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3191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方面形成理性思维,同时也要让学生乐学善学、勤于反思、具备较强的信息意识,这集中体现为学生深度思维能力的提升。
  那具体在课堂中如何将深度思维能力落地呢?小学生尚处于一个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过渡阶段,而且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具有很大的感性经验成分。我们可以遵循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学科特点,开展循序渐进的思维驱动,达成三个层次的教学递进:初识教材,与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建立联系;深入教材,完成信息加工与处理;超越教材,进行内容欣赏与价值评判。
  通过布鲁姆认知目标进行问题的设计,提问方式也是逐渐由具体到抽象的过渡,学生们也需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回答。比如,引导学生在观察课件后关注细节,进行有目的的提问,提问后学生可以采用原文进行回答,或者是提取关键信息,将其整合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在进行链接生活经验和个人观点提问时,由于学生自己的語言组织和表达还不够丰富,也比较缺乏生活经验,教师可以进行示范,并且准备充足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传道授业,更在于解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要设疑置问,培养思维的准确性;要关注意义,培养思维的深刻性;要优化过程,培养思维的创造性。此外,还要努力改变传统思想的误区,如习惯于顺境思维、趋同思维、经验思维、局部思维等。
  (戈向红)
其他文献
独居    也是一种潇洒的生活方式。  巴掌大的斗室,仅仅一纸一笔装满便足够了。而中国制造的方块字,于墙于地于窗,成为最豪华的奢侈品。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在我市实施以来,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在建立健全、实施完善以学校为本位的课改教学研究制度的过程中,我校坚持以新课改理论为指导,紧密联系学校实际,通过一年来的改革实践,形成了“宏观管理·重点突破·构筑平台·突出特色”的课改思路,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现概要性地总结如下:
期刊
主题生成:  中途接手五年级少先大队,我对队员进行摸底时,发现这样一种普遍现象:大部分队员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娇惯,他们俨然成了“小皇帝”、“小公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面对父母精心准备的饭菜,他们不是挑就是拣,甚至厌食。
期刊
活动目标:  通过以模拟旅行社代表团为载体,组织各种富有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广泛收集有关我省的风景名胜的资料并归纳整理,使学生拓宽知识面,加深对我省的风景名胜的了解,进而增强民族自豪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期刊
近日召开的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透露出这样一组数字:我国目前约有20%的儿童出现抑郁症状,其中40%为临床抑郁,即需要接受临床治疗的重症抑郁。  有关资料显示,山西省太原市一家医院心理科儿童心理障碍疾病已占日常门诊量的15%,上海市调查了3000名儿童,其中各类情绪问题发生率为17.66%,南京和北京儿童精神科门诊中儿童情绪障碍分别占21%和11.6%。
期刊
当代教育强调构建民主、和谐、个性化的教育环境,让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常识、赞扬、鼓励正是教师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方法。
期刊
神经衰弱的诊断标准  1.至少具备下列四组症状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神经衰弱。  衰弱症状 精神疲乏、脑力迟钝、注意力难集中、记忆困难、工作学习不能持久。  兴奋症状 工作学习、用脑可引起兴奋,回忆及联想增多,自己控制不住,可对声光敏感,并且语言增多。
期刊
司机驾驶汽车经过一个山村时向一位居民打听:“请问,此地哪里可以找到汽车配件?”  “往前走,过了那急转弯处有个峡谷那下边多的是。”    达尔文    小王新交了一个女朋友,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有学识,约会那天,他特地戴上了一副新买的眼镜。  “你知道达尔文吗?”约会时女友突然问道。  “当然知道,”小王的语调十分自信,“我学过两年,比英文、日文难学多啦!”
期刊
【摘 要】略读课文教学应加强单元整体意识,精炼目标,精选内容,精设提问,采用简约而精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把精读课上习得的阅读方法在略读课中进行迁移操练,形成经验,最终运用于课外阅读与写作,实现读写知识与技能、情感与审美的有效生长。把略读教出“厚”意,这才是略读教学的正确打开方式。  【关键词】略读 “厚”意 单元整体意识  略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有着独特的价值定位。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
期刊
师生之间的问答与师生的观念、思维、情感、意志等要素密切相关,具有浓郁的多元性、偶然性等生成性意涵。  一、弹性化的答案预设  生成性思维重创造而反框定,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饱含自主性的主体与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境因素相互耦合、联动的过程。因此,事物的发展趋向存在着多种可能。这意味着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往往会呈现出多元化的答案。无论这些答案正确与否,它们都是学生对于某一问题的原初思维反映,是课堂教学必须遵循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