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实教学中,不少小学生的朗读,不是唱读,就是两字一顿,千句一调,严重阻碍着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好似“牛皮癣”很难清除。究其错误原因,一般是学生对字音生疏,标点符号不识别,甚至不用。还有的是学生对词义不理解,隨便断句。再就是教师指导、范读、领读不够,学生集体朗读多。
根据本人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了长期的实践探索,针对上述所提错误原因,有效地纠正了学生的朗读错误,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现将一些做法归纳如下。
一、应用字理识字教学法,让学生学准宇的音、形、义
低年级教材全是注音的教学中充分发挥拼音的拐杖作用,让学生在直呼音节的前提下,用眼睛注视拼音和汉字以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法,让学生记清字形理解字义正确断句,流利地朗读。
二、坚持不懈范读和领读,规范学生朗读
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较弱,朗读时容易一字一顿或两字一顿,但有一点是模仿能力强,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一是教师要练好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好每一篇课文。二是在课堂上要做好朗读的示范。好的范读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它不但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也会激发学生去试一试的欲望。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范读作用,把范读贯穿于朗读指导中。范读的形式可以各种各样,可以是教师自己范读、录音读。范读的方法多样,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课文来范读,也可以提问后读或在思考之前读,有时可以读一段,有时可以读一句。然后再领读,再让学生尽量模仿,掌握正确的节奏、停顿、音量、语调,最后让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监听及时指导纠正偏差,不要让学生集体朗读,不给学生唱读的机会。如在学习《燕子》时,抓住朗读此篇的基调,示范朗读出燕子的灵活、轻快,并请学生闭眼边听边想象相关画面。这样一来,音画结合,使学生感受到了燕子的灵活、轻快,不由自主地喜欢起燕子来,从而他们在朗读时也就能津津有味了。
三、把朗读与情感体会结合起来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好方法,但要正确地表达出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却要以理解为基础,学生弄清了词句,朗读时才能正确断句,也只有正确地朗读句子,才能正确表达句子的意思,所以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就要指导学生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弄清句子的意思,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时,也要指导学生如何正确朗读,在指导学生体会感情时,也要指导学生如何正确朗读。才能把课文的情感再现出来,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朗读理解再朗读,就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四、巧妙利用标点,逐步掌握技巧
标点符号标志着朗读的语调、停顿。开始时,学生还不能根据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来安排朗读的语调、停顿、重音的变化,这就要求学生在老师范读时注意体会,可以画出停顿、语调、重音的变化来。然后自己边读边体会。尝试着训练,长时的感性积累,学生就能在老师的点拨下,结合课文的内容,理解课文的思想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朗读前安排好停顿、语调、重音的变化,帮助学生正确朗读。例如在指导《再见了,亲人》学生在找出前三段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之一,即每段结尾都有一个反问句,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反问句呢?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问号表明这个句子是问句,而“怎么”“怎么”“难道”这三个词,使句子变为反问句,所以语调要往上提,这三个词的语气要加重。如果把这三句变为陈述句,句末变为句号,试读有何不同,学生很容易感到句号语调平缓不易表达感情。通过比较,学生不仅知道了问号、句号的不同读法,而且理解了志愿军激动的心情,在朗读时感情充沛。学生自然不会出现唱读和千句一调、毫无感情的现象。
五、变换方式,给予学生机会展示
朗读是一种技巧它能传情达意,起到感染教育的作用,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和训练的目标,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如范读引起学生的朗读兴趣、领读教给学生朗读方法、对朗读进行具体指导帮助、分角色读使学生进入意境、自己朗读自己监听、可以自己纠正错误等。同时还要给予学生朗读的机会,在实践中培养能力,比如朗读比赛,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朗读能力,还可以拓展知识面,陶冶情操,进行思想教育。
总之,阅读教学中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不仅提高朗读水平,而且能深入领会文章内容,从而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编辑 张晓楠
根据本人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了长期的实践探索,针对上述所提错误原因,有效地纠正了学生的朗读错误,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现将一些做法归纳如下。
一、应用字理识字教学法,让学生学准宇的音、形、义
低年级教材全是注音的教学中充分发挥拼音的拐杖作用,让学生在直呼音节的前提下,用眼睛注视拼音和汉字以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法,让学生记清字形理解字义正确断句,流利地朗读。
二、坚持不懈范读和领读,规范学生朗读
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较弱,朗读时容易一字一顿或两字一顿,但有一点是模仿能力强,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一是教师要练好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好每一篇课文。二是在课堂上要做好朗读的示范。好的范读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它不但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也会激发学生去试一试的欲望。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范读作用,把范读贯穿于朗读指导中。范读的形式可以各种各样,可以是教师自己范读、录音读。范读的方法多样,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课文来范读,也可以提问后读或在思考之前读,有时可以读一段,有时可以读一句。然后再领读,再让学生尽量模仿,掌握正确的节奏、停顿、音量、语调,最后让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监听及时指导纠正偏差,不要让学生集体朗读,不给学生唱读的机会。如在学习《燕子》时,抓住朗读此篇的基调,示范朗读出燕子的灵活、轻快,并请学生闭眼边听边想象相关画面。这样一来,音画结合,使学生感受到了燕子的灵活、轻快,不由自主地喜欢起燕子来,从而他们在朗读时也就能津津有味了。
三、把朗读与情感体会结合起来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好方法,但要正确地表达出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却要以理解为基础,学生弄清了词句,朗读时才能正确断句,也只有正确地朗读句子,才能正确表达句子的意思,所以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就要指导学生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弄清句子的意思,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时,也要指导学生如何正确朗读,在指导学生体会感情时,也要指导学生如何正确朗读。才能把课文的情感再现出来,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朗读理解再朗读,就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四、巧妙利用标点,逐步掌握技巧
标点符号标志着朗读的语调、停顿。开始时,学生还不能根据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来安排朗读的语调、停顿、重音的变化,这就要求学生在老师范读时注意体会,可以画出停顿、语调、重音的变化来。然后自己边读边体会。尝试着训练,长时的感性积累,学生就能在老师的点拨下,结合课文的内容,理解课文的思想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朗读前安排好停顿、语调、重音的变化,帮助学生正确朗读。例如在指导《再见了,亲人》学生在找出前三段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之一,即每段结尾都有一个反问句,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反问句呢?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问号表明这个句子是问句,而“怎么”“怎么”“难道”这三个词,使句子变为反问句,所以语调要往上提,这三个词的语气要加重。如果把这三句变为陈述句,句末变为句号,试读有何不同,学生很容易感到句号语调平缓不易表达感情。通过比较,学生不仅知道了问号、句号的不同读法,而且理解了志愿军激动的心情,在朗读时感情充沛。学生自然不会出现唱读和千句一调、毫无感情的现象。
五、变换方式,给予学生机会展示
朗读是一种技巧它能传情达意,起到感染教育的作用,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和训练的目标,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如范读引起学生的朗读兴趣、领读教给学生朗读方法、对朗读进行具体指导帮助、分角色读使学生进入意境、自己朗读自己监听、可以自己纠正错误等。同时还要给予学生朗读的机会,在实践中培养能力,比如朗读比赛,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朗读能力,还可以拓展知识面,陶冶情操,进行思想教育。
总之,阅读教学中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不仅提高朗读水平,而且能深入领会文章内容,从而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编辑 张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