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圣火 引领前行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rish_z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法是中国汉字书写的艺术,是中国独有的一个艺术门类,已有数千年悠久历史。自夏商至秦汉,再到魏晋隋唐,以及元明清,各个历史时代都有一批书法大家善于传承,勇于创新,不断推进了中国书法艺术向前发展,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内涵。在当今时代,随着全民文化素质提升与书法教育普及,书法艺术似乎呈现出一种繁荣兴盛的趋向。但是,从全国书法界动态观察,更多的是因袭或传承,缺少创新与发展。即使某些书法家怀着一种“独创”意识而敢于标新立异,却又因毁坏与舍弃了中国书法优秀传统的根基与灵魂,而饱受诟病。不过,可喜的是也有不少书法艺术家正在艰辛探索,奋力前行。
  从最近颁发的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现场看,四川省书协副主席林峤先生的书法艺术获奖特别引人注目,更是给当代书坛以一个审美价值与发展理念的正确导向。中国文联、中国书协给林峤(铜奖)的颁奖词是:“书坛老将,画界精英。汉碑章草,法古本心。潜修静养,元气充盈。巴蜀扬名,不忘山阴。”据了解,中国书法兰亭奖,是经中宣部批准,由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主办的中国书法艺术最高奖,是18个国家级文艺奖项之一。 当然,林峤先生早以成就丰硕而声名鹊起,却并不锋芒毕露。
  林峤先生认为艺家出门首先路子要正,得正传,勿亲歪道;其次埋头为艺,一定要远离熟俗;沾染熟俗,未必不能成艺,但失去正传,自陷下次,习俗愈久,日后愈难打理。因此他的书法作品,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的美学土壤之中,透射出浓郁的古典文化底蕴,在传承中独具睿智而创新奋进,在创新中精准把控时代脉搏而别具一格。
  (一)
  林峤的书法作品,极受业界推崇,广受世人追捧,究竟有何特色与神奇魅力?
  仔细研读过他几本书画集,给了我一个总体印象:在其作品中,他所涉书体全面,篆、隶、行、草、楷等,诸体皆长。各种书体的作品, 虽然体例不同, 风格各异,而品质皆为高格典雅。尤其值得赞赏的是,各书体作品,既以传统为根基,又着力“入古出新”,独具个性,自成一家。
  篆书,是我国最古老的书体。因形而立意,体正则势圆,笔划粗细一致,结体只有点、直与弧线,横平竖直,严谨而工整。这是其基本要素与特征。因书写难度大,历代书家少有涉足。林峤的篆书作品也不多见,但件件都是精品力作,且入古而立新。他创作的篆书作品,以甲骨文为圭臬,又揉以金文意趣,在体势上拓展,在点、直与弧线上突破,在笔墨粗细浓淡中变化,庙堂气与金石味并辉相映, 因而既不失古意,又更显己风,造型别致,韵味无穷。
  再看林峤的隶书作品,大多是脱胎于汉碑、魏碑,又吸历代书家之长,在笔力、笔道、墨色中独显异举,在结体、布局上突显张力,意境宽博,气势雄强,古朴厚重,沉稳典雅,肃穆庄严,可谓当今中国书法之神品也。一些艺界朋友,常说起他的隶书,皆津津乐道。记得一次在著名书法家黎光成的“浣花堂”工作室,见有林峤的隶书作品《浪淘沙·题浣花堂》,众人赞不绝口。戴珩先生说过,林峤的隶书“是时代书风与古典气质的完美结合与再创造”,较为中肯。
  行书,是林峤写得较多也最拿手的书体。可能是他研究篆书、隶书很深,影响甚巨,有人说他的行书中“有隶意,有碑味”,或许亦有道理。纵观其许多行书作品,可以说是融历代大家技法于一体,化古为今,畅达己意,扬“二王”之书风,奏林氏之神韵。人们往往用“行云流水”赞美别人的书法,但这于林峤先生似乎不太贴切。相比较林峤的行书或行草,不少作品各有差异,并非千篇一律,或疏密,或浓淡,或简繁,或枯湿,或疾徐,尽随情绪波动,皆伴气息起伏,虽变化无穷,而开阖有度,虽动静无常,而张弛相宜,各有奇趣,同显妙味。既纳历代名家之精髓,又兼民间书风之野趣,骨气与逸气并生,法度与风度共存,这是其行书作品最独特之处,因而生成与众不同之俊颜俏貌,尤为引人注目。
  林峤的楷书,早年写得多些,近几年少见新作。楷书本由隶书演变而来。对于隶书大家林峤,则于楷书方面造诣也更为精深。总而言之,其楷书作品,超然于颜楷之笔墨,根植于北碑之技法,于大气端庄之外又兼一份俊秀,险绝而俏丽,妙不可言。
  草书,尤其章草、大草,这可能是林峤倾力更多、创作更勤的书体,作品广受好评,收藏者众。林峤的章草,应当说,比较中规中矩,法度严谨,承传“笔有方圆,法兼转使”和“圆转如篆,点捺如隶”的传统多一些,却也古意盎然,意象突兀,则有引人入胜之境界。他的大草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大展,亦屡获大奖,确实有独特创意与超常之处。概要地说,其大草,集合了书法诸体之美感,运笔放纵喜怒哀乐,将动静、虚实发挥到极致,着墨狂浪恣肆,酣畅淋漓,以奏响书法中的交响乐,形成天人合一的艺术形象。有人将他比之张旭、怀素,其实林峤的大草更有今世之新奇。曾有人观其写草书,说他从第一笔写来,不再蘸墨,直至笔头墨尽。其大草,节奏变化因性而起, 随意而舞 ,洒脱而率真,狂放而不野俗,情纵而志定,线条狂奔而气韵天成,形体飘逸而血脉相通。
  (二)
  谈罢林峤书法之特色特征,再看其书法探索之路与理念,方知其取得的艺术成就之不易。
  林峤先生在获得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颁奖时有一段感言,他说,他一向信奉清朝唐岱《绘事发微》里的名句“艺成而下,道成而上”,“书画有正派,须得正传”,且视之为笔耕至理。 他认为:书法也应讲究“气色”(清蒋骥《传神秘要》)。气色者,神气情趣,墨色纷采,不在一点一画,而在整体的蔚然可观。书法作品不唯欣赏单字,最重整体“气色”效果,既要有通幅笔法形态上下前后的贯气,还须有墨法枯润随机的自然变化。他坚信:立人品,储学养,扩眼界,美气质,才是成艺之道。

  其实,林峤的人生之路与艺术之路,都不平坦。上过技校,当过工人,办过书法培训学校,也下海经商,当过公司副总。但他艺术出道较早,二十几岁就在书法界小有名气。后来研读于中国美术学院,师承书法大家何应辉和山水画大家刘朴, 受益匪浅,受影响甚大。如今已是研习书法四十八年, 绘画二十余载,梦想正在砥砺奋进中变为现实。提起过往,他曾深为感慨地说: 所有的经历,平顺、困苦,都是生命财富、生活提醒,文如其人,画如其人,字更如人,灌注到笔头纸间,每一笔都不白走。
  谈到书画如何形成个人风格,在林峤先生看来,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只有潜心研习,勤奋创作,在长期实践中自然形成,决不可能刻意为之。艺术创作,要尊崇“入古出新”之道,他说,一幅独具特色的书法作品,要得到专家的好评与世人的认可,那可是要花费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心血,潜心研习古人,日思夜想谋创新,既存古意,又打上时代的标记,方才有所收获。他一直认为,一个书法家,形成自己的个性和风格,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多面尝试,融会贯通。刻意追寻,不如勇敢地向认定的方向走,成功与喜悦或许就在你不经意的途中不期而遇。
  读万卷书,写万卷纸,行万里路,这对于一个创新与探索成功的书画艺术家,绝不是一句虚言。林峤先生曾在《收获小记》一文中坦言:“为了圆梦,我灯前月夕地临摹前贤碑帖和绘画,同时四处请教、听课、观展,甚至到深山老林里去写生,如此不辞辛劳地废寝忘餐,才有了今天春华秋实的收获。”艺无止境,潜养静修则十分重要。只有高品格,高器度,高眼界,高技艺,才能蕴育出高品位的艺术,才能创造出不負时代的精品力作。林峤先生,无疑是一个成功艺术家的典范。
其他文献
花鸟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古老画种之一。五代十国时西蜀黄筌、南唐徐熙两大花鸟画流派的形成,被视为中国花鸟画成熟的标志。  成都黄筌,黄居寀父子独创线条勾勒细腻人微、赋色柔丽的黄氏画法,更成为京师画院的“院体”标准,奉为范式。以至中国历代花鸟画家多受黄氏画法的浸润,深得惠泽,其法延续至今。  拜先贤灵智所赐,成都的花鸟画代有传承。虽未自诩流派,然丹青妙手层出不穷,各领风骚,自古洎今,直搅得蜀中画坛风生水
蒲月  现就读于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四川省青少年文联文学专委会委员,四川省青少年作協会员,2018年度四川省三好学生。四川文艺新苗,热爱文学、艺术、喜欢阅读、写作,专长书法、吉它。作品发表在《华西都市报》《四川农村日报》《青年作家》《少年时代》《润物细无声 四川省首届[家风·校风]有奖征文作品集》等报纸、刊物、图书上。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岁末年初的魅力,不仅仅在于辞旧迎新的交替,更在于春节,这个中国人延续了数千年的传统习俗蕴含着的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的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华夏文明起始的尧
摘要:爱情和婚姻是影片《傲慢与偏见》的主题对象,本文从故事的开始、发展、高潮到结局的各个阶段中试图探讨,言语反讽及沉默交际的艺术手法在完成影片主题建构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言语反讽和沉默交际分别属于修辞学,跨文化交际理论,本文尝试从这些角度完成对影视文学读本的解读分析,为该领域研究开辟新的视角。  关键词:爱情反讽艺术沉默交际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小说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它
生命重于泰山青田石4cmX 4cm 2020年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青田石4cmX 4cm 2020年  程星琰  1986年6月出生于海南,現居成都。字仲琪,号青云居士,青云楼阁主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佛像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成都市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成都市成华区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开明印社社员,终南印社社员,东隅印社社员,西
声声慢   举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寄语   时乖伫结。   禹甸轻寒,东西雾瘴蔽月。   怅望哀鸣鸿雁,疫情争说。   潸然岁尾梦碎,   叹庶黎、病床生诀。   感痛楚,付愁肠、不尽九天悲咽。   且把惶惶抛别。   心喜见、中央寄怀殷切。   伟略精详,战鼓响声未歇。   欣闻五湖四海,   挂云帆、制遏堵穴。   解困厄,一笑浩歌报大捷。   庚子立春日举国抗疫时   浩渺长江水接天,
唐彦  1994年生于四川省什邡市。201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商业插画系,获学士学位,同年就职于四川美术出版社,从事美术编辑工作。2017年进入四川省诗书画院彭先诚工作室进修国画。2018年至今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画专业研究生,导师胡寿荣教授。  2016年,《梨园拾梦》系列组画获得“2016年四川美術学院毕业设计、创作展”学院优秀奖(最高);2016年11月,受《川西映象》杂志专访并
主办单位:乐山市市中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杜鸣  DU MING  《三江潮》主编。四川省作协会员,乐山市市中区作協主席。发表散文、随笔作品2 0余万字。参与编辑出版的专著有:文学专著《说吧三江》《三江听涛》,文化类专著《嘉州文化大观》《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集萃》。  寄语  《三江潮》创刊于2004年,2013年由季刊变为双月刊。是全市连续出刊时间最长、出刊量最
婚姻是一种生活方式,而非结局;爱情同样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而非理想。我所期盼的,最美好的爱情是一间房子一个家庭一日三餐一年四季皆有你陪伴,简简单单平平淡淡足矣,毕竟你就是我这辈子最大的惊喜,与你携手到老,儿孙绕膝,那便是我向往的最美好的爱情的模样……  M=《现代艺术》 Z=张晓东 J=姜雯  M:请给读者分享一些你们夫妻二人从相识、相知、相恋到相伴相守的爱情故事。  Z:我们在大学时是同学,我在声
国画 68cm×68cm 2009年  佛教视心为万发之源,对画家而言,心源是观照万物的始基,是形象创造的根本。景离不开境,境离不开情,景境情三者合而为一构成万一宾绘画心源的全部。古人云:夫画者,从于心者也。夫画者,形天地万物者也。万一宾既能描绘万物形势的致精英气,又能描绘天下变通的大为之法,得益于他对景境情的融合,也更上升到了文气韵的层面了。  他的《浣溪纱》:“嘴里清茶淡淡香,耳边歌曲任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