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中外通行”法律体系的建立

来源 :历史教学·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A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甲午战争和庚子事变的创巨痛深,清政府由被动走向主动,开始从整体上调整条约关系下畸形的法律状态,试图建立统一的法律体系,以收回司法主权。因条约关系产生的种种经济、社会问题,缺乏相应的国内法规可以“依循”,更导致中国各种权益的丧失。为适应中外关系和中国社会的新格局,中止30余年的修律程序在更广范围重新启动,清政府全面革新以治内为主要内容的封建旧律,建立“中外通行”的法律体系。例如,区分实体法和程序法,制订刑法、民法暨诉讼法,以及其他部门法,包括商业、工矿业等经济立法,等等。“中外通行”构想是一种新的法律秩序,既与《大清律例》为主体的法律体系不同,也与鸦片战争后条约规定与国内法规交混并存的格局大异其趣。它引进西方法律原则,改变以刑为主、诸法合体的传统架构,建立诸法并重、诸法分立的近代体系,开始与世界法律相衔接,呈现了与旧法系不同的新面貌;改革又“以收回治外法权为宗旨”,旨在恢复司法主权,匡正条约关系下中国法律的紊乱失序状态。
   晚清法律的变化是条约关系制和刺激下的急就章,并非国内社会、经济发展到相应程度的自然革新,不可避免存在种种局限和弊端。不平等条约关系虽在客观上刺激了晚清法律的革新和进步,但却限制和阻碍了中国独立自主地走向法律近代化。这正是近代中国的困窘所在,只有改变不平等条约关系,中国法律才能真正实现从传统到近代的转型。
  (摘编自《历史研究》2015年第2期,作者:李育民)
其他文献
[关键词]高考,读图,史料解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3)13-0003-06  2013年全国课标卷第41题(“历史阐释题”)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题目如下:  课标全国Ⅰ卷:  41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摘 要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部2012年本科专业目录增设了跨学科新专业——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基于近年来其世界史学科整体实力的提升与发展,聊城大学积极申请设置该专业,并于2015年招收首届学生。四年多来,聊城大学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积极探索,在本专业招生与培养管理模式、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外语课程设置与日常训练等方面取得了明确进展和一定成
摘 要 耆那教在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捐赠传统,主要表现为俗家信徒对苦修徒的捐赠、对教派的捐赠以及对社会的捐赠。耆那教之所以能形成捐赠传统,是基于祖师的示范作用,也因为教义的熏陶和影响,还因为苦修徒的鼓励和提倡。耆那教的捐赠有自己的特点:形成了捐赠理论、捐赠的互惠性、历史上曾尽力获取来自王室的捐赠。耆那教的捐赠促进了教徒的自我提高、塑造了教派形象,更支撑了教派的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 印度,耆那教
关键词历史地图,教学,课堂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3)19-0045-04  新教材华东师大版高一《元朝的统一》是一节“老课”,之所以这样说,在于如仅依据教材内容和课标规定施教,课堂就很容易陷入“建立概况——统治措施——作用影响”的窠臼。对于本课,上海历史课程标准做了如此指引:“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再度实现了全国性大统一。它继承了历代中原王朝的
从改善运营到采用旨在创新的新平台,IT领导们每做出一次艰难的选择,都会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随着当今技术对业务转型的推动,IT领导越来越被视为企业提高利润的关键参与者。但是出现了如此众多的新技术和管理方法,IT领导们应该重点关注什么呢?  我们与很多技术主管进行了交流,了解他们今年是怎么计划的,以及根据业务重点,怎样更好地完成这些计划,给他们的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他们有的采用了新兴技术改进工作流程
编者按:高考结束,我刊组织了一批关于高考研究的文章,目的并不是提供所谓的“备考策略”,意图正如徐贵亮老师所说,“一线历史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重视对高考试题的研究,从中分析教学的差距,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这既是教师的应有之责,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反思”是这组文章的题中之义,而最终摆脱应试教学才是我们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高考,素质教学,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G63[文献标识码
[关键词]复习课,斯大林模式,法西斯,罗斯福新政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0457-6241(2014)07-0048-07  每年高考前的二轮复习课常令老师感到挠头,二轮复习应该怎么上才能更有收效、更有意义?笔者在近日做了一节二轮复习的公开课《何去何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道路选择》,试图就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如何在复习课中不止步于单纯的知识整理,而能够进一步
“数字驱动产业创新年会暨2019中国优秀CIO颁奖典礼”现场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小龙致开幕词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发表主题演讲“2019数字驱动产业创新系列大奖”获奖企业代表合影“2019年度中国杰出数字化团队”获奖企业代表领奖“2019年度杰出数字化项目”获奖代表领奖  半年前,计世传媒集团与众多CIO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在数字化转型2.0时代的技术增长之道。也正是从那时起,计世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2)15—0008—08  柳:上次谈话中,你说“对鸦片战争以来许多仁人志士的思想和行为的分析评价,也应当首先从(民族复兴)这个视角和高度来看,而不是先强调阶级属性。这样或许可以更好地把握他们的历史特点和地位,教学上也许更有时代意义”。能聊一聊这个话题吗?  聂:谢谢!中国近代史是我比较感兴趣的一段历史。多年前,我的一位学生
关键词 甲午战争,学术研究,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0)09—0008—09    甲午之败,割地赔款,丧师辱国,空前旷古。中国为何战败?且败得如此之惨?百余年来,国人不断进行探讨和反思,试图找到答案。笔者以为,探寻中国战败的原因是甲午战争研究的主题,也是甲午战争教学的核心。拨云见日、厘清事实乃专业研究者的责任所在,了解学术动态、吸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