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让思维之花静静绽放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rz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数学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密切的关系,小学阶段是培养人思维发展的最佳时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是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的需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适时地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 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要有方向 。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方向明显特点是单向直进,即顺着一个方向前进,对周围的其他因素“视而不见”。而皮亚杰认为思维水平的区分标志是“守恒”和“可逆性”。这里在所谓“守恒”就是当一个运算发生变化时,仍有某些因素保持不变,这不变的恒量称为守恒。而“可逆性”是指一种运算能用逆运算作补偿。学生要能进行“运算”,这个运算应当是具有可逆性的内化了的动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定向集中思维,又要注重多向发散思维。前者是利用已有的信息积累和记忆模式,集中向一个目标进行分析推理,全力找到唯一的合理的答案。后者是重组眼前或记忆系统中的信息,产生新的信息。解答者可以从不同角度,朝不同方向进行思索,探求多种答案。在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越来越强烈的今天,我们必须十分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方向性,要利用一切教材中的有利因素,训练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的思维方法。
  2 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要给材料。
  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数学本身的性质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以形成具体生动的表象和概念。随着年级的升高,具体形象的成分逐渐减少,抽象成分不断增加。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理性材料日益积累,构成思维的素材,成为构建相应的数学认识模式的知识基础。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善于动脑、敢于创新的人才。爱因斯坦也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如学生形成数的概念,构建四则运算系列的模式,掌握几何形体知识的结构大都需要丰富的材料。总的是遵循具体形象──形象抽象—逻辑抽象的规律,并带有某种创造性的萌芽。
  3 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应有系统。
  散乱无序的思维是不能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整体性的。“所谓智力的发展不是别的,只是很好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要使数学知识在考虑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知规律的相互作用下,能上下、左右、前后各个方向整合成一个纵向不断分化,横向综合贯通,联系密切的知识网络,使数、形、式各部分知识纵横联系,相互促进,广中求深。实践证明,知识联系越紧密,智力背景就愈广阔,迁移能力也就越强,创造性思维就越有可能。一个多方向、多层次的整体结构,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储存、检索和应用愈有利。但由于小学身心发展的自身规律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不可能将知识一下子整体传授给学生,而是在教学时具有一定的等级层次性、阶段性,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阶段反映不同的思维水平和不同的思维品质。
  4 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应有规律。
  数学思维中的规律包括形式逻辑规律和辩证逻辑规律以及数学本身的特殊规律。选取合适的呈现形式。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根据趣味性、动态性的要求,选取恰当的呈现方式,使课堂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得到完美的统一。具体来说有几下二种选取方法:A、尽量选取动态方式呈现情境。(游戏、演示、多媒体等)如:在教学1—10加减法的过程中,借助手指进行猜数游戏,简单方便,可以同桌猜,也可以小组猜,师生猜。学生百猜不厌。这样将书本上静态的情境转变成动态的活动,让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数学知识。B、多种方式综合运用。因条件的限制,有些生活情境不好表现出来,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来表现。如:把教材中的提供的素材编成小故事,把小动物进行拟人化的处理,配上多媒体课件、图片或声音,使学生身处童话动物世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可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它们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存在着形式和内容、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的关系。要使学生学习富有成效,必须揭示知识的内在的联系与规律。
  5 激发兴趣,在动手动脑中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的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是一种高层次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按新的构思和猜想,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人们在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
  学生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具备了这一能力,由他们自己去发现或创造要学的东西,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实践、操作、探究知识的形成规律,去实现学习的再创造,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这种再创造的过程。
  我在教学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时,让学生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通过剪、拼分别把它们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进行小组讨论:
  5.1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梯形有什么关系?
  5.2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梯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面积呢?
  5.3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三角形、梯形的面积?
  让他们自己根据转化的平行四边形与原来图形的关系,推导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这样以来,学生对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有了深刻的认识,理解和掌握了面积的计算,比教师辛辛苦苦的讲要容易多了,而且学生记得牢固,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展开新教育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数学教学的过程,就是思维展现的过程,教师要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思维绽放的殿堂,成为思维发展的基地,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全面思维的能力,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自由的思考空间和探索的機会,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知识的主宰者。
其他文献
【摘 要】生物科学是当代科学的前沿,生物技术是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正以空前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科学家为之献身,生物领域中众多的未知数正期待着年轻一代去探索,去寻求答案。因此,在课堂上适当介绍生物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可以有效地给学生以启迪。  【关键词】生物课堂;兴趣;实验  兴趣是获得知识的内驱力,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学生对所学学科兴趣浓厚,其学业成绩一般 都比较理想。因此,
期刊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正是学习的启蒙阶段。通过几年的教学,我有了较为清晰的思考:这个时候的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双重因的正常制约,往往在学习过程中,一碰到困难和挫折,便会产生低落的情绪,注意力的持续性比较低,对美术课堂上的创作缺乏了解。这些,使得本应充满活力的艺术学科在孩子面前变得黯然失色。那么,如何克服这种求知的浮躁,让他们爱上这个课堂呢?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我们应遵循辨证法来看待教育,弄
期刊
导语,就是指老师在刚上课时切入该课教学内容的导入语,或者叫开场白。虽然,它在语文教学中只起一个或承上或启下的过渡作用,但其效果是不可忽视的。开课时老师一番饶有趣味、引人入胜、富有创意、独具匠心的导语设计,定能迅速有效地抓住学生的心,激发起学生继续学习和深入阅读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益。导入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怎样有效地导入呢?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一些导入技巧,以便共同探讨。  1 直接导入。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处处关爱学生,帮助和引导他们的人生道路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尤其是对学习基础和知识理解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鼓励、支持和帮助。无论是在课堂还是课外,教师要经常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时刻保持与学生的思想沟通,了解他们的遇到的问题和想法,并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工作,既做良师,又是益友。教师和学生都不能将再生活中遇到的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带进教室,要时刻以轻松
期刊
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再只针对现有课本知识的传授,而是尽可能增加信息量,大胆延伸,不断拓展,让学生能力提升,文化视野得到拓展。然而,怎样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正确地拓展?浅谈几点与大家共同探讨。  1 拓展的根本  1.1 拓展应源于教材,立足于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从教材内容中延伸。拓展既要基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教师的课堂活动设计应该以教材主要内容为中心,但又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而应在充分挖掘教材的
期刊
说到体育,大多数人就想到去体育场上运动,而且一般人也只对自己经常参与的运动略懂一二。比如,羽毛球、排球、篮球、冰壶、花样游泳等项目的时候,可能会为这项运动的“美”所吸引。但是大多数人太不够专业,确切说是,根本搞不清楚这些運动的胜负条件,它的紧张之处。而学习了体育这门课之后,我再看一些体育赛事,就不再是云里雾里了,可以用体育的眼光去欣赏体育的美,觉察到这里面的对抗、紧张、拼搏。  羽毛球,只知道怎么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习惯的过程。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知识。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
期刊
随着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推进,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平等对话”的理念已经逐步渗透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问题的创设和使用备受广大教师的重视,成为日常课堂教学的新亮点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手段之一。然而,不少课堂中问而不答、引而不发的现象还大量存在——教师为问而问,学生答非所问。这就要求老师优化提问的设计、熟悉提问的技巧,讲究提问的艺术,促使课堂在“妙问”中生花!  1 课堂有效提问的重要
期刊
有人说生命如水,撞击岩石能溅出美丽的水花,跃下悬崖则形成壮丽的瀑布。时间过得真快,自毕业以来,我的教学生涯已经悄然走过了十几个年头。期间,我担任过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不同年级段的教学任务,多次主讲市区级公开课、研讨课、录象课并参与相关课题的研究,颇受专家们的青睐与指导教师的好评。所以,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表现得相当自信,到不是因为我太过于骄傲,而是我自认为以我的学识和经验,应对那些小学生们该是绰绰有
期刊
【摘 要】上好语文课,就应重视每节课的导入艺术。理想的艺术的导语往往能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进而为学生完成新课的学习奠定成功的基础。  【关键词】温故;渲染;疑问;图片;话题;诗词  导语或称导入,也叫开讲,是一堂课的开始,是教师上课的“开场白”。著名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
期刊