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场景一(三年级数学课《认识面积》):
老师:“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先请男同学闭上眼睛,女同学看图片,再请女同学闭上眼睛,男同学看图片……”一听做游戏,学生顿时兴奋起来,叽叽喳喳的,后面的话早就被淹没了。老师又边敲讲台边声嘶力竭地重复:“然后互相比划看到图片的形状,比比谁看到的图片面积大。”尽管如此,游戏完成后还是有很多学生不知道游戏的目的是什么。
场景二(教师办公室):
老师甲:“一道题你讲好几遍还是有人不知道,真不知道他们上课在听什么。”
老师乙:“最烦恼的是一个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不出两秒,下面就‘我’声一片,即使刚才那位学生想回答了,别人也根本听不见。”
场景三(培养学生参与能力课题研讨会现场):
某老师:“美术课上无论我怎样精心设计,六年级学生就是不听你的,怎样才能让学生认真听课?”
思考
新课改开展这么久,我们按照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积极地投身到课堂教学的探索之中,使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让教学显得更加精彩。可我们很多教师都有同感,课堂现在普遍表现出“热闹非凡”,爱说话、爱表达的学生多,认真倾听老师或同学发言的少之又少,最终导致学生学习自主参与意识薄弱。显然,在活跃的课堂中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倾听同样重要。
什么是倾听能力?
倾听能力是指听者理解言者口语表达的信息和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的能力。倾听能力的构成是:专注的倾听习惯,倾听过程中的注意分配能力,对倾听内容的辨析能力,在各种倾听环境中排除外界干扰的能力。具体说来,倾听者必须听得准、理解快、记得清,并具有较强的倾听品评力和组合力。
然而对于倾听,我们教师存在不少认识的误区。
误区一:听课=倾听
我们平常所说的听课是指简单地用耳朵听。听课时,学生如果不融入兴趣、思维、感情等主动性因素,即使认真到一字不落的程度,也只是被动听课,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甚至还会出现“左耳进右耳出,老师说啥不知道”的现象。倾听则不然,课堂倾听是一种含有听课技巧和听课艺术的积极高效的听课,它还包含鉴赏性思考、主动性理解、批判性接受等方面。听力和理解是它的基本要素。光满足于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认真状”,是不能达到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目的的。
误区二:能听=会听
传统教学从来没有认真界定“能听”与“会听”两个概念。一般来说,倾听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当学生进入学校时,他们几乎都是能听课的,许多教师便想当然地认为学生都会倾听。因而,学生还没学会如何倾听,老师的讲课早已开始了。而且有时老师本身也不懂如何倾听,更没有具体可行的经验。正是这些失误,从根本上阻碍了教师授课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学生学习参与能力的发展。
误区三:他听=你听
由于学生资质的参差不齐,他们的倾听能力和倾听状态也会有很大差异。据心理学分析,学生的倾听效果是由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倾听目的来决定的。听课过程中,学生往往以自身具备的倾听能力和自身养成的倾听习惯来决定听什么、什么时候听。有时候因为能力问题(如听不懂)或心理问题(如对老师反感),他们会自动关闭接收口语信息的通道,故意听不见老师的讲解,这样便产生了心理学所讲的“选择性失聪”现象。倾听能力的不同,倾听状态的不同,学生的“选择性失聪”产生的频率也就不同。所以对同一堂课同一问题,不同的学生掌握的程度自然有别。
倾听是取得外界讯息的关键,是参与学习的基础。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有效的倾听能帮助我们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触类旁通,萌发灵感;还能使我们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学生倾听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那么课堂教学中怎样做到让学生学会倾听呢?
策略
一、从低年级起培养倾听的良好习惯
倾听是人们日常进行交际的重要手段。人际交往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会倾听。正如汤姆·彼得斯在《追求优秀的热情》一书中所说:“倾听是礼貌的最高形式。”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一种前瞻性——从小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1.要求学生眼睛追随发言者
这是表面上的“听”,适用于习惯培养初期。对于“听”过程中不专注的学生,听发言之前就明确地告诉学生,“等一会儿要请同学们重复发言者的话”,帮助树立“听”的必要性。
2.及时评价学生“听”的表现
教师还要注意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时表扬那些认真倾听的学生,树立榜样,并予以适当奖励。遇到个别不认真倾听的学生,给予纠正,并及时找其谈心,了解原因,对症下药。
3.教师要注意“听”
要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不仅是学生的问题,也是教师的任务。同样,教师在与学生对话时,也要认真倾听,既不重复学生的发言,更不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给学生树立榜样。
4.家校合作
课堂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渠道,而课外也是学生培养倾听习惯的好场所。我们可以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注意观察学生在家里的倾听情况,及时纠正不良习惯。这样家校共同引导,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也就不难了。
二、结合课堂教学,培养倾听能力
1.优化倾听内容,产生倾听欲望
生活中,人们都很喜欢音乐,但如果磁带被卡了,还有谁愿意去听?同样的道理,在课堂教学中,要想让学生认真倾听,就应该提供给学生良好的倾听内容。
(1)优化教师讲课
课堂教学,与“听”密切相关,教师的讲课是否精彩,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倾听兴趣。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具备趣味性、条理性、逻辑性、现实性等。
(2)优化学生发言
在动态、合作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们倾听得最多的还是同学的发言,为了保持学生的倾听耐性,教师应当提醒学生做到:在老师没有点到自己发言时,不急躁,耐心听别人发言。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也要适当处理。
第一,指名发言的技巧。课堂上,一只只高举的小手是急切的,教师只能有所选择地叫几个同学发言。虽然指名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但也有一定的学问。例如,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指名学生归纳,就可以先让语言表达弱的学生说一说,再让语言表达强的学生加以补充完善,这样可以让语言表达弱一点的倾听者多一点学习的机会。
第二,教师适当协助发言。低年级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是很强,在发言时经常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候,其他在听的学生因为听不懂,也就不想听了。教师应该及时通过提醒、诱导来协助学生发言,这样既可以帮助发言者树立自信,又可以重新吸引倾听者的注意。
2.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倾听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也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设置使学生感到好奇、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欲望,学生就会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李惠玲老师在教学《动物乐园》时设计了一个带学生到动物乐园去玩的游戏:“在森林里面,有一个动物乐园,小动物们都想去那儿玩,你们想去看看吗?”学生们都说:“想。”“好,我就带你们到动物园去看看。”接着,课件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5只小熊,5只小鹿,3只小猴……”接着又问:“小鹿和小熊谁多谁少呢?”为了让学生能对一一对应的思想有所体验,让学生分别扮成小鹿和小熊,面对面的,一个对一个进行比较。这样设计,不仅使学生有兴趣倾听,而且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优化教学内容,吸引倾听注意
事实上,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是不可能的。现代心理学已证实,即使是同一个人,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其注意力保持的时间长短及注意点分布情况也不同。教师想方设法利用学生的注意力特点,强迫学生集中注意力的做法是徒劳无效的。教学内容生活化,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倾听注意。湖南师大附小的周黎老师在教学《认识时间》一课时,没有采用教材原有的主题图,而是专门录制了所教寄宿班学生一天各个阶段的作息时间和真实场景,这种教学内容原生态的设计,使得学生的倾听注意马上就被紧紧地吸引过来,大大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参与欲望。
4.优化学习氛围,提高倾听品评力
倾听品评能力是指倾听者对倾听内容进行欣赏、理解、判断、创新等处理,从而形成自己的看法和结论的能力。只有提高学生的倾听品评力,学生的倾听能力才能从本质上得到提高。
(1)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倾听中理解、判断
在教完“认识角”一课后,我抛给学生一个问题进行讨论:“五角星到底有几个角?”有学生说:“当然是5个角。”也有学生说:“不对,有10个角。”还有的学生说:“不止呢,好像还有更多。”又有学生说:“这么多角干嘛叫五角星呢?”我听了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只夸他们说得好。其实,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他就一定会认真去倾听和思考,并能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2)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倾听中创新
合作探究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合作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在教《最大公约数》一课时,实践了这样一个合作探究主题:
出示3、4、6、15、30五个数。
探究一:你能很快写出这五个数的约数吗?
探究二:从上面这些数的约数中你能理解什么是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吗?在组内说说你的理解,并举例证明。
探究三:在上面五个数中任找两个数,多找几对,写出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你有什么发现?组内交流并验证。
探究四:只有公约数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你能举例证明哪两种数一定互质吗?合作探讨,交流汇报。
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整个过程中都是以共同探讨的方式展开学习的。学生思维活跃,在合作交流中实现知识共享,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互动评价——让学生在倾听中欣赏
学生因个性发展的不同,学习的水平和层次自然不一。所以教师决不要过高要求他们。
在引导学生互动评价时,应当更偏重于欣赏:你觉得他哪一点表现好?他的想法有什么独到之处?你想学习他什么?
总而言之,培养倾听习惯和能力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学会倾听,是为了更好地参与学习,让学生真正在倾听中快乐体悟。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每一个教师都应该为这个目的去思考、实践、探索,我相信,新课改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老师:“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先请男同学闭上眼睛,女同学看图片,再请女同学闭上眼睛,男同学看图片……”一听做游戏,学生顿时兴奋起来,叽叽喳喳的,后面的话早就被淹没了。老师又边敲讲台边声嘶力竭地重复:“然后互相比划看到图片的形状,比比谁看到的图片面积大。”尽管如此,游戏完成后还是有很多学生不知道游戏的目的是什么。
场景二(教师办公室):
老师甲:“一道题你讲好几遍还是有人不知道,真不知道他们上课在听什么。”
老师乙:“最烦恼的是一个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不出两秒,下面就‘我’声一片,即使刚才那位学生想回答了,别人也根本听不见。”
场景三(培养学生参与能力课题研讨会现场):
某老师:“美术课上无论我怎样精心设计,六年级学生就是不听你的,怎样才能让学生认真听课?”
思考
新课改开展这么久,我们按照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积极地投身到课堂教学的探索之中,使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让教学显得更加精彩。可我们很多教师都有同感,课堂现在普遍表现出“热闹非凡”,爱说话、爱表达的学生多,认真倾听老师或同学发言的少之又少,最终导致学生学习自主参与意识薄弱。显然,在活跃的课堂中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倾听同样重要。
什么是倾听能力?
倾听能力是指听者理解言者口语表达的信息和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的能力。倾听能力的构成是:专注的倾听习惯,倾听过程中的注意分配能力,对倾听内容的辨析能力,在各种倾听环境中排除外界干扰的能力。具体说来,倾听者必须听得准、理解快、记得清,并具有较强的倾听品评力和组合力。
然而对于倾听,我们教师存在不少认识的误区。
误区一:听课=倾听
我们平常所说的听课是指简单地用耳朵听。听课时,学生如果不融入兴趣、思维、感情等主动性因素,即使认真到一字不落的程度,也只是被动听课,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甚至还会出现“左耳进右耳出,老师说啥不知道”的现象。倾听则不然,课堂倾听是一种含有听课技巧和听课艺术的积极高效的听课,它还包含鉴赏性思考、主动性理解、批判性接受等方面。听力和理解是它的基本要素。光满足于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认真状”,是不能达到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目的的。
误区二:能听=会听
传统教学从来没有认真界定“能听”与“会听”两个概念。一般来说,倾听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当学生进入学校时,他们几乎都是能听课的,许多教师便想当然地认为学生都会倾听。因而,学生还没学会如何倾听,老师的讲课早已开始了。而且有时老师本身也不懂如何倾听,更没有具体可行的经验。正是这些失误,从根本上阻碍了教师授课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学生学习参与能力的发展。
误区三:他听=你听
由于学生资质的参差不齐,他们的倾听能力和倾听状态也会有很大差异。据心理学分析,学生的倾听效果是由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倾听目的来决定的。听课过程中,学生往往以自身具备的倾听能力和自身养成的倾听习惯来决定听什么、什么时候听。有时候因为能力问题(如听不懂)或心理问题(如对老师反感),他们会自动关闭接收口语信息的通道,故意听不见老师的讲解,这样便产生了心理学所讲的“选择性失聪”现象。倾听能力的不同,倾听状态的不同,学生的“选择性失聪”产生的频率也就不同。所以对同一堂课同一问题,不同的学生掌握的程度自然有别。
倾听是取得外界讯息的关键,是参与学习的基础。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有效的倾听能帮助我们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触类旁通,萌发灵感;还能使我们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学生倾听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那么课堂教学中怎样做到让学生学会倾听呢?
策略
一、从低年级起培养倾听的良好习惯
倾听是人们日常进行交际的重要手段。人际交往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会倾听。正如汤姆·彼得斯在《追求优秀的热情》一书中所说:“倾听是礼貌的最高形式。”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一种前瞻性——从小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1.要求学生眼睛追随发言者
这是表面上的“听”,适用于习惯培养初期。对于“听”过程中不专注的学生,听发言之前就明确地告诉学生,“等一会儿要请同学们重复发言者的话”,帮助树立“听”的必要性。
2.及时评价学生“听”的表现
教师还要注意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时表扬那些认真倾听的学生,树立榜样,并予以适当奖励。遇到个别不认真倾听的学生,给予纠正,并及时找其谈心,了解原因,对症下药。
3.教师要注意“听”
要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不仅是学生的问题,也是教师的任务。同样,教师在与学生对话时,也要认真倾听,既不重复学生的发言,更不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给学生树立榜样。
4.家校合作
课堂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渠道,而课外也是学生培养倾听习惯的好场所。我们可以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注意观察学生在家里的倾听情况,及时纠正不良习惯。这样家校共同引导,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也就不难了。
二、结合课堂教学,培养倾听能力
1.优化倾听内容,产生倾听欲望
生活中,人们都很喜欢音乐,但如果磁带被卡了,还有谁愿意去听?同样的道理,在课堂教学中,要想让学生认真倾听,就应该提供给学生良好的倾听内容。
(1)优化教师讲课
课堂教学,与“听”密切相关,教师的讲课是否精彩,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倾听兴趣。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具备趣味性、条理性、逻辑性、现实性等。
(2)优化学生发言
在动态、合作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们倾听得最多的还是同学的发言,为了保持学生的倾听耐性,教师应当提醒学生做到:在老师没有点到自己发言时,不急躁,耐心听别人发言。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也要适当处理。
第一,指名发言的技巧。课堂上,一只只高举的小手是急切的,教师只能有所选择地叫几个同学发言。虽然指名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但也有一定的学问。例如,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指名学生归纳,就可以先让语言表达弱的学生说一说,再让语言表达强的学生加以补充完善,这样可以让语言表达弱一点的倾听者多一点学习的机会。
第二,教师适当协助发言。低年级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是很强,在发言时经常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候,其他在听的学生因为听不懂,也就不想听了。教师应该及时通过提醒、诱导来协助学生发言,这样既可以帮助发言者树立自信,又可以重新吸引倾听者的注意。
2.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倾听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也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设置使学生感到好奇、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欲望,学生就会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李惠玲老师在教学《动物乐园》时设计了一个带学生到动物乐园去玩的游戏:“在森林里面,有一个动物乐园,小动物们都想去那儿玩,你们想去看看吗?”学生们都说:“想。”“好,我就带你们到动物园去看看。”接着,课件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5只小熊,5只小鹿,3只小猴……”接着又问:“小鹿和小熊谁多谁少呢?”为了让学生能对一一对应的思想有所体验,让学生分别扮成小鹿和小熊,面对面的,一个对一个进行比较。这样设计,不仅使学生有兴趣倾听,而且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优化教学内容,吸引倾听注意
事实上,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是不可能的。现代心理学已证实,即使是同一个人,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其注意力保持的时间长短及注意点分布情况也不同。教师想方设法利用学生的注意力特点,强迫学生集中注意力的做法是徒劳无效的。教学内容生活化,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倾听注意。湖南师大附小的周黎老师在教学《认识时间》一课时,没有采用教材原有的主题图,而是专门录制了所教寄宿班学生一天各个阶段的作息时间和真实场景,这种教学内容原生态的设计,使得学生的倾听注意马上就被紧紧地吸引过来,大大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参与欲望。
4.优化学习氛围,提高倾听品评力
倾听品评能力是指倾听者对倾听内容进行欣赏、理解、判断、创新等处理,从而形成自己的看法和结论的能力。只有提高学生的倾听品评力,学生的倾听能力才能从本质上得到提高。
(1)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倾听中理解、判断
在教完“认识角”一课后,我抛给学生一个问题进行讨论:“五角星到底有几个角?”有学生说:“当然是5个角。”也有学生说:“不对,有10个角。”还有的学生说:“不止呢,好像还有更多。”又有学生说:“这么多角干嘛叫五角星呢?”我听了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只夸他们说得好。其实,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他就一定会认真去倾听和思考,并能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2)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倾听中创新
合作探究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合作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在教《最大公约数》一课时,实践了这样一个合作探究主题:
出示3、4、6、15、30五个数。
探究一:你能很快写出这五个数的约数吗?
探究二:从上面这些数的约数中你能理解什么是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吗?在组内说说你的理解,并举例证明。
探究三:在上面五个数中任找两个数,多找几对,写出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你有什么发现?组内交流并验证。
探究四:只有公约数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你能举例证明哪两种数一定互质吗?合作探讨,交流汇报。
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整个过程中都是以共同探讨的方式展开学习的。学生思维活跃,在合作交流中实现知识共享,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互动评价——让学生在倾听中欣赏
学生因个性发展的不同,学习的水平和层次自然不一。所以教师决不要过高要求他们。
在引导学生互动评价时,应当更偏重于欣赏:你觉得他哪一点表现好?他的想法有什么独到之处?你想学习他什么?
总而言之,培养倾听习惯和能力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学会倾听,是为了更好地参与学习,让学生真正在倾听中快乐体悟。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每一个教师都应该为这个目的去思考、实践、探索,我相信,新课改的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