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148-01
陶行知先生言:“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转而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目前广大教师已经认识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我们也同时看到,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大都浮于表面。比如,很多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仅仅是将课文泛泛地谈一遍,大致了解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很多课堂上,学生刚刚进入到自主学习的情境中,教师就匆匆收场,缺少了学生探究的过程,学生缺少潜心阅读课文的机会,缺乏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学到的结果自然肤浅。
学生的自主学习浮于表面,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从教师方面找原因,大致可以分有两点:首先,教师担心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耽误了课堂时间,影响了教学进度,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其次,教师忽视对学生自主学生的指导。在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教师没有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在交流反馈的过程中,没有给予适当的评价。
让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断走向深入,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呢?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大胆地尝试。
一、更新观念,转换角色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是直接的参与者,老师一定要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要放下“架子”走向学生,做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自觉为学生创设自由、民主、和谐、安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要学、想学、乐学,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把学习看作是一种有趣的活动,通过听故事、听录音、演课本剧、看录像、看情境、做游戏等形式,引导学生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的理念,也是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自主学习”能唤醒学生的主动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真正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宽松的课堂气氛,是自主学习的前提。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单靠教师的积极性不够,先必须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多给一点微笑,对学生出色的表现给予微笑,是一种欣赏、一种激励,即使学生出错,做错了也不妨“容错”,尊重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信任,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体验成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成功是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喜悦,尤其是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收获,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对学生要和善,耐心倾听学生发言,不轻易否定学生奇怪的观点、莫名的想法,经常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增强自信,体验成功。
3、激发学生想象的能力,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如教《想别人没想到的》一课时,我在教学课文的拓展部分时,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譬如,宋代的赵佶皇帝喜欢以诗做画,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出示课件)让画师们用画表现出“深山藏吉寺”的意蕴。如果你就是当时在场的画师,又会用怎样的方法予以表现呢?谁能说一说?演一演?顿时,整个课堂沸腾起来,学生们思维活跃,争相发言,答案超出了的我的预设,如:有的说可以画几个和尚在空地上练武,有的说可以画几个村民带着香从一条上走向山里,有的说可以画两个人,一个问去寺庙怎么走,而另一个则把手指向山里……激发了学生想象的能力,开拓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
三、探究学习
“探究”是指在实践中进行学习,要求教师在课堂学习中,借助课文情景,创设主动、互动、生动的学习氛围,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给各类学生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1、学会质疑。质疑是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学习的生动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学会质疑。(1)抓住课题质疑。(2)从课后精心设计的问题学习质疑。(3)抓重点语句质疑。语句教教学在小学语文是十分重要的,要多让学生在品词赏句中提出问题。(4)从矛盾中质疑。教师应启发学生从矛盾处提问。(5)从文章开头质疑。(6)从课文写作特点上质疑。(7)从文中标点符号上质疑等。
2、释放质疑。提出问题不是目的,学习的目的是解决疑问,把不懂的弄懂。那么怎样解决疑难问题呢?当然不是学生提问,教师解答,而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自行解答。方法有:(1)联系上下文读读想想,从课文中找到解疑的依据;(2)图文结合,展开想象;(3)进行假设,推想;(4)新旧知识结合;(5)运用比较,区别异同;(6)小组讨论,互相启发、共同探究;(7)举一反三;(8)联系课外知识,找到相似点。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更新观念,转变角色,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真正让学生喜欢语文、会学语文。
陶行知先生言:“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转而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目前广大教师已经认识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我们也同时看到,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大都浮于表面。比如,很多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仅仅是将课文泛泛地谈一遍,大致了解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很多课堂上,学生刚刚进入到自主学习的情境中,教师就匆匆收场,缺少了学生探究的过程,学生缺少潜心阅读课文的机会,缺乏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学到的结果自然肤浅。
学生的自主学习浮于表面,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从教师方面找原因,大致可以分有两点:首先,教师担心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耽误了课堂时间,影响了教学进度,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其次,教师忽视对学生自主学生的指导。在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教师没有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在交流反馈的过程中,没有给予适当的评价。
让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断走向深入,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呢?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大胆地尝试。
一、更新观念,转换角色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是直接的参与者,老师一定要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要放下“架子”走向学生,做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自觉为学生创设自由、民主、和谐、安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要学、想学、乐学,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把学习看作是一种有趣的活动,通过听故事、听录音、演课本剧、看录像、看情境、做游戏等形式,引导学生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的理念,也是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自主学习”能唤醒学生的主动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真正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宽松的课堂气氛,是自主学习的前提。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单靠教师的积极性不够,先必须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多给一点微笑,对学生出色的表现给予微笑,是一种欣赏、一种激励,即使学生出错,做错了也不妨“容错”,尊重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信任,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体验成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成功是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喜悦,尤其是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收获,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对学生要和善,耐心倾听学生发言,不轻易否定学生奇怪的观点、莫名的想法,经常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增强自信,体验成功。
3、激发学生想象的能力,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如教《想别人没想到的》一课时,我在教学课文的拓展部分时,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譬如,宋代的赵佶皇帝喜欢以诗做画,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出示课件)让画师们用画表现出“深山藏吉寺”的意蕴。如果你就是当时在场的画师,又会用怎样的方法予以表现呢?谁能说一说?演一演?顿时,整个课堂沸腾起来,学生们思维活跃,争相发言,答案超出了的我的预设,如:有的说可以画几个和尚在空地上练武,有的说可以画几个村民带着香从一条上走向山里,有的说可以画两个人,一个问去寺庙怎么走,而另一个则把手指向山里……激发了学生想象的能力,开拓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
三、探究学习
“探究”是指在实践中进行学习,要求教师在课堂学习中,借助课文情景,创设主动、互动、生动的学习氛围,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给各类学生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1、学会质疑。质疑是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学习的生动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学会质疑。(1)抓住课题质疑。(2)从课后精心设计的问题学习质疑。(3)抓重点语句质疑。语句教教学在小学语文是十分重要的,要多让学生在品词赏句中提出问题。(4)从矛盾中质疑。教师应启发学生从矛盾处提问。(5)从文章开头质疑。(6)从课文写作特点上质疑。(7)从文中标点符号上质疑等。
2、释放质疑。提出问题不是目的,学习的目的是解决疑问,把不懂的弄懂。那么怎样解决疑难问题呢?当然不是学生提问,教师解答,而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自行解答。方法有:(1)联系上下文读读想想,从课文中找到解疑的依据;(2)图文结合,展开想象;(3)进行假设,推想;(4)新旧知识结合;(5)运用比较,区别异同;(6)小组讨论,互相启发、共同探究;(7)举一反三;(8)联系课外知识,找到相似点。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更新观念,转变角色,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真正让学生喜欢语文、会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