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苏州平江路的建筑视觉、交通组织、业态分析、休憩感知、生态廊道五个方面现状研究,提出了产生历史街区游憩空间改造的建议。
关键词:历史街区;游憩空间;利用;改造
Abstract: Through to research the Suzhou Pingjiang Road construction of the visual, traffic organization, industry analysis, open space perception, ecological corridor five aspects, put forward advise to produce historical block recreational space retrofit.
Key words: historical blocks; recreation space; utilization; transformation
中圖分类号;B83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游憩空间研究的理论构建
(一)国内外游憩空间研究概述
1933年8月,《雅典宪章》提出:“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是城市最基本的四大功能。”此后,关于游憩领域的研究日益增多。Becker 总结了影响露营者行为的空间因素。Pajooyan探讨了交通拥挤对户外游憩服务需求的影响。斯蒂芬·史密斯(吴必虎 译)在专著《游憩地理学:理论与方法》中系统阐述了游憩的概念、层次及游憩设施的布局决策等问题。Yanitsky提出生态城市是人居环境的理想模式。Janiskee(1990)研究美国商业游憩露营地的分布规律和功能。JansenVerbeke等研究游憩空间的功能。Girard指出社区房主的价值观将对社区的建设产生重大影响。
在国内学者方面,吴承照分析了城市商业游憩区的空间结构,揭示了商业游憩区空间布局、演化和发展的规律。陶伟等以苏州城市旅游空间结构为例,探讨了城市旅游空间整合的基本原则。吴必虎于2003年提出了“城市公共游憩空间分类系统”。秦学从空间类型、空间要素、空间结构与形态等方面探讨了城市游憩空间结构。方田红等以上海市为实证研究对象,提出效益与公平兼顾、公共游憩场所空间与商业性游憩空间兼顾、充分开发公园绿地的游憩功能、社区游憩空间布局合理化等建议。李江敏研究了武汉环城游憩地的空间演变规律,为环城游憩地的空间结构完善和旅游服务功能发展提供借鉴。蔡忠原分析了主题性游憩空间与城市的关系,提出了主题性游憩空间规划设计的原则,探讨了主题性游憩空间的规划设计。
(二)城市游憩空间论述
1. 城市游憩空间
城市游憩空间是处于城市或者城市近郊的,游憩者可进入的,具有休息、交往、锻炼、娱乐、购物、观光、旅游等游憩功能的开放空间、建筑物及设施。城市游憩空间与狭义概念的城市公共空间有着非常类似的内涵,但城市游憩空间更注重空间的游憩功能。
2. 城市游憩空间的构成要素
城市游憩空间是由游憩环境空间、游憩物质空间和游憩行为空间耦合而成的空间体系,表现为游憩景观。其中,城市游憩环境空间由原生物质环境、人工物质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构成。城市游憩物质空间是由有形的游憩设施及相关建筑设施组成的环境空间,按范围大小划分为室内、社区、城市、地区游憩空间等类型;城市的游憩空间可分为点状、线状和面状三类;城市游憩空间的点、线、面形态模式与城市景观结构中的版块、廊道和基质有着较为相似的内涵。城市游憩行为空间是一种无形但客观存在的形式,是游憩者凭借城市中的游憩设施和其他条件,通过游憩活动在城市空间所留下的投影;从空间形态来看,有平面空间、立体空间等。
3. 城市游憩空间的类型
根据游憩空间的属性、功能、组织和游憩者的活动分异等特点,将城市游憩空间分为休闲类、购物餐饮类、文化类和其他类空间4 个大类。其中,休闲类空间包括了观光、娱乐、康体健身等三个小类空间;购物餐饮类空间包括了购物空间和餐饮空间两个小类;文化类空间包括了文化资讯、科普、工艺、少年儿童活动等四个小类空间;其他空间主要是指上述三类不能包括的空间,例如银行等。每个小类下面又有不同的游憩场所、游憩活动及产品。
二、苏州市平江路历史街区游憩空间分析
(一)平江路的历史演变
平江路是苏州的一条历史老街,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南起干将东路,北越白塔东路和东北街相接,全长1606米,古名又做“十泉里”。
在苏州最古老的城市地图宋代《平江图》上,就有平江路这条街道,是当时苏州东半城的主干道,800年来,平江路依然在原址保留了它河路并行的格局、肌理和长度,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房屋的体量、街道的宽度和河道,比例恰当,显示出疏朗淡雅的风格。
因此平江路是今天苏州古城最有水城原味的一处古街区,与观前街一巷之隔,但其清静古朴的生活气息与咫尺外的鼎沸喧哗迥然两个世界。
(二)平江路历史街区现状调查与分析
1、建筑视觉
平江路上大部分建筑是极具典型的苏州特色,粉墙黛瓦加上坡屋顶式的民居,沿河而建,清净而古朴。有些粉色外墙由于潮湿,多已斑驳,却如水墨画般的丹青晕染。木栅花窗,多漆成棕红或棕红或棕黑色,与粉色的墙相映成趣,清淡分明。路两边的建筑都有一些修葺,但修旧如旧,在商业化如此严重的今天,算是保存很好的历史街区。
但是在某些地方还是能看到一两栋很突兀立在河边的现代建筑,而这些现代建筑自成一派,并没有与周围的景观融为一体,反而破坏了周围建筑的整体性,影响了建筑视觉的连贯性。
2、交通组织
青石板铺就的道路与路旁的平江河并行,整个平江路基本就是一个线性的游憩空间。古朴的石板路,承载着千年历史。但如今又有多少人能保护这份安宁,让行人在慢慢踱步中体会古老的平江路,感受真正的小桥流水。
虽然平江路内禁止通车,但附近居民的摩托车、电瓶车穿行其中,对游人游览造成很大的影响,与周围的轻松、幽静的氛围很不相符,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业态分析
平江路上有着大大小小数百家商铺,这些商铺的装饰基本都能与周围环境像协调,基本都是按照明清时代的装饰风格。整条街上的商铺基本都是可分为3类,1是休闲会所,2是特色艺术品,3餐饮小吃,而观察发现年龄在这中起着很重要作用,从而也影响着人气的聚集(表2)。
从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概念书屋和地方小吃最能吸引人,而特色小饰品虽然人多,却大部分只是看看。而最吸引人的地方消费均价基本在20元以内,超过20元以上的商铺基本都是消费群体都是中年人,而在整个平江路上可以看到60%的人群都是20-30岁,大部分都处于闲逛状态,没有一些具有个性的商铺能吸引他们,因而游憩的时间较短,基本在1-2小时左右。
4、休憩感知
平江路属于线性的游憩空间,人们的活动基本就是一条平江路,沿河而行。在路的沿河一侧有很长的石头堆砌的长凳,没有安全措施。沿路走去,只有一处休憩聚集场所,但基本以附近的老年人为主,偶尔有一些年轻人聚集,休憩的时间一般比沿河边的长凳休憩时间长,人们会在此聚集、闲聊,而长凳上休憩的人基本是外来游客休息,基本不具备游憩功能。街区四处弥漫着苏州评弹的悠扬顿挫的曲调,有很好的休憩氛围。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平江路上的公共休憩场所明显缺失严重,无法满足附近居民和游客需要。沿路观察可以发现50%以上的无消费人群不会中途停留休憩,有良好休憩环境的地方基本都被商家占用,必须在有所消费的前提下才能休憩,而免费的休憩场所周围卫生都较差。人们无法在街区内真正得到免费的游憩,缺乏对弱势群体的关怀,而这部分人群又是街区的主要人群,如何给人们提供更好的休憩设施值得我们思考。
5、生态廊道
平江路两侧绿树成荫,与周围的园林、庭院相呼应,植物种类多样,生态环境良好。但周围的横向的居民点绿化相比之下明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历史街区的感知真实性,使人感到历史街区某些刻意的保护,也影响了街区横向的绿化景观。
苏州由于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发展之初没有注意环境的污染,从而造成整个城市水体污染严重。虽然近些年花了大力气进行整治,但还是无法改变水体浑浊、恶臭的现状。平江河水也是污染严重,基本沿路都可以闻到污水臭味,影响了平江路的整体生态环境。
三、苏州市平江路历史街区游憩空间优化建议
(一)建筑视觉整治
明確划分界面控制的远近关系,可按远近距离划分成严格控制区、一般控制区。以300米为基础,在沿河300米范围内为严格控制区,300-600米范围为一般控制区。在严格控制区内的建筑,统一粉白,增加青瓦,有必要时降低层数,以保持和周围建筑相协调。在一般控制区内的建筑应统一粉白,必要时增加青瓦,以保持视觉的统一延续性。
(二)交通组织管制
平江路历史街区由于周围都是居民区,人口密度较大,居民大都是通过电动车或摩托车出行,速度较快,这与历史街区的步行交通严重冲突,给历史街区游憩空间的发展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因此,在最小限度内影响居民出行为目标,实行更为严格的交通管制,对摩托车、电瓶车实行上、下班时间段通行制,周一至周五在早上7:00——9:00,和下午5:00——7:00允许摩托车、电动车通行,在其他时间段禁止通行,周六、周日禁止一切车辆通行。这样保障了平江路历史街区内交通组织的安全性,给游人提供了更为舒适的游憩空间。
(三)业态布局创新
政府在招商时应充分考虑经营的项目于苏州整体文化氛围相一致,具有独特的创意或能体现苏州特色。
(四)游憩设施改造
政府应对免费的公共休憩、聚集场所加大投入,或是倡议经营者在空闲时间段应提供免费的座椅,并给予一定的补贴政策,改变有偿制。
(五)生态廊道优化
对附近的居民点增加绿化,可弄一些小的花坛或庭院,对平江河污整治是关键,还需长期投入。
总之,城市游憩空间是城市文化的载体,游憩空间的规划与设计所体现的是城市的人文关怀精神,其目标是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完善城市游憩功能,对提高城市人居环境条件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从“功能城市”到“文化城市”是一个质的飞跃。对城市游憩与游憩空间的类型、特点、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城市的持续发展和城市规划都有积极的意义。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历史文化街区的游憩空间,有助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走向科学、理性、文化内涵丰富的道路。
【参考文献】吴承照现代城市游憩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吴必虎等公共游憩空间分类与属性研究 [J] 中国园林,2003,(4)
蔡忠原初探主题性游憩空间规划设计方法 [J] 山西建筑,2007,(10)
闫红霞城市绿色游憩空间规划与城市和谐发展研究 商业经济,2006,(1)
作者简介:
魏敏(1985— ),苏州科技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区域规划与理论
关键词:历史街区;游憩空间;利用;改造
Abstract: Through to research the Suzhou Pingjiang Road construction of the visual, traffic organization, industry analysis, open space perception, ecological corridor five aspects, put forward advise to produce historical block recreational space retrofit.
Key words: historical blocks; recreation space; utilization; transformation
中圖分类号;B83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游憩空间研究的理论构建
(一)国内外游憩空间研究概述
1933年8月,《雅典宪章》提出:“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是城市最基本的四大功能。”此后,关于游憩领域的研究日益增多。Becker 总结了影响露营者行为的空间因素。Pajooyan探讨了交通拥挤对户外游憩服务需求的影响。斯蒂芬·史密斯(吴必虎 译)在专著《游憩地理学:理论与方法》中系统阐述了游憩的概念、层次及游憩设施的布局决策等问题。Yanitsky提出生态城市是人居环境的理想模式。Janiskee(1990)研究美国商业游憩露营地的分布规律和功能。JansenVerbeke等研究游憩空间的功能。Girard指出社区房主的价值观将对社区的建设产生重大影响。
在国内学者方面,吴承照分析了城市商业游憩区的空间结构,揭示了商业游憩区空间布局、演化和发展的规律。陶伟等以苏州城市旅游空间结构为例,探讨了城市旅游空间整合的基本原则。吴必虎于2003年提出了“城市公共游憩空间分类系统”。秦学从空间类型、空间要素、空间结构与形态等方面探讨了城市游憩空间结构。方田红等以上海市为实证研究对象,提出效益与公平兼顾、公共游憩场所空间与商业性游憩空间兼顾、充分开发公园绿地的游憩功能、社区游憩空间布局合理化等建议。李江敏研究了武汉环城游憩地的空间演变规律,为环城游憩地的空间结构完善和旅游服务功能发展提供借鉴。蔡忠原分析了主题性游憩空间与城市的关系,提出了主题性游憩空间规划设计的原则,探讨了主题性游憩空间的规划设计。
(二)城市游憩空间论述
1. 城市游憩空间
城市游憩空间是处于城市或者城市近郊的,游憩者可进入的,具有休息、交往、锻炼、娱乐、购物、观光、旅游等游憩功能的开放空间、建筑物及设施。城市游憩空间与狭义概念的城市公共空间有着非常类似的内涵,但城市游憩空间更注重空间的游憩功能。
2. 城市游憩空间的构成要素
城市游憩空间是由游憩环境空间、游憩物质空间和游憩行为空间耦合而成的空间体系,表现为游憩景观。其中,城市游憩环境空间由原生物质环境、人工物质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构成。城市游憩物质空间是由有形的游憩设施及相关建筑设施组成的环境空间,按范围大小划分为室内、社区、城市、地区游憩空间等类型;城市的游憩空间可分为点状、线状和面状三类;城市游憩空间的点、线、面形态模式与城市景观结构中的版块、廊道和基质有着较为相似的内涵。城市游憩行为空间是一种无形但客观存在的形式,是游憩者凭借城市中的游憩设施和其他条件,通过游憩活动在城市空间所留下的投影;从空间形态来看,有平面空间、立体空间等。
3. 城市游憩空间的类型
根据游憩空间的属性、功能、组织和游憩者的活动分异等特点,将城市游憩空间分为休闲类、购物餐饮类、文化类和其他类空间4 个大类。其中,休闲类空间包括了观光、娱乐、康体健身等三个小类空间;购物餐饮类空间包括了购物空间和餐饮空间两个小类;文化类空间包括了文化资讯、科普、工艺、少年儿童活动等四个小类空间;其他空间主要是指上述三类不能包括的空间,例如银行等。每个小类下面又有不同的游憩场所、游憩活动及产品。
二、苏州市平江路历史街区游憩空间分析
(一)平江路的历史演变
平江路是苏州的一条历史老街,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南起干将东路,北越白塔东路和东北街相接,全长1606米,古名又做“十泉里”。
在苏州最古老的城市地图宋代《平江图》上,就有平江路这条街道,是当时苏州东半城的主干道,800年来,平江路依然在原址保留了它河路并行的格局、肌理和长度,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房屋的体量、街道的宽度和河道,比例恰当,显示出疏朗淡雅的风格。
因此平江路是今天苏州古城最有水城原味的一处古街区,与观前街一巷之隔,但其清静古朴的生活气息与咫尺外的鼎沸喧哗迥然两个世界。
(二)平江路历史街区现状调查与分析
1、建筑视觉
平江路上大部分建筑是极具典型的苏州特色,粉墙黛瓦加上坡屋顶式的民居,沿河而建,清净而古朴。有些粉色外墙由于潮湿,多已斑驳,却如水墨画般的丹青晕染。木栅花窗,多漆成棕红或棕红或棕黑色,与粉色的墙相映成趣,清淡分明。路两边的建筑都有一些修葺,但修旧如旧,在商业化如此严重的今天,算是保存很好的历史街区。
但是在某些地方还是能看到一两栋很突兀立在河边的现代建筑,而这些现代建筑自成一派,并没有与周围的景观融为一体,反而破坏了周围建筑的整体性,影响了建筑视觉的连贯性。
2、交通组织
青石板铺就的道路与路旁的平江河并行,整个平江路基本就是一个线性的游憩空间。古朴的石板路,承载着千年历史。但如今又有多少人能保护这份安宁,让行人在慢慢踱步中体会古老的平江路,感受真正的小桥流水。
虽然平江路内禁止通车,但附近居民的摩托车、电瓶车穿行其中,对游人游览造成很大的影响,与周围的轻松、幽静的氛围很不相符,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业态分析
平江路上有着大大小小数百家商铺,这些商铺的装饰基本都能与周围环境像协调,基本都是按照明清时代的装饰风格。整条街上的商铺基本都是可分为3类,1是休闲会所,2是特色艺术品,3餐饮小吃,而观察发现年龄在这中起着很重要作用,从而也影响着人气的聚集(表2)。
从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概念书屋和地方小吃最能吸引人,而特色小饰品虽然人多,却大部分只是看看。而最吸引人的地方消费均价基本在20元以内,超过20元以上的商铺基本都是消费群体都是中年人,而在整个平江路上可以看到60%的人群都是20-30岁,大部分都处于闲逛状态,没有一些具有个性的商铺能吸引他们,因而游憩的时间较短,基本在1-2小时左右。
4、休憩感知
平江路属于线性的游憩空间,人们的活动基本就是一条平江路,沿河而行。在路的沿河一侧有很长的石头堆砌的长凳,没有安全措施。沿路走去,只有一处休憩聚集场所,但基本以附近的老年人为主,偶尔有一些年轻人聚集,休憩的时间一般比沿河边的长凳休憩时间长,人们会在此聚集、闲聊,而长凳上休憩的人基本是外来游客休息,基本不具备游憩功能。街区四处弥漫着苏州评弹的悠扬顿挫的曲调,有很好的休憩氛围。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平江路上的公共休憩场所明显缺失严重,无法满足附近居民和游客需要。沿路观察可以发现50%以上的无消费人群不会中途停留休憩,有良好休憩环境的地方基本都被商家占用,必须在有所消费的前提下才能休憩,而免费的休憩场所周围卫生都较差。人们无法在街区内真正得到免费的游憩,缺乏对弱势群体的关怀,而这部分人群又是街区的主要人群,如何给人们提供更好的休憩设施值得我们思考。
5、生态廊道
平江路两侧绿树成荫,与周围的园林、庭院相呼应,植物种类多样,生态环境良好。但周围的横向的居民点绿化相比之下明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历史街区的感知真实性,使人感到历史街区某些刻意的保护,也影响了街区横向的绿化景观。
苏州由于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发展之初没有注意环境的污染,从而造成整个城市水体污染严重。虽然近些年花了大力气进行整治,但还是无法改变水体浑浊、恶臭的现状。平江河水也是污染严重,基本沿路都可以闻到污水臭味,影响了平江路的整体生态环境。
三、苏州市平江路历史街区游憩空间优化建议
(一)建筑视觉整治
明確划分界面控制的远近关系,可按远近距离划分成严格控制区、一般控制区。以300米为基础,在沿河300米范围内为严格控制区,300-600米范围为一般控制区。在严格控制区内的建筑,统一粉白,增加青瓦,有必要时降低层数,以保持和周围建筑相协调。在一般控制区内的建筑应统一粉白,必要时增加青瓦,以保持视觉的统一延续性。
(二)交通组织管制
平江路历史街区由于周围都是居民区,人口密度较大,居民大都是通过电动车或摩托车出行,速度较快,这与历史街区的步行交通严重冲突,给历史街区游憩空间的发展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因此,在最小限度内影响居民出行为目标,实行更为严格的交通管制,对摩托车、电瓶车实行上、下班时间段通行制,周一至周五在早上7:00——9:00,和下午5:00——7:00允许摩托车、电动车通行,在其他时间段禁止通行,周六、周日禁止一切车辆通行。这样保障了平江路历史街区内交通组织的安全性,给游人提供了更为舒适的游憩空间。
(三)业态布局创新
政府在招商时应充分考虑经营的项目于苏州整体文化氛围相一致,具有独特的创意或能体现苏州特色。
(四)游憩设施改造
政府应对免费的公共休憩、聚集场所加大投入,或是倡议经营者在空闲时间段应提供免费的座椅,并给予一定的补贴政策,改变有偿制。
(五)生态廊道优化
对附近的居民点增加绿化,可弄一些小的花坛或庭院,对平江河污整治是关键,还需长期投入。
总之,城市游憩空间是城市文化的载体,游憩空间的规划与设计所体现的是城市的人文关怀精神,其目标是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完善城市游憩功能,对提高城市人居环境条件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从“功能城市”到“文化城市”是一个质的飞跃。对城市游憩与游憩空间的类型、特点、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城市的持续发展和城市规划都有积极的意义。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历史文化街区的游憩空间,有助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走向科学、理性、文化内涵丰富的道路。
【参考文献】吴承照现代城市游憩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吴必虎等公共游憩空间分类与属性研究 [J] 中国园林,2003,(4)
蔡忠原初探主题性游憩空间规划设计方法 [J] 山西建筑,2007,(10)
闫红霞城市绿色游憩空间规划与城市和谐发展研究 商业经济,2006,(1)
作者简介:
魏敏(1985— ),苏州科技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区域规划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