我的跑道,我的栏。”刘翔在博文中说到:
  从今天起,我将结束我的职业运动生涯,正式退役。这是我自己反复深思熟虑,最终做出的决定。虽然不舍,虽然痛苦,但我别无选择。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我跟腱断裂之后进行了跟腱重建手术,过去的2年多时间里,我始终坚持艰难的康复训练,梦想着能重新出发。虽然我的心中仍有热血,但我的脚却一次次对我说不,它无法再承受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我恨我的脚,我太爱我的跑道,我的栏,如果没有脚伤,我……可惜这个世界没有如果,伤病是我自己造成的,我只能默默接受。
  ……
  现在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我决定不再挣扎于过去,既然选择了离开,就要坚强面对。我有很多不舍,但我会快乐向前,我有遗憾与无奈,但也心存感激。此时此刻我要感谢最亲爱的家人,是你们给了我最温暖的怀抱。
  ……
  退役后,我将去完成剩余的学业进一步充实自己,做一些对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和提升国人健康体质有利的事,力所能及地推动和促进中国田径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因为体育是我的梦想,哪怕经历再多的曲折,我一生已无法离开。
  ……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梦想,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谁都会遇到挫折,但是不要放弃,只要勇敢去做。从来就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唯有不懈的努力!我将带着运动生涯中所学习到的宝贵经验去再次飞翔!
  在2015年,这算是一件重大的热点新闻事件了,能将之敏锐捕捉并运用到作文中去的考生当算是机灵、聪明的同学。这个素材怎么用?关键在于多维解读,指向多个话题。比如角度一:刘翔退役,刘翔精神不能退役;角度二:生活处处是竞技场,吾辈当奋发向上;角度三:顺应自然规律,勿强人所难;角度四:笑看江湖风云,勿以成败论英雄。像这样的热点素材,同学们在考前务必要准备十个八个,这肯定能保你的作文新鲜丰富。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中学]
其他文献
2017年12月14日,诗人余光中在高雄医院过世,终年90岁。噩耗传来,中国诗坛一片唏嘘,叹惜诗歌天空一颗巨星的陨落。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写作的“四度空间”。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栖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对一位诗人最好的怀念就是读他的诗,在大江南北像冬雾一样弥漫的《乡愁》里,笔者在
期刊
九 月  海子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 高悬草原 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芸芸众生的眼里草原有什么?  蓝天,白云,鲜花,起伏着绿色的草海,小船一样漂泊的帐篷,马匹,羊群,红脸膛的女人,
期刊
余光中(1928—2017),男,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LOWA)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198
期刊
众说周知,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他的诗句清新,韵律和谐,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徐志摩,品读徐志摩。  拜谒徐志摩墓  桂郁良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我喜欢徐志摩
期刊
一篇作文的成败主要取决于构思的成败。构思的过程实际上是作者斟酌思路的过程。开始构思时“神思方运,万涂竟萌”(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作者思想如脱缰奔马,离笼飞鸟,灵感缤纷,思路繁芜。构思明确后“驱万涂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刘勰《文心雕龙·附会》),文章如水之就下,思归一线,方向笃定,用志不分。散文评论家王冰说:“文章要写的不是一个内容的全部,而是这个内容的一个部分,是整个要写的时间、事件,或者
期刊
回忆类作文命题意在让考生回忆美好过去,总结生活经验,收获成长感悟。但由于此类作文审题难度不大,考生误认为被回忆的人、事、物、景等皆可入文,结果选材“拥堵”,立意雷同,千篇一律,难见亮点。怎样走出这些误区呢?让我们先欣赏一篇考场佳作。  一次相逢一次暖  南通考生  那次浙江花溪旅游,我不仅欣赏到了青山秀水之美,而且与“他”相逢,感知到了一份透心的暖。(点题,“他”是谁?设置悬念。)  那天登山途中
期刊
一本《红楼》,我读了6年光阴。  没有一本书能比得上《红楼梦》的细密隽永,也没有一本书能在平静的叙述中流露着砭骨的寒意。就像,我曾在博物馆中看到一匹宋代的绵纹绢,素雅清新,花纹在光与影的交织中流畅旋转,层层清晰中泛着历史的厚重。不错,这就是读《红楼梦》的感觉。  读不透。从垂髫童稚到及笄之年,《红楼梦》依旧是《红楼梦》,只是那绵长甘饴的咀嚼令我越陷越深。它究竟是什么呢?批判?反封建?爱情?还是人性
期刊
站在历史的长河上,你看那牧童的手指,始终不渝地遥指着一个永恒的诗歌盛地——唐朝,那是歌舞升平的唐朝,是人才辈出的唐朝。  翻开历史的篇章,才子自古皆风流,似乎成了一条主线。而在众多才子中,我分明看到了与众不同的那颗星——元稹(字微之)。官至宰相,浮沉于宦海,惹來是非论千古,元稹其人其事,是一个永远新颖的话题。  没有爱的一生,就像没有盛夏的年月。而活在唐朝那个浪漫的国度,元稹更是将其体现得淋漓尽致
期刊
笔者研究近五年高考真题的命题思路,把所有的高考真题归纳为形象、语言、手法、情感四个方面的十大题,并总结出答题的基本规律与思路。具体解析如下:  题型1:人物分析题  [例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2013·辽宁卷)  [参考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
期刊
考场上大多数考生选择写议论文,“点面结合”阐述文章的观点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但一篇作文的字数又是有限的(一般800字),如何在有限的篇幅中彰显“点面结合”的论证力度呢?我们可以通过巧用句式来说理,从“点”上聚焦,在“面”上铺排。  2015年高考广东卷“感知自然需躬行”的满分作文就是一个典范:  感知自然需躬行  看着书本中神秘美丽的热带丛林,抬头却只见钢铁森林的冷漠荒凉;向往电视里一望无际的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