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阁楼上的少年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rbara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月光如练,从一栋老旧民居的阁楼上下来一个翩翩少年,他一袭月白的丝绸衣衫,轻盈地走在青石板的小街上,远远地,我看到他修长的身影,有股仙风道骨的味道。
  他来接我去看他新写的诗。虽然风已经20多岁了,我仍然称他为少年,因为他时常表现得像个孩子。风宣称,他不要人为的快乐,他要自然的快乐。风的老家在东北,他是电视台从北京广播学院直接选来的,一毕业就直奔惠州。风特别选在古老的金带街租了个小阁楼。上楼得经过房东客厅,而房东阿伯常住香港,那套破旧的砖木房,时常就是风一个人住。风和他住的房子都有一种古典的味道。黑暗的客厅里破旧的家私仿佛在诉说老房的历史,只容一人过的狭窄木楼梯,踩起来吱吱响,整个房间有一种阴森的味道。二楼是风的小房间,进门右边一古色古香大床占了大半个房间,左边一破烂的老旧木沙发。床头置一张旧长桌子,这就是风的写字台了。台上摆满文艺方面的书。记得是《艺术与世界宗教》、《哈姆莱特》、《易卜生戏剧四种》、《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摩诃婆罗多》和《电视后期制作与包装创意》之类。
  床靠着的墙上,挂着一件老旧得几乎分辨不出颜色的云裳羽衣。还有一把青铜的长剑,给这老旧的房屋增添了几分神秘与诡异。云裳羽衣的水袖在墙上舞着,好像分分钟可以飘来个女鬼妖魔狐仙之类的。对着墙上的云裳羽衣,风深沉地说,自从清后期开始,西方文化融入中国,而我们自己的古典舞蹈与音乐、乐器离大多数中国人越来越远。风取下长剑,在窄窄的房间里轻舞了几下,转身、走步、出剑、回眸,动作英武,韵律感极强。在南方这个树叶都长成股票的喧嚣城市,这个少年如此诗意地活着,有种离群索居的孤寂。风说,他有时会在古色古香的大床上打坐,点一支烟,泡一杯茶,然后,或什么也不想,一味地孤寂;或浮想联翩,兴致盎然。从肉体到思想,都是生机盎然的,这,就是风最好的创作心态。
  我一直想为风开一个文艺评论的专栏,专栏有其固定性,可风这样风风火火,有一搭没一搭的做派,只怕接不上气呢。有一次,我去电讯室拿一篇作者传过来的稿,在临街的走廊上,听到有人叫我的名字,定睛一看,狭窄的街道对面,风正向我挥手。我挥手回应他。他潇洒地一转身,完成一个漂亮的芭蕾脚位,冲过马路跑上楼来。我才发现他那双卓别林似的皮鞋,一走路就是外八字,还真的方便了他做芭蕾脚位。风送来一篇刚写的评论《以民族的优雅拥抱世界——评2002年元旦晚会》。后来,我在楼梯上遇到一位同事,他挤眉弄眼地对我窃笑:“哪个文学男青年又来找你了?”
  作为电视台的编导,有一次,风下乡采访,到达目的地后,他扛着摄像机跳下车来。一位女同志在他身后发出“啊”的一声尖叫,这声音惊异又短促,后半截分明是被咽下去了。风一转身,女同志凑上前来,尴尬地左右看看,凑在风耳朵边压低声音说:“风记者,不好意思,我们车把你裤子挂破了。”风耸了耸肩头的摄像机轻松一笑:“是我自己割的。”原来,风自己在牛仔裤刚好包住屁股以下的位置一边割了一条口,若隐若现露出一丝结实的大腿来。
  风时常下班后约我去大排档喝啤酒,其实,我不太会喝酒,风也不管,自顾自地喝。喝完我们就去西湖边逛。有天风买了条小狗,兴奋得什么似的,要我下班后十万火急赶到他的小窝。我一进门,他就把小狗往我怀里一塞:“快,姐姐终于来了。”那天,我们在龙丰一家大排档喝完啤酒后,在南湖边坐了一大晚上,讨论小狗的起名问题。我说:“你才是他哥哥呢!画家韩美林有只小猫叫张秀英,你的小狗叫田桂花吧?”风说:“不行,至少得叫温莎的风流娘们。”后来,我们一致通过,小狗名叫秦颂。风说:“一首儿歌《两只小狗》,拉开了细说秦国历史的演出。嬴政希望伶人乐师高渐离为秦国写一首秦颂,不料,高渐离和嬴政的女儿互生爱意,最后在阴谋的筹码中双双身亡,嬴政也在雄壮的《秦颂》中孤独地走上了天台。”
  风有一个随身携带的本子,每天在上面写写画画。我们一帮朋友无论赴饭局、唱K、喝茶,他都会把我拉到一边,拿出他的小本子让我看他新写的诗,常常引来朋友们的围攻甚至谩骂。其实,风要不谈诗,去跟他们抢咪头,没得他们唱的,风专业的男高音从来是咪霸。每每这时,风会拉着我跳几个民族舞的组合来气他们。风的诗中常夹着许多生僻的字,他总会给我逐一讲解。他的诗处处充满了诸如黑色、苍穹、琴弦、素色、悲伤、酒等意象。如天空的彩虹幽远而缥缈,又像裹着万般柔情的古典美人,率真而脆弱。自我理想的极度张扬,对于庸常生存现实的蔑视压抑着风心灵中奔腾不熄的烈火。
  风当时在电視台的收入只有一千多元,搞得这个时尚的文艺男青年不时拆东墙补西墙的。每次定了盒饭来,先分一半给秦颂,剩下的才自己吃,那点小工资,往往不到月底就“月光”了。看来他养不起秦颂是势在必行了。而他说有了10万元,就可去新加坡留学了。他将来如果能到凤凰卫视去做主持,一定会超过窦文涛。恰逢一家网络公司需要电脑编程员,我推荐风去。讲好了工资四千多元。但告诉他,停薪留职留一条后路,不然就别去了。过几天我的两位老朋友、电视台两位女编导请我喝咖啡。闲聊中她俩说我不够意思,挖她们墙脚。我愕然。她俩无不遗憾地感叹,太可惜了,风这么优秀的人才,居然辞职了。我气急败坏地拨通风的手机。风轻松地嘻嘻一笑:“我只是检验一下自己,看在体制外凭本事能不能养活自己。”我对着话筒咆哮:“你以为你的才华马上能与金钱画等号?”
  几年后,不安分的风离开惠州去了深圳,之后回来,我发现风变得更时尚了,穿的是德国品牌男装AHLERS,头发留长还扎了马尾,最扎眼的是风在左手臂文了一个京剧脸谱,人家问他这是谁?他一律回答:徽班。过了30岁的男人,成熟了许多。不久,风兴高采烈地打来电话,说买了40多平方米的房子,一室一厅。来广东这些年,风终于结束了租房的历史,非要我去看看他的装修。不用看我都知道那是怎样一个艺术的小窝!
  那天在网上发了一篇文章,风用了一个网名在后面留言:“你来了,你是南昆秀竹里一只蝶,恍惚的绚,美得无声。”随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20世纪70年代,十来岁的我,不敢有别的奢求,只盼望着吃一餐“白饭”。  “白饭”是什么?就是米饭,或者说是不掺红薯(茴)、红薯丝的米饭。可是,那时,天天、餐餐只能吃红薯,甚至于红薯丝变黑生霉,饭也是它,菜也是它,此外别无他物。  我的母亲是个例外。吃饭时,她总能从茴或茴丝缝里刮些白米饭给我。母亲吃茴或茴丝时,从来没有我那种毅然决然的神态,她吃得很从容,连我吐在桌上的茴皮(指红薯皮)、茴丝也要捡起
期刊
一踏进复兴号的车厢,我轻轻吐了一口气,幸亏在网上抢到了一张火车票,才赶上了这趟开往北京的高铁。  斜对面,是一对青年男女,正轻声说着什么,看见我,礼貌微笑地朝我点了点头,我也朝他们友好地打了一个招呼。女孩穿着嫩绿色的毛衣,俊俏可人,小伙子穿着笔挺的西装,模样很周正。这时,听见小伙子对女孩说:“这次到北京不让我见见你哥哥嫂嫂啊?”女孩笑着说:“你不是也不让我参加你的校友同学会吗?”小伙子说:“我们都
期刊
当窗外春节气氛越来越浓烈的时候,我却在窗内静静地品读林清玄老师的散文,读到《放生的麻雀》这篇散文时,不禁想起了远方的父亲和他的“麻雀”人生。  父亲从小便没有了父亲,奶奶只让他念了幾年小学后就不再上学了。尽管父亲学习很不错,而且也相当喜欢上学,但那时的光景,连温饱都没解决,根本没有多余的钱送父亲上学。  父亲乖乖听从奶奶的话,奶奶安排去放牛,他便去放牛;安排他去砍柴,他便去砍柴;安排他去种豆子,他
期刊
我生活在农村,没有幼儿园,童年就从一年级开始。刚走进学校,就渴望遇见一位慈祥的女老师,可谁知竟偏偏遇见了一位严肃的男老师,满头白发,还戴着老花镜,像极了鲁迅笔下三味书屋里的老先生。  麦黄时节,学校都要放忙假,让孩子们回家帮家里收割麦子。但是,我们的这位老师很奇怪,一放假,就安排我们先去他家帮忙,忙完了,才能回自己家。我们这群七八岁的小不点,不敢反抗,只能如实告诉家长,然后去老师家劳动。他家住在山
期刊
今夏的一天,我到沭阳进饲料,回来时,已经傍晚,天也下起雨来。行驶中,车出现了故障,无论加多大油门,车始终没有人走得快。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野路上,我万分着急,我只有这样冒雨前行。  临近东海县交界时已午夜左右了,这时我看见不远处的路旁有灯光闪烁,我一路紧张的心,便有了依靠,胆子大了起来。我硬撑着把车子开过去,原来在这旷野上是一家叫“舍得”的工厂,有位四十岁左右老板模样的人在和几个工人闲谈着,
期刊
1987年,高考的这一年,当我拿到368分的高考成绩单时,眩晕了很久。第一感觉就是这辈子完了,再也走不出黑土地,走不出小山沟了……  没办法,为了生计,我来到村砖厂干起了搬砖的活计。每天天刚放亮,我就和工人們一起,窑外脱坯、推砖,窑内码砖、烧砖,一天下来,造得全身都是灰土狼烟,直到天黑才可以回家。回到家里累得躺下就睡着了。其实,累一些不算什么,最受不了的是那些人的鄙视:“高中生,真不中。”坚持了一
期刊
这幅《爷爷奶奶》肖像画,是我在今年清明节时,为我故去的爷爷奶奶画的。  我是从小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的,作为长子长孙,又是隔辈亲,他们对我无微不至的辛苦养育,使我永远不曾淡忘。  我的爷爷叫乔心文,奶奶叫吕文兰。我爷爷个儿头很高,我奶奶则比较矮,而且我爷爷比我奶奶大十多岁。据说,当年我爷爷是跟着我奶奶的父亲一块给别人家出力打工的。由于我爷爷是个非常勤劳、善良的人,虽然当年他兄弟和妹妹多,还穷得家徒四
期刊
我中师毕业后就回老家教书。那时,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几乎每位教师都得包班,都是班主任;中间没有特殊变动,就是一包到底,从一年级一直送到他们六年级毕业。  我曾经给一届学生整整当了六年的总管。  根兒小学四年级时就是个早熟的孩子。这孩子个子威猛高大,头脑挺灵活,就是不喜欢学习,只对班上长相俊俏的小丫头极其痴迷。那时,他在班上看上了一位叫芳芳的女孩。他先是一次次给人家写信。芳芳接到他的信,连看都不看一下
期刊
1993年,我20岁。那年8月29日,天气爽朗,我扛着行李箱,沐着阵阵清风,来到了杉洋,在古田十二中开始了我的教师生涯。  初来乍到,就听同校的一位李姓老师介绍说,杉洋是个“先贤过化之乡”,朱熹曾在此讲学过,并且他所讲学的蓝田书院就在十二中附近。  我心头猛地激起一阵热浪。中国古代理学集大成者朱子曾躬行乐教于此,我竟能在八百年之后望迹而来,岂非幸甚至哉?  一任教,我就欣然接受了超额的工作量。我承
期刊
年少时,每到寒冬腊月,总感觉天寒地冻,空气中飘着刺骨的冰雨,树上结满雾凇,屋檐下的冰凌像一把把长长的利剑,把房屋装点成一个个水帘洞。  冬天很冷,但孩子们最开心,也很奢侈,一顿连着一顿的杀猪饭总把小嘴吃得油光闪亮。特别是轮到自己家里杀猪请客时,村里的伙伴都对自己百依百顺,很有荣誉感。等客人都走完了,我们哥俩最惬意的事就是和妈妈一起炸酥肉。  我和弟弟轮换着给土灶里加柴,伺机抓一块香软的酥肉塞到嘴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