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使教育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新的课程改革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在新课标理念下,表达、交流能力是学生学习活动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只是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其他学科任课教师的责任,数学教师也不例外。在数学课堂上,随着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时间的不断增加,学生迫切需要用数学语言来交流数学问题,因此对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鉴于数学语言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不足,从低年级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对小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课堂教学中准确运用数学语言,让学生借鉴
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用语应规范、严谨,还要通俗易懂。要想使低年级的小学生从一开始就喜欢数学、理解数学,教师的数学教学语言一定要生动形象,在给学生提供准确的语言表达模式、为学生做出榜样的同时,规范严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低年级小学生的自制能力差,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现行数学教材中配有大量的彩色插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给学生的表达、交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童趣的情境,用生动形象的数学语言把数学知识巧妙融入其中,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生动,这样学生既理解了数学概念的意义,也能较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的习惯。
二、加强数学阅读,规范数学语言,积累词汇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量越大的学生,积累的词汇越丰富,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越好。在数学教学中,学生仅仅靠听教师的讲授很难积累大量的数学词汇,提高自我表达能力。学好数学,必须让学生重视数学阅读。对数学阅读投入的时间越多,阅读方法越好,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就越好,所以教师要特别重视数学阅读和对学生数学阅读的指导。数学教材是很好的阅读对象,通过加强阅读,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学会概念的表达、数学问题的表述等,逐步感悟到数学语言的准确、严谨和简明。课后,教师应让学生多读一些数学课外读物,通过阅读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语言的魅力,从而强化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问题的习惯。
三、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规范表达
低年级学生在与人交流时常常打断别人的讲话,发表自己的观点,不会耐心、认真的倾听,表达观点时往往缺乏严密性、完整性、条理性和逻辑性。正因这些特点,才让低年级学生对应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感到困难,所以教师在给学生提供准确数学语言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学会倾听是学会表达的前提,让学生在倾听中理解数学词汇,在倾听中模仿表达模式,学生才能慢慢学会听、学会说。
良好的表达习惯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低年级的学生数学表达不完整、无条理、口语多,习惯用生活化的语言来表达,所以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一定要对学生的表达严格要求:用语规范,口齿清楚,语句完整,表达有条理。当然,对于学生初期的表达,教师可以在学生应用生活化语言理解数学知识时加以引导,逐步规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语言。
四、加强引导,重视动手操作
低年级的小学生表现欲很强,但是表达能力欠佳,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创设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还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去表达,通过激励性的语言、表情、手势等,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使他们觉得争先发言是一种荣耀,是一种乐趣,通过自己说、和同桌说、小组内轮流说等方式给每个学生表达的机会。另外,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要把握好时机,多让学生大胆“说”,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交流,绝不可以草草收场,尽量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想去表达、敢于表达,不管表达得好不好,教师都要多给予赞赏,让学生心情愉悦,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语言、运用数学语言,从而提高数学表达能力。
在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中,他们的形象记忆远高于抽象记忆,所以“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才能学得好”这句话就是说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动手操作直观、形象,学生便于理解掌握,让学生把获取知识的过程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出来,不但能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也能将动手、动脑、动口有机结合起来。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具、学具和生活实物,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操作、熟练表达,当学生有了具体的形象思维后再过渡到抽象思维,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低年级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加以重视,做好榜样和培养计划,引导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逐渐形成和提高。
一、在课堂教学中准确运用数学语言,让学生借鉴
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用语应规范、严谨,还要通俗易懂。要想使低年级的小学生从一开始就喜欢数学、理解数学,教师的数学教学语言一定要生动形象,在给学生提供准确的语言表达模式、为学生做出榜样的同时,规范严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低年级小学生的自制能力差,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现行数学教材中配有大量的彩色插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给学生的表达、交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童趣的情境,用生动形象的数学语言把数学知识巧妙融入其中,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生动,这样学生既理解了数学概念的意义,也能较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的习惯。
二、加强数学阅读,规范数学语言,积累词汇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量越大的学生,积累的词汇越丰富,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越好。在数学教学中,学生仅仅靠听教师的讲授很难积累大量的数学词汇,提高自我表达能力。学好数学,必须让学生重视数学阅读。对数学阅读投入的时间越多,阅读方法越好,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就越好,所以教师要特别重视数学阅读和对学生数学阅读的指导。数学教材是很好的阅读对象,通过加强阅读,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学会概念的表达、数学问题的表述等,逐步感悟到数学语言的准确、严谨和简明。课后,教师应让学生多读一些数学课外读物,通过阅读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语言的魅力,从而强化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问题的习惯。
三、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规范表达
低年级学生在与人交流时常常打断别人的讲话,发表自己的观点,不会耐心、认真的倾听,表达观点时往往缺乏严密性、完整性、条理性和逻辑性。正因这些特点,才让低年级学生对应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感到困难,所以教师在给学生提供准确数学语言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学会倾听是学会表达的前提,让学生在倾听中理解数学词汇,在倾听中模仿表达模式,学生才能慢慢学会听、学会说。
良好的表达习惯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低年级的学生数学表达不完整、无条理、口语多,习惯用生活化的语言来表达,所以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一定要对学生的表达严格要求:用语规范,口齿清楚,语句完整,表达有条理。当然,对于学生初期的表达,教师可以在学生应用生活化语言理解数学知识时加以引导,逐步规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语言。
四、加强引导,重视动手操作
低年级的小学生表现欲很强,但是表达能力欠佳,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创设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还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去表达,通过激励性的语言、表情、手势等,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使他们觉得争先发言是一种荣耀,是一种乐趣,通过自己说、和同桌说、小组内轮流说等方式给每个学生表达的机会。另外,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要把握好时机,多让学生大胆“说”,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交流,绝不可以草草收场,尽量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想去表达、敢于表达,不管表达得好不好,教师都要多给予赞赏,让学生心情愉悦,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语言、运用数学语言,从而提高数学表达能力。
在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中,他们的形象记忆远高于抽象记忆,所以“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才能学得好”这句话就是说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动手操作直观、形象,学生便于理解掌握,让学生把获取知识的过程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出来,不但能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也能将动手、动脑、动口有机结合起来。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具、学具和生活实物,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操作、熟练表达,当学生有了具体的形象思维后再过渡到抽象思维,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低年级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加以重视,做好榜样和培养计划,引导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逐渐形成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