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核心,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引导学生敢疑、能疑、善疑,呵护及肯定学生的思维成果,提倡开放式训练,为学生摆脱思维定势和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数学 创新 质疑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60-02
在经济知识时代,特别是在高节奏、高科技、高竞争的21世纪,创新成为了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了这个时代的迫切需要。前国家主席江泽民曾不止一次的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就要求教师营造一种新的课程文化,一种合作、对话和探究的课程文化,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人人都有创新潜能,让学生在接受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渐渐学会分析与综合、比较与类比、具体与抽象、一般化与特殊化、数形结合等科学思维方法,把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为他们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良好的数学素质基础。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谈一下我的一些个人看法:
一、树立对创新思维的正确认识和看法
没有认识,何谈培养。事实上,很多时候数学教师对创新的错误理解也会让自己的教育走入一个误区,往往就导致自己的教育脱离课本,盲目追求新的解题方法,而忽略了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其实,每一个合乎常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这里的创新,一般是针对思维主体来说的新颖独到的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揭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建立新理论,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相信只要有正确的引导,每个学生都可以是创新天才,这就需要教师深刻地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方法,鼓励他们勇于对老师的讲解质疑,对同学的观点质疑,引导他们自我实践,自我验证。
二、重树角色形象,转变教育观念
自古以来,“师尊生卑”的传统观念一直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故而时至今日,教师的权威形象依然让学生敬而畏之,如果要想扭转学生“坐等喂学”的被动态势,教师就必须化被动为主动,走下“三尺神台”,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尝试新的创新教学理念。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教育》一文中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用在教育上重点之一便是宽容和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线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同时再配以温馨宜人的肢体语言,如微笑、抚摸、眼神等等,努力创设一种自由愉悦、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以心灵上的自由,进而发挥“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功效,也只有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才有可能迸发出智慧和想象的火花。
三、创设问题情境,为创新导航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问题是探究的开始和动力,问题是创新的起点。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也曾说:“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唤起学生理智的兴趣,激发对探究的热情。”而问题情境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火索。众所周知,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主动性不是自动涌现的,它们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们进入了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境界,从而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解决,去创新。鉴于此,我们必须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使其富有趣味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等,力求一石激起千层浪。同时,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合理的程序和阶梯性,即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拾阶而上,步步登高”的满足感,也才能兴味盎然地接受知识、训练能力、体验成功。
例如在引入中位数时,教师设计幻灯片,播放一段生动有趣的录像,讲述一个高中生小李毕业后想找一份月薪在1000元以上的工作,一天他看到了一家策划公司门口的招聘广告,一串醒目的字眼“月平均工资2500元”深深吸引了小李,他兴奋至极,迫不及待地参加了应聘……几天后,在小李所在的办公室中出现了这么一段对话,职员A:“我月工资1200元,BCD跟我一样。”职员E:“我的工资1500元,在公司里估计排中等吧。”随后,小李激动的声音响起:“你们跟我开玩笑吧,老板说了,月平均工资2500元的,我去找老板问清楚。”录像暂停。这时,教师马上抛出问题,老板会怎么回应小李的质疑呢,老板到底有没有骗小李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再播放后半段,老板出示所有职员的月工资报表,上面显示最高职员工资8000元,最低400元,这时,学生已经能够深刻体会到平均数会受极端数据影响,并不能客观反映一般员工的实际收入水平,也就自然过渡到中位数和众数上去了。
综上,数学导入的形式千变万化,但无论哪种导入都必须使问题情境结构、数学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结构三者和谐的统一,设置悬念要适度,不悬学生不思解,太悬学生百思不得解,只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才能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
四、引导质疑,启发创新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质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它蕴含着创新的萌芽。因此,数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鼓励和引导学生敢疑、能疑、善疑。首先,教师主动改变观念,赶走“课程进度怎么办”、“学生没有问到点子上怎么办”等一切负面情绪,积极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消除学生心理障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问,少责备多赞扬,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学生勇于提出下一次质疑的基础。其次,质疑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敢问不代表会问,问不到点,为问而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的思考过程,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势,在已有知识和未有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质疑,从课题上质疑,从解题方法、思路上质疑,从知识点的相关方面质疑,包括从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联系中质疑等。学生学会了质疑,数学教学中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落到了实处,这是他们成为真正具有高素质、富有竞争力的优秀有用人才的基石。
五、采取激励的评价机制,尊重个体差异,培养创新型个性心理品质
创新贵在“新”,它意味着突破传统、蔑视常规、想前人所未想,行他人所未行。因此,创新离不开个性,个性是创新的土壤。作为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呵护学生的思维成果,并引导学生求同存异、取长补短、更新自我、超越自我。具体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创新教学中,数学教师的语言在富有科学性、逻辑性、趣味性的同时,更要重视激励性。学生想得好、说得好、做得好的时候,用“很好,真棒,了不起”等给予充分肯定;学生遇到困惑,举步不前时,把“老师相信你,你的头脑最灵活了”等鼓励毫无保留地赠送给学生;学生有灰心,懒散等不良情绪的时候,老师的激励会变成启动学生思维的催化剂,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二,了解和尊重个体差异,维护学生在知识学习中的人格、自尊,实施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尤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后进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不搞一刀切,使所有学生的人格精神在与教师的人格精神相互碰撞交融中得到健康的发展,创新的火花也就会随时迸发。
六、开放数学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围绕课本知识,以教师为主体,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这完全有悖于创新教育的精神,因此,现代教学应该讲究学生主动参与、创造想象,敢于质疑,合作探究,勇于实践。呼应改革,开放式教学倡导思想和内容的开放,创设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开放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践,采用多媒体技术,变换练习形式,进行开放练习,解放解题方法,鼓励“一题多解”,提倡利用化学、物理等综合知识解答数学问题,帮助学生摆脱思维定势,以加强发散式思维的训练,
所以说开放性的教学不但能充分激发学生潜能,而且对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品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言而总之,创新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核心,创新教育为实施素质教育、深化素质教育找到了一个“抓手”。开创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是中学数学教学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为培养一代又一代创新型人才作贡献。
【关键词】数学 创新 质疑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60-02
在经济知识时代,特别是在高节奏、高科技、高竞争的21世纪,创新成为了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了这个时代的迫切需要。前国家主席江泽民曾不止一次的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就要求教师营造一种新的课程文化,一种合作、对话和探究的课程文化,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人人都有创新潜能,让学生在接受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渐渐学会分析与综合、比较与类比、具体与抽象、一般化与特殊化、数形结合等科学思维方法,把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为他们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良好的数学素质基础。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谈一下我的一些个人看法:
一、树立对创新思维的正确认识和看法
没有认识,何谈培养。事实上,很多时候数学教师对创新的错误理解也会让自己的教育走入一个误区,往往就导致自己的教育脱离课本,盲目追求新的解题方法,而忽略了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其实,每一个合乎常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这里的创新,一般是针对思维主体来说的新颖独到的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揭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建立新理论,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相信只要有正确的引导,每个学生都可以是创新天才,这就需要教师深刻地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方法,鼓励他们勇于对老师的讲解质疑,对同学的观点质疑,引导他们自我实践,自我验证。
二、重树角色形象,转变教育观念
自古以来,“师尊生卑”的传统观念一直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故而时至今日,教师的权威形象依然让学生敬而畏之,如果要想扭转学生“坐等喂学”的被动态势,教师就必须化被动为主动,走下“三尺神台”,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尝试新的创新教学理念。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教育》一文中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用在教育上重点之一便是宽容和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线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同时再配以温馨宜人的肢体语言,如微笑、抚摸、眼神等等,努力创设一种自由愉悦、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以心灵上的自由,进而发挥“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功效,也只有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才有可能迸发出智慧和想象的火花。
三、创设问题情境,为创新导航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问题是探究的开始和动力,问题是创新的起点。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也曾说:“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唤起学生理智的兴趣,激发对探究的热情。”而问题情境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火索。众所周知,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主动性不是自动涌现的,它们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们进入了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境界,从而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解决,去创新。鉴于此,我们必须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使其富有趣味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等,力求一石激起千层浪。同时,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合理的程序和阶梯性,即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拾阶而上,步步登高”的满足感,也才能兴味盎然地接受知识、训练能力、体验成功。
例如在引入中位数时,教师设计幻灯片,播放一段生动有趣的录像,讲述一个高中生小李毕业后想找一份月薪在1000元以上的工作,一天他看到了一家策划公司门口的招聘广告,一串醒目的字眼“月平均工资2500元”深深吸引了小李,他兴奋至极,迫不及待地参加了应聘……几天后,在小李所在的办公室中出现了这么一段对话,职员A:“我月工资1200元,BCD跟我一样。”职员E:“我的工资1500元,在公司里估计排中等吧。”随后,小李激动的声音响起:“你们跟我开玩笑吧,老板说了,月平均工资2500元的,我去找老板问清楚。”录像暂停。这时,教师马上抛出问题,老板会怎么回应小李的质疑呢,老板到底有没有骗小李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再播放后半段,老板出示所有职员的月工资报表,上面显示最高职员工资8000元,最低400元,这时,学生已经能够深刻体会到平均数会受极端数据影响,并不能客观反映一般员工的实际收入水平,也就自然过渡到中位数和众数上去了。
综上,数学导入的形式千变万化,但无论哪种导入都必须使问题情境结构、数学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结构三者和谐的统一,设置悬念要适度,不悬学生不思解,太悬学生百思不得解,只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才能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
四、引导质疑,启发创新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质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它蕴含着创新的萌芽。因此,数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鼓励和引导学生敢疑、能疑、善疑。首先,教师主动改变观念,赶走“课程进度怎么办”、“学生没有问到点子上怎么办”等一切负面情绪,积极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消除学生心理障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问,少责备多赞扬,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学生勇于提出下一次质疑的基础。其次,质疑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敢问不代表会问,问不到点,为问而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的思考过程,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势,在已有知识和未有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质疑,从课题上质疑,从解题方法、思路上质疑,从知识点的相关方面质疑,包括从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联系中质疑等。学生学会了质疑,数学教学中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落到了实处,这是他们成为真正具有高素质、富有竞争力的优秀有用人才的基石。
五、采取激励的评价机制,尊重个体差异,培养创新型个性心理品质
创新贵在“新”,它意味着突破传统、蔑视常规、想前人所未想,行他人所未行。因此,创新离不开个性,个性是创新的土壤。作为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呵护学生的思维成果,并引导学生求同存异、取长补短、更新自我、超越自我。具体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创新教学中,数学教师的语言在富有科学性、逻辑性、趣味性的同时,更要重视激励性。学生想得好、说得好、做得好的时候,用“很好,真棒,了不起”等给予充分肯定;学生遇到困惑,举步不前时,把“老师相信你,你的头脑最灵活了”等鼓励毫无保留地赠送给学生;学生有灰心,懒散等不良情绪的时候,老师的激励会变成启动学生思维的催化剂,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二,了解和尊重个体差异,维护学生在知识学习中的人格、自尊,实施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尤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后进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不搞一刀切,使所有学生的人格精神在与教师的人格精神相互碰撞交融中得到健康的发展,创新的火花也就会随时迸发。
六、开放数学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围绕课本知识,以教师为主体,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这完全有悖于创新教育的精神,因此,现代教学应该讲究学生主动参与、创造想象,敢于质疑,合作探究,勇于实践。呼应改革,开放式教学倡导思想和内容的开放,创设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开放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践,采用多媒体技术,变换练习形式,进行开放练习,解放解题方法,鼓励“一题多解”,提倡利用化学、物理等综合知识解答数学问题,帮助学生摆脱思维定势,以加强发散式思维的训练,
所以说开放性的教学不但能充分激发学生潜能,而且对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品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言而总之,创新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核心,创新教育为实施素质教育、深化素质教育找到了一个“抓手”。开创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是中学数学教学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为培养一代又一代创新型人才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