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的出台,议题式教学的相关研究如火如茶,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有力地促进了我国高中政治课堂的发展。然而,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议题式教学的尝试是较少的。但是在作者看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开展议题式教学是有必要的。因此,作者借着本文来发表拙见,以期指正。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0-0097-02
所谓议题式教学,按我的理解,就是根据课本知识,选择适合的时政热点或身边的事例,制定议题,设置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仅仅是引导、点拨学生,而学生则发挥了主体作用,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关注社会、独立的思考能力、合作能力等。
一、在道德与法治课运用议题式教学的原因
一是必要性。初中道德与法治和高中思想政治,尽管课程命名不同,其实它们是一脉相承的。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运用议题式教学,能够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和高中思想政治的有效衔接,而不是二者的脱节。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普遍存在理论内容多,缺乏生动、形象的讲述。i男题式教学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愿意参与、乐于参与。
二是可行性。从现行的部编教材看,道德与法治每一框都遵循这样的模式,都是从学生自身经验出发,慢慢地上升到他人、社会的高度,这主要是引导学生不仅要关心自己的成长,更要关注他人、社会的变化与发展。这与议题式教学模式,是相契合的。从学生自身特点看,初中生更应该广泛接触社会时事,了解、讨论社会热点新闻以及国内外大事。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去接触、了解相关的信息。这些条件都为议题式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二、在道德与法治课运用议题式教学的实践探索
第一州晰嗦:/晌溉址册《我与让刽,议题是我的一天。
情景材料:清晨被闹钟叫醒→迅速穿衣洗漱→在早餐店吃早餐→骑自行车上学→在学校和同学一起学习、参加社团活动→放学路上去商店买了新学期需要的钢笔→吃饭时看了新闻联播→做作业→睡觉。问题设置如下:1.上述材料向我们反映了什么现象?2.以我为中心,画一张关系图,这说明了什么?3.为什么我有不同的身份?关于问题1的讨论,学生可以得出我们每天生活在不同的社会场景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还会形成各种社会关系。关于问题2的讨论,学生发现每个人都是社會的一员,我与其他人结成了一张大网。关于问题3的讨论,学生认识到由于自己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所以有不同的身份,因此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二个探索:八年级上册《在社会中成长》,议题是狼孩的一生。
情景材料:1920年,在印度的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它们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后来人们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女孩。其中大的年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它们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的引颈长嚎。卡玛拉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强地学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有16岁左右,但其智力只相当于3、4岁的孩子。问题设置如下:1、.狼孩是人吗?为什么?2.狼孩怎样才能像人一样生活?关于问题1的讨论,学生能感受到人离不开社会,人必须在社会中生存、发展。因为只有通过父母的抚养、教师的教海和社会的关爱等,人才会获得知识、能力。此外,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获得与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有关的一切事物。关于问题2的讨论,学生明白了,人不能像狼孩一样,远离社会,而应该是亲近社会,去关注、了解、服务社会。
三、在道德与法治课运用议题式教学的探索反思
通过这两节课的实践,我收获很大。《我与社会》这节课,情景材料使用了学生最熟悉的日常生活经历,课堂氛围很好,学生积极性高,每个同学都能娓娓道来。课后测试的结果也证明了学生真正地理解了课本的知识。《在社会中成长》这节课,清景材料使用的是学生不太熟悉但感兴趣的话题,学生讨论的热情很高,尽管不能很快得出结论,但是能够引发他们去思考,说明距离目标不远了。通过学生课堂的表现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议题式教学很受学生的欢迎。议题式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了门有话可说,大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感。
运用议题式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更高了。教师不仅要熟悉课本,更要关注时政热点,了解学情,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最重要的是,如何去选取适合、贴切的情景材料,以及设置有话题性、开放性的问题,并且话题必须与课本知识紧紧相扣。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高不同的能力,才能满足新时代的要求,否则就会被社会淘汰,被时代淘汰。
参考文献:
[1]邱霖昌.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15).
(责编 侯芳)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0-0097-02
所谓议题式教学,按我的理解,就是根据课本知识,选择适合的时政热点或身边的事例,制定议题,设置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仅仅是引导、点拨学生,而学生则发挥了主体作用,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关注社会、独立的思考能力、合作能力等。
一、在道德与法治课运用议题式教学的原因
一是必要性。初中道德与法治和高中思想政治,尽管课程命名不同,其实它们是一脉相承的。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运用议题式教学,能够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和高中思想政治的有效衔接,而不是二者的脱节。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普遍存在理论内容多,缺乏生动、形象的讲述。i男题式教学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愿意参与、乐于参与。
二是可行性。从现行的部编教材看,道德与法治每一框都遵循这样的模式,都是从学生自身经验出发,慢慢地上升到他人、社会的高度,这主要是引导学生不仅要关心自己的成长,更要关注他人、社会的变化与发展。这与议题式教学模式,是相契合的。从学生自身特点看,初中生更应该广泛接触社会时事,了解、讨论社会热点新闻以及国内外大事。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去接触、了解相关的信息。这些条件都为议题式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二、在道德与法治课运用议题式教学的实践探索
第一州晰嗦:/晌溉址册《我与让刽,议题是我的一天。
情景材料:清晨被闹钟叫醒→迅速穿衣洗漱→在早餐店吃早餐→骑自行车上学→在学校和同学一起学习、参加社团活动→放学路上去商店买了新学期需要的钢笔→吃饭时看了新闻联播→做作业→睡觉。问题设置如下:1.上述材料向我们反映了什么现象?2.以我为中心,画一张关系图,这说明了什么?3.为什么我有不同的身份?关于问题1的讨论,学生可以得出我们每天生活在不同的社会场景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还会形成各种社会关系。关于问题2的讨论,学生发现每个人都是社會的一员,我与其他人结成了一张大网。关于问题3的讨论,学生认识到由于自己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所以有不同的身份,因此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二个探索:八年级上册《在社会中成长》,议题是狼孩的一生。
情景材料:1920年,在印度的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它们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后来人们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女孩。其中大的年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它们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的引颈长嚎。卡玛拉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强地学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有16岁左右,但其智力只相当于3、4岁的孩子。问题设置如下:1、.狼孩是人吗?为什么?2.狼孩怎样才能像人一样生活?关于问题1的讨论,学生能感受到人离不开社会,人必须在社会中生存、发展。因为只有通过父母的抚养、教师的教海和社会的关爱等,人才会获得知识、能力。此外,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获得与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有关的一切事物。关于问题2的讨论,学生明白了,人不能像狼孩一样,远离社会,而应该是亲近社会,去关注、了解、服务社会。
三、在道德与法治课运用议题式教学的探索反思
通过这两节课的实践,我收获很大。《我与社会》这节课,情景材料使用了学生最熟悉的日常生活经历,课堂氛围很好,学生积极性高,每个同学都能娓娓道来。课后测试的结果也证明了学生真正地理解了课本的知识。《在社会中成长》这节课,清景材料使用的是学生不太熟悉但感兴趣的话题,学生讨论的热情很高,尽管不能很快得出结论,但是能够引发他们去思考,说明距离目标不远了。通过学生课堂的表现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议题式教学很受学生的欢迎。议题式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了门有话可说,大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感。
运用议题式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更高了。教师不仅要熟悉课本,更要关注时政热点,了解学情,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最重要的是,如何去选取适合、贴切的情景材料,以及设置有话题性、开放性的问题,并且话题必须与课本知识紧紧相扣。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高不同的能力,才能满足新时代的要求,否则就会被社会淘汰,被时代淘汰。
参考文献:
[1]邱霖昌.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15).
(责编 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