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的思考

来源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xihuan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迫使中学只关注“升学”“高考”,大学只关注专业、就业,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成了教育的核心,学校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价值关怀,忽视了生命才是教育之根本,对生命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因此,教育漠视生命的现象迫切需要改变,在学校开展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把握生命、珍爱生命,势在必行。
  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的生命教育,即指对学校师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关怀和生命与价值的教育,引导全体师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使其尽早学习掌握生存技能,认识和感悟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学会热爱敬畏生命,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态度,挖掘他们自身的生命价值,最终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其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如下。
  1.生命教育揭示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原因
  在西方“工具理性主义”的映照下,人完全成为了服务于硬性指标的“社会人”(这也是学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成为了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满足GDP的有效增长要求而培养的政治人、经济人,或者也可以称为“工具人”,其评判的根本价值目标是为“他”,其生存的根本理由仿佛也仅仅是“可被利用”,完全没有彰显个体的生命色彩。只重视了人的工具价值,而忽视了人之所以为人的生命价值、人文价值等等。
  新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要摒弃那种“工具人”的教育而取代为生命教育,还生命以绿色,把学生看作活生生的、有道德、有情感、有差异、有个体诉求的人,关怀学生的个性解放和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生命与价值,给予生命独特的关怀。
  2.生命教育反映了教育的真谛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除了具备教学技能,还应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熟悉人类的文明历程,理解、关注学生的教育,不仅要进行文化知识教育,还要进行精神教育(如感恩、信仰、自由、自主、竞争、合作,等等),因为这些都是组成生命的重要部分。因此,对在校学生实行生命教育,应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课题内容。
  学校生命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策略,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心灵觉悟的引导过程以及学生对人生意义的觉悟过程。首先是引领学生从混沌未开的状态里逐渐看到人生的方向、可能性和人生目标,然后才是引领大家知道自己生活的价值在哪里,让大家学会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充实自己,使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不断成为心灵之需和幸福的源泉。
  3.生命教育有利于抑制校园悲剧的发生
  2012年2月河南省疾控中心最新调查统计:超过两成中学生有过自杀念头。其实早在2009年9月,杭州市疾控中心调查数据就曾显示:中学生中有约20%的人曾经有过自杀意念;在有自杀意念的这些人中,有10.5%的学生(占所有人群2.6%)有过自杀未遂史。近年来,大学生自我封锁、网络成瘾、无视生命、自杀、伤害他人生命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并呈上升趋势。无论是伤害他人生命还是伤害自己的生命,都是对生命的不尊重、不珍惜,都是缺乏生命意识的表现。这种缺乏,迫切需要生命教育来改善。
  生命教育作为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通过向学生传授生命发展历史和生命意义,可以让学生学会珍惜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同时认识到人的一生中可能遭遇各种意外,生命的终结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大家应冷静、客观地认识死亡,进而激发学生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应对困难与挫折,积极、健康地活着,学会对自己、家人、学校和社会负责。这种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生理、心理、社会性的平衡发展,进而抑制悲剧的发生。
  4.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社会对学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足够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拥有健全的人格、理想的道德修养、独立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生命教育正是让学生在学习生命基本知识技能时感受到生命的内涵和意义,以生命的视角审视自己与他人、社会、自然的关系,进而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不随意剥夺他人或者动植物的生命,不虚度光阴,而是努力创造生命的价值,提高生命的质量。
  此外,生命承载主体,如果没有了生命,人的主體就无从谈起,也就是说,没有生命,就没有主体教育,更不用提及素质教育。由此可见,生命教育与当前教育界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二、实施生命教育的切入点
  生命教育的推广是一个长期而又困难的过程,必须寻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有步骤有计划地渗透生命教育。不分良莠、不分数量、不论形式的大肆灌输,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笔者认为,以下几个切入点可供大家参考。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
  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生命,每个人的生命都有且只有一次,它既是短暂的,又是永恒的。在现实生活中,相当数量的学生的生命意识淡薄,对生命缺乏应有的科学认识,更没有给予生命足够的尊重、理解、珍惜或者热爱,遇到一些困难、挫折和打击就选择以终结生命的方式来逃避问题、躲避现实,却不知道那导致自杀的挫折根本没有严重到可以使一个活生生的人无法面对这个世界。
  生命教育就是要告诉学生生命是超越死亡的存在,如果连死亡都不畏惧了,活着面对的东西还有什么更可怕的吗?而且从传统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来讲,作为个体的我们没有权利那么自私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2.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
  人的生命,本质上就是时间,生命就是在时间的流失中不断地存在和消亡。其有限性就是因为时间的不可逆转和不可重复,当我们和任何一个个体的生命相遇时,我们首先必须懂得尊重生命,也只有学会尊重生命,才能真正尊重自己的存在。我们不仅应该尊重自己的生命,还应该尊重他人的、自然界的其他生命。
  对人而言,尊重其生命就是尊重其自主性和个性差异,在学校组织开展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懂得尊重、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还应对教育教学中直接或间接侮辱学生人格、体罚学生的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自我批评,做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生命本身所存在的内在活力,把生命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3.提醒学生注重享受生命
  根据不完全统计,大多数人一生的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整个童年和青年时代都在掌握不同类型、不同学科的文化知识,如果我们总是以严厉、苛刻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生命,以不友好或者憎恶的态度对待他人的生命,忽视善待生命、享受生命的乐趣,那么,我们活着就会了无生趣。听音乐、旅游、读书、养花、散步、参加活动,我们在做这些平凡的小事时,只要我们心中自在,就是在享受生命。
  有这么一句话:“生命本身就是美好的、宝贵的;活着,好好的活着并感受之,这本身就是我们的存在,就是人的最高幸福。”每个人生活在世上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使自己幸福,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目的之一也是想让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享受成长的快乐,并学会尊重他人甚至其他形态的生命。也只有这样懂得享受生命的人,才会懂得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在遇到困难和挫折后不轻易地放弃生命,微笑着面对人生。
  4.鼓励学生张扬个性生命
  学校生命教育认可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天性,认可学生的个性差异,每一种差异都是每一个个体身上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必须对人的各不相同的特性表示由衷的尊重,在每个学生身上寻找最佳的突破口,鼓励他们将这种差异正确地释放出来。
  生命教育也是一种个性教育,我们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妄想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要循序渐进,做到对每个生命的包容、耐心、理解和成全。这也是教育所应有的最基本的立场。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使学、思、疑、问、悟相结合,这样学生的个性也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帮助学生认清责任生命
  生命是一种责任,责任是指人与人之间所形成的相互支持、相互依存的关系,它要求个体在实现自身权益的过程中,不忘他人和社会整体利益,自觉履行各种法定义务和岗位职责,正确处理不同利益主体的关系。承担生命责任是每一个生命个体应该做到的,因为生命一旦诞生,就意味着他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现实世界中,学生主要承担三种责任:第一,要对自己的生存、发展和完善负责。第二,要对生养、关爱自己的家庭负责。第三,要对容纳、培养、教育自己的社会负责。一个有强烈的责任感的人,才能深知生命的存在对亲人、朋友、爱人的可贵,才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更不会轻易践踏别人的生命。
  6.注重教师的生命素养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实施者,对学生的生命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满腹诗书的教师,会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高雅;一个关注公益、热心环保的教师,会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责任;一个谦和有礼、温和待人的教师,会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亲和;反之,一个动辄打骂、脾气暴躁的教师,只会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浮躁。
  因此,我们要强化教师的自我生命感受能力,培养教师的生命情怀,让教师成为学生的榜样。此外,教师要有开阔的心胸和长远的目光,在教育活动中摒弃传统的模式化培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尊重每一个学生,为他们提供心灵的指引,使每一个学生的内心得到慰藉、心灵得到润泽,最终主动认可并接受生命教育。
  三、实施生命教育的具体方法
  生命教育强调的方法是要随顺人性,并且要针对生命个体。从这个角度来说,学校生命教育的方法应该是灵活开放、因人而异的,应来源于教师对教育持久而专注的思考和教师对自己工作的不断深入反思。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实施生命教育可有以下具体方法。
  1.应单独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利用课堂教育的连贯性,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优点,加上适当的考试和学分,既能将生命教育的基本内涵落实,又能引起学生对生命教育的重视。
  2.在相关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与语文、心理健康教育、品德教育等人文学科课程之间有一定的内容交叉,因此,可将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融入其中,通过日常教学活动渗入到学生的学习中。
  3.开展生命教育专题活动
  “感恩教育”专题讲座、“体验生命”专题讲座;“生命教育”征文比赛;“感悟生命”水果拼盤大赛、插花大赛;环保公益活动;“无偿献血周”系列活动、“防艾”系列活动等专题活动的开展都是既能吸引学生关注生命,又能营造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的有效方式。
  4.开展生死体验的实践活动
  生命教育是一种实践教育,通过开展野外生存训练、爬山露营、地震发生演习、拓展训练等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生存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参观丧葬礼仪,可以让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看守所,可增强学生自我防范意识,维护生命的尊严。
  5.生命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合力完成
  家长要为子女营造一种祥和的家庭氛围,让学生体验亲人的关怀、亲情的温暖和家庭的保护。社会需要营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社会氛围,电视、报纸、网络等传播媒介要形成正确的生命舆论导向,过多的诈骗、谋杀、虐待的犯罪报道会日渐侵蚀学生的身心。
  总之,学校教育与学生个体生命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实现对生命的关注、尊重、包容和完善,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最终实现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贵平.守望生命——不可缺席的生命教育.中国教育学刊,2005(9).
  [2] 刘济良.生命教育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 王北生.论教育的生命意识及生命教育的四重构建.教育研究,2004(5).
  [4] 罗楚春.生命教育的研究与探索.中国教育学刊,2004(12).
  [5] 莫振达.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探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3).
  [6] 张玉梅.高校生命教育内容及路径研究.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责任编辑 关燕云)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移动商务产业链存在着严重的“木桶现象”,即由于对顾客行为缺乏必要的研究,因此难以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和商业模式,市场潜力开发不足已经成为牵制全局的那块最短的
通过调查5·12地震陇南地区的伤情,对头部受伤者进行归类、统计、分析。从中得到启发,为今后应对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的医疗防治提供参考。
论文以成都东泰为例,提出了基于消费者心智中排斥性因素的房地产产品概念开发模型。在土地位置既定的情形下,环境分析和投资收益目标可使开发商形成某种产品创意;创意的进一步细
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及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一体化分析技术,对世界主要14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实力进行因子分析,对这些国家的研发财力资源、研发人力资源、科
一、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人均定期储蓄存款、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对比分析我国居民的金融投资大多集中在储蓄存款上,研究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化,不能只观察余额总量的增
王维《山居秋暝》中的禅意一直是诗歌鉴赏中的探究核心,本文就从"禅"的含义、王维诗中禅意生成的原因及诗歌本身是如何体现禅意这三方面入手,浅析《山居秋暝》,让读者更深入
一、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必要性  1.是应对社会信息化的必然要求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由此引发了社会观念、运作方式、人们的生活方式等一系列深刻变化,同时也使学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面临新的挑战。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不断加快,学校传统思想教育载体变得相对滞后,而且由于效率低下而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再加上学生信息渠道越来越多、覆盖面越来越广,在课堂教育教学中师
在新的乡镇规划建设中,乡镇的特点不突出,一些小城镇建设中散乱与随意性,缺乏对小城镇整体和系统性的空间布局和系统的发展科学性规划。由于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加速发展,
一、环境一经济协调度评价的指标体系 (一)城市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城市环境作为城市经济活动的支撑系统和承载体,其承载能力必须与城市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对环境的“压力”相适
《高级英语》课程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课程,学习难度较大,为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其外语学习认知能力,教师们逐渐展开研究性学习。本文从高级英语的教学特点和现状入手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