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2008年浙江省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选材与命题特点,从命题的角度分析了答案项与干扰项的关系,并结合实例探讨了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关键词】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命题特点解题技巧
一、阅读理解题的选材与命题特点
2008年的浙江省高考英语试卷保持了“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立足语篇”的基本命题思路。在阅读理解方面主要考查考生理解主旨要义,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根据短文判断和推理,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以及理解作者的意图与态度等方面的能力。
1.对语篇领悟能力的检测仍是2008年高考的重点和基本点
2008年浙江省高考英语试卷阅读理解部分涉及较低能力要求的事实性和细节性考题有16题,但词义猜测、推理判断和主旨概括等深层次试题也有9题,占很大比重。
2.选材更趋现代化和生活化,突出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特点
今年浙江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的阅读量为2680单词(含题干和选项),阅读速度要求在70wpm 左右。由于难度系数适当降低、生词少,考生普遍认为试题不难,但注重考查考生获取、分辨、整合、加工和表述信息的能力。就体裁而言,阅读材料所选择的文段涉及叙述体A篇,论说体C篇、D篇、E篇,应用体B篇和第二节多种文体。选材风格保持了连续性,既注重题材的多样化、现代化和生活化,又较为综合地反映了文化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贴近生活、贴近时代,阅读材料更趋原汁原味,基本保留了其原有的语言风格,体现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一重要理念。文章的展开不再是平铺直叙,而是兼有倒叙、插叙等多种方式;一词多义、熟词多义、多种时态混用、结构复杂的长句、省略句以及插入语等语言现象比较常见。阅读材料的文化含量加大,文章的行文风格更具英语语言的特点,文章的遣词造句也更加地道。
二、阅读理解题答案与干扰项关系的分析
1.张冠李戴
命题者把文章作者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混淆起来,题干问的是作者的观点,选项中出现的却是他人的观点。如第42题:Adrian’s parents decided to send him to a regular school because______.答案D(he couldn’t be taken good care of in the regular school)是特殊学校校长的看法,而题干问的是Adrian的父母亲决定送他去一个常规学校的原因是什么,正确的选项是A(they wanted him to live a normal life)。
2.偷梁换柱
干扰项用了与原文相似的句型结构和大部分相似的词汇,却在不易引人注意的地方换了几个词汇,造成句意的改变。以第56题为例:From the writer’s experience, we conclude that______.此题乍看上去应选B(he is the only person who hates jogging)殊不知选项中增加了only,使意思绝对化。正确的选项是A(not everyone enjoys jogging)。
3.无中生有
干扰项往往是生活的基本常识和普遍接受的看法,但在原文中并无相关的信息支持点,这种选项的设置往往与问题的设问毫不相干。以第50题为例:题干问的是What might be a reason for the hard transfer from middle school to high school?干扰项C(Adolescents sleep better than they did at childhood.)就是这种情况。正确的答案是D(Adolescents need more sleep than they used to.)。
4.以偏概全
考生在做猜测文章中心思想、给文章添加标题或判断推理题时,往往会犯以偏概全的错误。产生这类错误的原因是考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或考虑不周,以局部代整体。其具体表现为合理关联和不合理关联、准确概括和不准确概括之间的错位。如第44题:Why is Adrian’s life described as an “Amazing Race”?干扰项A、B、D只是文章中的某个细节信息。考生如果不清楚细节信息与短文之间的关系,就容易犯概括不准确的错误。正确的选项是C(He reached his goals in spite of his disability.)。
三、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1.定位法与跳读法
定位法即根据题干和选项所提供的信息直接从原文找到相应的句子,然后进行比较和分析(尤其要注意一些同义转换),从而找到正确的答案。如第46题:Which of the following people would feel most uncomfortable without the news media? 原文中 feel cut off (被隔绝)与feel most uncomfortable为同义转换。跳读法即根据题干和选项所提供的信息跳读原文,并找到相关的句子或段落,然后进行分析和推理等,从而找到正确答案。第41、 45、 46、47、48、49、53、 59题都可以运用此法解答。
2.概括法与推理法
概括法指根据所读材料概括文章主题、要点、标题和中心思想等。对于主旨大意,我们如果不能确定的话,可以在脑海中以选项为标题构思一篇文章,如果与阅读材料相符合,那就是正确的选项,如51、60题。而推理法则指根据所读材料的字面意思,通过语篇的逻辑关系以及各个细节的信息和暗示,推敲作者的态度,理解文章的寓意,悟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此时切忌就事论事、以偏概全,也不能主观臆想、随意揣测,更不能以自己的观点代替作者的观点。如第52、56、58题。
3.排除法
如果在有些情况下从正面选择答案有困难,考生可以考虑选用排除法,即排除四个选项中的三个错误选项,那么剩下的选项为正确答案。排除法是解答阅读理解题的常用方法,考生可以遵循如下“三级思考”的方法排除干扰项:
(1)如果干扰项明显与文章相矛盾,即为“误”,可以直接排除。
(2)如果干扰项与文章内容不矛盾,但在文中没有依据,这种脱离原文的“虚”的选项也可以排除。
(3)有些干扰项似乎很有道理,文中也能找到相关的依据,但它并不能完全满足题目的要求,未能以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思维模式为出发点,未能充分体现严谨性和最大的合理性,这种虽没错但不是最佳答案的“偏”选项也可以排除。
只要考生经过“是否矛盾(误)→是否没有依据(虚)→是否以偏概全(偏)”的逐级思考过程来分析和甄别每一个选项,那么解题的正确率就会得以提高。正确的答案应该是与原文意义一致的选项,或是经过“三级思考”仍不能排除的选项。
4.常识法
常识法是考生利用已有的常识识别和判断的方法。以第50题为例:What might be a reason for the hard transfer from middle school to high school? A项是:Adolescents depend more on their parents.常识告诉我们,青少年具有叛逆性,因此A项是错误的观点。正确的选项是D(Adolescents need more sleep than they used to.)。
5.关键词法
第二节阅读理解要准确、快速解决,我们只需要在每位读者的来信中划出2—3个关键词,如第二小节。
四、几点建议
1.考生要处理好理解与速度的关系
答题时力求情绪平稳,不要一味追求速度而影响理解的准确性;不要拘泥于一词一句的理解;不要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反复读,影响阅读速度。比较好的阅读方法是边看边想边理解。遇到生词或看不懂的地方先做个记号,继续看下去,因为一些疑点往往会在下文中得到解决。关于阅读速度,难度较低、生词少的材料,阅读速度应为每分钟70个单词。一般来说,“超纲”而又影响阅读理解的单词都会用中文标出词义。只有保证了阅读的速度,才有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复读及答题的任务。
2.在训练方式上力求多样化
常见的阅读训练方式有:掠读、寻读、精读和泛读等。在掠读、寻读时要掌握查阅技巧。查阅时考生应迅速找到某一特定信息在短文中的位置,扩展到上文和下文,寻求正确答案。考生要学会用扫视的方法寻找信息。扫视时,眼睛要纵向而不是横向移动。运用扫视来扩大视觉范围能够帮助考生又快又准确地捕捉到想要查找的信息。
3.生词处理
考生在阅读时一定会碰上生词或记不清楚的词汇。遇到这种情况时,考生可以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具体方法如下:
(1)根据生词前后词汇的意思或整个句子的意思来猜测生词。
(2)根据语法知识和标点符号来猜测生词。
(3)根据已知细节来猜测生词。
(4)学会只猜测生词的大概意思,而不必追求其准确含义。
(5)运用构词法判断生词的词义,也是提高阅读速度的一种技巧。考生根据已知的词缀和词根就能猜测生词的含义。
4.利用信号词进行预测和推测
在阅读过程中,为了迅速又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含义,利用信号词预测非常重要。信号词可以揭示句子内在关系或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快速阅读时,它能帮助考生预测文章信息,提高阅读速度。
however, on the contrary, although引导与上文相反的论述,或者是作者不同的观点;similarly, equally, also, besides, furthermore, in other words, in addition, what’s more表示下文与前面所讲内容相同或相近,或者是补充说明;for example, for instance表示具体例证,说明上下文中的论点;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表示后面的句子是对上文的总结;actually, in fact, the point is, a study/survey found/showed/proved that表示后面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最想要表达和强调的内容或观点。
利用信号词进行预测时,考生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1)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可以帮助考生确定文章的主旨大意。
(2)出现代词I, we, my, our,转折词but, however, yet,情态动词must, should, ought to, 连词although, though等暗示后述内容与刚提到的内容相反,或暗示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号词,要放慢阅读速度,因为其附近的信息往往是命题和答题的主要线索或依据。
因此,不难看出,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着重检测考生对语篇的整体把握能力、根据所提供的语境进行语篇分析的能力以及综合利用有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我们教师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方向。
【关键词】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命题特点解题技巧
一、阅读理解题的选材与命题特点
2008年的浙江省高考英语试卷保持了“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立足语篇”的基本命题思路。在阅读理解方面主要考查考生理解主旨要义,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根据短文判断和推理,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以及理解作者的意图与态度等方面的能力。
1.对语篇领悟能力的检测仍是2008年高考的重点和基本点
2008年浙江省高考英语试卷阅读理解部分涉及较低能力要求的事实性和细节性考题有16题,但词义猜测、推理判断和主旨概括等深层次试题也有9题,占很大比重。
2.选材更趋现代化和生活化,突出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特点
今年浙江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的阅读量为2680单词(含题干和选项),阅读速度要求在70wpm 左右。由于难度系数适当降低、生词少,考生普遍认为试题不难,但注重考查考生获取、分辨、整合、加工和表述信息的能力。就体裁而言,阅读材料所选择的文段涉及叙述体A篇,论说体C篇、D篇、E篇,应用体B篇和第二节多种文体。选材风格保持了连续性,既注重题材的多样化、现代化和生活化,又较为综合地反映了文化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贴近生活、贴近时代,阅读材料更趋原汁原味,基本保留了其原有的语言风格,体现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一重要理念。文章的展开不再是平铺直叙,而是兼有倒叙、插叙等多种方式;一词多义、熟词多义、多种时态混用、结构复杂的长句、省略句以及插入语等语言现象比较常见。阅读材料的文化含量加大,文章的行文风格更具英语语言的特点,文章的遣词造句也更加地道。
二、阅读理解题答案与干扰项关系的分析
1.张冠李戴
命题者把文章作者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混淆起来,题干问的是作者的观点,选项中出现的却是他人的观点。如第42题:Adrian’s parents decided to send him to a regular school because______.答案D(he couldn’t be taken good care of in the regular school)是特殊学校校长的看法,而题干问的是Adrian的父母亲决定送他去一个常规学校的原因是什么,正确的选项是A(they wanted him to live a normal life)。
2.偷梁换柱
干扰项用了与原文相似的句型结构和大部分相似的词汇,却在不易引人注意的地方换了几个词汇,造成句意的改变。以第56题为例:From the writer’s experience, we conclude that______.此题乍看上去应选B(he is the only person who hates jogging)殊不知选项中增加了only,使意思绝对化。正确的选项是A(not everyone enjoys jogging)。
3.无中生有
干扰项往往是生活的基本常识和普遍接受的看法,但在原文中并无相关的信息支持点,这种选项的设置往往与问题的设问毫不相干。以第50题为例:题干问的是What might be a reason for the hard transfer from middle school to high school?干扰项C(Adolescents sleep better than they did at childhood.)就是这种情况。正确的答案是D(Adolescents need more sleep than they used to.)。
4.以偏概全
考生在做猜测文章中心思想、给文章添加标题或判断推理题时,往往会犯以偏概全的错误。产生这类错误的原因是考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或考虑不周,以局部代整体。其具体表现为合理关联和不合理关联、准确概括和不准确概括之间的错位。如第44题:Why is Adrian’s life described as an “Amazing Race”?干扰项A、B、D只是文章中的某个细节信息。考生如果不清楚细节信息与短文之间的关系,就容易犯概括不准确的错误。正确的选项是C(He reached his goals in spite of his disability.)。
三、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1.定位法与跳读法
定位法即根据题干和选项所提供的信息直接从原文找到相应的句子,然后进行比较和分析(尤其要注意一些同义转换),从而找到正确的答案。如第46题:Which of the following people would feel most uncomfortable without the news media? 原文中 feel cut off (被隔绝)与feel most uncomfortable为同义转换。跳读法即根据题干和选项所提供的信息跳读原文,并找到相关的句子或段落,然后进行分析和推理等,从而找到正确答案。第41、 45、 46、47、48、49、53、 59题都可以运用此法解答。
2.概括法与推理法
概括法指根据所读材料概括文章主题、要点、标题和中心思想等。对于主旨大意,我们如果不能确定的话,可以在脑海中以选项为标题构思一篇文章,如果与阅读材料相符合,那就是正确的选项,如51、60题。而推理法则指根据所读材料的字面意思,通过语篇的逻辑关系以及各个细节的信息和暗示,推敲作者的态度,理解文章的寓意,悟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此时切忌就事论事、以偏概全,也不能主观臆想、随意揣测,更不能以自己的观点代替作者的观点。如第52、56、58题。
3.排除法
如果在有些情况下从正面选择答案有困难,考生可以考虑选用排除法,即排除四个选项中的三个错误选项,那么剩下的选项为正确答案。排除法是解答阅读理解题的常用方法,考生可以遵循如下“三级思考”的方法排除干扰项:
(1)如果干扰项明显与文章相矛盾,即为“误”,可以直接排除。
(2)如果干扰项与文章内容不矛盾,但在文中没有依据,这种脱离原文的“虚”的选项也可以排除。
(3)有些干扰项似乎很有道理,文中也能找到相关的依据,但它并不能完全满足题目的要求,未能以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思维模式为出发点,未能充分体现严谨性和最大的合理性,这种虽没错但不是最佳答案的“偏”选项也可以排除。
只要考生经过“是否矛盾(误)→是否没有依据(虚)→是否以偏概全(偏)”的逐级思考过程来分析和甄别每一个选项,那么解题的正确率就会得以提高。正确的答案应该是与原文意义一致的选项,或是经过“三级思考”仍不能排除的选项。
4.常识法
常识法是考生利用已有的常识识别和判断的方法。以第50题为例:What might be a reason for the hard transfer from middle school to high school? A项是:Adolescents depend more on their parents.常识告诉我们,青少年具有叛逆性,因此A项是错误的观点。正确的选项是D(Adolescents need more sleep than they used to.)。
5.关键词法
第二节阅读理解要准确、快速解决,我们只需要在每位读者的来信中划出2—3个关键词,如第二小节。
四、几点建议
1.考生要处理好理解与速度的关系
答题时力求情绪平稳,不要一味追求速度而影响理解的准确性;不要拘泥于一词一句的理解;不要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反复读,影响阅读速度。比较好的阅读方法是边看边想边理解。遇到生词或看不懂的地方先做个记号,继续看下去,因为一些疑点往往会在下文中得到解决。关于阅读速度,难度较低、生词少的材料,阅读速度应为每分钟70个单词。一般来说,“超纲”而又影响阅读理解的单词都会用中文标出词义。只有保证了阅读的速度,才有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复读及答题的任务。
2.在训练方式上力求多样化
常见的阅读训练方式有:掠读、寻读、精读和泛读等。在掠读、寻读时要掌握查阅技巧。查阅时考生应迅速找到某一特定信息在短文中的位置,扩展到上文和下文,寻求正确答案。考生要学会用扫视的方法寻找信息。扫视时,眼睛要纵向而不是横向移动。运用扫视来扩大视觉范围能够帮助考生又快又准确地捕捉到想要查找的信息。
3.生词处理
考生在阅读时一定会碰上生词或记不清楚的词汇。遇到这种情况时,考生可以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具体方法如下:
(1)根据生词前后词汇的意思或整个句子的意思来猜测生词。
(2)根据语法知识和标点符号来猜测生词。
(3)根据已知细节来猜测生词。
(4)学会只猜测生词的大概意思,而不必追求其准确含义。
(5)运用构词法判断生词的词义,也是提高阅读速度的一种技巧。考生根据已知的词缀和词根就能猜测生词的含义。
4.利用信号词进行预测和推测
在阅读过程中,为了迅速又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含义,利用信号词预测非常重要。信号词可以揭示句子内在关系或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快速阅读时,它能帮助考生预测文章信息,提高阅读速度。
however, on the contrary, although引导与上文相反的论述,或者是作者不同的观点;similarly, equally, also, besides, furthermore, in other words, in addition, what’s more表示下文与前面所讲内容相同或相近,或者是补充说明;for example, for instance表示具体例证,说明上下文中的论点;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表示后面的句子是对上文的总结;actually, in fact, the point is, a study/survey found/showed/proved that表示后面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最想要表达和强调的内容或观点。
利用信号词进行预测时,考生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1)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可以帮助考生确定文章的主旨大意。
(2)出现代词I, we, my, our,转折词but, however, yet,情态动词must, should, ought to, 连词although, though等暗示后述内容与刚提到的内容相反,或暗示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号词,要放慢阅读速度,因为其附近的信息往往是命题和答题的主要线索或依据。
因此,不难看出,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着重检测考生对语篇的整体把握能力、根据所提供的语境进行语篇分析的能力以及综合利用有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我们教师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