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对民族高校“公共经济学”本科课程互动式教学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不同民族的本科生对“公共经济学”课程的喜爱程度、认知情况和对互动式教学的认同程度略有不同;互动教学效果总体上评价较好,其中,教学方法因子、教师因子、教学内容因子是影响互动教学法的三大因素。基于此,提出提高“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公共经济学 互动教学法 因子分析 民族院校
Abstract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the interactive teaching of undergraduate course of "public economics" in ethn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found that the undergraduates of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have different degrees of recognition of "public economics" course, cognition and mutual recognition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The interactive teaching effect is better in the overall evaluation. Among them, the teaching method factor, the teacher factor and the teaching content factor are the thre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thi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public economics".
Keywords public economics; interactive teaching; factor analysis; ethic universities
0 引言
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1]“公共经济学”是借助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广义公共部门经济行为的一门学科,由此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公共管理的能力。由于本课程学习前,需要学生具备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微积分等多学科基础知识,[2]民族院校在课程讲授中普遍存在学生学习比较困难的情况。在“公共经济学”课程中引入互动教学方法,使教师、课程、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达到最佳均衡状态以实现良性互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自主性,对于提高民族院校“公共经济学”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互动教学法的形式包括师生之间互动、学生之间互动和人机之间互动,其途径是由信息互动、情感互动、问题互动、思想互动、教学互动构成的。“公共经济学”课程的互动教学方法有案例式教学、小组讨论式教学、提问式教学、问答式教学、对谈式教学和模拟训练。本文运用调查问卷及计量软件,利用定性和定量的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学生对“公共经济学”课程的认知情况、对互动式教学的认同程度、适应程度、满意程度等,找出影响“公共经济学”互动教学的因子,并提出完善“公共经济学”课程互动式教学的对策建议,以期提高教学质量。[3]
1 数据来源及描述分析
本次调查于2016年9月至12月在中南民族大学展开,以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社会保障等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问卷设计围绕该群体的自身情况,分析了学生对“公共经济学”课程的认知情况、对互动式教学的认同程度、适应程度、满意程度、主要问题、要求和知识扩充途径等问题展开,共发放问卷165份,回收165份,其中有效问卷165份,问卷回收率达到100%。
作为少数民族类高校,由于不同民族学生在语言、思维、基础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同时这门课程理论性很强,对数学基础要求较高,他们对课程的喜爱、兴趣和对教师授课方法需求也会存在不同差异。在165份调研数据中,少数民族学生占到69.7%,汉族学生占30.3%。在问题“你喜欢公共经济学的课堂吗?”回答“喜欢”或“非常喜欢”的少数民族学生比例为62.1%,汉族则为70.4%,汉族学生对课程的喜爱程度更高。在问题“你认为公共经济学课程的学习对未来的工作生活有帮助吗?”回答“有很大帮助”或“感觉有用”的少数民族学生比例为87.4%,汉族则为92.6%,汉族学生认为课程的价值更高。在问题“你认为互动在教学中的作用价值怎样?”回答“重要”的少数民族学生比例为76.6%,汉族则为74.1%,少数民族学生认为课程学习需要加强师生互动。
从全体学生调查结果中分析发现该课程实施互动教学法效果较好。尽管只有64.8%的学生对该课程有兴趣,但学生对授课内容满意度达到75.8%;在问题“你认为公共经济学这门课采用什么样的课堂最能吸引你”的回答中,53.9%的学生认为是幽默轻松的课堂,23.6%的学生认为是教师讲的多、知识容量大的课堂,18.2%的学生认为是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在问题“你希望老师以哪些方式“关注你,与你互动”?”的回答中,49.1%的学生认为是师问生答,26.1%的学生认为是生问师答,20%的学生认为是召开学姐学长交流会;在问题“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课堂教学方式?”的回答中,79.4%的学生认为是老师指点方法,学生先学后教,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同时,76.4%的学生认为“公共经济学”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教學进度,丰富了教学方式;然而在课后作业安排上,24.85%的学生希望降低作业次数;90.3%的学生认为案例竞赛的互动教学方式不仅能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能够巩固知识,同时更加直观、生动,并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有累计93.9%的学生通过阅读图书和利用网络查阅相关知识以对本课程进行扩充,这也说明了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推荐书目,增加网络交流等方式,以实现师生跨地域跨时空的互动。 2 实证结果
2.1 统计结果及检验
为了对“公共经济学”课程互动教学法实施效果影响因子进行分析,本文从与教学相关的各项指标中挑选出20个不同方向不同含义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作为分析变量,采用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方法进行分析,[4]具体变量如表1所示:
利用统计软件 SPSS22.0 分析发现: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巴特利球度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2321.151,相应的概率p接近 0。同时,而KMO统计量为0.935,统计量取值接近1,说明适合作因子分析。
2.2 因子分析
根据原始统计数据,利用统计软件 SPSS22.0 进行计算得到其特征值、方差贡献率、累积方差贡献率。由表2可以得知,第1个因子的特征根的值为10.412,解释了原有20个变量总方差的52.061%,累积贡献率为52.061%,第2个因子的特征值为1.612,解释了原有20个变量总方差的8.062%,累积贡献率为 60.123%,第三个因子的特征根的值为1.164,解释了原有20个变量总方差的5.818%,累积贡献率为65.941%,因子分析效果较理想。按照累计贡献率达到80%的原则,选前三个因子已经能够描述互动教学的效果及影响因素。
因子旋转结果见表3,分析发现,第一个因子与授课方法的多样性X8、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X9、教学过程中注重兴趣培养调动学生积极性X10、学生在本课程上的原始学习基础X17等因素的载荷系数较大。从实际意义上看,可以把因子1姑且命名为“教学方法”因子;第二个因子与授课方法的满意度X5、教师的科研能力X12、教师知识渊博视野开阔X13、教师充分准备X14、教师课堂积极组织因生施教X15、教师亲和力强从不受自身情况影响X16等因素的载荷系数较大,从实际意义看,可以将因子2姑且命名为“教师”因子;第三个因子与授课安排的合理性X1、对学习能力的锻炼X2、对创新思维的锻炼X3、案例内容具有典型性X4、授课按照学过知识的循序渐进性X6、授课方法的合适性X7、教材的合适性X20等因素的载荷系数较大,主要解释了这两个变量,从实际意义看,可以将因子3姑且命名为“教学内容”因子。
因子载荷矩阵是反映公共因子与原有变量间的相关系数,根据因子载荷矩阵可计算得到影响互动教学效果的因子有:教学方法因子(F1)、教师因子(F2)、教学内容因子(F3)。其中,因子综合得分为:F =0.789506F1+0.122232F2+0.088262F3,其中教学方法因子贡献率最高,再次肯定互动教学法的重要性。
3 提高互动式教学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通过问卷调查和因子分析方法,本文对“公共经济学”课程互动教学法实施效果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研究,得出结论:该课程实施互动教学法效果较好。尽管只有64.8%的学生对该课程有兴趣,但学生对授课内容满意度达到75.8%。其中,汉族学生对课程的喜爱程度更高,且认为课程的价值更高,少数民族学生认为课程学习更需要加强师生互动。为提高“公共经济学”课程互动教学效果,提出如下对策建議:
第一,针对教学方法因子,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论由教学方法指导思想、基本方法、具体方法、教学方式四个层面组成。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民族类院校的学生在文化、个性、学习基础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不同,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和内容、实施教学方法上都要尊重这些差异。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法,例如: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习充满激情。
第二,针对教师因子,增加教师教学能力。包括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扩展教师知识面、加强课前准备、因生施教、增强教师亲和力等。同时,教师可以用一个有趣的开放式问题导出所要讲解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课内课外的民主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创造平等的、活跃的、充满趣味的课堂氛围。[5]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会知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公共经济学”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认知、行为、情感方面共同参与课堂互动。
第三,针对教学内容因子,实施因材施教。包括对于那些基础差、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要更多与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对学生的优点或进步要及时肯定或表扬,努力发现学生的需求和困难,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开发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5]具体措施包括:增强授课安排的合理性、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锻炼、对学生创新思维的锻炼,使案例内容具有典型性、授课按照学过知识的循序渐进性、选择合适的授课方法和合适的教材。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D].2010.
[2] 陈柳钦.《公共经济学》的发展动态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1(1):21-28+42.
[3] 孙开,许慧.《公共经济学》的学科定位问题研究[J].当代财经,2005(5):58-61.
[4] 张萌物,王倩.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与科研评价指标因子分析[J].未来与发展,2016(1):53-61.
[5] 叶慧,曹洪波,刘杨.民族院校管理定量分析课程互动教学法实施情况调查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2):36-38.
关键词 公共经济学 互动教学法 因子分析 民族院校
Abstract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the interactive teaching of undergraduate course of "public economics" in ethn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found that the undergraduates of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have different degrees of recognition of "public economics" course, cognition and mutual recognition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The interactive teaching effect is better in the overall evaluation. Among them, the teaching method factor, the teacher factor and the teaching content factor are the thre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thi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public economics".
Keywords public economics; interactive teaching; factor analysis; ethic universities
0 引言
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1]“公共经济学”是借助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广义公共部门经济行为的一门学科,由此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公共管理的能力。由于本课程学习前,需要学生具备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微积分等多学科基础知识,[2]民族院校在课程讲授中普遍存在学生学习比较困难的情况。在“公共经济学”课程中引入互动教学方法,使教师、课程、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达到最佳均衡状态以实现良性互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自主性,对于提高民族院校“公共经济学”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互动教学法的形式包括师生之间互动、学生之间互动和人机之间互动,其途径是由信息互动、情感互动、问题互动、思想互动、教学互动构成的。“公共经济学”课程的互动教学方法有案例式教学、小组讨论式教学、提问式教学、问答式教学、对谈式教学和模拟训练。本文运用调查问卷及计量软件,利用定性和定量的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学生对“公共经济学”课程的认知情况、对互动式教学的认同程度、适应程度、满意程度等,找出影响“公共经济学”互动教学的因子,并提出完善“公共经济学”课程互动式教学的对策建议,以期提高教学质量。[3]
1 数据来源及描述分析
本次调查于2016年9月至12月在中南民族大学展开,以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社会保障等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问卷设计围绕该群体的自身情况,分析了学生对“公共经济学”课程的认知情况、对互动式教学的认同程度、适应程度、满意程度、主要问题、要求和知识扩充途径等问题展开,共发放问卷165份,回收165份,其中有效问卷165份,问卷回收率达到100%。
作为少数民族类高校,由于不同民族学生在语言、思维、基础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同时这门课程理论性很强,对数学基础要求较高,他们对课程的喜爱、兴趣和对教师授课方法需求也会存在不同差异。在165份调研数据中,少数民族学生占到69.7%,汉族学生占30.3%。在问题“你喜欢公共经济学的课堂吗?”回答“喜欢”或“非常喜欢”的少数民族学生比例为62.1%,汉族则为70.4%,汉族学生对课程的喜爱程度更高。在问题“你认为公共经济学课程的学习对未来的工作生活有帮助吗?”回答“有很大帮助”或“感觉有用”的少数民族学生比例为87.4%,汉族则为92.6%,汉族学生认为课程的价值更高。在问题“你认为互动在教学中的作用价值怎样?”回答“重要”的少数民族学生比例为76.6%,汉族则为74.1%,少数民族学生认为课程学习需要加强师生互动。
从全体学生调查结果中分析发现该课程实施互动教学法效果较好。尽管只有64.8%的学生对该课程有兴趣,但学生对授课内容满意度达到75.8%;在问题“你认为公共经济学这门课采用什么样的课堂最能吸引你”的回答中,53.9%的学生认为是幽默轻松的课堂,23.6%的学生认为是教师讲的多、知识容量大的课堂,18.2%的学生认为是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在问题“你希望老师以哪些方式“关注你,与你互动”?”的回答中,49.1%的学生认为是师问生答,26.1%的学生认为是生问师答,20%的学生认为是召开学姐学长交流会;在问题“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课堂教学方式?”的回答中,79.4%的学生认为是老师指点方法,学生先学后教,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同时,76.4%的学生认为“公共经济学”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教學进度,丰富了教学方式;然而在课后作业安排上,24.85%的学生希望降低作业次数;90.3%的学生认为案例竞赛的互动教学方式不仅能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能够巩固知识,同时更加直观、生动,并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有累计93.9%的学生通过阅读图书和利用网络查阅相关知识以对本课程进行扩充,这也说明了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推荐书目,增加网络交流等方式,以实现师生跨地域跨时空的互动。 2 实证结果
2.1 统计结果及检验
为了对“公共经济学”课程互动教学法实施效果影响因子进行分析,本文从与教学相关的各项指标中挑选出20个不同方向不同含义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作为分析变量,采用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方法进行分析,[4]具体变量如表1所示:
利用统计软件 SPSS22.0 分析发现: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巴特利球度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2321.151,相应的概率p接近 0。同时,而KMO统计量为0.935,统计量取值接近1,说明适合作因子分析。
2.2 因子分析
根据原始统计数据,利用统计软件 SPSS22.0 进行计算得到其特征值、方差贡献率、累积方差贡献率。由表2可以得知,第1个因子的特征根的值为10.412,解释了原有20个变量总方差的52.061%,累积贡献率为52.061%,第2个因子的特征值为1.612,解释了原有20个变量总方差的8.062%,累积贡献率为 60.123%,第三个因子的特征根的值为1.164,解释了原有20个变量总方差的5.818%,累积贡献率为65.941%,因子分析效果较理想。按照累计贡献率达到80%的原则,选前三个因子已经能够描述互动教学的效果及影响因素。
因子旋转结果见表3,分析发现,第一个因子与授课方法的多样性X8、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X9、教学过程中注重兴趣培养调动学生积极性X10、学生在本课程上的原始学习基础X17等因素的载荷系数较大。从实际意义上看,可以把因子1姑且命名为“教学方法”因子;第二个因子与授课方法的满意度X5、教师的科研能力X12、教师知识渊博视野开阔X13、教师充分准备X14、教师课堂积极组织因生施教X15、教师亲和力强从不受自身情况影响X16等因素的载荷系数较大,从实际意义看,可以将因子2姑且命名为“教师”因子;第三个因子与授课安排的合理性X1、对学习能力的锻炼X2、对创新思维的锻炼X3、案例内容具有典型性X4、授课按照学过知识的循序渐进性X6、授课方法的合适性X7、教材的合适性X20等因素的载荷系数较大,主要解释了这两个变量,从实际意义看,可以将因子3姑且命名为“教学内容”因子。
因子载荷矩阵是反映公共因子与原有变量间的相关系数,根据因子载荷矩阵可计算得到影响互动教学效果的因子有:教学方法因子(F1)、教师因子(F2)、教学内容因子(F3)。其中,因子综合得分为:F =0.789506F1+0.122232F2+0.088262F3,其中教学方法因子贡献率最高,再次肯定互动教学法的重要性。
3 提高互动式教学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通过问卷调查和因子分析方法,本文对“公共经济学”课程互动教学法实施效果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研究,得出结论:该课程实施互动教学法效果较好。尽管只有64.8%的学生对该课程有兴趣,但学生对授课内容满意度达到75.8%。其中,汉族学生对课程的喜爱程度更高,且认为课程的价值更高,少数民族学生认为课程学习更需要加强师生互动。为提高“公共经济学”课程互动教学效果,提出如下对策建議:
第一,针对教学方法因子,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论由教学方法指导思想、基本方法、具体方法、教学方式四个层面组成。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民族类院校的学生在文化、个性、学习基础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不同,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和内容、实施教学方法上都要尊重这些差异。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法,例如: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习充满激情。
第二,针对教师因子,增加教师教学能力。包括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扩展教师知识面、加强课前准备、因生施教、增强教师亲和力等。同时,教师可以用一个有趣的开放式问题导出所要讲解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课内课外的民主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创造平等的、活跃的、充满趣味的课堂氛围。[5]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会知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公共经济学”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认知、行为、情感方面共同参与课堂互动。
第三,针对教学内容因子,实施因材施教。包括对于那些基础差、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要更多与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对学生的优点或进步要及时肯定或表扬,努力发现学生的需求和困难,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开发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5]具体措施包括:增强授课安排的合理性、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锻炼、对学生创新思维的锻炼,使案例内容具有典型性、授课按照学过知识的循序渐进性、选择合适的授课方法和合适的教材。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D].2010.
[2] 陈柳钦.《公共经济学》的发展动态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1(1):21-28+42.
[3] 孙开,许慧.《公共经济学》的学科定位问题研究[J].当代财经,2005(5):58-61.
[4] 张萌物,王倩.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与科研评价指标因子分析[J].未来与发展,2016(1):53-61.
[5] 叶慧,曹洪波,刘杨.民族院校管理定量分析课程互动教学法实施情况调查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2):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