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在的课堂中,老师一节课对学生的表扬次数不下于十次,但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又起到了多少呢?现在的孩子对老师的表扬视若无睹,而老师们却还是在不停的说着自认为激励学生的话语,甚至是给予物质上的奖励。然而如此泛滥的鼓励却已经逐渐失去它应有的效果,我们应该吝啬自己的表扬,让孩子们渴望得到认可和赞许。
一、泛滥的表扬
老师对学生往往是严厉、古板,不苟言笑的,就算学生做的再好也很少能得到当面表扬。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和进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应该给予孩子鼓励与赞赏。
1、公开课中的满堂赞美。在公开课的过程中,对学生的鼓励性话语充满了整节课,因为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及配合程度,所以不停的为学生鼓气加油,大多数学生还是很受用的。在陌生的老师面前得到表扬,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但还是有部分学生旁若无人,于是老师不停的说:“某小组坐的真端正。”“某小组中某某举手真积极。”在平时的课堂中,“某某同学,回答的真棒!”“某某小组动作真迅速”……这样的话也是不少的,要控制好课堂的纪律及学生的课堂习惯,这样的表扬是越来越多,但学生真正给足面子了吗?对学生的进步真正起到作用了吗?
2、随意的赞美。在实验中,某一小组学生每一个同学都认真参与了实验活动,并得到了正确的实验数据,相对于其他小组的实验活动确实不错。可这是学生在课堂中完成实验时就该做到的,但老师却对这一小组的学生大大的进行了表扬。小组完成的好是该表扬,但这就是上课该做到的,简单的说两句就可以了,大大的表扬让学生以为这是超出他学习范围的一种额外报酬。
3、课堂中的单调表扬。无论在怎样的教学环境下,对学生的表扬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简单的“棒!真棒!真的很棒!”也让学生感到无聊枯燥,降低了学习的激情与兴趣。若长期使用这样形式单一的话,让学生觉得老师的表扬缺乏真心,空洞乏味,怎能让学生有兴趣,在受到表扬之后雄心振奋呢?
二、我行我素
一回两回的对比表扬,也许激发了学生的进取心,但是常常进行这样表扬的后果,我发现是学生们集体开始憎恨受表扬的同学。以至于影响到了“班级情”,对学生自己也产生了副作用。
1、举手也有错。有一个班的学生在课堂上都不爱举手发言。本来还是有少数的女生会举手回答一些问题,为了让其他同学也有举手的欲望,我每次都表扬她们,无论回答的好与不好,我都会说:“回答的真不错,只要愿意说出自己的答案,都是好的。”得到的回应却是:“她也就会这简单。”“回答的我们都知道。”
2、“优等生”也不完美。在课堂中,我开始细心的观察这些“好”学生的课堂表现。他们也会偷偷的低声讲话,拿着笔偷偷的画画,这些开小差的活他们做的一点也不差,说明他们也是会这些的,只是老师们被他们的认真一面欺骗了。
3、对“错误”的表扬。总想着爱讲话的学生在抓住他坐端正时表扬他总是会有效的,但在你说完“某某同学今天很安静”之后发现,他仍旧会和旁边的同学偷偷讲话,对于你的表扬无动于衷。不回答问题的学生总想着难得举次手要把机会留给他,得到的却是:“我这里有个垃圾。”他不认为你给他的这个机会是难得的,也是对他的表扬。
三、宽爱与严厉共存
我反思自己的表扬对学生可有实质性的鼓励,事实发现几乎没有,那样的“你真棒!”虽然也是出自真心的话,但在孩子们心里成了一句顺口溜。
1、做个“吝啬鬼”。我开始吝啬我的表扬。对学生的回答只进行对错的分辨,只有精彩不精彩的评价,一节课只有一位最佳表现学员但同时也评有最差的学员来进行比较。长时间以来发现,光有精神上的鼓励与批评还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于是我加上了物质上的鼓励,最佳表现学生的除了黑板上专门的表扬区域挂名之外,还常常发一些学习用品作为奖励,表现较差的学生除了在最差表现区域挂名之外,还要带到平时学习成绩的降等。我发现这样的表扬才真正起到的是激励的作用。课堂上明显举手多了,回答质量高了,同学之间也更加和睦,连开小差的学生都少了。
2、对错敢于说。心理学中认为人会对表扬麻木,呈倒U型,表扬越多越麻木,效果越差,甚至会起到逆反的效果。教育专家周弘呼吁“好孩子是欣赏出来的,坏孩子是批评出来的。”但是孩子做错了就是要批评的,心理学中有阳性强化法,只对做的正确的事进行表扬,错误的是忽略过去不提。这种做法对于孩子们来说有可取之处,但长时间下来,会把孩子们的是非观混淆,对的表扬是对他做法的肯定,那错误呢?在学生上课开小差时就应该给以严厉的批评,在学生上课发言精彩时就可以给予真心的鼓励,但话不在多而在于精。批评要注意批评的场合,看清楚批评学生的性格,不是人人都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收到批评,也不是人人在下课后的闲谈就能受益。表扬却可以光明正大,因为“人性最深切的要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但是简单的“你真棒!”却太过于单调,表扬的方式方法语言有很多,你的一个眼神,一个大拇指,一个点头都是对学生的表扬。表扬语言的泛化也会造成学生对表扬的麻木。具有针对性的表扬,形式多样的表扬,相信对孩子们来说还是最喜欢的。
只是表扬一定要言之有物,针对一定的行为表现来实施。批评需要艺术,但表扬也需要艺术,学会了表扬的艺术才不至于让廉价的表扬泛滥成灾。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星韵学校 江苏】
一、泛滥的表扬
老师对学生往往是严厉、古板,不苟言笑的,就算学生做的再好也很少能得到当面表扬。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和进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应该给予孩子鼓励与赞赏。
1、公开课中的满堂赞美。在公开课的过程中,对学生的鼓励性话语充满了整节课,因为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及配合程度,所以不停的为学生鼓气加油,大多数学生还是很受用的。在陌生的老师面前得到表扬,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但还是有部分学生旁若无人,于是老师不停的说:“某小组坐的真端正。”“某小组中某某举手真积极。”在平时的课堂中,“某某同学,回答的真棒!”“某某小组动作真迅速”……这样的话也是不少的,要控制好课堂的纪律及学生的课堂习惯,这样的表扬是越来越多,但学生真正给足面子了吗?对学生的进步真正起到作用了吗?
2、随意的赞美。在实验中,某一小组学生每一个同学都认真参与了实验活动,并得到了正确的实验数据,相对于其他小组的实验活动确实不错。可这是学生在课堂中完成实验时就该做到的,但老师却对这一小组的学生大大的进行了表扬。小组完成的好是该表扬,但这就是上课该做到的,简单的说两句就可以了,大大的表扬让学生以为这是超出他学习范围的一种额外报酬。
3、课堂中的单调表扬。无论在怎样的教学环境下,对学生的表扬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简单的“棒!真棒!真的很棒!”也让学生感到无聊枯燥,降低了学习的激情与兴趣。若长期使用这样形式单一的话,让学生觉得老师的表扬缺乏真心,空洞乏味,怎能让学生有兴趣,在受到表扬之后雄心振奋呢?
二、我行我素
一回两回的对比表扬,也许激发了学生的进取心,但是常常进行这样表扬的后果,我发现是学生们集体开始憎恨受表扬的同学。以至于影响到了“班级情”,对学生自己也产生了副作用。
1、举手也有错。有一个班的学生在课堂上都不爱举手发言。本来还是有少数的女生会举手回答一些问题,为了让其他同学也有举手的欲望,我每次都表扬她们,无论回答的好与不好,我都会说:“回答的真不错,只要愿意说出自己的答案,都是好的。”得到的回应却是:“她也就会这简单。”“回答的我们都知道。”
2、“优等生”也不完美。在课堂中,我开始细心的观察这些“好”学生的课堂表现。他们也会偷偷的低声讲话,拿着笔偷偷的画画,这些开小差的活他们做的一点也不差,说明他们也是会这些的,只是老师们被他们的认真一面欺骗了。
3、对“错误”的表扬。总想着爱讲话的学生在抓住他坐端正时表扬他总是会有效的,但在你说完“某某同学今天很安静”之后发现,他仍旧会和旁边的同学偷偷讲话,对于你的表扬无动于衷。不回答问题的学生总想着难得举次手要把机会留给他,得到的却是:“我这里有个垃圾。”他不认为你给他的这个机会是难得的,也是对他的表扬。
三、宽爱与严厉共存
我反思自己的表扬对学生可有实质性的鼓励,事实发现几乎没有,那样的“你真棒!”虽然也是出自真心的话,但在孩子们心里成了一句顺口溜。
1、做个“吝啬鬼”。我开始吝啬我的表扬。对学生的回答只进行对错的分辨,只有精彩不精彩的评价,一节课只有一位最佳表现学员但同时也评有最差的学员来进行比较。长时间以来发现,光有精神上的鼓励与批评还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于是我加上了物质上的鼓励,最佳表现学生的除了黑板上专门的表扬区域挂名之外,还常常发一些学习用品作为奖励,表现较差的学生除了在最差表现区域挂名之外,还要带到平时学习成绩的降等。我发现这样的表扬才真正起到的是激励的作用。课堂上明显举手多了,回答质量高了,同学之间也更加和睦,连开小差的学生都少了。
2、对错敢于说。心理学中认为人会对表扬麻木,呈倒U型,表扬越多越麻木,效果越差,甚至会起到逆反的效果。教育专家周弘呼吁“好孩子是欣赏出来的,坏孩子是批评出来的。”但是孩子做错了就是要批评的,心理学中有阳性强化法,只对做的正确的事进行表扬,错误的是忽略过去不提。这种做法对于孩子们来说有可取之处,但长时间下来,会把孩子们的是非观混淆,对的表扬是对他做法的肯定,那错误呢?在学生上课开小差时就应该给以严厉的批评,在学生上课发言精彩时就可以给予真心的鼓励,但话不在多而在于精。批评要注意批评的场合,看清楚批评学生的性格,不是人人都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收到批评,也不是人人在下课后的闲谈就能受益。表扬却可以光明正大,因为“人性最深切的要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但是简单的“你真棒!”却太过于单调,表扬的方式方法语言有很多,你的一个眼神,一个大拇指,一个点头都是对学生的表扬。表扬语言的泛化也会造成学生对表扬的麻木。具有针对性的表扬,形式多样的表扬,相信对孩子们来说还是最喜欢的。
只是表扬一定要言之有物,针对一定的行为表现来实施。批评需要艺术,但表扬也需要艺术,学会了表扬的艺术才不至于让廉价的表扬泛滥成灾。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星韵学校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