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策略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时代下,教育工作者不再拘泥于普通的课堂教学工作之中,也开始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对所教学科的教学研究,更需要推动道德与法治工作的前行。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还有利于提高学生道德素质、提高法治素养,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因此在中学教学的道路上,教师需要对该课程教育进行多维度的考量,积极利用地方文化促进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解与感受,培养构建真正的教学课堂新生态。
  关键词:地方文化;道德与法治;素质教育
  一、 前言
  在当前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中,上级下发的新课改文件细则要求教师在深化课堂改革的同时,将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进行有效结合。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还将基于核心素养视野下的课程理念,将学生视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积极关注学生在中学阶段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自身素质和核心能力,进而在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中实施相关教学,培养构建真正的教学课堂新生态。
  从地理环境角度出发,扬州市建造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486年,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文化底蕴。面对如此优质的地域文化资源,教师需要开发利用其地域文化,从而做好地方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经过本次调研分析,很多一线教师意识到当前的教育思想注重素质教育,在从事教育工作的这段时间中,教师应始终牢记当前所从事的事业是关系着国家的振兴、民族的发展。但是,教育不仅仅是对所教学科的教学研究,更需要推动道德与法治工作的前行。因此在中学教学的道路上,教师需要对该课程教育进行多维度的考量。在文章中,笔者将通过对于本地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相关现状、需要改进的问题以及修改策略进行具体阐述,分析出未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新方向。
  二、 课堂的现状及需要改进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不论各地各级相关教育部门还是各级各类学校,对之前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都做出相应的调整。但可以发现,其中一些,比如“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或者“主体间”教学理念的转变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相应的问题。只有搞清楚现在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现状、发现问题所在之后,才能根据问题、调整对策。
  (一)课堂氛围“热闹”流于形式
  在“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下,一些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讲授时彻底丢掉“主、次”。虽然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但是热衷于“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探究式学习”等模式,没有具体的规划和教学方案,抛棄教学目标,重心转移到了学生“兴趣、动手能力”等方面。忽略了教师的导向作用与督促作用,缺乏良好的控制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使课堂“失控”。与此同时,教学任务完成困难,教学目标的落实难以达成,最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与教师自身的教学压力。
  (二)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低沉
  教学组织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是围绕一定的课程目标、内容而设计的组合形式。从教学组织的内涵可以看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学组织形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设定。教学组织同时包含了“学生、教师、事件、空间、技术、方法”多重要素。一般教学的组织形式,在学生、教师几个要素上基本确定。这样的教学环境也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发展并且课堂缺乏创造性。
  (三)未利用好本地区的文化特色
  对于扬州地区而言,丰富的历史文化,对于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之间的关系,有着充分的史实说明,但是在课程运用上部分教师往往没有利用好本地区的文化特色,这对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意识以及了解本地区发展的特色的是极为不利的。同时这与教师所追求的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的理念相违背。
  三、 优化课程与教学的方法
  (一)分析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
  无论是任何的教学活动,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去牢记的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良好的课堂纪律和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教学环节设计。但是在具体落实下,在上课时往往会出现学生学习效果并不理想的情况。
  面对此问题,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两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实用性与趣味性。在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引起学生的关注力,在课堂上建立“学生互动、有效参与”的学习环境。甚至有时候学生也会选择与教师利用录像、投影、电影、录音等多媒体进行融合,以此在创意课堂上使得学生获得感染力。
  在学校内部,教师也可以开设扬州文化学习天地,为学生带来新的感受、乐趣,促进他们的参与意识。在具体落实中,可以通过扬州文化创建知识比拼比赛。设立多种教学环境:
  职业体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结合实际,让学生从体验生活中悟出人生真理。利用课外活动,让学生跟着父母进行职业体验,感知生活的不易,各种职业的不同和价值,培养学生初步的职业规划意识。
  志愿服务。为了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未来更好地服务社会,培养孩子济世胸怀,利用假期,老师指导社团或家长联系,自愿参与社区服务、充当博物馆志愿讲解员、敬老院关爱老人、宣传环境知识等有益社会的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服务,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资源和善心为邻居、社区、社会提供帮助时,但求奉献不求回报,将自己的爱与力量传递给更多人。
  通过这种实践活动,以此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自身的形象思维与发散思维,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通过在学科内容上的有效选择,以及目标上的正确设立的方式,寻找到学科教学与地方文化之间的关联点。
  (二)聚焦学科课堂的合作交流
  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指导与要求,能更好地使学习成为一种合作关系,通过人际交往而进行的社会活动过程,它更有利于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即实现学生核心素养中的“社会参与”的能力。这近几年时间里,国家大力倡导红色教育理念,发展红色教育课程。对于扬州地区的学生而言,学习红色精神文化是中学生活中对自身思想意识有所提升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适当结合扬州在淞沪抗战时期所做出的系列贡献,加深学生对于红色精神的理解。   除此之外,由于当前受新冠肺炎影响,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在这样的特殊时期里,教师也可以利用本次疫情中扬州市政府战疫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鼓励学生进行爱国思想宣传工作。在课程设计中,一堂课可以用四分之一的时间进行疫情事件解读,教师可以通过演讲比赛的形式充分带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合作学习中小组内成员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自主解读一些热点时事问题,帮助学生利用网络查找国外疫情发展情况的相关新闻,从而激发学生对当下国家和社会发展情况的思考,提升学生在疫情期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重视引导学生体验探究
  正所谓一方风水养一方人,对于扬州来说,扬州市民的另外一个特征,就是具有“崇文尚雅”的传统。所以在背景设置中,也可以去引导学生去询问长辈们了解这种文化的精神内涵,与此同时,在大环境的影响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文化已经成为许多城市推销自己的一张有力名片。旅游经济也越来越成为许多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古代名都扬州地区的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一名扬州人有必要熟悉家乡。当外出时,面对外乡人,说起扬州城,要有足够的骄傲和自信,要能如数家珍般地向他们介绍地区的各种人文景观,旅游特色。因此在体验研究中,需要将课程内容不断深化。
  1. 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开展课堂教学
  当前,所进行的地区文化知识进入课堂需要做到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教育学生的内容,要选择在当地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有一定影响力的课程内容,这种内容的有效实施能够使得学生设身处地地去了解道德与法治的本意,更为重要的是开展这种传承教育,很容易被家长和社会接受。
  2. 坚持因校制宜的原则开展课堂教学
  学校要根据自己本学校的教师资源实际情况选择地方文化进课堂。所以,这种课程需要實际的考量,想要选择地方文化重点讲述的内容。同时联系本学校的特色,积极开展校本课程的研发。例如在课程中加入一些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学习,如中国古代君子待人之道、中国古代君臣之礼等,通过这些内容的添加,可以让学生的思想学习根植于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土壤之中,一方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礼貌习惯和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深深敬畏之心。一如当前中国外交策略,外交礼仪在外交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形态容貌、言行举止属于一种信息,已经在两国的交流中不知不觉中传递给对方。从这些课程的解读中,不知不觉使学生对思想教育理念有着重塑的功能。更为重要的是,当前整体的活动设计更加具有梯度性,同时也表达出不同层次的目标设计,这样的课堂能够更加有效地将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本质真谛在课堂中进行实际的运用,同时将思想进行提高和升华。
  (四)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整合课程资源
  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生本身的道德思想观念的发展,根源在于主体和道德法治环境的交叉作用,其中活动和实践就是其重点发展的基础。当前,所教授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已经能够密切结合当下学生的生活,但是需要教师进行深刻探究的是当下,地方文化对于整个课堂运用中凸显,还需要更多地去运用调查研究、参观访问等方法改变学生对于这个课程的原有看法,与此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与周围的人、事、物发生着实际的接触,从而产生真实的感受和情绪体验,积累了经验和智慧,获得了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对生活的感悟。
  四、 总结
  经过文章的一系列研究叙述,笔者认为当下教授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则应立足于学生身边教育资源的整合,恰如其分地利用身边的资源帮助整个课程的内容,从单一走向丰富,从基础走向多为,从而通过身边的生产生活去逐步扩大整个学习领域。真正使道德与法治课堂体现出以核心素养为统摄,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全面地发展,更充分地发挥课程的育人价值。也让扬州文化的精髓得以展现,让学生在这种区域文化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2]王守仁.论文化思想差异与思想品德教学[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4):106-107.
  [3]胡文仲.跨文化社交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
  罗云,江苏省扬州市,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Scratch程序设计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必选课程之一,该课程自2014年开设以来,受到师生的一致欢迎,但受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效果并不明显。文章通过迭代式项目教学法进行有效改进,开展教学活动,给予了具体的实例和建议。  关键词:项目教学;迭代式;Scratch程序设计  随着教学研究的深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引入Scratch程序设计课程以来,出现了较
摘要: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代社会,高中生物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高中生物学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生物能力和生物素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文章主要分析促进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高中生物学教学对策,从而为高中生物课程的高效开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培养;高中生物;教学对策  批判性思维是理性研究、科学决策以及学习创新
摘要:在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学方式过于死板、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也累,并且还无法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引导学生更好地落实优势互补,注重对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明确指导,以在不断磨合中获得共同进步。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学习任务进行巧妙设计,让学生由孤军奋战向着合作学习不断转变,使“伙伴学习”所具备的功效得到充分发挥。文章在对“伙
摘要:网络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人们也看到了网络时代的好处。微课作为一种新的资源被逐步引入教学中,丰富了教学课堂,并且还让教学更加方便了。微课是网络发展的产物,通过视频的方式传递信息,而且时间也不是很长。这样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还是很有优势的,值得教育者引入。但是在引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这样才能让微课在课堂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才能让教学更加方便和快捷。  关键词:微课;初中英
随着新时代的教育改革的贯彻落实,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已经成了初中阶段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学生能够在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工作中很好地培养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这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向小学生系统地进行德育教育的课程,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小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直接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而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无论是德育还是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一个人良好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摘要:现在中国的教育部门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有了更高程度的重视。而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英语这一学科是该阶段学生所接触的一項最为基础的学科,再加上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都会对其产生一种畏惧感,所以初中阶段英语教师一定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而文章就将对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初中阶段;英语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策略  现在中国的教育改革工
摘要:在推动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时,部分教师主动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元素,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目标。其中游戏教学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频率比较高,并且效果显著。许多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开始结合游戏化元素的使用要求,在鼓励和引导学生的过程中积极开展不同形式的游戏教学活动。以学习技术知识与游戏活动之间的有效结合为依据,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让学生在一个更加自由宽松的学习氛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法治教育是公民素养的教育,它与道德教育相交融合,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和素养,引导学生做知法明理的好公民.文章从五个方面阐述小学
摘要:高中化学学科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创建出高效的课堂,在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化学知识理解能力、实践应用能力,进而满足新课改对化学学科提出的要求。化学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时需要设计出优质的教学手段,需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并且先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首要教学目标,再通过降低学习难度达到高效课堂的良好构建。  关键词:高效课堂;高中化学;构建路径  在高中化学实际教学中仍然会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