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理念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00663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大学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山东大学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以融合促转变,不断推动“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等四个转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系统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在人才培养方案、学分制、教学方法、多元化培养模式、国际化等方面都做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成才,在竞争中成长,在包容中成熟,在合作中成功。
  关键词:教学;理念;培养;模式:创新
  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即教师主导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全部围绕教师的教学安排,“单向式、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方式比较普遍,这种教学理念与模式,严重地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山东大学紧抓机遇,求实创新,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形成了“一校三地八校园”的办学格局,构建了山大特色的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多年来,山东大学始终秉持以“本”为本的办学理念,将本科人才培养作为山东大学的磐石之基,致力于培养最优秀的本科生,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不断推动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从“以供给为中心”到“以需求为中心”,从“以投入评价为中心”到“以产出评价为中心”的四个转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系统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成才,在竞争中成长,在包容中成熟,在合作中成功。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三种教育”有机融合
  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山东大学历来重视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制订,自2000年新山东大学组建后,遵循“先进性与国际化、科学性与规范化、统一性与多样化、主体性与个性化”的原则,已经进行过4次较大的修订和完善工作,大力推进通识教育,形成了“三层次、七模块”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三层次”是指除学科基础课与专业课是由学院设置外,学校统一设置包括“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核心课”和“通识教育选修课”三个层次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其中,通识教育必修课包括思政课、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体育、军事理论、军训等,通识教育核心课是新增课程层次,根据对学生不同素质的培养要求,设置了“国学修养”“创新创业”“艺术审美”“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七个模块,到2015年,建成通识教育核心课程218门。要求学生要在国学修养、创新创业和艺术审美三个课程模块各选修2个学分,在其他四个课程模块中跨类选修4个学分,共修满10个学分方可获得毕业资格。通识教育选修课有810门供学生选修,每个学生必须修满3个学分。该课程体系充分彰显了山东大学地处齐鲁大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彰显了山东大学文史见长的学科特色,彰显了山东大学学科齐全的综合优势,彰显了山东大学知识教育体系与人格培育体系相结合的“全人教育”理念。特别是将“国学修养”和“创新创业”纳入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并独立设置模块是山东大学的首创,体现了学校的校本特色和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超前性。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和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一种更高层面的教育形式。专业教育着力于厚基础和强实践的培养,通识教育着力于宽口径和多方向发展的培养,而创新创业教育着力于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不局限于创业,更是让学生拥有开创自己事业的能力。在下一步的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中,山东大学坚持将通识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推动三种教育的有机融合,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二、深化学分制改革,实现“四个自主”学习模式
  实行学分制管理模式改革,是大学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需求,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山东大学自2005年开始探索学分制改革,在学分绩点管理、弹性修业时间、自主选课、重修制度、大类招生培养等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随着学分制改革的全面深化,已初步实现“四个自主”的学习模式。即:自主选择专业,学校为学生提供入校一年后转专业的机会,提供选修第二专业、第二学位的机会自主选择课程,学生在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框架下按照必修课要修满规定课程、选修课要修满规定学分的要求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教师,学生可在学校排定的任课教师范围内自主选择授课教师;自主安排学习过程,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大学期间的个人学涯,完成学业。
  “自主”≠“自由”,专业、课程、教师和学习过程的选择是有门槛、有标准、有条件、有约束的,要遵循专业教育的基本规律,按照专业与课程之间的关联、内在逻辑顺序和递进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为此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点:一是学分考核与弹性修业时间。以学生取得的学分数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基本单位,以应修课程和学分最低要求作为学生毕业和获得学位的主要标准;学生可在标准学制的基础上提前一年或推迟两年毕业。二是行政班与教学班。行政班全面负责学生日常管理事务与考评,包括学生成长与发展指导,评优与奖惩,激励与约束,学涯设计与学业指导等;教学班由学生自主选课组成,负责学生教学活动。三是百分制与五分制。为解决不同教学班成绩考核标准差异,设计了百分制与五分制成绩记录办法,并可互相转换,实现绝对成绩不可比到相对成绩可排序的转变。四是课程归类安排与考试同质管理。对于相同课程,统一教学要求、统一考试安排。取消毕业前大补考,所有考试包括第二学位第二专业课程考试,全部纳入学校考试管理系统进行考核,可自主选择多次考试。五是循环授课与平行授课。从单学期多课堂转变为学年循环授课+多课堂平行授课,以满足学生的灵活选择与自主选择。六是自主选课与竞争授课。改革原有“强制排课堂+配备教师”排课模式,每学期学生所修课程、授课课堂全部由学生网上选定,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通过学生选课,在教师之间将引入竞争机制。七是主修专业与专业的多样化。积极开展校内转专业、第二学位、第二专业、辅修课程及交流培养工作,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八是自主学习与学业指导。依托主修专业和行政班管理,加强学生的学业指导,逐步建立健全学业导师制,引导学生根据专业课程体系的授受时间逻辑顺序,科学设计学业进程。   三、推进MOOC化教学改革,打造“四位一体”教学环境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力最强的高新技术之一。近年来,山东大学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对本科教学的信息化改革,建立起适应现代社会的教学新模式,打造了基于现代网络及信息化技术的“课堂教学、课下学习、网络互动、校园经历”四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环境,打破传统教学“一个老师、一本教材(讲义)、一张嘴巴、一支粉笔、一片黑板”的落后模式,大力推进MOOC化教学改革,实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发展战略,广泛开展以“翻转课堂”为代表的MOOC化教学方法改革,促进线下与线上教学相结合,开创信息化教学新模式。通过问题引导、案例讨论、批判性思维训练、实践教学等教学手段,实现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推广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式。通过此类教学方法改革,一方面可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具备团队协作与创新精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拥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为今后个人就业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为保障教育教学方法立体化改革的顺利实施,山东大学将进一步改善信息化教学的软硬件环境,加强校园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着力提高办学的开放水平,择优引进国内外优质网络教育资源,搭建开放课程及资源运行平台,实现跨校区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多元化”培养体系
  作为一所年招生人数过万的综合性大学,山东大学坚持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积极探索与创新多种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起了基础学科拔尖、应用学科卓越、交叉学科复合、科教协同育人、“三跨四经历”等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
  1.引领示范,强化拔尖人才培养
  山东大学2010年成立“泰山学堂”,全面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在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学生遴选、制度创新等方面大胆探索和实践。将全球化要素融入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增加海外交流学分,全面实行双导师制和助教制,拓展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空间。目前,泰山学堂已成为山东大学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特区和高地,其培养的学生已遍布欧美18所知名大学和国内重点高校。2012年7月,学校设立“尼山学堂”,致力于培养潜心研究中国古典学术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专门人才。尼山学堂精心打造“古今打通、中外打通、本硕打通”的课程体系,并面向全球招聘知名专家教授47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联合培养。尼山学堂支持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志趣自主选择学习和成长路径,每年举办一次论文报告会,学生自选论文题目,学堂根据论文题目聘请专家一对一指导。迄今为止,两届学生己撰写学术论文139篇,其中有相当数量的论文达到学术前沿水平。
  2.追求卓越,推进应用学科人才培养
  山东大学是实施国家卓越系列计划最多最全的高校之一。目前已有4个专业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个“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基地建设项目,2个“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并已申报2个“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基地建设项目。依托卓越计划建设项目,学校还获批5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法学实践教育基地”、2个“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等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卓越计划的实施,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结合未来各领域领军人才的培养目标,瞄准国际前沿,规划和开发领导力教育课程和实践环节,实施本、硕、博贯通培养。大力推行CDIO(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现、Operate运作)教学新模式,建立健全学生选拔和退出机制,加强对学生领导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学生创造多样化发展空间。
  3.秉承优势,坚持特色与复合型人才培养
  山东大学基础学科教学、科研实力雄厚,是我国基础科研和教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目前,学校设有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命科学与技术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分别命名为“闻一多班”“潘承洞班”“王淦昌班”“邓从豪班”“童弟周班”和“曾呈奎班”等人才培养实验班,还设有“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彭实戈班)”“晶体材料(蒋民华班)”等部分校级人才培养基地及其他国际化特色试验班。另外,为了充分发挥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山东大学自2000年开始举办了一系列交叉复合实验班,并在经济、管理、法学、文学、信息、数学等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开设“英语+法学”“英语+国际政治”等双学位班。
  按照统一要求、分类设计的原则,各类人才培养实验班秉承传统,勇于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整合多学科教育资源,强化精英理念、特长意识和开放精神,形成了富有山大特色的育人平台,成为彰显学校人才培养优势的示范区。
  4.加强合作,探索科教协同育人培养
  2012年,山东大学首批加入由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启动的“科教协同育人系列行动计划”,现己与中科院10个科研院(所、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设立了10个本科人才培养“菁英班”。科教结合协同育人模式,充分利用了中科院优质的育人环境,实现了从师资到科研及实验条件的资源共享,搭建了双赢的合作平台,打破传统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思维惯性,有效提升学生的科研实践水平和科研能力,达到了人才培养“1+1>2”的良好效果。
  5.勇于创新,深化“三跨四经历”人才培养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更多的成才机会,山东大学2002年率先在国内推行“三跨四经历”人才培养模式,“三跨”即指学生进行跨学科、跨学校、跨国境学习;“四经历”即指学生拥有本校学习经历、第二校园学习经历、海外学习经历和社会实践经历。近几年,学校重点推进海外学习经历,己与境外4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12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协议,与70多所学校建立了学生交流关系,先后有近4000名本科生赴海外交流学习。同时,作为“三跨四经历”的重要内容,学校积极开办精品化国际化的暑期学校,自2004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10届暑期学校。暑期学校通过名师讲坛、开放实验室、技能培训、双学位与辅修班、社会实践、国内外访学交流等多种形式,扩展学习内容,为学生创造了更多学习知识、互相交流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每年参与的学生超过1万人,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赢得了广泛赞誉。   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强化“三创”培养
  山东大学在2010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就前瞻性地单独设计了“创新创业”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模块,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在此基础上,山东大学进一步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促进学生高质量创业就业。
  制订创新创业教育行动方案。坚持育人为本,把促进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坚持创新引领,注重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育,强化学生“三创”培养。坚持特色培养,进一步发扬学校学风朴实、基础扎实的优良传统,形成锐意进取、自强自信、协作包容的创新创业文化。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关键问题,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完善开放式人才培养体系,提升现代化教学水平,将创新创业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成立创新创业学院。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健全学院运行机制,以项目为基本工作单元,强化计划管理,形成年初制订计划、暑期回顾展望、年终总结交流的工作机制。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功能区。以学校已有的创新创业条件为基础,全面拓展创新创业物理空间,打造山东大学“创客一条街”;以软件园校区为依托,充分利用该区域中小型科技企业密集、创新创业资源丰富的优势,搭建山东大学“创业孵化服务园”;以工程训练中心为基础,以校、院两级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为支撑,以苏州、深圳、北京、东营等研究院和校外实习、实训、实践教育资源为依托,深化校企、校地、校际、国际合作,打造“山东大学2025创新创业联盟”,构建具有国际化水平的开放式“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形成开放式、动态化的创新创业导师聘用机制,建立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聘请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建立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库;推进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系列化培训,建立健全相关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的制度,支持教师以对外转让、合作转化、作价入股、自主创业等形式将科技成果产业化,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
  六、搭建开放式育人平台,提升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
  人才培养国际化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特征。为此,山东大学不断更新国际化建设理念、创新工作方法,循序渐进地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进程,逐步搭建与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开放式育人平台。
  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国际化专业建设。本着与国际接轨的培养方案到位、教学师资队伍到位、教材教案到位、课程网站等资源条件到位、课堂授课到位的“五到位原则”,加强全英文国际化课程建设;依托学校25个国际化专业建设项目,鼓励和重点扶持优势学院和专业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先行先试,重点扶持,树立标杆,形成示范,最终建成若干个真正与国际接轨的国际化专业。
  推进国际合作办学,加强海外教育合作。在目前百余所海外合作高校的基础上,继续扩大与海外高校合作的数量,提升合作层次与水平,提高学生国际交流的比例;以青岛校区建设为契机,积极与国外一流大学合作共建国际学院,共同开展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探索开放、多元的国际化合作模式;强化海外经历,加强海外项目的拓展,提升合作项目质量,扩大学生海外交流学习覆盖面;拓展国际招生,重点加强对亚洲、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招生,搭建国际化教育平台,打造国际化校园。
  建立高效联动机制,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各职能部门间的相互协作,使全校在国际化课程建设、国际化专业建设、外籍师资引进、教师海外培训、海外学生招生、学生海外游学或访学等方面工作形成合力,按照“一流大学、一流师资、一流课程”的原则,继续实施“国际化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师海外培训计划”,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海外知名高校,学习专业前沿知识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拓宽国际学术视野,孵化国际化课程,不断提高山东大学青年骨干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责任编辑:周杨]
其他文献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70年来,浓墨重彩的历史是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掀开了历史新篇章。中国人民银行的历史中,既包含着自身的改革和
政府、市场和社会所需要素供给不足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要素。本团队以30所地方财经类院校财政学类专业课程设置为依据,实证归纳得出该专业对学生意识、方法、知识和能力四
<正> 在谈到世界当代诗歌的发展问题时,我欣赏罗马尼亚当代著名诗人尼·斯特内斯库的如下论述:“一首诗之所以能有普遍的感染力,一方面是因为它结合一定的空间和特殊的民族文化对人类的普遍状况进行了探索,另一方面则在于它表现情感意境的独创的和特殊的方式。”如果没有理解上的误差,那么,这里指的是空间意识、民族特色和独创性问题。但我以为需要作点补充。就当代诗
<正> 在对“巫舞”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从巫觋祖传的手抄韵书及民间祭祀礼仪舞祭中,得到了一套神秘的符号图式约四百余张。并惊异地发现成千“善男信女”在朝香拜佛时,人人口中念念有词,无论队伍多长,都能整齐划一的舞动。当我们经过全面细
摘要本文运用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以及由此引申而出的“结果正义”两个原则分析了“讨论式课堂”中的“正义”问题。本文还与“讲授式课堂”作为对比,进一步探讨了课堂教学中的“正义”问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讨论式课堂;讲授式课堂;正义理论  一、问题的提出  “讨论式教学法”的名称久已有之,但我使用的教学法具有自己的特色,是“以人本主义为指导思想,师生作为学习共同体,围绕特定主题进行研讨,从而增加学生的知
<正> “题材人人看得见,内容意义经过努力可以把握,而形式对多数人是一秘密。”(歌德)在一个世界文明古国,简单得出奇的白纸黑字居然举国同好,千载一风,谁都会认为此中必有秘密。尽管理论家一直在探幽发微,疑云至今未全部解消。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
<正> “野兽派”取名的启示就象我的名字是母亲取的一样,这本小说集的副题(祖慰的怪味小说)是由读者反馈回来的。编辑、同行朋友、评论家、喜欢和不喜欢我的作品的读者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认为我的小说写得怪,尤其是收在这本
<正> 东西方文学对道德问题都非常重视。但是,对于文学与道德关系的认识,东西方人因为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气质等不同,在时间上就显示出差异性。东方比西方更早注重用道德作为衡量人物优劣的尺度。以史诗为例。古代史诗都是以歌颂英雄为主要特征。然而歌颂的内容,东西方很不相同。。在荷马史诗中,一个人能否成为英雄,归根结蒂还是取决于他的膂力,体魄和武艺。东方却不同。《罗摩衍那》主要歌颂了英雄们的高贵品质和
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和主要载体,课程始终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关键要素。高校要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应以课程为突破口,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系统改
<正> 导演的天职在于发现与创造:发现生活的真谛,作出独特的解释;创造新的演出形式,运用新的艺术语汇塑造人的灵魂。无视观众“喜新厌旧”的审美心理,观众就用“门可罗雀”来惩罚我们。为了创造出思想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