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批评的二次辩证起源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hj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凡是对于批评的假设与理论,一直可谓是不独立的存在个体。无论是文艺理论,美学的构成梳理,还是女性历史解放,均与批评失去不了联系。但是,批评这一术语往往被用作学术研究,创新的理论工具,真正对于批评自身起源特征以及发展规律的研究可谓是寥寥无几,故现以《论批评的二次辩证起源》作为契机,阐发笔者自身对于批评的哲学起源与思辨关系的学术观点,并对批评使用的方法与原则进行规范化的处理,以缓解当代人不懂何为批评,却滥加批评;不敢加以批评,却有其意在心;敢于加以批评,却又不讲求方法的现状。而至于二次,则为笔者重新赋予批评的哲学内涵,以批评为核心构造理论之体系,最终促进学科交融互通,以达到革新学科结构内容之目的。
  关键词:批评;起源;哲学性质;批评的哲学范畴;系统化反思
  一.批评的哲学概念与自然起源
  凡是带有人类特性的,具有思维导向的以及思考对象的思维或行为过程,我们可称之为批评。
  人的起源伴随着意识与思维,故批评的起源则伴随着人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批评就是人类所特有的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的产物。
  当然,批评并不是从旧石器时代就已经有的,因为那时的人类还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无法分辨客观事物与本我的差别,我们可以称这种现象为“物我不分”的泛化思想。故那时的人们所能做的,只是发散式的,无目的的,无组织的,无对象的思考,图腾的起源便是物我一体的产物。近代的斯宾诺莎的泛神论更是将这种思想升华,从而成为唯物主义的重要支持。
  如上文所说,批评是有对象的,而对于自然的思考,我们可以称之为自然批评,这一类批评产生的时间可谓很早,所以若要对批评产生的时间做一个具体的估量,那么,我认为批评的最早起源则是起源于古希腊,因为古希腊的哲人们最早进行了对自然的思考;而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内在逻辑进行系统化,理论化地思考与评价,我们则可称之为社会批评,这一类的批评前提是社会的生产矛盾发生了问题,故这一类的批评最早可追溯到中国的早期儒家和同时期的智者学派,因为他们的思想主张大体与社会政治有关系,用冯友兰先生的话来说,就是符合“道德价值”的入世哲学;而对于文学艺术作品,进行有系统地,有条理地批评,从而促进文艺创作的批评,我们则可称之为文化批评,这一批评在批评系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从广义上来说,文化批评的思想在公元前就已经产生了,诸子之间坐而论道,就是文化批评活动的早期雏形,同时期的苏格拉底也可谓如此。
  二.三大批评之分类与批评的批评
  那么,我们大致就可以认为,批评分为自然,社会,文化的三大批评,其中,自然批评是后二者的前提和基础,而后二者才真正体现了批评的实践精神与实用性。从范围上来说,批评是广义上的批判,批判是细化的批评,不能说批判就是批评,批评是一种天赋人的行为,是人的自然权利,而批判则是阶级哲学分化的产物,具有精英性质。
  而同理,对于批评的批评的概念,我们也可以用上述思路来讨论。批评的批评最早是作为文艺学概念产生的,而对于批评的批评进行哲学理解,我们可以参考冯友兰先生的“思想思想”理论,思想思想的思想其实就是思想的能力,这二者没有任何区别。同理,批评的批评与批评一样,都是批评的一种形式,可能是对象不同,但二者的方法论大体上是一样的。所以,既然批评有哲学属性,那么批评的批评也是具有哲学属性的,所以对于批评自身进行批评,也是一种哲学思维和学术研究方法,可以说是对于批评学研究的方法。
  三.哲学与批评的比较观
  從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批评的产生总是伴随着哲学。那么,批评与哲学是不是一回事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具体区别如下:
  ①哲学有系统性和组织性,而批评则是人主观性迸发的产物,缺少组织性。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说:“哲学是人对自身的一种系统化的反思”,马克思也曾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由此可见,哲学是思想家们的有体系的思想组织,而批评更多的是由主观性的松散的思想意识,但我们不能说思想意识与批评平级,从思维精度来说就是意识<批评<哲学,思想意识的最高形态是哲学,那么批评的最高形态则是批判性哲学。
  ②哲学相比于批评,更具有广泛性。人可以不是宗教的,但他一定是哲学的;人可以没有批评思维,但他一定有天生的哲学思维。可以这么说,哲学思维是人的潜意识,即无意识形态,这种无意识思维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人的理性思考不是自身的理性克服,而是深层次心理的某种“神秘物质”在发挥作用。这是一种基因遗传信息的传递,换句话说,哲学是基因性的,是人类所固有的。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说,一个时代必然有一个时代的大量的哲学家,但未必会有大量的批评家,因为具有批评意识比具有哲学思考意识要困难的多。这也是古代社会的人们难以从封建束缚中解脱,难以产生批评意识的主要原因。
  ③批评有一定的条件制约性,而且它的触发条件比哲学更难。尽管批评是天赋人的自然权利,但真正敢于批评事物,敢于批评世界的人,毕竟要占少数。这是因为我们的社会状态是复杂多变的,复杂的事物难以产生坚定牢固的主义与思想,毕竟它不具有反社会性。
  批评与哲学不尽相同,但二者都是人类所独有的精神财富。批评同哲学一样,具有改造社会的作用。如自我批评,曾子言:“吾日三省吾身”,即为此。且我党也是在不断地批评与自我批评中进步成熟的,社会形态也是在矛盾体中不断进行批评进化的。批评,真可谓人类之福祉。
  结语:
  对于批评的应用,一定要蕴含思考与理性,不要任性地,主观地去进行批评,因为批评的对象以及作用后果是我们应当考虑进去的事情。故批评要适度,更要多层次,多方面。最终达到多元互利的目的。
  人在批评中诞生,在批评中成长,也在批评中死亡。
  参考文献:
  [1]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5-17.
  [2]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研究》{M}.新世界出版社.2010.1(2011.6重印);10-24.
  [3]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国家的起源》{M}.人民出版社.2018.6;110-145.
其他文献
摘要:新时期,企业专注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業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关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员工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企业在不断发展变化,职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在不断调整,新情况、新问题都会随时发生,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应尽可能的将矛盾缩小,进而化解矛盾,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从而与时代的发展步伐相一致,更好的突出企业
期刊
摘要:近年来,“初心”思想被反复提到。实质上,“初心”是使命型政党的长远规划立足点。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同样作为使命型政党,却在改革历程中走向了截然不同的方向,这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政党对建党“初心”的态度是坚持还是违背。苏联共产党违背了列宁建党思想的“初心”,放弃了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并严重脱离群众,最终导致了苏联亡党亡国。研究苏联共产党对其建党“初心”的违背,是基于列宁建党学说理论,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会计师事务所的重要性與地位在不断显现,在我国经济运行上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下,我国区域经济有着新的变化环境,这些变化对地方会计师事务所又有着新的要求。本文选择黔东南州Z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研究对象,结合SWOT分析方法对当地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有利于当地会计师事务所结合自身优劣势及外部机会威胁对未来发展进行优化。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黔东南;发展;现状  贵
期刊
摘要:说到垦荒精神,19世纪50年代末,为响应团中央"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一句朴素的口号,先后5批来自浙江各地的467名青年垦荒队员,踏上了开往大陈岛的一艘小船。在踏上这片大海孕育出的土地之后,他们稳住心神,克服来自多方面的困难,与令人肃然起敬的驻岛部队一起,携手将曾经是杂草从生的荒地建设成了如今的“东海明珠”,在坚持不懈、砥砺奋进中铸就了十六个字的大陈岛垦荒精神——“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
期刊
摘要: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哲学中标志性的成果,起着重要作用。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共产党宣言》,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构建经历了较长时间。本文对马克思构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以其逻辑发展为线索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正确的理解。  关键词: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实践  历史唯物主义的提出是马克思两大杰出贡献之一,此理论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逻辑发展过程。我们通过其不同阶段的经典
期刊
摘要:伴随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技术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社会其他领域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将通过对物联网特点以及信息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应用两部分内容的论述,对物联网应用与信息通信技术展开全面研究,旨在强化物联网应用效果,保证信息通信技术运用水平。  关键词:信息;通信技术;物联网;应用  一、物联网的概念与特点  1.1物联网的概
期刊
摘要:不论在什么时候思想政治工作也是重要的内容,在一个企业中只有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让企业的员工能够在工作的时候始终保持着积极的状态。在当前的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林业企业只有对员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够始终保持企业的活力,让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本文为了提高林业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林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中国和日本传统屋顶形態的差异方面展开研究,进一步分析了形式、形态特征、色彩方面的不同。  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日本传统建筑;屋顶;异同  0.屋顶设计的概况  中国和日本古代建筑均具有优秀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文化积淀,既有丰厚的传统财富又有沉重的传统包袱,相关研究已经着手面对中国和日本厚重的文化遗产来研究中国和日本的屋顶内容。不同形制、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建筑,在屋顶的表现形式及具体
期刊
摘要:所谓社会动员就是国家、政党或社会组织等一定的动员主体为实现既定目标,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引导、组织和动员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的过程。社会动员的模式因动员主体的不同而分为传统型社会动员模式和现代型社会动员模式,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广泛的参与性、过程的反复性和一定的秩序性。理解并明晰社会动员的概念及其要素对于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动员机制,从而进一步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具有重
期刊
摘要:禅学起源于印度,繁盛于中国,是源远流长之文化体系,禅学在中国的发展,始终与中国社会和中华文化紧密相融,中国化的步伐一直在行进,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的创新也在不断发生。禅宗作为一种思想资源,已经不再仅仅是中国的,也不再仅仅是东亚的,而有可能是全世界的。所以,对居住空间环境的关注相对落后,从而导致我们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风格特点的我国而言,对禅宗美学进行研究,挖掘其对居住空间设计的启示就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