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职业性明显,同时对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师型”师资力量的培养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发展和教学质量,能够加强学校和企业的联系,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双师型”;师资;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意义
高职院校办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就业能力,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担负着知识传授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双重责任。教师不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专业人员,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发挥实际的意义,运用于实践,这也正是“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所在,也就是教师和工程师的合体。据调查,“双师型”师资力量对高职学生的技能实训有一定影响,能够推动建立校内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一、 “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在传统的育人观念中,教师的任务就是讲授专业的基本知识,在动手实践方面则非常缺乏,导致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脱轨,虽然偶尔有实践或者实习的内容,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这也是目前高职在培养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要教师既具备丰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必要的时候需要持有相应专业的技能认定证书。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中初次提到“双师型”这一定义,指出高职教师的双重身份,是具备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的,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教师。据此,“双师型”师资力量的培养逐渐成为职业院校一直探讨的议题。
“双师型”教师一般有两种定义:第一,职业院校的教师获得两种证书也就是教师资格证书和相应专业的技能证书,将“双师型”教师用简单的双证标准来衡量,虽然比较简单,但是由于证书制度还有缺陷,对这种评判方式不可避免持有怀疑态度,甚至不能完全和职业挂钩。比如,语文专业的教师能够获得会计证书,还有的教师通过购买来获得,使“双师型”教师的含金量大打折扣。第二,教师和工程师加起来叫做“双师型”教师,这种评判方式肯定了教师的教学和实践能力教师与工程师有共同特性,但是又忽视了二者的区别,不管是在对象方面还是在社会作用上,都有所不同。双师型教师是将教师和工程师的素质整合为一体,能够兼具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教师,这种理想化的教师类型能够为高职院校的实训项目做贡献,为社会培养综合性的人才。
二、 “双师型”师资培养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保驾护航
高职院校在校内创新产品开发,完善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够帮助毕业生无缝就业,加强职业院校和企业的合作,可以为职业相关的技能鉴定提供培训场所,而“双师型”人员的建设能够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软硬件的支持。
第一,培养“双师型”师资,为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提供硬件准备。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和企业的合作安排相关专业的教师到企业指导和实习,学习企业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将理论研究应用于企业的技术咨询,让实践丰富的教师也能够完成企业员工角色的转变。根据学生专业相应的社会就业情况,制定符合需求的计划,完善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运行的管理体系,在教学中考虑到企业对知识、技能及素养的要求。企业的运行具有市场化及阶段化的特征,如何实现校企联合的可持续发展是关键。有的高职院校和大型企业合作,例如,青岛海尔集团,这种主动依托大型企业集团,让“双师型”教师走在技术前端,将职业院校的教学和职位的需求结合起来的方式是可取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双师型”教师和大型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研究,可以将企业产品进行分解,让满足条件的学校负责其中一部分,丰富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
此外,高职院校也可以寻找技术力量欠发达的或者资金、场地缺乏的中小企业入驻校园,然后在“双师型”教师的技术帮助下,提高中小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为学生提供实训场地的同时又更新了企业的产品实力,提高了经济效益,形成互惠共利的利益体。同时,教师也能够不断将自己的研究在实践中检验,根据社会需要制订教学计划,研究实用的产品,为高职培养操作性强的、综合素养高的创新人才提供硬件基础。
第二,丰富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内容,为人才的培养提供软件保障。首先,根据德国的职业院校的办学经验,也就是职业院校在选择合作企业的时候根据本校的不同专业匹配不同的经营方式和产品的企业,最好的实现效果就是在高职院校内部建立企业的分公司或者产品生产的厂区,这样能够在校内营造企业运行的环境,“双师型”教师发挥其教学和生产的两种功能,创建“老师就是工程師,学生就是学徒”的实践教学场景。其次,高职院校可以依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制订教学计划和内容,还有项目设计等模块,在对学生的能力和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的时候可以借助国家认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来进行考核。这样一方面体现了校企联合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突出了高职院校的实战性。“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教学内容的更新提供技术支持,建立一整套的校企融合的管理生产体制。
三、 结语
“双师型”师资力量的培养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是一种创新,需要在摸索中研究,对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很重要,特别是对建设生产性的实训基地发挥着指导作用,这也是实现高职院校和社会企业合作的重要桥梁,值得职业院校重视。
参考文献:
[1]杨晓冬.与企业共建共享高职实训基地合作新模式的探索[J].职业时空,2009(11).
[2]李寅杰.高职实训建设的要素浅析[J].科技信息,2008(14).
[3]张辉,吴万敏.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发展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08(24).
[4]赵东明,潘维琴,侯秋据.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构建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8(10).
[5]曾令奇.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功能原则和途径建设理论探讨[J].职教论坛,2005(6).
关键词:“双师型”;师资;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意义
高职院校办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就业能力,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担负着知识传授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双重责任。教师不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专业人员,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发挥实际的意义,运用于实践,这也正是“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所在,也就是教师和工程师的合体。据调查,“双师型”师资力量对高职学生的技能实训有一定影响,能够推动建立校内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一、 “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在传统的育人观念中,教师的任务就是讲授专业的基本知识,在动手实践方面则非常缺乏,导致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脱轨,虽然偶尔有实践或者实习的内容,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这也是目前高职在培养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要教师既具备丰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必要的时候需要持有相应专业的技能认定证书。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中初次提到“双师型”这一定义,指出高职教师的双重身份,是具备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的,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教师。据此,“双师型”师资力量的培养逐渐成为职业院校一直探讨的议题。
“双师型”教师一般有两种定义:第一,职业院校的教师获得两种证书也就是教师资格证书和相应专业的技能证书,将“双师型”教师用简单的双证标准来衡量,虽然比较简单,但是由于证书制度还有缺陷,对这种评判方式不可避免持有怀疑态度,甚至不能完全和职业挂钩。比如,语文专业的教师能够获得会计证书,还有的教师通过购买来获得,使“双师型”教师的含金量大打折扣。第二,教师和工程师加起来叫做“双师型”教师,这种评判方式肯定了教师的教学和实践能力教师与工程师有共同特性,但是又忽视了二者的区别,不管是在对象方面还是在社会作用上,都有所不同。双师型教师是将教师和工程师的素质整合为一体,能够兼具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教师,这种理想化的教师类型能够为高职院校的实训项目做贡献,为社会培养综合性的人才。
二、 “双师型”师资培养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保驾护航
高职院校在校内创新产品开发,完善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够帮助毕业生无缝就业,加强职业院校和企业的合作,可以为职业相关的技能鉴定提供培训场所,而“双师型”人员的建设能够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软硬件的支持。
第一,培养“双师型”师资,为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提供硬件准备。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和企业的合作安排相关专业的教师到企业指导和实习,学习企业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将理论研究应用于企业的技术咨询,让实践丰富的教师也能够完成企业员工角色的转变。根据学生专业相应的社会就业情况,制定符合需求的计划,完善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运行的管理体系,在教学中考虑到企业对知识、技能及素养的要求。企业的运行具有市场化及阶段化的特征,如何实现校企联合的可持续发展是关键。有的高职院校和大型企业合作,例如,青岛海尔集团,这种主动依托大型企业集团,让“双师型”教师走在技术前端,将职业院校的教学和职位的需求结合起来的方式是可取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双师型”教师和大型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研究,可以将企业产品进行分解,让满足条件的学校负责其中一部分,丰富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
此外,高职院校也可以寻找技术力量欠发达的或者资金、场地缺乏的中小企业入驻校园,然后在“双师型”教师的技术帮助下,提高中小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为学生提供实训场地的同时又更新了企业的产品实力,提高了经济效益,形成互惠共利的利益体。同时,教师也能够不断将自己的研究在实践中检验,根据社会需要制订教学计划,研究实用的产品,为高职培养操作性强的、综合素养高的创新人才提供硬件基础。
第二,丰富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内容,为人才的培养提供软件保障。首先,根据德国的职业院校的办学经验,也就是职业院校在选择合作企业的时候根据本校的不同专业匹配不同的经营方式和产品的企业,最好的实现效果就是在高职院校内部建立企业的分公司或者产品生产的厂区,这样能够在校内营造企业运行的环境,“双师型”教师发挥其教学和生产的两种功能,创建“老师就是工程師,学生就是学徒”的实践教学场景。其次,高职院校可以依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制订教学计划和内容,还有项目设计等模块,在对学生的能力和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的时候可以借助国家认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来进行考核。这样一方面体现了校企联合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突出了高职院校的实战性。“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教学内容的更新提供技术支持,建立一整套的校企融合的管理生产体制。
三、 结语
“双师型”师资力量的培养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是一种创新,需要在摸索中研究,对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很重要,特别是对建设生产性的实训基地发挥着指导作用,这也是实现高职院校和社会企业合作的重要桥梁,值得职业院校重视。
参考文献:
[1]杨晓冬.与企业共建共享高职实训基地合作新模式的探索[J].职业时空,2009(11).
[2]李寅杰.高职实训建设的要素浅析[J].科技信息,2008(14).
[3]张辉,吴万敏.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发展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08(24).
[4]赵东明,潘维琴,侯秋据.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构建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8(10).
[5]曾令奇.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功能原则和途径建设理论探讨[J].职教论坛,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