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生活点滴 发现技术魅力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c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想用单纯的讲解和演示让小学生接受计算机操作,并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很难由表及里理解操作的意义,甚至使有些学生感到信息技术这门课深不可测,把本来高涨的兴趣也吓跑了。为了不让学生产生畏学情绪,在教学中我尝试着从实际生活出发,把生活中一些真切而生动的事物融入信息技术的操作当中,使教学直观、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现归纳如下:
  一、紧抓特点,联系生活
  小学信息技术课里有不少内容都有生活的影子,只要紧抓其特点,联系生活中与其相似的事物或活动,都能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给二年级的小朋友教授画图中的“选定”和“裁剪”工具时,我就联想到了生活中他们玩的拼图玩具。记得在备这一课时,我边思考边在画图里摆弄这两个工具,在来回移动的过程中,我突然想到这个动作和小朋友玩拼图的过程是多么相似啊!于是我的思维开始向“拼图”靠近。拼图是一块块规则或不规则的彩色小块拼合而成的一幅图片,而我要教的“选定”和“裁剪”工具也正具备能剪切规则和不规则形状图形的特点。这使我一下兴奋起来,抓住了这两个动和静的特点,接下来只要老师正确地引导,小朋友一定能在浓厚的兴趣中动静结合,在画图里拼出一幅有趣的图形。
  我平时也十分注意留心生活中的细小事物,这些小事物有时会让我步履轻松地走进课堂,充满兴致地教学,最后喜笑颜开地收获丰硕的果实。
  二、激趣导入,展示生活
  有了好的想法不代表就会有好的效果,怎样有效地将生活中的实例引申到信息技术的操作当中呢?这是上好每堂课的关键。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在备“拼图”这堂课时我先设计了两套方案。第一套方案是:直接给小朋友们展示拼图玩具,然后我说:“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不用拼图玩具也能轻松玩拼图,你们想试一试吗?”紧接着我演示“选定”“裁剪”工具的使用方法。第二套方案是:首先我给小朋友们展示一个很简单(为了节省上课时间)的拼图,借着他们好奇、兴奋的劲头,立刻请两个小朋友上讲台拼给大家看。等到拼好后,台下小朋友的心也都痒痒了,这时趁热打铁,再问他们想在画图里玩拼图吗?回答是急切的肯定。然后我再在画图里演示、讲解这两个工具的使用方法,此时小朋友们的注意力应该非常集中,随之而来的是记忆力的增强和接受能力的扩容。最后我采用了第二套方案,在展示拼图的过程中累积学生的兴趣,然后在演示、讲解“选定”“裁剪”两个工具的使用过程中挖掘学生的智慧,效果也就显而易见了。之所以没采用方案一,是因为没有把拼图最精彩的部分展示给小朋友们,小朋友们自然达不到最佳状态,那么各种能力的发挥也就略显欠缺了。其实生活给予了我们很多,我们完全可以捕捉它的精彩瞬间为教学服务。
  三、动手动脑,美化生活
  新课程标准与原有教学大纲最大的改变是不再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而是从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需要出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科的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为特征来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并且在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建议等方面做出了相当大的调整。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育理念。
  基于新课程标准构建的新型课程体系和教育理念,我在“拼图”这堂课的教学中也给予了重视。当小朋友们认真地看我演示完“选定”“裁剪”工具的用法以后,还是不太能立刻与拼图联系起来操作。于是我就用生活中他们耳熟能详的“龟兔赛跑”中的乌龟和兔子,帮助他们在画图中完成拼图。我先把课前在画图里拼好的乌龟和兔子的图样投在屏幕上,要求他们拼的可以和我的不太一样,只要能拼出其中一个就算完成本堂课的作业。接着我只要在画图里给他们提供一个填了色的大圆,剩下的工作就是让他们自己动手,在这个大圆里选定或裁剪出乌龟或兔子的相应部位,移到大圆外的空白处拼接成形就好了。这样一来,学生的茫然状态立刻没有了,个个都像赛跑中的小乌龟,勇往直前。最后展示作品时,各种各样的乌龟和兔子跃然于屏幕上,都引起了不少的轰动。我当时考虑到学生的操作层次,特意敲定了“龟兔赛跑”中外形简单又较规则的乌龟和外形较复杂又不太规则的兔子,所以在学生的作品中也就很容易地体现出了他们的操作水平。这堂课结束后,还有不少小朋友兴奋地对我说:“陆老师,我这次只拼好了乌龟,下次让我拼兔子行吗?”这些稚嫩的要求使我相信,只要他们自己多动手动脑,一定能掌握操作技巧,美化幸福生活。
  四、积极实践,创造生活
  “拼图”一课上完了,但给学生带来的正能量还在急剧增长,有些小朋友还想拼别的小动物和植物。我听了后既激动又感动,激动于我这堂课的成功,感动于小朋友的天真、好学和热爱生活。但是,目前学生们只是掌握了“选定”“裁剪”工具的操作技巧,并不能变通地驾驭这两个工具的具体使用场合,这就需要多实践,真正理解这两个工具的实际意义。课后,我收集、整理了低年级学生的绘画作品,用手机拍成图片保存于电脑里。课上,我要求学生用“选定”和“裁剪”工具进行局部修改,他们边操作,我边巡视指导。学生在学校上机操作的时间是有限的,于是我布置了一些让学生回去和家长一起完成的修改图画的作业,通过反复实践,学生对“选定”和“裁剪”工具运用自如,并清楚地认识了这两个工具的具体使用场合,越用越巧,越用越妙。
  我们知道教育的理想状态是:所有的生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积极参与实践,就能发现各种操作的独到妙处。在不断实践中,学生从熟练到理解,不仅锻炼了思维、逻辑,还能探索出软件操作的深度意义,更能直观、有效地运用好软件。我们知道,一切创造都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娴熟的操作技术会让我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还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正处于一个广泛探讨、不断更新与发展的阶段,似乎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模式。让生活融入信息技术教学当中正是我探索的方向。生活充满了色彩,这种色彩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定能深深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创造出更美好的生活。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在生活中往往会面临大量的数据,需要根据问题收集数据,通过数据分析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做出合理的决策和预测。因此,树立利用数据的意识,掌握一些分析数据的方法和模型,将成为现代社会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从教学层面来说,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尤为重要。如何通过有效的统计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呢?下面,笔者结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复式统计表》一课来谈一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崔峦老师的话对此有了更浅显、层次分明的诠释,他说:“在阅读教学中,要从语言文字人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要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意识,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内容和形式,如低年级运用词语说话、写话,抓住常用句式、有特点的句式进行迁移运用,中高年级结合文本的内容、语
大至蓝鲸,小至微生物,生物的世界里,大小总是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别。但是在物质的世界里,无论形态多么丰富,都離不开构造物质的最小单位粒子——它们是构成物质最基本的单位,是组成各种各样物体的基础。要想深入地探究粒子的结构,就进入了微观的世界,这是一次微米甚至纳米级别的窥探。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孙吉宁研究聚焦离子束的微纳制造和超精密的微纳复合加工,成功研发了第一代可以用于大尺寸微纳加工制造的纳米级
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活动预期达到的效果标准。制定教学目标是备课的必经之路。每每写教案,“教学目标”总是第一个被写下来,正是千百次的重复,使得它成了一个不需要思考的“条件反射”,成了可以跳过的摆设。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学目标是教师选择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和实施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本期学科视角栏目将围绕“教学目标”这一话题,推出了一组名师的文章,他们从
小学生写作文,往往“言简意赅”,三下五除二就把事情写完了。这样“高度概括”的文章要么“实话实说”,味同嚼蜡,毫无生动可言;要么“无病呻吟”,为凑字数而写,矫情、伪情。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把短文写生动呢?    一、深入观察,刻画细节    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一切外部信息都要通过观察才能进入大脑。只有善于观察,才能描绘出熠熠生辉的景物,才能刻画出鲜活的人物形象。  1.多角度观察
数学开放题的最大特点是起点低、受众广,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这扩大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有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发展。  近年来,笔者一直执教双班。某日,在同轨的A班和B班出示了同一道开放题,A班学生中仅有■的人举手回答,其他学生束手无策;而B班学生中有■的人能说出答案,■的人能说出与答案相关的零散思维过程,其余的学生在别人的带动下也能不停地思考。大相径庭的教学现场使得笔者顿悟:使
【摘要】教育者的对象是儿童,他们有着和我们不一样的文化和价值,不能用成人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来衡量和苛求他们。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应该以行者的姿态,以坚实的行为捍卫童年文化。我们要在尊重儿童的前提下理解儿童文化,走向儿童文化,搭建起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之间沟通的桥梁。  【关键词】阅读文化 比较 研究 成人 儿童 差异  美和真是一回事,这就是说美本身必须是真的。——黑格尔  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
2001年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次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目标之一,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则将上述课程目标进一步概括为“四基”,即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可见,《数学课
《可能性及可能性大小》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和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对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为后期第三学段学习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做准备。有幸聆听张冬梅老师执教此课,教学时张老师精心设计数学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可能性的大小,尤其是课堂中数学活动散发出香浓的哲学味,让我感触很深,现选摘几个片段与大家分享。  片段一 摸球活动
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最重要的主观来源,恩格斯把它比作“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我们的教学活动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其主动思维的能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重要的是为了变得聪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语言既是交际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英语课程应成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