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财政金融学”作为经济管理类的通识性课程,常开设于经管类非财金专业的班级中,由于其独特的属性与地位,使得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着诸多困难。根据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在分析问题及探索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做好该课程的教学工作。
关键词:财政金融学;内容整合;课程设置
作者简介:伍士林(1963-),男,安徽无为人,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福泉(1973-),男,湖北黄岗人,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浙江?临安?3113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农林大学“财政与金融”精品课程支持的研究结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8-0098-02
一、“财政金融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财政金融学”课程属性
“财政金融学”是一门经济学方面的基础理论课程,由财政学和金融学两个部分构成,都是研究社会经济运行中资金运动的。财政学是研究以政府为中心的货币资金收支的,而金融学则是研究社会货币资金的相互融通的。这两部分既有联系又有着明显的区别,从联系上看,两者都涉及资金运动,但两者研究的范围则是根本不同的,一个是国家财政体系,一个是社会金融体系。因而,两者的联系是有限,而区别则是最主要的。大纲要求:通过“财政金融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要弄清有关财政、金融的范畴,系统地掌握财政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正确认识财政与金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财政与金融的基本业务,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等。可见“财政金融学”内容广泛,理论性强,且要求全面,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又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
2.“财政金融学”课程在高校中的设置状况
“财政金融学”作为经管类大学本科主干课程之一,广泛地开设于经管类的众多专业中,如会计、财务管理、企业管理、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旅游管理、电子商务等,且大多被列为经管类各专业的必修课程。此外,还有不少高校则将“财政金融学”列为通识性课程,开设为全校性选修课;在教学时数安排上,“财政金融学”课程教学时数一般为32学时到64学时不等,通常以48学时者为多,但总体教学时数偏少,浙江农林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情况就是如此。二本开设此课程的主要有会计、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等6个专业,三本则有会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5个专业开设,而二本及三本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则单独开设“财政学”与“金融学”。同时,“财政金融学”也是我校全校性选修课程之一。我校该课程教学时数一般为48学时,部分专业为32学时,全校性选修课也为32学时。
3.“财政金融学”课程的教与学情况
由于“财政金融学”课程偏向于理论课型,长期以来该课程的教学方式基本上采用以班级为单位,以教师课堂集中讲授为主,同时辅之一些其他手段,如课堂提问、课堂讨论、作业等,而联系实际的课外调查、专题论文、实际操作等带实践性的教学方式采用得比较少。现今教学条件改善,教师可利用的手段也较以往多,如大多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来上课,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仍是主流模式;再从学生学习方面看,目前学生的学习还是以课堂听课、做笔记或打印PPT课件、做作业等方式为主,大多以完成课程任务获得学分为限,缺乏学习主动性,被动学习比较多。
二、“财政金融学”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财政金融学”是重要的基础课程,但并非是专业课,且每个专业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有着诸多的问题:
1.教学内容问题
在“财政金融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遇到的且较为犯难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学内容问题,具体说来主要有:
(1)课程内容取舍或称教学内容广度问题。如果财政学与金融学分开上,都有不少内容,“财政学”一般有十二章左右的内容,“金融学”有十五章左右内容,多者达二十章内容,而合并为一门课后,课程教师就必须要考虑应安排多少教学内容问题。教学内容过多,则显得十分庞杂,而教学内容过少则又不能反映课程的主旨。
(2)教学内容的深度问题。这和教学内容广度紧密相关的又一个重要问题。本科教学不同与专科,教学内容应有一定的深度,但在有限教学时数的限制下,若教学内容安排较深,则会影响教学内容的广度。
(3)“财政金融学”与其他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复问题。在本科教学过程中,涉及财政、金融的其他课程很多,这样难免会存在不同课程间教学内容交叉、重复现象,如财政部分的税收与税制与“中国税制”课程有交叉;又如金融部分的涉外金融与“国际金融”课程部分内容有交叉等,外如“财政金融学”和“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投资学”、“保险学”等都存在有此类问题。
(4)教学内容的更新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财政与金融的社会实践在不断地改变,而教学内容有很多地方比较陈旧,甚至与现实脱节,难以紧跟时代的发展。
2.教学形式问题
从目前“财政金融学”课程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其教学模式以传统模式为主,而诸如启发式、讨论式、研究性教学和互动教学等教学方式采用得比较少,究其原因有:
(1)课程教学时数不足。由于“财政金融学”课程的特殊性,它在整个教学计划安排中不可能有较多的课时,这样就存在一个教学时数有限问题,致使多种教学手段难以开展。
(2)课程内容多、理论性强,使得除讲授外难以采用其他教学方式。实践中,课程教师常常会陷入如果运用其他多种教学方式,则难以完成教学内容,若要完成教学内容,则只能以讲授为主的两难境地。
(3)班级大,学生多。“财政金融学”课程一般都是合班上课,少则两个班,多则达四个班,人数常超100人,客观上也给多种教学模式的采用带来一定的困难。
3.实务技能培养问题
从本科教学目的看,学以致用是一条重要原则,就是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且财政金融学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然而,由于受“财政金融学”课程性质以及学时等所限,使得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性教学难以开展,纯粹从书本到书本的理论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4.教材问题
现在的《财政金融学》教材不尽人意:其一是可供选择的《财政金融学》教材相对较少。《财政学》、《金融学》分开的教材应该算是比较多的,各自都不下几十种,而合在一起的《财政金融学》教材却比较少,除人大版的《财政金融学教程》等少数版本外,可供选择的教材总体偏少。其二是教材内容陈旧,不能适应现今教学需要,比如,有些教材观点已经过时,有的则是数据太老旧。其三是教材中章节详略不一。有些教材编排过于简单,不仅章节少,而且每章节阐述得也很简略,内容不够广、不够深,不太适合本科教学需要,有的则是部分章节很详细,部分章节又很简单,章节内容不均衡。其四是部分教材章节安排不尽合理,例如不少《财政金融学》教材的金融部分没有《金融概述》这一章,从而给金融部分的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还有一些教材则为了彰显差异,有意编排一些和主要内容相去较远的内容等。
三、优化“财政金融学”课程教学的若干设想
“财政金融学”课程属性决定了其在本科教学中的地位及安排,这种状况在短期内很难得到改观,因此,如何在既定的教学安排下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水平则显得尤为重要,建议如下:
1.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协调
教学内容是整个课堂教学关键所在,所以,要搞好“财政金融学”课程教学工作,首先需重视对教学内容的统筹安排:其一是要紧紧围绕课程性质及其在本科教学中的地位,并结合专业需要来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注重基础性、系统性和实用性,重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既要做到知识全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要防止漫无边际,太深奥或太浅显。其二是在教学内容选择中,要注意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尽量避免教学内容的雷同与重复,要强调不同课程间的统筹,相互兼顾。其三是课程的教学内容要适时更新,其观点、理论以及各种数据等都要与时俱进,努力把最新的知识融入到教学中来。
2.加强教学方式的改革
在做好教学内容统筹协调的同时,还要对“财政金融学”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尤其是在课程教学时数有限的情况下则显得更为重要:其一要打破以往那种上课教师讲,课后留作业的教学模式,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课堂讨论、课外活动小组、专题讲座、学术报告、自学、论文写作等,变单一教学手段为多种教学手段并用。其二要加强课程的生动性,多用比较教学,案例教学等,同时,教师要多用声像、动画、图示等教学,把多媒体教学落到实处。其三是教学过程中要避免教师一讲到底,要加强互动性,如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等。其四要注重实践教学,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有些高校常用一种仿真教学方式。仿真教学也称为模拟教学,就是用计算机来模拟真实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或者让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进行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仿真教学能够极好地弥补客观条件的不足,为学生提供近似真实的训练环境,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仿真教学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的新方法,“财政金融学”课程很多方面都可以进行仿真教学。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现在,“财政金融学”教学的各类资源很多,比如网络资源、社会资源等。网络资源方面,除可以利用各类高校、教育部的网络课堂、精品课程等外,还可以利用各种校外网络资源,如财政方面有国家财政部网站,内有很多财经问题、各种数据、各地财经实际情况分析等;金融方面有中国人民银行网、世界银行网等。此外,搜狐财经、新浪证券、腾迅财经等还有实时股市行情分析,都很直观,上下课时皆可供教学之用。社会资源方面,现时大街小巷,与财政、金融有关的机构、场所也很多,如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财税机关、典当机构等,都可让学生课余时间去感知,以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可部分克服教学时数不足及实践教学不足等问题。
4.搞好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工作的载体,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参考资料,也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重要因素。有鉴于目前《财政金融学》教材不是很理想情况,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组织得力人员编撰一本内容合理、体系完整、比较适合本科教学的教材。
参考文献:
[1]彭宜新,邹珊刚.从研究到创业——大学职能的演变[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4):44-48.
[2]胡亚敏.以生为本 探索体验式教学的本科人才培养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1,(18):38-39.
[3]李立国.大学新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实证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22-126.
[4]何慧爽.跨学科专业课的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
2011,(34):105-106.
(责任编辑:宋秀丽)
关键词:财政金融学;内容整合;课程设置
作者简介:伍士林(1963-),男,安徽无为人,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福泉(1973-),男,湖北黄岗人,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浙江?临安?3113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农林大学“财政与金融”精品课程支持的研究结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8-0098-02
一、“财政金融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财政金融学”课程属性
“财政金融学”是一门经济学方面的基础理论课程,由财政学和金融学两个部分构成,都是研究社会经济运行中资金运动的。财政学是研究以政府为中心的货币资金收支的,而金融学则是研究社会货币资金的相互融通的。这两部分既有联系又有着明显的区别,从联系上看,两者都涉及资金运动,但两者研究的范围则是根本不同的,一个是国家财政体系,一个是社会金融体系。因而,两者的联系是有限,而区别则是最主要的。大纲要求:通过“财政金融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要弄清有关财政、金融的范畴,系统地掌握财政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正确认识财政与金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财政与金融的基本业务,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等。可见“财政金融学”内容广泛,理论性强,且要求全面,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又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
2.“财政金融学”课程在高校中的设置状况
“财政金融学”作为经管类大学本科主干课程之一,广泛地开设于经管类的众多专业中,如会计、财务管理、企业管理、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旅游管理、电子商务等,且大多被列为经管类各专业的必修课程。此外,还有不少高校则将“财政金融学”列为通识性课程,开设为全校性选修课;在教学时数安排上,“财政金融学”课程教学时数一般为32学时到64学时不等,通常以48学时者为多,但总体教学时数偏少,浙江农林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情况就是如此。二本开设此课程的主要有会计、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等6个专业,三本则有会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5个专业开设,而二本及三本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则单独开设“财政学”与“金融学”。同时,“财政金融学”也是我校全校性选修课程之一。我校该课程教学时数一般为48学时,部分专业为32学时,全校性选修课也为32学时。
3.“财政金融学”课程的教与学情况
由于“财政金融学”课程偏向于理论课型,长期以来该课程的教学方式基本上采用以班级为单位,以教师课堂集中讲授为主,同时辅之一些其他手段,如课堂提问、课堂讨论、作业等,而联系实际的课外调查、专题论文、实际操作等带实践性的教学方式采用得比较少。现今教学条件改善,教师可利用的手段也较以往多,如大多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来上课,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仍是主流模式;再从学生学习方面看,目前学生的学习还是以课堂听课、做笔记或打印PPT课件、做作业等方式为主,大多以完成课程任务获得学分为限,缺乏学习主动性,被动学习比较多。
二、“财政金融学”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财政金融学”是重要的基础课程,但并非是专业课,且每个专业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有着诸多的问题:
1.教学内容问题
在“财政金融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遇到的且较为犯难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学内容问题,具体说来主要有:
(1)课程内容取舍或称教学内容广度问题。如果财政学与金融学分开上,都有不少内容,“财政学”一般有十二章左右的内容,“金融学”有十五章左右内容,多者达二十章内容,而合并为一门课后,课程教师就必须要考虑应安排多少教学内容问题。教学内容过多,则显得十分庞杂,而教学内容过少则又不能反映课程的主旨。
(2)教学内容的深度问题。这和教学内容广度紧密相关的又一个重要问题。本科教学不同与专科,教学内容应有一定的深度,但在有限教学时数的限制下,若教学内容安排较深,则会影响教学内容的广度。
(3)“财政金融学”与其他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复问题。在本科教学过程中,涉及财政、金融的其他课程很多,这样难免会存在不同课程间教学内容交叉、重复现象,如财政部分的税收与税制与“中国税制”课程有交叉;又如金融部分的涉外金融与“国际金融”课程部分内容有交叉等,外如“财政金融学”和“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投资学”、“保险学”等都存在有此类问题。
(4)教学内容的更新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财政与金融的社会实践在不断地改变,而教学内容有很多地方比较陈旧,甚至与现实脱节,难以紧跟时代的发展。
2.教学形式问题
从目前“财政金融学”课程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其教学模式以传统模式为主,而诸如启发式、讨论式、研究性教学和互动教学等教学方式采用得比较少,究其原因有:
(1)课程教学时数不足。由于“财政金融学”课程的特殊性,它在整个教学计划安排中不可能有较多的课时,这样就存在一个教学时数有限问题,致使多种教学手段难以开展。
(2)课程内容多、理论性强,使得除讲授外难以采用其他教学方式。实践中,课程教师常常会陷入如果运用其他多种教学方式,则难以完成教学内容,若要完成教学内容,则只能以讲授为主的两难境地。
(3)班级大,学生多。“财政金融学”课程一般都是合班上课,少则两个班,多则达四个班,人数常超100人,客观上也给多种教学模式的采用带来一定的困难。
3.实务技能培养问题
从本科教学目的看,学以致用是一条重要原则,就是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且财政金融学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然而,由于受“财政金融学”课程性质以及学时等所限,使得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性教学难以开展,纯粹从书本到书本的理论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4.教材问题
现在的《财政金融学》教材不尽人意:其一是可供选择的《财政金融学》教材相对较少。《财政学》、《金融学》分开的教材应该算是比较多的,各自都不下几十种,而合在一起的《财政金融学》教材却比较少,除人大版的《财政金融学教程》等少数版本外,可供选择的教材总体偏少。其二是教材内容陈旧,不能适应现今教学需要,比如,有些教材观点已经过时,有的则是数据太老旧。其三是教材中章节详略不一。有些教材编排过于简单,不仅章节少,而且每章节阐述得也很简略,内容不够广、不够深,不太适合本科教学需要,有的则是部分章节很详细,部分章节又很简单,章节内容不均衡。其四是部分教材章节安排不尽合理,例如不少《财政金融学》教材的金融部分没有《金融概述》这一章,从而给金融部分的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还有一些教材则为了彰显差异,有意编排一些和主要内容相去较远的内容等。
三、优化“财政金融学”课程教学的若干设想
“财政金融学”课程属性决定了其在本科教学中的地位及安排,这种状况在短期内很难得到改观,因此,如何在既定的教学安排下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水平则显得尤为重要,建议如下:
1.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协调
教学内容是整个课堂教学关键所在,所以,要搞好“财政金融学”课程教学工作,首先需重视对教学内容的统筹安排:其一是要紧紧围绕课程性质及其在本科教学中的地位,并结合专业需要来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注重基础性、系统性和实用性,重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既要做到知识全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要防止漫无边际,太深奥或太浅显。其二是在教学内容选择中,要注意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尽量避免教学内容的雷同与重复,要强调不同课程间的统筹,相互兼顾。其三是课程的教学内容要适时更新,其观点、理论以及各种数据等都要与时俱进,努力把最新的知识融入到教学中来。
2.加强教学方式的改革
在做好教学内容统筹协调的同时,还要对“财政金融学”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尤其是在课程教学时数有限的情况下则显得更为重要:其一要打破以往那种上课教师讲,课后留作业的教学模式,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课堂讨论、课外活动小组、专题讲座、学术报告、自学、论文写作等,变单一教学手段为多种教学手段并用。其二要加强课程的生动性,多用比较教学,案例教学等,同时,教师要多用声像、动画、图示等教学,把多媒体教学落到实处。其三是教学过程中要避免教师一讲到底,要加强互动性,如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等。其四要注重实践教学,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有些高校常用一种仿真教学方式。仿真教学也称为模拟教学,就是用计算机来模拟真实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或者让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进行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仿真教学能够极好地弥补客观条件的不足,为学生提供近似真实的训练环境,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仿真教学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的新方法,“财政金融学”课程很多方面都可以进行仿真教学。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现在,“财政金融学”教学的各类资源很多,比如网络资源、社会资源等。网络资源方面,除可以利用各类高校、教育部的网络课堂、精品课程等外,还可以利用各种校外网络资源,如财政方面有国家财政部网站,内有很多财经问题、各种数据、各地财经实际情况分析等;金融方面有中国人民银行网、世界银行网等。此外,搜狐财经、新浪证券、腾迅财经等还有实时股市行情分析,都很直观,上下课时皆可供教学之用。社会资源方面,现时大街小巷,与财政、金融有关的机构、场所也很多,如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财税机关、典当机构等,都可让学生课余时间去感知,以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可部分克服教学时数不足及实践教学不足等问题。
4.搞好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工作的载体,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参考资料,也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重要因素。有鉴于目前《财政金融学》教材不是很理想情况,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组织得力人员编撰一本内容合理、体系完整、比较适合本科教学的教材。
参考文献:
[1]彭宜新,邹珊刚.从研究到创业——大学职能的演变[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4):44-48.
[2]胡亚敏.以生为本 探索体验式教学的本科人才培养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1,(18):38-39.
[3]李立国.大学新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实证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22-126.
[4]何慧爽.跨学科专业课的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
2011,(34):105-106.
(责任编辑:宋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